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9篇

时间:2023-12-01 21:0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9篇,供大家参阅。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9篇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1.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2.这堂口语交际课,我们可以用四个方面来介绍:

  板书: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

  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自己的发明设想

  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3.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大家找到自己 同一类的同学,有小组长带领下组织交流。(小组长人选有老师决定)

  4.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注意:

  点评: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

  听的要求: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5.强化提高 同桌互说,

  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习作

  一、确定习作内容

  1.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习作评讲

  1.个性展示台

  2.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3.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4.小结

  5.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三-教案,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并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2、能够独立完成习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成长的瞬间写具体,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记录下来。

  3、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4、通过抓句子的关键词,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5、分析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对比的妙用。

  6、读背并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独立完成习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成长的瞬间写具体,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记录下来。

  2、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二、确定访谈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1、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父母、邻居。

  2、列出问题清单。(仅供参考)

  问题清单一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问题清单二

  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

  最喜欢哪个玩具?为什么最喜欢它?

  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

  三、播放课件,边看边记。

  1、播放访谈课件。

  2、要认真、耐心地观看,一边看一边做简单的记录。

  四、讨论交流,明确。

  1、注意礼貌。

  2、把自己的观看记录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五、情景应用。

  从上面的问题清单中选择一个,分组进行情景模拟。

  1、小组分角色表演。

  2、要注意说话语气,语句要流畅通顺。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心。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办法告诉大家。

  4、学生分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聊天工具、报纸杂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

  板书:网络 报纸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节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

  (1)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虽然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可是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渗透着同学们的想法。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第二、三课时 习作及评改

  一、回忆书信的格式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师生同写,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与学生一道写。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让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评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誊抄习作。

  四、学写信封,寄出信件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件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写好信封并贴上邮票,寄信。

  五、总结

  祝你们的心愿早日实现。我们相信: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课堂反思】

  在学生动笔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回想口语交际课内容,如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自己,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也可以先写活动想法及建议,最后介绍自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写。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多角度的感受。

  2.掌握如何描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学习翁卷《乡村四月》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对乡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掌握如何描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2.学习翁卷《乡村四月》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对乡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首先出示《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中关于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句子,各自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自己的习作或者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些描写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谈谈感受。

  教师点拨:

  这一板块讲解了如何体会一个地方的美丽。在阅读时,要仔细品味,特别是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要重点关注,并能运用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中来。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深入体会静态美和动态美。

  二、词句段运用

  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一:秋天真的到来了,在放学后的校园,可以看到枝头上的树叶纷纷飘落。有的如蝴蝶,闪动着美丽的翅膀;有的如蜜蜂,转着飞舞;有的如降落伞,缓缓地打着旋儿……一片片树叶无论怎样飞舞,都会缓缓落下,给大地铺上了金黄的一片。

  答案示例二:群鸟飞过的湖面显得格外地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远远看去像一面不曾打磨的大镜子;蓝天白云交织在湖面上,不时一只鸟儿掠过湖面,荡起了一丝碧波,点缀成了一幅美丽画卷;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宛如千万条银蛇在水中游动。

  2.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答案示例:

  (1)本句描写了九月开罗一片金色的情景。反复运用了“金”字--“金色的夕阳”“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以及“泛着金光”的尼罗河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金字塔,构成了一副色彩协调的金色画面。

  (2)这段话描写了站在大理石铺的地上,仿佛就被纯白包围的情景。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作者反复用“纯白”这个词加以修饰,站在白色的大理石上,眼里看的是纯白的大理石,甚至被大理石所包裹,写出了仿佛自己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强调突出了白色奇迹的圣洁与庄严。

  (3)这段话写出了梅雨潭一片绿色的美丽景色。采用了侧面描写,以“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虎跑寺”绿壁的“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作对比。从侧面衬托出这里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特点,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绿溢于言表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原文见教材第106页)

  1.教师介绍诗人,范读诗歌,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作者介绍】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代表作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2.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词语释义】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③子规:鸟名,杜鹃鸟。

  ④才了:刚刚结束。

  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插田:插秧。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逐句翻译,疏通全诗大意。

  【诗句翻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用“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第三、四句则是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全诗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5.学生再次朗读,感受画面,领略意境,体会前后一静一动的美,背诵全诗。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5

  【教材简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

  【设计理念】

  本块“回顾?拓展二”,重积累,重阅读,重拓展。因此,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适当地拓展阅读视野,以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本组感兴趣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尽可能的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学“日积月累”时,则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名人名言、诗句外,再引导学生互相推荐其他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体会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从而更好地学习。在“课外书屋”教学中,则要做好推荐工作,让高尔基的《童年》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乐,也有苦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适时地引导学生做些读书笔记,有助于语言的'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交流感受:

  ⑴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⑵学生阅读。

  ⑶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⑷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⑸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交流读书方法:

  ⑴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⑵全班交流。

  ⑶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

  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补充资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2.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3.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4.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人)不错,还有呢?(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看着朋友远去,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乘船离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7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3.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重点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难点

  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借助教材中4位小伙伴的话,回顾本单元学过的4篇课文,总结归纳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

  自读例句,引导学生发现例句在句式、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在仿写中加以运用。

  3.日积月累

  多种形式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交流,习得方法

  1.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梳理阅读方法。

  (1)教师引导: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么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课件出示

  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读到《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2)指导梳理:小伙伴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顾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指名学生读,老师归纳:第1课《古诗三首》都是运用想象来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课件出示《祖父的园子》第16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2课《祖父的园子》时,从课文描写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到第3课《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怀乡之情。

  (4)课件出示《梅花魂》第13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4课《梅花魂》,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赞美梅花精神的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4.全班交流汇报。

  5.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告诉我们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你还学会了什么方法?(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情朗读,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交流平台,明确交流的主题,围绕交流主题回顾本单元课文学过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掌握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板块二句段运用,学习表达

  1.读中悟写。

  课件出示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指名学生读,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

  (2)引导发现: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预设:

  ①围绕一个中心词写。

  ②采用排比句式。

  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写同一情景。

  ④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2.仿说练习。

  观察这两个排比句,它们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写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句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而且每个分句都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课件出示

  选择下面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冷静辣忙吵快

  4.我们以“冷”这种情景为例,要有三个相同的句式,要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课件出示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

  5.指名学生用“冷”这种情景说排比句。(学生自由发挥)

  6.请同学们在剩下的5种情景中选一种情景说一个排比句。先同桌相互说一说。(同桌交流)

  7.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排比句)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运用排比句说一种情景。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使用排比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使学生了解排比句。抓住排比句的特点,以“冷”这种情景为例仿说一个排比句,再放手让学生用剩下的5种情景说排比句,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表达,学会运用

  1.自由读下面的语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2.全班齐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3段话在表达上的特点。(同桌自由交流)

  3.指名学生回答。(这3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这段话除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4.第一段话的仿写最难,要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之下,_________,无论如何比不上__________。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照样子说一说。(同桌自由交流)

  5.把交流好的句子写在语文练习本上。(学生自由练写,老师相机指导)

  6.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句子。

  课件出示

  在奶奶家吃饭也好,在外婆家吃饭也好,在酒店吃饭也好。对比之下,我觉得这些饭菜,无论如何比不上我妈妈做的饭菜香。

  7.请同学们再选择剩下3句话中的一句,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也比不上________________。

  虽然_____________,远比不上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再没有________________,——也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自由练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8.同桌互相交流写好的对比句,听取同桌意见并修改写得不够好的地方。(学生自由交流并修改)

  9.展台上展示写得很好的对比句。(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10.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对比句。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地使用对比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观察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对比句,以第1句话为例仿写一个对比句,再放手让学生仿照剩下的3句话写对比句,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板块二熟读成诵,积累古诗

  1.谈话导入诗题。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门在外,最牵挂儿子的就是母亲。下面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板书古诗题目,齐读古诗题目。(板书:游子吟)

  2.理解诗题。

  “游子”是指出门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感而发写下的感叹。这首诗写的是长年出门在外的孟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师范读古诗。(课件出示《游子吟》及节奏划分)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5.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解题目、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6.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7.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古诗的情况。

  8.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9.老师在配乐中诵读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诗文中的情景展开想象。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回答)

  10.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1.同桌间比赛朗诵古诗。

  12.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设计意图】

  以读为主,自读自悟。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诵古诗。熟读成诵,背诵古诗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掌握更多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能猜出古代名词的意思,结合前后文描写猜出词语的意思,以及通过描写猜出人物,并从中掌握一定的技巧。

  2.通过朗读,理解古诗《鸟鸣涧》,想象其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走进四大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出示“交流平台”内容)

  1.本组课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一些语句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技巧,就能使阅读更加顺畅。大家回顾一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都用到过哪些方法来理解?(猜读、略读、跳读)

  2.通过“交流平台”了解猜读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如何略读和跳读?(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3.除了猜读、略读和跳读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途径来理解课文。(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资料)

  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相信大家以后再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会更加顺畅。

  三、词句段运用。

  1.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难以理解的词语。

  (出示“榜文、客官、印信”等词语)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榜文:古代指文告。

  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

  印信:官府的印章。

  驿站:古代人们外出,中途供人短暂停留休息的地方。

  伙计:旧时指店员或长工。

  郎中:古代的'医生。

  店家:古代的店主人。

  客舍:古代的旅馆。

  货郎:古代指卖东西的人。

  墨客:古代指文人。

  2.(出示第二题句子)读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2)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

  (3)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

  (4)拱伏无违:伏在地上,向上朝拜,没有违抗的。

  (通过联系前后文可猜出词语的意思;先理解某一个字的意思,再放回词中整体理解。)

  3.(出示第三题句子)猜猜这三个句子描写的都是谁,并说说理由。

  (1)孙悟空。(重点词:金箍棒)

  (2)诸葛亮。(重点词:头戴纶巾)

  (3)武松。(重点词:万夫难敌)

  四、日积月累。

  1.(出示相关资料)走近作者王维。

  2.齐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鸟在山涧中鸣叫。)诗歌题目直接给我们提示了答案。(板书诗题)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从诗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夜深人静,桂花飘落,空山中升起了一轮圆月,被惊飞的鸟儿在这里鸣叫着。)这个意境美不美?(美)若你此刻身处其中,你觉得享受吗?(享受)

  4.(播放纯音乐)让我们随着这悠扬婉转的曲调,一起朗读古诗,感受这美丽的夜晚,聆听鸟儿的歌声吧!

  5.从诗的描写中,你发现了什么?(诗中有静态景,也有动态景。)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了春夜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

  6.这首诗中,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

  (想要表达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以及陶醉其中的心境。)

  7.带着这种感情,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古诗,感受诗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小结。

  从古典名著到古诗文,无不展示着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长河中,还有许多珍宝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有效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更多阅读名著的方法与技巧,为学生进一步阅读名著打好了基础。

  2.分析了名著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名著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积累。

  教学难点

  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

  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

  板书:找课外书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2)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

  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示课件5)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出示课件6)

  ①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出示课件7,8)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师: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6.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书写指导: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平整端庄。

  7.日积月累

  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读这两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0)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出示课件11)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出示课件12)

  (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园地教案9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0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9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9篇 2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总结 10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年度工作总结

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教案

小学《识字》语文教案9篇(小学语文识字课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2篇(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期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