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大班数学教案3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时间:2024-01-10 20:5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经典大班数学教案3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3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和图形有关的东西,在我们科学探索区,图形也是我们探索的一个主题。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有些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们会把玩具按形状、颜色进行归类,还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你看,我把玩具分成了几样,这边是这种形状的,这边是这种颜色的,你看好看吗?”我走过去一看,还真摆得有模有样的在那,我连声说“好看,好看。”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有关“图形”这一主题,而“圆形和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圆形,什么是三角形并能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圆形,什么是三角形。

  2、锻炼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圆形,什么是三角形。

  教学难点:

  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圆形和三角形王国(圆镜子、圆篮子、圆盒子、红领巾、三角尺、小红旗等),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圆形和三角形拼成的图形。

  2、不同长短的塑料管3根、线1根。

  3、每组幼儿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一篮。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和三角形

  1、请幼儿在圆形和三角形王国里玩。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和三角形,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2、幼儿操作。

  请个别幼儿上来用3根塑料管拼成三角形,用线拼成圆形。

  二、寻找圆形和三角形

  1、请幼儿在由许多图形拼成的`图中,寻找出圆形和三角形。

  2、教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东西像圆形和三角形?

  三、图形分类

  1、听信号取图形。

  (1)4个幼儿一组,每组一篮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2)幼儿听教师的信号从篮子里取出相应的图形。

  2、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

  (2)每组请一个幼儿说说他们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该活动的实施,教师觉得:

  1、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具准备得较丰富充分。

  2、幼儿初步了解了圆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认真观察实物教具,从中发现圆形和三角形并能积极大胆地说出它们的不同;能从用图形拼成的拼图中找出圆形和三角形。

  存在的问题:

  1、没能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像圆形和三角形。

  2、在图形分类这一环节教师没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先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再分类,而是直接教授给幼儿方法,违背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原则。

  3、幼儿没能较好地共同合作完成操作活动。

  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印象。

  2、在开展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不是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主要不是教授操作的技能,而是让幼儿自己发现探索的方法。

  3、在操作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学会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的精神,在共同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领域:数学1、熟悉左右,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初步理解用1个"物"代表1个数字、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大田字格纸、小动物贴绒教具、

  2、音乐《圆圈舞》、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熟悉左右、

  (1)小朋友好!我是马老师,我们打个招呼吧!刚才你们是用哪个手和我打招呼的呢?

  (2)小朋友你们平常都用右手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身上除了左手和右手还有什么分左和右的?(眼睛腿脚耳朵肩膀)2、游戏"我说你做"右手摸耳朵左手摸头发右手写字左手指眼睛右手拿筷子吃饭左手捏鼻子右手拍拍左腿左手摸摸右耳朵左手和右手握握手3、出示大田字格,引导幼儿说出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1)提问:看看这张大纸上有几个格子?这是一张田字格的纸,其中两个格子在右边,两个格子在左边、请一名幼儿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左边,哪两个格子在右边?

  (2)这张田字格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有两个格子在上边,有两个格子在下边、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上边?哪两个格子在下边?

  (3)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应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4、送小动物到相同方位的格子里、

  (1)现在有4只小动物它们都想回到和自己上身贴有相同方位的田子格里去,谁愿意帮助小动物,把它们送到田字格里?

  (2)你们真聪明!把小动物们都送回了不同方位的田子格里面,小动物和开心、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个"圆圈舞"开心一下吧!

  (3)播放课件:出示4只卡通兔子图片,固定在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里方位、

  (4)这个大田字格里有4只小兔子,你们看看这4只小兔子都是什么颜色的?

  (5)你们观察一下这4只小兔子分别住在哪个格子里呢?

  (6)现在小兔子要到邻居家做客,看看红兔子从……到……白兔子呢?

  5、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用红、黄、灰、白兔子分别代表数字(2,3、5,6)(1)兔子们去拔萝卜,看看红兔子拔了几个萝卜?(2个)黄兔子拔了几个萝卜?(3个)灰兔子和白兔子呢?

  (2)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数字、教师出示两个数相加的加法题、

  6、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先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接着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操作、探索中掌握了知识、

  2、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通过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和判断力、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感到,要让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要遵循幼儿教育的原则,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3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5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6篇(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5门3篇(幼儿园大班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11篇(数学活动教案大班)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纸盒3篇 有趣的纸盒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4的加法》【最新14篇】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范文5篇 大班数学教案优质

关于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篇 大班数学教案优质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5篇 大班数学教案大全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篇(数学加减教案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