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案模板3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案模板1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 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 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参照百度图片: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 百度搜索图片地址: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度搜索图片:
(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五)、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六、教学反思
1、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能有感情的背诵。
2、要体会古诗的意境,就不能死读书,要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画交融”、“情景交融”,想象一下碧玉般的柳树与万紫千红的春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案点评: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一封被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把它丢在台阶上,妹妹娃丽却冒着风雪把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朗读课文为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五、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案模板3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相关文章:
★ 小学教案数学三大目标模板共3篇(数学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案模板 小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