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班科学教案11篇,以供借鉴。
小班科学教案1
学习目标
喜欢做实验, 进一步探索哪些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
初步感知轮子的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基本关系。
活动准备
《神奇的轮子》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
实验物品,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小组
1、 出示各种类型汽车的图片,请幼儿指出轮子在哪里,并问一问幼儿轮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10—11 页,向幼儿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轮子吗?
图中哪一辆车能开动?
3、 幼儿两人一组,每组有一篮东西,例如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同大小的圆罐、小塑料圈、瓶盖、长方形盒子等。
4、 幼儿面对面坐在地上,轮流选取篮子里的东西滚向对方,对方把东西接住并把能滚动的`东西放在一起。
5、 活动完成后,请幼儿观察能滚动的东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圆形的。)
6、 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活动评价
喜欢做实验和分享发现。
能辨别可以滚动的东西。
小班科学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柳树的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懂得爱护树木。
二、活动准备
园内的柳树下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春天到了,许多的树都发芽长出了新的叶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树长出了新叶子好吗。(好)但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们出去一定要听老师的口令,不能随自己走好吗?(好)那出发散步到柳树下。
(二)观察谈话。
1、小朋友,谁知道我们现在站的树是什么树?幼儿回答:昨天我妈带我去过小普陀,那里也有,妈妈说叫柳树,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告诉我:我也看见过了,树枝长得长长的细细的,叶子是绿色的,会弯下来的`,还可以做花环戴在头上很好看。对了,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现在站的树就叫柳树。
2、老师小结:柳树的树枝细细长长的、轻轻地往下垂,看上去一条一条的,我们叫它柳条,柳条会随风摆动,风一吹来,它就会左右摇摆,柳条上会长出绿色的树叶,好看极了,它们可以挡住夏天的太阳,老师小时候不好会折柳枝做花环戴,现在明白了,要保护树,不能折柳枝,对吧!
那我们小朋友就不要去折,如果妈妈折了要及时阻止,告诉妈妈好吗?(好)另外,老师告诉你们:柳枝的生命力很强,把柳枝用剪刀翦下来插在泥土里很容易生根成活,柳树的根很发达,不怕湿,不怕风沙,还能抵挡烟尘,因此一般柳树都种在工厂区、河滩边、沙地中,能防止河水冲击河岸的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撕纸条中发现皱纸纤维的经纬方向。
2、能顺着皱纸纤维撕出细细长长的“羊毛”。
3、愿意耐心反复地尝试撕出细长纸条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绵羊轮廓图人手一张
2、皱纹纸、餐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2只羊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这2只羊有什么不同?(1只有羊毛,1只没有羊毛)
2、为什么它没有羊毛,光溜溜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原来小绵羊刚刚剪过羊毛,所以身上光溜溜的,还不漂亮,现在又这么冷,小绵羊都哭了,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好吗?(好)
3、你们有什么办法老帮助他呀?
教师:老师有个好办法,让我们用皱纹纸撕出长长的“羊毛”,让他和另外一只绵羊一样漂亮、暖和,好吗?(好)
二、引导幼儿探究如何撕出细细长长的纸条
1、这是一张皱纹纸,谁来试试,看能不能撕出长长的“羊毛”。(幼儿尝试撕纸)
2、对撕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幼儿:你在撕纸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3、对撕成细细的'幼儿:你是怎样撕出细长条的?
4、她们都是慢慢撕,为什么撕出来的纸条会不一样?请你们再换一边再撕一次,看看会怎样?
5、幼儿再次尝试:沿每条纸边反复尝试,直到找到好撕的一边,将纸撕成一条一条的细长条。
三、引导幼儿为“小绵羊贴羊毛”
1、请你们把细细长长的“羊毛”贴到小绵羊身上。从最下面一排贴起,贴好一层再贴上面一层,让“羊毛”一层一层盖下来。
2、小绵羊披上了“羊毛”,现在它不冷了。小绵羊谢谢小朋友!
小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撕面条的活动,有耐心完成游戏任务。
2、能动手动脑动口,正确判断并描述物体的长短。
3、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正确方法,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物质准备:
小不同的长方形各色蜡光纸若干;每组一个装纸条的筐。
活动重点:
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正确方法,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吃过面条吗?面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引导幼儿撕面条助幼儿感知比较长短的方法。
(1)请每位幼儿取一张蜡光纸,说说自己拿的纸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从长方形纸上撕下两根不一样长的面条,想想该怎么撕?
(3)请幼儿将两根面条比一比:哪条长?哪条短?(引导幼儿将比较
的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较长短。)
(4)请幼儿拿一根面条与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看谁的面条长?
3、教师引导幼儿比比谁的'面条长,助幼儿初步感知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自由地撕面条,教师引导幼儿不断地比较,找到自己撕出的
面条中最长的一根,感知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同一根面条比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是长
的,有时也可能是短的。
(2)请幼儿拿自己认为最长的面条来和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共同找出一根最长的面条。
4、教师指导幼儿撕最长的面条,引导幼儿学习将纸撕得又长又细的技能。
(1)示范撕长面条的方法:沿纸的边缘绕圈能撕出又细又长的面条。
(2)幼儿自由撕面条,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与同伴比较面条的长短。
小班科学教案5
教案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磁铁吸铁现象,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知道磁铁是能吸住铁的东西,并让幼儿知道磁力可以透过纸张、水、木板。
教案准备:
磁铁、各种铁制品、木制品、线、塑料品、纸板、回形针教案过程:
1、游戏引入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磁铁。
2、磁铁的特性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那肯定知道磁铁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个实验,你们就确定磁铁有什么本事了。然后告诉老师,行吗?
师:请小朋友把纸盒里的东西全部倒在盘子里,每个小朋友认一认,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每个小朋友都拿上一块磁铁,去接触盘子里的那些东西,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开始!
生:做实验师:小朋友,做好了没有?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做好了。磁铁上粘了回形针、铁钉,好多东西哟。
师:有没有小朋友磁铁上什么都没有粘到的,请举手。
生:我没有师:没关系,把你的磁铁放在这上面,有了没有?
生:有了。
师:你们磁铁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都是铁。
师:对,都是铁,这说明磁铁有什么本事?
生:能吸铁。
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实验出了磁铁能吸铁的本领,好能干!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盘子和纸盒放在桌子的`下层。
3、玩乐活动:跳舞娃娃师:下面再玩跳舞娃娃的游戏,同样是利用刚才学的磁铁的本事来玩,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
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回家以后,观察我们实际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铁。把它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小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区分生蛋与熟蛋。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判断、了解生蛋熟蛋及结构。
活动准备:
1、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生鸡蛋、熟鸡蛋。
2、人手一只鸡蛋。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看看摸摸说说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说说蛋的形状及猜猜生蛋与熟蛋。
教师:两个蛋宝宝长的一模一样我们怎么来区分它们呢?
二、试一试
1、引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愿望。
教师:用小手摇一摇。
2、用手摇一摇及用旋转的方式知道蛋的生熟。
教师: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尝试。
4、归纳小结。(请幼儿回答,教师验证鸡蛋的生熟)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活动延伸:
教师品尝咸蛋并与几名幼儿分享,提示幼儿:为什么你们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其他蛋的愿望。
小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桃花的颜色和特征。
2、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
3、培养幼儿对桃花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活动场地——桃树林。
重难点:
能说出桃花的颜色和特征。
活动过程:
一、欣赏桃树林。
老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桃树林,说说桃树、桃花的名称,感受桃树林的美丽。引导幼儿从远处观看,再走近观看。
二、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提问:你看到的桃花是什么颜色?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花蕊,闻闻桃花的香味。
观察桃树上桃花的多种形态,如花苞已开的'、盛开的等。
三、游戏:
下花瓣雨。
幼儿捡拾落在地上的桃花瓣,老师把花瓣集中起来,往空中抛撒,花瓣落在幼儿身上,幼儿一起说:“下花瓣雨喽!”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小百科: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小班科学教案8
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形状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体验“筷子”旅行的乐趣。
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形状的筷子。
2、三种颜色的“水池”,三种形状的“山洞”。
3、录音机,磁带。
重点:
配对,分类。
过程:
一、筷子找朋友师: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呢?今天筷子宝宝可开心了,因为我们要带着他去旅行。你们想要吗?可一支筷子真孤单呀,我们给它找个好朋友吧!出示许多筷子宝宝师:来,跟着龚老师一起说,筷子宝宝,真开心,筷子宝宝,去旅行。
二、给筷子颜色分类
1、说说水池不一样的地方,并给自己的筷子宝宝找个颜色一样的水池洗澡,师:嘘,听一听,筷子发出声音了。这支筷子宝宝动作真快,都已经洗好了,我们来看看,他的身上藏着许多图形宝宝。都有些什么呀?
2、让幼儿观察筷子上的形状师:听一听,筷子宝宝们都已经洗好澡了,又想出去旅行了,现在,我请你去找两支一模一样筷子宝宝,记得哦,是颜色和形状都要一样哦。这可有点难哦,找得时候千万要小心哦,别找错了,不然筷子宝宝就要伤心了。
三、形状分类师:哇,前面有什么,这里有三个山洞哦,这是什么形状的山洞,那这个呢?山洞想邀请你们去玩呢,正方形的山洞喜欢筷子上有正方形图案的宝宝来洗澡。快去找找你们的'山洞把!师:真棒,都找到自己的山洞了。山洞里要开联欢会咯,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带着筷子宝宝一起跳舞吧,让筷子发出好听的声音,你想怎么跳就怎么跳。但是,千万要注意安全,可别让筷子伤到你旁边的朋友哦!(跟随音乐跳舞)
四、尾声:筷子宝宝又要去旅行了,我们再去找个好玩的地方吧!
小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白天和黑夜,感知白天和黑夜的明显不同。
2、发现物体与影子的对应,感知黑夜不可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课件(白天黑夜);音乐(快乐的一天、摇篮曲、去郊游);各种图片和剪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点击PPT出现太阳,播放欢快的`音乐)宝宝们,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一起来跳跳舞吧!(师幼一起听着音乐做动作)二、观察讨论1、天黑了(1)(出示月亮的PPT,播放恬静优美的摇篮曲)说说:这是什么时候,谁睡觉了?
小结:晚上,天黑了,屋内和屋外都是黑乎乎的,大家都睡觉了。
(2)观察"黑夜"的PPT图片,图片上有月亮、动物、家具、花草等剪影。说说,还有谁睡觉了?黑黑的影子是什么?
小结:天黑了,太阳下山了,月亮出来了,只留下黑黑的影子。
2、天亮了(1)太阳出来了,想像:太阳出来了,照亮了谁?
(2)寻找与影子相对应的物体,然后把相应的图片覆盖在影子上面,变成明亮的物体。
小结: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照亮了屋内和屋外的所有东西。
三、太阳找朋友1、观察黑夜的各种影子,猜猜这是什么?
2、每人拿一张图片,去找对应的影子。
3、朋友们都找到了,天又亮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吧。
小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器具吹泡泡,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能参与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喜欢科学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记录纸一张,苹果贴纸若干。
2.实验材料:每人一个圆形的吹泡泡器具。用铁丝围成的三角形,各种形状的工具。
3.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吹过泡泡吗?你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想吹泡泡吗?”
二、介绍材料及吹泡泡方法。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吹泡泡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出示吹泡泡的工具、泡泡水。幼儿说说、认认。
2.示范吹泡泡的方法:先蘸一蘸,再靠一靠,看一看上面有层薄膜,轻轻的吹。
3.幼儿吹泡泡。要求:吹的时候注意轻轻的,当心不要把水泼掉。
4.教师总结:刚才吹出来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圆的)圆圆的泡泡是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圆形的工具)
三、利用三角形工具吹泡泡。
1.“刚才我们用圆形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了许多圆泡泡,现在我们换一种形状的工具来吹。
出示三角形工具,引导幼儿猜猜三角形的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师:“看这是什么形状的工具?那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猜想用红苹果贴在下面的空格内。
“老师准备了一张大大的记录纸,你们觉得三角形的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就把红苹果贴在哪个家里?”
“有的小朋友认为是圆形的,有的小朋友认为是三角形的,那到底会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小朋友自己来吹一吹。”
3.幼儿用三角形的泡泡工具吹一吹,看看吹出来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4.展示结果并总结。“原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四、利用各种形状的工具吹泡泡。
1.我们刚才用了圆形、三角形的工具吹泡泡,你们还想用什么形状的工具来吹泡泡呢?
出示各种形状的工具,引导幼儿猜猜这些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2.请幼儿利用各种形状的工具探索尝试。
3.展示结果并总结。“原来不管工具是什么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五、游戏“吹泡泡”。
活动延伸:
继续玩吹泡泡的游戏,探索泡泡的其它秘密。
小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积极探索瓶盖的开关方法。
3.在活动中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不同形状、功用的瓶子;
2.塑料筐若干(和幼儿小组数相当);
3.哭泣的瓶子及高兴地瓶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引出活动。(出示哭泣的瓶子宝宝)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啊?呜呜...呜呜... 是谁哭了呢?我们来看看!
师:原来是瓶子宝宝哭了,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哭吗?
幼儿回答......(瓶子宝宝没有了盖子)
师:瓶子宝宝没有了盖子,它在担心什么呢?
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瓶子宝宝没有了盖子,它担心瓶子中的水会流出来,瓶子里的.东西会掉出来。
二、操作(出示各种瓶子,请幼儿操作)
师:那你们愿意帮帮瓶子宝宝吗?(愿意)
那我们就来试试,看谁能为瓶子宝宝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
师:你是怎样为瓶子宝宝找到好朋友瓶盖的?(颜色、瓶口大小、形状相同)
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师:你的瓶盖盖紧了吗?(盖紧了)
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转)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螺纹,有螺纹的就要拧,没有螺纹的就用按得方法。
总结:瓶口大的瓶子的盖子也大,瓶口小的瓶子的盖子也小,瓶子的颜色可能会和盖子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游戏(瓶子找盖子)
师: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了好多瓶子和盖子,这些瓶子和盖子呢,它们也分开了,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它们,帮瓶子宝宝找到它的盖子朋友!(分组进行)
四、结束
师:瓶子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盖子朋友,看看瓶子宝宝们不哭了,它笑了。瓶子宝宝在说:“小朋友们,谢谢你们,我找到了朋友,现在可开心了,我的好朋友们呀,要谢谢你们,它们决定留下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科学课,主要是让小朋友通过颜色、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找瓶盖。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时间有点不够,还有在最后小朋友操作部分缺少一个点评。我决定通过在让小朋友自己动手还是那个来试一试的环节上再增加两组操作,让小朋友在多种田间下选择最合适的瓶盖。还有最后一个结尾部分,可以再准备一些瓶子,里面装一些沙子、豆子之类,请小朋友和瓶子宝宝做游戏,跟着音乐一起请瓶子宝宝碰一碰。这样的一节课才更加完整。
小班科学教案11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