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以供借鉴。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 O 位置
半径 r 圆的大小
直径 d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 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 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经历推导、发现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教案简案模板范文相关文章:
★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