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02 19: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阅。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

  教学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5.7,-7,-9,-10,0, , ,-3 , -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正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16,0,20xx,- ,-0.23456,10%,10.1,0.67,-89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

  有理数有理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

  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 ,-3 ,3,0,50%,-0.3

  (1)整数集合{};

  (2)分数集合{};

  (3)负分数集合{ };

  (4)非负数集合{ };

  (5)有理数集合{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自然数

  B. 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提升能力

  3.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2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

  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重点:

  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本P7的“问题”(学生画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

  【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

  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

  可见,所有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都在原点的左边,都在原点的右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

  【例3】下列语句:

  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4】在数轴上表示-2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而小于1的整数.

  【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xx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

  A.1998个或1999个B.1999个或20xx个

  C.20xx个或20xx个D.20xx个或20xx个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规定了、     、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

  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正数B.负数

  C.不是负数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但它们分别表示.

  提升能力

  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

  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

  +2,-3,0.5,0,-4.5,4,3.

  开放探究

  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

  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

  A.-1 B.1 C.-3 D.3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归纳、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2).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想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

  (2).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充满好奇与期待.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以学生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件,剪刀,纸片,相交线模型

  2教学过程:设置以下六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请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图片中有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窗户的窗格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的兴趣和欲望,适时的给出本章课题:相交线和平行线

  环节二:问题苑(合作交流,解释发现)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操作:

  (1):动手尝试: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

  (2):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

  (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

  (3):分析研究此模型:

  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

  A、两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6对)

  B、对各对角进行分析,首先从位置上去分析————结论:可把这六对角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哪些角?——特点?——它们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邻补角。

  另一类是哪些角?———特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对顶角

  C、再从大小上进行分析——量一量——结论: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

  D、你能阐述它们互补和相等的理由吗?

  (一堂好课,是由一系列的真问题组成的,本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由的发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讨论一步一步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环节三:快乐房(大胆创设,感悟变换)

  (设置见投影,让学生判断形成的两个角是否为邻补角,这一变换让学生充满兴趣,此时一定让学生用邻补角的特点去检验,达到知识的正向迁移,并理解邻补角和补角的关系)

  环节四:实例库(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例子1:是一组不同形式的角,判断是否为对顶角,此题的目的是巩固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子2:例子2是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这里设置了一组变式题,而且变式题目不是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编,让学生过了一把编导的瘾,学生一定非常的开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方面巩固了对顶角的性质;另一方面说明几何里的计算题,需要用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要有根有据地计算.例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会更好.尽管学生书写格式不如课本上的规范,但通过集体讲评纠正后,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最后安排一个脑筋急转弯:见投影

  (让学生始终对课堂充满热情,通过此练习,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环节五:点金帚(学后反思感悟收获)

  通过本堂课的探究

  我经历了......

  我体会到......

  我感受到......

  (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同时把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角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环节六:沉思阁(课后延伸张扬个性)

  此为课后作业:

  (适当增加利用对顶角相等解决一些说理的题目,既让学生感受到对顶角相等这个性质在解题中的独特魅力,又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过程设计:学生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的图形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抽象其蕴涵的数学本质(相交直线),最后回归生活去运用所学知识的全过程。

  设计目的: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带着高涨的热情离开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究。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5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 有理数 5课时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

  11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33

  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 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 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七、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九、板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

  11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33

  “+”、“-”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1.1正数和负数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五、新授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6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七年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6篇(七年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2篇】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