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11篇 一年级音乐蓝鸟教案

时间:2024-01-10 16: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年级音乐教案11篇 一年级音乐蓝鸟教案,供大家赏析。

一年级音乐教案11篇 一年级音乐蓝鸟教案

一年级音乐教案1

  课题:

  夏天的阳光

  课时:

  12——2

  教学目标:

  1、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图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重点:

  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难点:

  有意图地编创。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夏天的阳光》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2、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3.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哇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4.能学会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哇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

  5.难点: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五、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可真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交游,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吧。(律动)

  六、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

  1、检查学生准备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

  2、引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备的材料发出各具特色的音响。

  3、引导学生用上述材料分别演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型,让他们聆听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音响效果。

  4、教师弹奏一些学生熟悉的曲调,让他们操起手中的“乐器”,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为曲调即兴表演。

  七、 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边介绍各种乐器的特色特点和演奏方法,边示范,并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

  八、学唱《蒙古小夜曲》

  1、利用歌词意境边讲故事边唱,启发学生。

  2、唱一唱

  (7)范唱。

  (8)边想像边跟唱一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进入音乐情境。

  3、让学生互相评价,评一评谁配得最好。

  九、结束

  小朋友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看,小火车来接我们了。

  课件:小火车出现,播放歌曲《火车开啦》。

  听音乐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3、对自然界中“飞”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4、能学会演唱《飞呀飞》,并能大胆、主动地参与《飞呀飞》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飞呀飞》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动画)在天空中,大树上,有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吗 ?

  学生汇报。

  二、学唱歌曲《飞呀飞》

  师:你想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吗?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学一学。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认真看一看,小鸟飞的动作。

  (多媒体播放歌曲:《飞呀飞》,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吗?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飞呀飞》。

  三、创作练习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全体齐唱。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飞呀飞

一年级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

  l、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启发学生模仿节奏创编歌谣和歌词进行表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通过演唱和表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歌词编创活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着《小青蛙》进入教室

  二、1导言:同学们,昨天有一只小蜻蜓给我带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呀,原来是一个谜语,我们来猜一下.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断掉尾巴长出腿。 (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有一天,小青蛙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好吗?

  2向学生出示节奏,学生先练习走走和跑跑,再边拍边读“呱”。

  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3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妈妈的动作模仿出来?最好的奖励青蛙头饰

  三、学唱歌曲

  1、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2、学唱歌曲。

  3、全体学生演唱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说说演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编创动作,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意境.逐句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5

  教学内容

  (课题)

  第三课 手拉手

  共( 2 )教时

  第( 1 )教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同学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难点:1、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2、编动作与活动。

  课前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发明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扮演。

  个人教学特色补白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2. 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同学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小结: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个人教学特色补白

  教学内容

  (课题)

  第三课 手拉手

  共( 2 )教时

  第( 2 )教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同学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和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 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同学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示自身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示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和场景。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示体验自身的情感,引导同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 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 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 a ”;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 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 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个人教学特色补白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3) 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同学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 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同学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褒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个人教学特色补白

一年级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测试学生在本学期熟记并背唱其中两首歌曲。

  2、测试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记并背唱两首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能力。

  教学准备:软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 导言。

  2、 放风筝:

  (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风筝上的七首歌曲,方式也可以由学生建议。

  (2) 分小组开展背唱歌曲的活动,每人选择两首歌,背唱给小组同学听,由小组同学评定。

  3、 选一选、打一打:

  (1) 分小组进行。先分别唱一唱三首歌。

  (2) 讨论用哪几件乐器为其中一首歌曲伴奏。用什么样的'伴奏型比较合适?按同学选定的方式试一试,确定一组伴奏方式,由小组同学选唱其中一首歌曲,两三名同学伴奏。

  (3) 以小组的方式集体参加测试,看哪一组演唱与伴奏协调一致,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

  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生自由回答。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齐唱歌曲)

  教学反思

一年级音乐教案8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2、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学习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准确的时值,演唱一字一音的歌曲《闪烁的小星》,并通过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请同学说一说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边念边拍综合训练三,注意时值不要错,节奏要把握住。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同学们,天空中有美丽的白云,还有什么?(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闪烁的小星”。

  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2、念歌词

  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注意:节奏要准确,咬字清楚,要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3、学唱

  教师再次范唱。(请同学跟着小声哼一哼)

  听唱法学唱歌曲。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处理:要求学生吐字要清楚,采用中弱的力度。

  反复练唱,请同学闭上眼睛想一想,夜空中星星闪烁,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四、律动表演

  1、同学们,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眨眼,你能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出来呢?(手腕的`转动)

  2、请同学四人为一组,自编动作,看谁编得好。

  展示同学们编的舞蹈。

  3、请一部分同学站到唱游课常规队形前面。按节奏边唱边自由行走,周围的同学按节奏拍手,到每一乐句第四小节处,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

  五、小结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编排舞蹈,看那组编的好。

  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闪烁的小星

  中速|稍、、中弱

  课后小记:

一年级音乐教案9

  教学内容:

  1、歌曲。

  2、三角铁、双响筒、铃鼓。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2、能说出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歌曲《好朋友》

  1: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3: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S: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一首新歌给小朋友——《好朋友》。

  6: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词。

  7:指导学生歌唱,在拍手处重点指导,与歌词衔接好。

  8:富有表情地歌唱。

  9: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10:分组仔细观察,进行创编新歌词活动。分组进行汇报。

  11:把好歌词写在黑板上。

  12:集体学唱新歌词,并将老歌词与新歌词连起来唱。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课间要文明游戏,不能追逐奔跑,做正当的游戏。)

  逐一出示实物: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并示范演奏。

  二:学习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演奏方法。

  1、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

  2、富有表情地歌唱。

  3:除了这些打击乐器外,小朋友还能想到别的吗?

  作业:自找、自制打击乐器。

  教后记:

  第二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

  1、演唱歌曲

  2、我们有很多好朋友,(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二、学习新歌《各族好朋友在一起》

  1:有感情地朗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范唱歌曲两遍。

  2:轻声唱歌词。

  3:指导学生演唱,唱好xO的节奏型,唱出欢快、跳跃感。

  4:分句学唱歌词,再完整地跟琴唱词。

  5: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认并选择。

  6: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

  并写出两小节的节奏谱(碰铃、响板)

  7:引导学生发现第3、6小节的小过门

  8: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9: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唱、奏、动)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后记:

  第三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自己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的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教学过程:

  1、跟着老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复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

  双响:____│____│____X│

  碰铃:__│__│__│

  三角铁:X—│X—│X—│

  铃鼓:__│__│X〃—│

  响板: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①必须先学会拍对各种节奏短句。

  ②先用手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③在一起演奏时一定要控制力度。

  3、师生共同为歌曲3、4两句设计伴奏,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

  二、伴奏。

  1、学生学习完整的伴奏谱,一起为歌曲伴奏。

  2、分组学习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并讨论如何表演:对形、角色难得分配等)

  三、学习。

  1、四张图片导入新歌《快乐的小舞曲》教学。

  2、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3、跟着琴学唱歌曲。

  4、听唱与跟唱相结合,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歌词与歌谱。

  四、作业:

  1、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选择几种打击乐器。

  2、并分组写出伴奏谱。

  教后记:

  第四课时:快乐的小舞曲》伴奏

  教学内容:

  1、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X—__│__X—│

  ②__—X│__X—│

  ③X—X—│__X—│

  ④____│X—X—│

  要求: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一组唱歌;一组伴奏。(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教后记:

  第五课时: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九幅插图,初步了解游戏的全部内容。

  2、学生选择游戏方式:集体还是小组竞赛。

  3、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什么方式决定,谁做评委?

  4、学生讨论——师总结:

  ⑴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分组竞赛。

  ⑵用抽签的方式决定:“1”或“2”。

  ⑶集体做老师当评委;分组竞赛时可由一组同学当评委。

  5、先集体做,班长抽签。

  6、分组竞赛。

一年级音乐教案10

  1、视:通过看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听:通过听赏三段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独唱形式,管弦乐演奏形式。

  3、动:通过听赏音乐,能根据不同风格作出合适的律动。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理解音乐美,体验音乐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感受音乐,了解音乐。 三、师生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折纸船吗?

  师:现在正是春天,看!外边阳光明媚,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去郊外游玩了。所以老师把快乐王子找来当我们的导游,瞧!他正划着小船来载我们呢!

  播放音乐《快乐王子的小船》

  师:看了这幅画面,小朋友会联想到什么?你想象中小河两边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1、课件展示:美丽的'小岛,播放《进行曲》,小动物敲着鼓的画面

  师:呀!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岛,岛上的小动物还敲着鼓来迎接我们呢!听!他们踏着整齐的步子,真威武!

  小朋友,你们听了这首曲子,心情是怎样的?

  能说说它是首什么样的曲子吗?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再次播放音乐,老师拿小鼓随节奏敲打。

  欢 迎 来到这 美丽 美丽的 小岛上 来

  3、师:岛上的小伙伴真是热情啊!瞧!他们还架起了火堆,邀请我们来跳舞呢!

  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情绪?它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

  4、师:看他们玩得那么高兴,我们也参加吧!

  师:和快乐王子出游,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看!月亮都出来了,我们也该回家了,let’s go!

  播放《快乐王子的小船》,

  学生把准备好的白纸随老师一起折纸船

  听一听

  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播放乐曲,生静听

  完整听音乐

  根据刚刚听赏的音乐回答问题。

  生随音乐踏步

  学生随老师朗读节奏,让学生按节奏敲鼓,其余学生随音乐律动

  根据你所听到的回答问题

  再次听赏: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

  学生随老师跳起了拉手舞

  学生做划着小船的动作离开教室。教学内容1、听《洋娃娃的梦》 2、唱《蒲公英》 课 时第三课时

  教

  学

  目标

  1. 视 通过各种画面,让学生感受,发挥想象。

  2. 听 通过《洋娃娃的梦》,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 唱 通过学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

  4. 动 通过听、唱,让学生随歌律动。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发挥想象,发现美,体验美,歌唱美,创造美。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课前活动:师生律动

  一、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二、欣赏感受,描绘梦境 三、歌曲体验,行知相融 四、自主合作,创作表现。五、交流总结,情感升华。

一年级音乐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

  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表演《牧童》

  4、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其次两首歌的情绪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表现两首不同情绪的歌曲。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学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4、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双响筒认识。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欣赏童声合唱《牧童》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

  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图形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聆听了歌曲,并学习了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一年级音乐教案11篇 一年级音乐蓝鸟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总结范文12篇 1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9篇 培智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班务工作总结11篇 班务工作总结是什么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3篇(一年级上册品德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8篇 秋天教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第几》教学反思4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几》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家》的教学反思5篇(小学一年级课文家的教案)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说课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9篇(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