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绿色蝈蝈》语文教案6篇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供大家赏析。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绿色蝈蝈》一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采用赏读、整理、创新相结合的学法来学习课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各方面习性的强烈的好奇心,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生命。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五、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六、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优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2、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在初读课文后用填写蝈蝈自荐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
3、合作研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七、学法指导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揭题
聆听大自然中生物的声音,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动物的叫声,最后由蝈蝈的叫声引出我们课文的主角。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蝈蝈的知识。同学的介绍和视频资料已能够吸引同学去深入了解课文了,由此,导入课文。
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动物声音。介绍蝈蝈。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词。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篝(gōu)火喧嚣(xiāo)狩(shòu)猎篡(cuàn)夺窸(xī)窣(sū)气氛(fēn)吮(shǔn)吸静谧(mì)喑(yīn)哑(yǎ)螽(zhōng)斯莴(wō)苣(jù)颚(è)喙(huì)嗉(sù)
2、创设情境,蝈蝈去人才交流中心交自荐书,根据你所了解的蝈蝈的特点,你觉得什么职业适合它呢?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学生可能会说歌手、模特、保镖、猎人、美食家等)老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注意总结概括,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蝈蝈的哪些特点和习性。(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
速读课文,找到蝈蝈的相关介绍,发挥想象力,填写自荐表,口头表达
(三)精读课文,合作研讨1、刚才同学们也注意到了,作者在文中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这些称呼的变换起到了什么效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喜爱之情,更使行文生动。
2、比较阅读,发现语言特点。
将《辞海》中对于蝈蝈的介绍与本文比较,能发现本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段落?说一说理由。(师生共同赏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3、总结文章写作特色: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对比突出特征。
学生合作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评一评。
(四)文本迁移
如此生动的文章来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为何他能将一个小小昆虫写得如此趣味横生?我们不妨走近法布尔去了解一下。(作者简介)从法布尔身上我们能发现点什么,那么,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可曾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说出来交流一下。(学生畅谈)
同学们的经历多有趣啊,我们在同学的引领下再一起去自然中看看吧!(展示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你心中有何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亲近自然,关爱生命(文本升华,直击难点)
学生结合自己所得畅所欲言,深入实践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仿写小练笔:(任选其一)
A、细致地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形体特征;
B、形象地描述一种昆虫或者鸟的叫声;
C、抓住特征介绍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食性、住处、活动……)
3、拓展:课外阅读《昆虫记》。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3、了解蝈蝈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课前准备:
了解文章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导入新课
自然界是个丰富多彩的大家庭,昆虫是这个家庭的一类成员,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昆虫?能用概括的语言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出示投影片(昆虫)。
这都是自然界中的昆虫,你能从中辨认出蝈蝈和知了吗?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蝈蝈捕食知了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蝈蝈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下面同学们来看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
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
1、本文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选自《昆虫的故事》)
2、给下列字注音、解词(投影出示)
注音:狩猎喑哑静谧篡夺窸窣篝火
解释:喧嚣
弱肉强食
整体感知
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课文内容
2、作者给蝈蝈起了多少个名字?都有什么意义?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读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下面分四人小组研读课文内容,(出示问题组)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独自一人来到田野?
2、田野里上演了哪些节目?
3、说说蝈蝈的外部特征。
4、作者描写了蝈蝈的哪些生活习性?重点写了哪方面?
5、(1)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
(2)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这些食物,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抓住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3、通过比较手法突出特征。)
揣摩语言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传神的语句,并请说出理由。
运用优美的语言,贴切形象、生动传神,突出事物的特征。
作业
搜集蝴蝶的材料,运用今天所学写动物的方法,完成《蝴蝶》全文。600字左右。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阅读,概括归纳,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同读同品,获取科学知识,品味作者情感。
情感与收获:感受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和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1、时光倒回到童年,同学们你小时候玩过小昆虫吗?
(预设)①如果有,则学生说故事。
②如果没有,则老师说一个小时候玩蚱蜢的故事。
2、你喜欢这些小昆虫吗?比如蜜蜂、蝴蝶、蜻蜓(给出图片),学生说。引出本文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蝈蝈的科学知识
1、(给出图片)从众多的昆虫图片中找出哪一幅是绿色蝈蝈,讲讲你是怎样认出它的'。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告诉我们关于绿色蝈蝈的哪些科学知识?
(要求):①学生读书勾划要点。②总结发言。
三、读课文品味作者对昆虫的情感
作者写此文不单是向我们介绍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刻而细腻的情感。学生再读课文,探索发现作者的文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要求):①学生读书勾划要点。②小组合作交流,总结补充。③总结发言。
四、延伸练习
(给出图片)再看这些小生灵,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只是儿时的玩具,它们和人一样是那么的鲜活灵动,是多么可爱的自然的精灵,你一定会喜欢。
你会和哪一个小昆虫做朋友呢?你们是怎样做朋友的?
(要求):自己写一小段文字,全班交流。
五、课外体验与练习
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去倾听昆虫的声音吧,这就是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去户外静听昆虫的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些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4
一、说教材: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篇目。第四单元课文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本文出自法国的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它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感受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二、说教法
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作为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程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对于昆虫,还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他们进入昆虫世界,要让学生学会不仅能读懂这一篇文章,还应该教会学生会读这一类现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识和拓展知识。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激发同学们对昆虫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质疑探究”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交流:
交流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昆虫记》相关资料。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文章介绍来的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的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品味语言: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五、质疑探究:
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看谁写得好。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
教学流程
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
绿色蝈蝈
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色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拟人
蝈生动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拓展延伸:
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用自己最喜欢的文字展示出来。
课后反思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蛔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拟人
蝈{}生动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绿色蝈蝈》语文教案6篇 绿色蝈蝈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 绿色蝈蝈教案9篇
★ 2022昆虫记绿色蝈蝈读后感4篇(《昆虫记》之绿蝈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