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买鲜花》教案(精品3篇)

时间:2023-11-01 08:23:26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买鲜花》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这节课我们就把他找出来。(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师:出示例题图,小明和小红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

  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现在我们伸出手指画一画角,好吗?

  师: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

(二)画角

  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边

  顶点

  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三)搭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搭一个角呢?(四人小组搭角并说说各部分名称)

  师:汇报,搭角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辨角

  师:我们现在都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四)数角

  师:翻开书85页,请同学们做一下第二题。

  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

(五)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六)比一比角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认识了角还找到了角。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角的大小。

  出示三个钟面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大小。

  生齐声说: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你的角和我的角比较一下谁的大谁的小?你是怎么比的,请学生上台来演示一下。

  生:顶点对齐,一条边也要对齐在比较大小。

  师:厨师一把折扇和一把剪刀,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情况,角是怎样变化的?用手比一比。

  生:叫慢慢变大慢慢变小。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二)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四、课堂总结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角,你知道角长什么样吗?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自己?

  五、布置作业

  1.剪角,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角剪法多?

  2. 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年级数学下册《买鲜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 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 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级数学下册《买鲜花》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3—7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除法,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要学习的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每人10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课件出示题目)(1)□□□ □□□(2) ○○○○○○○○(3)△△△△△△△△△△△△2、请同学们用小棒动手摆一摆:3个22个5(设计意图: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教学“倍”的含义1、师:连日的阴雨终于结束,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花也争相开放了,瞧!花坛里开满了鲜花,教案《《倍的认识》教案》。

  (课件出示情境图)2、花坛中有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师相机指一指,带着数,学生口答,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3、师问:3种颜色的花,你能选二种花比一比,提出什么问题?(1)比多问题和比少问题(我们知道比多,比少的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2)两种花之间除了可以比多比少之外,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掌握的两数之间的加减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

  4、讲授:我们知道蓝花有2朵,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课件展示把它们圈起来表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想一想黄花可以怎样圈?跟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指名回答。

  (课件操作圈黄花的方法)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

  再指名说。

  同桌说。

  齐说。

  小结:两种花除了可以比较多少,还可以像今天这样比,是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二)教学计算倍1、我们还知道有8朵红花,(课件出示)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能在书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吗?学生填在书上。

  指名回答。

  齐说。

  (得出结论:红花有4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讲授:蓝花有2朵,因此把2朵看作一份,再想8朵红花能分成这样的几份,这就是把8朵红花按每2朵一份的要求平均分,所以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会列算式?指名回答,师板书。

  强调得数后面不要写倍,倍不是单位名称。

  小结:我们现在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运算(除法)。

  下面我们来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来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吧!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深化

  (一)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1)仔细看图,谁和谁在比?把谁的长度看作1份?

  (2)想好的同学在书上P74页第1题填空。

  (3)全班交流,引导说出把这一段绿带子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

  2、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摆小棒游戏吧!

  (1)出示题目要求,全班读题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和同桌说说6里面有几个这样的3根,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15里面又有几个这样的3根,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说完了再填在书上第74页第2题。

  (3)课件出示摆的方法,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两个数量比,求第二行的小棒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能不能用另一种方法算?(除法)3、完成第3题(

  1)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读题,明确要求再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核对,指名说算式含义。

  (3)第2小题,是谁和谁在比?把谁的个数看作1份?胡萝卜有这样的几份?(课件出示连的方法及填空内容,集体校对)

  4、完成第4题

  (1)先动手量一量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线段的几倍,应该把哪条线段的长度看作一份?要求第二条线段有这样的几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拓展练习小红今年4岁,妈妈今年28岁。

  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去年是几倍?4年后,妈妈几岁?小龙几岁?

  (三)游戏深化(拍手游戏) 今天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老师鼓掌(拍手2下)表扬,大家想不想自我鼓励一下?依次要求:同学们拍的是老师的2倍、3倍、4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拍3下,你拍的是老师的3倍,你要拍几个4下?如果要拍老师的5倍呢?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四、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运算?)作业课件出示一思考题:兔子有24只,小猪有8只,小狗有4只。

  兔的只数是猪的几倍?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板书倍的认识平均分8÷2=÷4=727÷3=932÷8=4

二年级数学下册《买鲜花》教案(精品3篇)相关文章:

班干部竞选稿二年级小组长(精彩5篇)

小学二年级作文下雨了汇总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总结【9篇】

秋季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11篇 二年级秋季学期班主任工作记录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模板5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范文3篇(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部编版)

二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学计划5篇(小学二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汇编

二年级班主工作计划模板3篇(二年级班主任班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