《郑人买履》教案9篇(郑人买履优秀教案)

时间:2023-10-04 12:3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郑人买履》教案9篇(郑人买履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郑人买履》教案9篇(郑人买履优秀教案)

《郑人买履》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1)郑人买履。

  (2)郑人有欲买履者。

  (3)先自度其足。

  (4)而置之其坐。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7)及反。

  (8)市罢。

  (9)遂不得履。

  (10)何不试之以足。

  (11)宁信度。

  (12)无自信也。

  2、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2)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1、理解句意。

  2、讲故事。

  (1)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2)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

  (3)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兴趣作业:

  1、课文翻译一遍;背诵寓言。

  2、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郑人买履》教案2

  1、 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

  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读领会文章的含义;通过翻译掌握重点的词、句;讨论课后题目,领会寓言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不应迷信教条,要尊重客观实际;培养随情势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根据理解复述课文,明白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从学习审议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启发想开去,学以致用。

  5、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寓言的材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和作者简介

  6、课时安排:一课时

  7、教学流程设计

  一、从平时买鞋的方式导入新课(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提问:我们是怎么买鞋的?

  2)板书课题

  3)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人几种鞋样。

  学生活动

  1)踊跃举手回答

  2)进入新课学习

  二、检查预习情况(约2分钟)

  教师活动

  1)巡查课堂,检查作业

  2)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读误读

  学生活动:

  1)把作业摆在课桌上待老师检查

  2)一个学生上黑板完成作业。

  三、了解寓言(约1分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寓言知识。

  四、指导阅读,了解文章(约8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放录音

  2)请同学跟着老师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读

  2)积极朗读,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五、指导帮助,复述课文(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同学们翻译课文

  2)请四个同学复述课文

  学生活动:

  1)同桌合作,翻译课文。

  2)小组讨论,怎样复述课文。

  六、理清顺序,探究寓意(约24分钟)

  教师活动:

  1) 这则寓言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请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放课件制作的动画,导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3)你觉得郑人买履中买鞋人可笑之处是什么?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回答:

  起因:把尺码放在家中

  经过:发现忘带尺码,回家取。

  结果:集市散了,没买到鞋。

  2)思考、踊跃发言,回答自己的感受。

  8、布置作业:(在黑板展示)

  9、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给自己买鞋,忘带尺码,结果没买到。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提示郑人固执己见。

  寓意: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10、教学反思:

  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对故事的动画制作很有兴趣,踊跃发表自己的感受,不足之处:理解能力差,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在等待、观望,有点不知所 ,有待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郑人买履》教案3

主备:沈丽丽 审核:沈丽丽

  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复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 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自学

  一,《郑人买履》

  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 家学说集大成者 。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二.《刻舟求剑》

  1.《刻舟求剑》选自 ,亦称 ,是 (时间)秦相 组织编写的 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

  翻译:

  展示

  质疑

  点拨: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④通假。⑤词类活用。2.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①补充省略的部分。②调整语序。③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检测:

  一, 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⑤宁信度,无自信也

  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道理:

  现实意义:

  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

  (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

  (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E何不试之以足 F是吾剑之所从坠 G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拓展

  一、阅读理解《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揠( ) 谓( )

  2、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5、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月怀一鸡》,回答问题。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教案4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

  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

  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

  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

  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

  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2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宁nìng度duó度dù)

  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

  )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

  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

  2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

  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

  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

  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

  ,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4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5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6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

  ,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郑人买履》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二、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3.介绍作家、作品:

  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范读正音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度其足( duó )吾望持度( dù )履( lǚ )遂( suì )宁( nìng )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主谓之见停顿)

  而/置之其坐。(关联词前后的停顿)

  何不/试之以足?

  3.老师再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四、合作翻译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在笔记本上抄写原文,抄一行空三行,字间距稍微大一点,学习时,便于整理记录。整理时间已用不同颜色的笔。

  示例: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想要,打算。

  履(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老师巡回释疑。

  D、小组汇报

  E、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操、持、取的意义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2.重点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3.反馈交流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置之其坐( )

  ②反归取之( )

  (2)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①置之市( )

  ②而忘操之( )

  ③何不试之以足( )

  (3)翻译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4.复述故事,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5.学生整理翻译,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整理方式。展示整理得好的笔记。

  五、质疑交流

  1.构建画面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2.结合《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说一说你认为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示例:《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作者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理解文章寓意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示例: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2)明确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六、自主小结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我知道了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同时我也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七、反馈练习

  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的故事

  八、布置作业

  1.在笔记上整理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

  2.背诵这一则寓言。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郑人买履》教案6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鞋?那父母领你们去买鞋时,你们都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脚的鞋呢?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想买鞋的人与你们做法可不一样,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们学习哪些寓言故事?你又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3、每则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这则《郑人买履》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几句中“度”的读音)

  3、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在读“何不试之以足?”一句时,想象一下卖鞋的人现在心情怎样?应该怎样读?在读“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买鞋的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怎样?应该怎样读?师生对读)

  4、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试读。

  5、同桌俩猜猜这篇古文讲了什么意思?

  三、对照注释,自悟句意。

  1、同桌俩对照课后注释,一句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说。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检查“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多让几个学生交流)

  3、出示以下句子,看看“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有没有变?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四、回顾寓言,领悟寓义

  1、播放《郑人买履》动画片。

  2、让学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郑人买履这样的现象?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不能照搬现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选择自己的小伙伴把它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自学文言文《刻舟求剑》,领悟寓意。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设疑猜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古代鞋子的故事:《郑人买履》。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告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七、兴趣作业:

  1、课文翻译一遍;背诵寓言。

  2、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姓名班级

  1、重点词语解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

  2、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倒装句

《郑人买履》教案8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 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2 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 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2 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 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4 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5 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6 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郑人买履》教案9

  活动目标:

  1、听成语故事,理解成语“郑人买履”的含义,了解成语“熙熙攘攘”、“应有尽有”。

  2、喜欢成语故事,体验成语学习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成语卡片、绳子

  2、成语故事:郑人买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

  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般模样,会跑会走。(谜底:脚)

  2、让我们来低头瞧一瞧,我们的小脚朋友现在躲在哪里呢?

  3、奇怪!为什么我们都要穿鞋子呢?每个人的鞋子大小都一样吗?

  引导幼儿讨论鞋子对脚的保护作用及知道鞋子要穿着合适的尺寸才舒服。

  二、听听、说说、学习成语

  1、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从前,郑国有一个人,他非常愚蠢。一天,他看到自己脚上的鞋子破了,就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集市:古时候做生意的人会在特定的时间里,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一起做买卖。)在他去买鞋之前,他先在家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打算买鞋时带上它。可是,他记性不好,临出门时,把小绳落在家里了。

  提问:你们猜猜看,郑国人会不会买到鞋子?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这个郑国人到底有没有买到鞋子呢?我们接着往下听故事。

  集市离他家较远,他一路小跑来到集市。集市上可真热闹: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商品应有尽有。郑国人也顾不得多看,直接来到鞋铺前。鞋的样式很多,他左挑右选,终于挑了一双自己满意的。正准备掏出小绳,比一比新鞋的大小,突然他发现小绳落在家里了,便立刻放下鞋子,回家去拿。等他急急忙忙地赶回到集市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的店铺都关了门。他来到鞋店,鞋店也关门了。郑国人鞋子没买成,十分沮丧。

  提问:小朋友,如果你是郑国人,你会用什么办法去买鞋子呢?

  3、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几个过路的人知道情况后,纷纷不解地问:“用脚试一下,不就知道新鞋是不是合适了吗?”

  三、引导幼儿认识成语“郑人买履”

  刚才我们听的.是一个成语故事,题目叫“郑人买履”。履:鞋子。谁能说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小朋友,想知道鞋子是否合适,用脚穿上试一下就知道了,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是故事中的郑国人却不明白。这篇故事讽刺(笑话)了那些死心眼的人,或者说是自以为是的人。

  四、教师示范朗读,

  幼儿跟念,及时纠正幼儿发音。

  1、郑人买履

  2、熙熙攘攘

  3、应有尽有

  五、游戏:我试我试我试试试

  玩法:请几位穿同一类型但尺码不同的鞋子的幼儿,脱下鞋子,用布蒙上眼睛,围坐在一起,谁最先试穿上自己的(合适)的鞋子为胜。游戏进行2到3次。

《郑人买履》教案9篇(郑人买履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郑人买履》扩写作文7篇(根据郑人买履写记叙文)

《郑人买履》扩写作文7篇(郑人买履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