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6篇

时间:2023-11-08 17:53:52 教案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3、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难点是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学习时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光源,并通过图5—1说明光源的确切含义。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等归纳得出光的传播是直线进行的,从而引出光线的概念;然后以激光准直为例,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影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通过对影子、日食、月食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教材并未对日食和月食进行过多的论述,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避免冲淡重点知识的教学。本节的最后介绍了光速,并指出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法建议

  1)加强演示实验

  利用激光演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再用自然光进行演示,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举出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如:射击、排队等。日食和月食的讲解可配合以录像电脑模拟加强感性认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解释现象。

  影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影子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利用投影仪做出不同的影像,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日食和月食进行简单的说明。增加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进行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3)适当设疑 强化概念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对此可通过设疑进行强化,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证明。

  4)进行学史教育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对光速的教学不要紧限结果,要增加一些学史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对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教具:装有水的大水槽、激光演示器或激光笔、浇花用喷雾器、方木板、白纸、大头针、直尺、图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本章的引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说明人看清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然后简介人类很早就不仅使用自然光源,而且还研究和使用人造光源了。接着按书上图5—1简介人造光源的发展,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引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劳动创造人类文明观点的教育。

  方法2:由学生活动实践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物理实际活动内容“调查光源发展史”,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来自己准备的光源,上课开始请几位同学简介光源发展(其余同学的资料课下交流展示),展示各自准备的光源,提出问题 “光源发出的光沿什么途径传播?”“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方法1:由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由于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可视性较差,学生对光在水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感性认识也较少,最好能演示给学生看看。

[演示1]用光具盘让光垂直于玻璃面射入玻璃中(并掠过光具盘),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2]用水槽,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3]用激光笔照射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可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物,可观察到激光的传播路径。

  总结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演示4] 用水槽,让光斜射入水水中,观察光在空气中与水中的传播路线。

  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均匀介质中。

  介绍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因此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表明光的传播方向。

  方法2: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基础较好)

  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器材,如:各种光源、喷雾器、化石粉、檀香(可制造烟雾)、水槽、玻璃等,由学生设计实验,目的是观察到光传播的路径。

  由学生实验及老师根据课上教学实际情况的补充实验得出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介绍光线的概念。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方法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的原因。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情况可选择补充如下两个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

  1)小孔成像。可在课前提前布置,要求学生利用废包装桶或盒,制作一个观察器(底部开有小孔,顶部蒙一片半透明薄纸的屏),教学进行到此时,进行观察。通过小孔成像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逐步接触并理解几何光学中成像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2)准直的实验。准备三个大头针,一块方木板,一张白纸,图钉、直尺。用图钉把纸固定在方木板上,在木板上相距一段距离插上两枚大头针A,并使其与木板垂直,在某一位置观察大头针A,并演视线插上两根大头针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3、 光速

  以教师讲述介绍为主,可以先提出光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这个问题,然后简介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思考过这一问题,并想用实验测出光速。经过许多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随着人们物理知识的丰富,解决了许多测量上的困难,才测出了光速。再向学生介绍真空中的光速及在介质中的光速。

  三、总结扩展

  光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均匀介质中具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因此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线”是抽象出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但光线不是光。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成一直行,并使我们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有助于我们破除迷信。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

  2.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4、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教具准备:

  每组三节干电池,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进行新课:

  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6-8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干电池Ⅰ的电压(V)干电池Ⅱ的电压(V)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

  结论:。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6-9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二)、按图6-10,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篇3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提问: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六、力的分类:

  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

  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探究活动

  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约是10mm/h。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的黏滞阻力为。在室温下Pa·s。已知血浆的密度,红血球的密度。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红血球半径的大小。

  答案:m。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篇5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演示实验: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怎样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见图①。

  提问:

  (1)这种接法行不行?测出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量程的选择和试触。)

  (3)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这个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压。

  3、进行新课

  介绍这堂课的实验目的和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测干电池电压,研究干电池串联、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②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③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④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二、按图⑤,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

  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1)一个小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伏,要用几节干电池,怎样连接?

  (2)在图⑥甲中,VA=6伏,VB=,Vc=,在乙图中,V1=2伏,V=6伏,V2=。

  (四)说明

  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严格要求学生按电压表使用规则进行实验操作。

  2、培养能力,其中包括:按要求画电路图,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说出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复述电压的单位并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通过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池组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亮度的变化来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实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电压应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

  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一)课程导入

  导入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头脑风暴,列举事实 请同学列举家中的家用电器,然后引导出"电压"。 把自己所知道的电器名称做一罗列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电压"吗? 把自己在生活中对电压的了解做一汇报

  以史为戒,引出话题 教师使用多媒体结合投影设备呈现一些学生放风筝被电击的图片或视频 静静观看

  设置疑团,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

  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或遭受雷击时,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身体损伤。

  可是为什么我们触摸干电池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那? 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触电情况。

  老师提的问题和前面的触电形成反问关系,致使学生处于"悱"的地步。

  (二)什么是电压

  使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做图6、1—2的实验。

  首先,让学生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直接连接小灯泡的两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其次,使用一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最后,使用两节电池作为电源,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三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电压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做到以下两点:

  1、科学解释"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根据电池量的增加小灯泡的亮度就会增加的事实向学生说明"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会越亮"。

  (三)电压的单位、换算及常见电压值

  1、电压的单位

  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和电流对应,给出电压的表示 回顾知识,引出电压的单位:教师先提问学生如下信息

  电流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和其对应的给出电压的表示:

  电压用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回答问题,接受新知识。

  讲述科学史,引出电压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伏特的简历,进而引出电压的表示 阅读文本资源,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电压的换算

  电压的换算应该和其他的一些单位相对应引入。例如:

  千 毫

  长度 KM MM

  电压 KV MV

  引入电压的换算关系后教师随意给出一些练习题目加以巩固应用。例如:

  220V= kV= mV;

  100kV= V= mV。

  3、 常见电压值

  在记忆的基础上老师布置今天的第一个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搜集自己家用电器的说明书,找出至少三种家用电器的电压值。

  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直接给出,引导思考 课本中列出了常见的10种电压,在讲解本部分时,教师可以抽出重点要学生记忆的三种电压值:干电池、家庭电路和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识记三种常见电压值,解开为什么人触摸干电池不会有触电的感觉之迷。

  提供多媒体资源,开阔视野 教师给出一些电鳗、电鳐的图片或课件,在观赏精美鱼类的同时讲述关于它们和电的故事 欣赏多媒体资源,感触海底世界的美丽

  (四)电压表的使用

  本部分的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前给学生提供如下使用规则:

  使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要:

  1、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两看清:

  1、读数时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

  2、看清电压表上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在明晰使用规则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式实验,由于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不能很完整、很透彻地说明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时要加强引导。实验的目的是要得出:电池组串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测试一下电池组并联时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练习反馈:

  在一次用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的"+"接线柱已接入电路,在用0~15V量程试触时,指针位置如下图所示,则下一步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A、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再读数

  B、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c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数

  C、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再读数

  D、断开开关,接入电压表的b接线柱,闭合开关后读。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6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政治教育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3篇(九年级上政治教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3篇(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九年级下学期教学教学计划6篇 九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计划

九年级上英语教学计划6篇(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九年级体育教学计划4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工作计划6篇 中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以人生为话题的作文九年级合集3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备课教案(7篇)

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精华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