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生物圈8篇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时间:2023-12-29 16:3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生物教案:生物圈8篇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欢迎参阅。

生物教案:生物圈8篇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

生物教案:生物圈1

  教学过程

  引 言:

  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教师利用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生物教案:生物圈2

  第一章 走近细胞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

  答案 C

  解析 图中既有各种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又包含了阳光、土壤等无机环境,二者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10.根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论,推测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物化石应该是( )

  A.单细胞细菌

  B.多细胞水螅

  C.低等多细胞藻类植物

  D.高等多细胞被子植物

  答案 A

  解析 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所以最早诞生的生物应该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诞生以后,逐步发展为低等多细胞生物再到高等多细胞生物。

  二、非选择题

  11.某同学在归纳细菌、松树、松鼠的生命系统各层次时,列出了下表:

  (表中“√”表示具有,“-”表示不具有)

  仔细阅读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一个“√”归纳得不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树为什么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三种生物到种群以后的层次都是共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生物都共同具有“细胞”层次,说明了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菌”一栏中的“细胞”不正确。因为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没有形成细胞

  (2)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因此没有“系统”层次

  (3)所有种群构成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所以三种生物种群以后的层次是共同的

  (4)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 (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因此没有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细胞、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2)松树属于植物,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因此植物不具有系统层次。(3)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所有种群构成群落,因此个体以后的层次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4)三种生物都具有细胞层次,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2.观察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解(以刺槐为例)回答有关问题:

  叶肉细胞→栅栏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以上生命系统属于器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

  (2)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能完整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________。

  (3)一刺槐林在生命系统中应属于________层次。

  (4)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 (2)叶肉细胞 (3)生态系统 (4)组成 结构 功能

  解析 本题考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具体应用。

生物教案:生物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上台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物圈是一个整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通过对个人、本地区、整个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破坏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对照提纲,分小组调查和收集资料

  提纲: 1、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许多事,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生物圈,试举例说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4、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使生物圈受到了破坏?(可用图片或文字资料说明)

  5、本地将正在或将要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6、从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认为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

  (二)新授

  1、各小组抽签介绍七种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谈谈该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小组讨论交流

  各生态系统是否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呢?

  (1) 书本P30页资料分析

  (2) 分别从三个方面: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各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分析,找出他们的联系。

  得出结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课前准备资料的整合与交流

  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复?(能,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当遭到严重的破坏之后就无法恢复了,对生物圈而言,最大的.破坏是什么?(人类的活动)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许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生物圈的?

  (2)本地有哪些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人类活动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危害?

  (3)人类还有哪些活动危害了生物圈?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的后果?

  (可以口头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资料展示)

  针对这种现状,人类的有些活动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生物圈,危害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国家、本地区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你对此有何建议?

  我们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从小处入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三、教师总结

  生物圈不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旦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圈,使得生物圈无法恢复,那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地球不光是我们人类的,也是美丽的植物和可爱的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好生物圈。

  四、课后作业

  上完这节课后,你对环境问题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生物教案:生物圈4

  一、教学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准备学生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实验材料,如用琼脂制作无菌培养基

  2、提前准备用于课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重点: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五、教学难点:

  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引入: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是生物吗?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指出教材中p53图18-2中的第三个图是电镜下看到的冠状病毒。xx年春季在我国广东、北京及世界许多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其病原体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世界卫生组织xx年4月确定)。此处可结合预防“非典”,稍做展开。

  问题串:

  问题1:什么是微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问题2:微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上至10000m的高空,深至11000m的海底,都有微生物存在。土壤里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动植物体表和体内的各种条件适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科学家们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山、荒漠都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

  问题3: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问题4: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微生物?

  〖学生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着微生物。

  【问题】

  组内围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一个进行探究的问题: 。

  【作出假设】

  我们组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假设是: 。

  【材料器具】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

  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

  【方法步骤】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实验预期与结果】

  我们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结论】

  我们组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的结论是: 。

  【思考】

  1.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全班交流了各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后,你对身边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物教案:生物圈5

  知识目标:

  1、 了解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2、 明确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

  自学内容

  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1举出几种生活用品来自哪里?看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

  2总结一下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二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

  1、自然资源根据是否再生,分为哪两种?各举3例。

  2、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你存在哪些疑问?

  视野拓展:

  1、面对全球的能源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2、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哪些危害?

  达标检测

  1、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A 使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 B森林资源匮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C环境污染 D恐龙的灭绝

  2、目前世界上干扰生态环境最严重的.是:

  鼠害 台风 地震 人类

  3、维护生物圈稳定的根本产生措施是:

  A减少环境污染 B保护、恢复、扩大森林资源

  C控制人口增长 D 拟订环保守则

  4、下列哪一项不是森林的作用?

  A减弱噪音,防止火山喷发 B涵养水源,增加降水量

  C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D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5、近年来,长江水的含沙量逐年增加,水质变浑着,其原因是:

  A河道不流畅 B雨量过大

  C上游过度开发,植被严重破坏 D沿江围湖造田

  6、大面积植树造林,对改善气候有什么好处?

生物教案:生物圈6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解实验过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为什么)

  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

  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

  氧气和有机物

  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实验结果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

  2、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

  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书本P128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生物教案:生物圈7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多媒体,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从而和地球作出对比;没有条件的学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另外,还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

  教学设计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

  ②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1、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最具创造奖若干名,日后进行一次模型比赛。

  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4、教师布置学生设计生物圈的模型。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②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生物教案:生物圈8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从学生调查、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入手,通过汇报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究竟起什么作用却并不清楚。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概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并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

  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CAI:搜集多种动物生活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

  2.课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如猫、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模拟制作一期“动物与人类大看台”的节目。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情景激疑

  通过多媒体放映录象:有关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内容。学生欣赏、体会动物与植物和谐的关系。提示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美景可能将不复存在,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其较强的探究欲望。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在作了大量有关杀虫剂破坏生态的.调查后,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现象(展示),正是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醒了人们 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我们设想一下没有动物的世界将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得出结 论:地球上没有动物,植物因失去传粉的媒介而不能繁殖,最终也必将从地球上消失。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1)观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几幅漂亮的图片(书中101页),也可看大屏幕,探究自然界中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分析讨论:

  生1:蜜蜂传粉、狗传播种子、蜣螂清除粪便都是动物对植物有利的行为,害虫等动物对植物是有害的。

  生2:田鼠以植物为食,蛇吃掉田鼠,田鼠的数量减少,植物就长得好。所以说,田鼠对植物是有害的,蛇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

  生3:我认为图中的田鼠、蜜蜂和害虫,都必须靠直接吃绿色植物来生活。蛇以田鼠为食,间接依靠绿色植物来生活。

  3)深化迁移:首先对同学们的分析和讨论进行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提出,有人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场草,牧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天然草场中虫子与鸟的数量会有何变化?

  3、概括总结:进行资料分析、展开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表述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动物不管是被杀后数量减少,还是由于食物丰富数量增多,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其他生物反过来又会影响这种生物的数量,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分组探讨:如果一个生物圈中没有动物,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图解,小组合作,一起探讨一下“假如生物圈中没有动物……”

  腐生菌

  植物 植物

  动物 腐生菌

  5、总结汇报:动物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由于动物的消化作用、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 理活动,使得有机物的转化的分解加速。所以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6、动物搜查线: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狗、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喜爱或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注意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基本方式和要点。

  7、动物与人类大看台:学生在全班展示成果。其它同学聆听过程中,积极思考,针对自己感兴趣和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并根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展示的内容,全面、辨证地总结动物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例:狗专题

  成员1:我是人类忠实的伴侣!最早的狗是“牧羊犬”,后来帮主人看家护院,打猎都是我的职责;不过现在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了,防盗门做得很牢固,我就改行专门逗主 人开心了。

  成员2:我是有名的侦探,还不是因为我的嗅觉特别敏锐,追踪罪犯可在行了。

  成员3:我是哈巴狗,我很可爱,专门讨主人的欢心;不过在传说中我的形象可不 怎么好,那些专门逢迎巴结的人常常跟我一个名字。

  成员4:被 我咬过的人请您抓紧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很多胆小的人看见我很害怕,其实我没那么可怕,只不过要忠实于主人而已。别担心,我分辨敌我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呢!

  8、归纳总结:通过协商和讨论,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分成不同的类别。理解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动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也越来越全面。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全面分析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适时展示仿生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模仿青蛙的眼睛制成的电子蛙眼,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等。

  9、分析讨论、升华提高:当人类的需要与动物的生存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10、概括小结:动物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其价值,人类应该感谢动物,珍爱动物。刚 才同学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发生改变,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到成为某些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 的发展都离不开动物。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生物反应器”产生出人们需要的药物或营养物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好生物学知识,造福人类。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力求改变原来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达到充分体现教师参与调控,学生大胆质疑,讨论探求新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本节课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了课程目标。特别注重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组内合作,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多处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

  4.多媒体运用合理。制作不追求华丽的图像,复杂的界面,而是通过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具体事例,增强了直观性、生动性和说服力,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问题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声、景、画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服务于教学的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性、可行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多处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怀疑,如果没有植物,植物自生自灭,其遗体或残渣由微生物分解,也能完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没有全面理解。本节课在介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先从 学生容易接受的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开始。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能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有时甚至是片面的,本节教学是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几种代表动物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贴近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另外,本节课采用“动物与人类大看台”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仿生学”和“生 物反应器” 就显得顺理成章。组织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和交流表达交流效果,这需要平时注意锻炼。

生物教案:生物圈8篇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生物教案3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公开课教案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3篇(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读了这文你有何感想)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的教案4篇 如何理解动物有趣的共栖现象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4篇 生物共栖现象的例子

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9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实验教案7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实验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6篇(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5篇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3篇(高中生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