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精华5篇

时间:2024-01-04 08:22:55 教案

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

  教学软件、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自学生字,检查指导。

  三、教给方法,学习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教给学生读—画—议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4—7自然段,也就是小鸟和青蛙的第二和第三次对话。

  二、读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

  三、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

  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5、比较句子。

  四、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

  五、品读课文,角色体验。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

  2、指名表演。

  六、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

板书

  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像井口大

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成语是个大王国。这个王国里有耍小聪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长的农夫,还有糊涂的国王。今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来参观成语王国里的一口古老的井。

[课件出示:井]很久很久以前,这儿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谁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解释课题:观,看;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关于这个故事,你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说的板:青蛙、小鸟)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大家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想一想:青蛙在-------,小鸟在-------。

  3、用序号标出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说说:它们在争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用“落”呢?(副板书:落?)

  故事就这样在青蛙和小鸟的邂逅中开始了。

  2、回答提出的问题:几次对话?指名让学生按对话次数朗读课文。

  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板:天?)

四、讲读课文

  它们是如何争论起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第一次对话吧。

  1、讲读第二、三自然段。[课件出示]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问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它飞过哪些地方?)你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小鸟飞了很远吗?

  解决(落?)

(4)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讲读第四、五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什么情况了呢)

  1)[课件出示]

(1)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指夸张的话,吹牛)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

(5)教学际,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它们俩的语气、态度会是怎样的呢?同桌来演一演吧。

  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坐井观天》

  指名表演。

(7)青蛙和小鸟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谁对?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读课文,找出答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

  3)教师板书:“天上”、“井里”

  4)指板书小结: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

  5)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井底之蛙)

  青蛙成为井底之蛙,并不能全怪它。它生来就在井底,出不去。青蛙也很可怜呀。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能不能让这只青蛙不出井底,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吗?有什么办法?(生:让她看书、看报;帮它在井口装摄像头……)

  小节:要想不成为井底之蛙,我们该怎么做?

  3、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我们再来看看青蛙和小鸟的争论,看看这只青蛙除了见识少,还有没有别的缺点,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六、七自然段]生自渎

(1)还有什么缺点?从哪儿看出来?它笑什么?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读出骄傲、自以为是的语气了吗?)(生评议)

(2)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教学:信

  指导读小鸟的话。“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生评议)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指导朗读多么骄傲、自以为是的青蛙,多么善良、诚恳的小鸟,谁能演好这两个角色?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后延伸:

  1、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六、作业:

  发挥想象,如果有一天,井水升得很高,青蛙跳出了井口,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板书:

  坐井观天

  青蛙小鸟

  井口大天,无边无际?

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

  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摘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注重本体性教学内容、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贯穿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美丽转身,抓文中三次对话,认识人物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设计了从认识到内化到实践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的过程中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完成本课时的目标。

  【关键词】人物三次对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文中三次对话,认识人物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3.理解寓意,明道理。

  一、回顾旧识,引入新课

  1.回顾旧知:(1)比赛,听写,看谁是记字冠军。

  (2)小鸟和青蛙因为什么问题发生争论呢?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

  二、图文结合,以读代讲

  1.看图、听录音范读。(播放课件)

  2.读文:自由读。

  3.依据图文内容填空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过渡:处在不同的位置的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它们一共进行了几轮对话呢?(三轮)

  三、辅导自学,品读感悟

  出示学法: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2、3段)

  二、画:用“——”画青蛙说的话。

  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三、读:有感情的读对话。

  (一)第一次对话

  1.读:(2-3自然段)

  (1)自由读文

  (2)指名读

  2.画:

  (1)用“——”画出青蛙说的话

  用“~~~”画出小鸟的话

  (2)自由画句

  (3)汇报交流(训练重点:明确语言描写,提示语不用画出。)

  (幻灯片出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用“——”画)

  小鸟回答说:“我从……”(用“~~~”画)

  3.读:分角色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明确读出语气:青蛙的.话疑问,小鸟的话肯定。

  ③同桌分角色读

  (二)自学第2、3次对话

  1.第二次对话(4-5自然段)第三次对话(6-7自然段)

  (1)按学法学习

  读:自由读文。

  画:用“——”画出青蛙的语言

  用“~~~~”画出小鸟的语言

  读:读出自然的感情。

  (2)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

  1)第二次对话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小鸟→“你弄错了”(读出劝告的语气)

  2)第三次对话

  青蛙→傲慢,自信,自以为是

  鸟→耐心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

  (课件出示)

  青蛙笑了说……

  小鸟也笑了,说……

  3)用“·”画出神态词(即表情)

  (训练重点:认识神态描写,初步了解其作用)

  “笑”青蛙觉得小鸟说错了,笑了。小鸟觉的说了半天青蛙还认为天那么小,笑了。

  4)我们都知道那些词是神态词呢?

  学生说:

  老师送:笑眯眯 伤心;高兴; 难过; 快乐 害怕,紧张乐陶陶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闷闷不乐、笑呵呵,愁眉苦脸、

  喜滋滋,乐滋滋 兴高采烈 笑容满面

  5)创设情境说句子,神态描写小练习。

  ①考试得了一百分,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

  ②你做错了事,主动向老师认错。

  四、感悟观点,阐明道理

  过渡:小鸟和青蛙谁也说服不了谁,青蛙说天只有井那么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呢?

  出示课件,他们看到的不同的天。

  1.谈理解

  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自己的理解

  2.亲身体验

  (1)透过教室的窗户,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2)用纸卷成桶,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3)你站在庆丰山上看到的天有多大?

  3.谈感受,明道理:

  (1)你想做青蛙,还是做小鸟,为什么?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看问题,看事情,要站的高,要看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以为自己是对的。

  五、拓展延伸,提升认知

  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呢?

  口头编说:(注意青蛙的神态)

  (指名说——评议)

  六、课堂练习,夯实技能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句

  1.老师( )地说:“小明最近你 进步了。”

  2.老师( )地说:“东东,你怎么迟到了?”

  3.()( )地说:“”

  七、课后作业

  续编《坐井观天》

  板书

  13.坐井观天

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具的准备

  生字卡片,问题卡片,圆直筒,相关录音,彩景图,动物形象。

  教学程序

  一、 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1.导入,板书课题。

  2. 卡片出示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信、沿、抬、际、蛙、错、答、还),指名学生认读。

  3.游戏激趣。

  (1)出示图片,学生用圆纸筒观察。

  师(过渡):今天,动物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啦!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

  生:(想)

  师:赶紧拿出圆纸筒,对准黑板,仔细看看谁来了?(师变魔术般在黑板上下对顶的两角落贴上青蛙、小鸟的图片。)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比较“用圆纸筒看黑板”和“不用圆纸筒看黑板”,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吧!

  二、 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卡片出示问题一)

  2.指名回答。

  3.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竖着写)

  三、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品析二——七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各自的观点。(师巡视指导)

  师:天到底有多大呢?为此,青蛙和小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们也去参加好不好?

  生:(好!)

  师:为了当好青蛙和小鸟的辩友,我们得仔细读书才行。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2. 陈述观点,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对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青蛙和小鸟分别是怎么说的呢?(分别在黑板上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形象图)

  A.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说“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青蛙 不过井口大)

  (2)引导学生理解“天不过井口大”。

  (3)图文结合:青蛙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里)

  (4)谁愿意当一回青蛙,来读一读第四段?

  (5)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及问号的语气。

  (6)生齐读第四段。

  B.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说“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小鸟 无边无际)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无边无际”。

  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其实就是说天——(怎么样啊?)

  (3)练习说句: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图文结合:小鸟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沿)

  (5)谁愿意当一回小鸟,来读一读第五段?

  (6)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7)生齐读第五段。

  3. 自由辩论,学习三、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师:口说无凭,得有理有据,才能使人信服。嗯,赶快读读课文,为你喜欢的动物找找理由吧!

  (2)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3)自由辩论,师相机指导朗读。

  (抓关键词,重点体会“一百多里”、“天天”、“不会”)

  4.讨论小结,理解寓意。

  (1)关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赶快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找找原因,说说理由。(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说。

  (3)全班交流。

  (4)小结(结合板书)

  师:是啊!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一小片天,这就是“坐井观天”!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站得高,所以看得远,看见了天是无边无际的。到了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在刚上课时,老师让大家拿着圆纸筒看黑板,同学们的视线被纸筒的壁挡住了,所以大家没有看到全面,有的只看见了青蛙,有的只看见了小鸟,这简直就是“坐井观天”啊!

  四、 质疑拓展

  1. 学生自由邀请小伙伴,分角色再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谁想再读读?赶快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吧!

  2. 引导学生质疑,体会两个“笑着说”。

  (1)师:再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老师可以直接提出来。)

  生A:(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笑”字,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一样吗?)

  (2)指名说,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生B:(我认为青蛙是在“嘲笑”,因为它觉得井口大的天要飞一百多里,太可笑了!小鸟肯定弄错了。)

  师:你能读出青蛙嘲笑的语气吗?

  生C:我觉得小鸟跟青蛙不同,它很诚实。所以是“善意的笑”。

  师:那就请你“善意”地读一读小鸟说的话吧。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过渡:如果你就是那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你愿不愿意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呀?

  生:(愿意)(卡片出示问题二: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3. 拓展想象。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1)描述画面,创设情境。

  师: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了。准备好了吗?要往上跳了……(放录音,边描述,边出示画面)噔——青蛙跳出井口来(往上移动青蛙图片,出示图片一)。哇,好美啊!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有大红的、粉红的、紫红的……各种颜色的鲜花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青蛙跳啊跳,它来到了池塘边。(出示图片二)青蛙看见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大大的、绿绿的,小鱼儿正在荷叶下捉迷藏呢!

  青蛙继续往前跳,它来到了稻田里。(出示图片三) 青蛙看见稻田里金灿灿的,风一吹,稻子都笑弯了腰啦!

  噔!青蛙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出示图片四)哇,大地好像披上了绿毯,天空蓝蓝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青蛙不由地说:

  (2)指名接着说。

  (3)引导学生体会青蛙跳出井口后的心情:小鸟说得没错,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五、 总结升华

  1.回归主题

  师:(请学生再拿起圆纸筒看黑板)如果你就是那只青蛙,现在你还愿意天天呆在井里吗?为什么呀?(指名说)

  2.总结升华

  师:做“井底之蛙”毕竟所见有限。青蛙正是听从了的小鸟的话,在井外发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断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见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见识。愿你们能像小鸟一样“站得高,看得远”。送给同学们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卡片出示,全班齐读)

  附板书设计、图片:

  13.坐井观天 (青蛙图)

  有井沿无边无际多大 (小鸟图)

  井里不过井口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精华5篇相关文章: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9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案4篇(珍珠鸟课文优秀教案)

珍珠鸟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范文4篇 课文《珍珠鸟》教案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6篇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3篇(小学语文草原课文教案)

小学课文《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3篇 亡羊补牢课文教案简案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3篇(乌鸦喝水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课文6《树和喜鹊》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树和喜鹊》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8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的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比尾巴5篇 比尾巴教案设计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