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内能教案9篇 内能教案初三物理

时间:2024-01-29 09:4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物理内能教案9篇 内能教案初三物理,欢迎参阅。

物理内能教案9篇 内能教案初三物理

物理内能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新课教学

  如图1所示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是 否也有动能呢?

  结论: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称为分子动能。

  如图2所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 那么,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结论: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间也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 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图(2)

  (2)注意:

  ①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单独某个分子的动能或势能不能称为物体的内能。

  ②内能是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共同决定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为什么?)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在一给出简单的解释。

  实验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实验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现

  的白雾,并分析原因。

  说明:瓶内原有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见;瓶内出现白雾

  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这是由于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内能减小, 温度减低所致。

  实验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想一想:水壶盖被推起的原因是什么。

  7、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物体的内 能越_____.

  3. 无论是冰冷的冰块,还是炽热的铁水,尽管它们温度相差很大,但它们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因而都具有________,也就是说________具有内能. 4. 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0℃的物体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随着增大.

  5.20xx年10月15日,“长征2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载人飞船“神舟5号” 成功发射到太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近22小时后,载人返回舱脱离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安全着陆.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疾速下降的过程中与空气剧烈摩擦,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时,返回舱的( )

  A、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加

  B.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D.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内能不变  

物理内能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最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

  过程与方法

  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讲解

  六、课前准备

  铁丝、布、酒精灯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基础知识提问:

  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

  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

  (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1.热传递

  (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②热对流:流体依靠宏观流动而实现热传递的过程,在对流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分子的定向运动。热对流又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当流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进而出现密度梯度时,高温处流体的密度—般小于低温处(水在0~4oC 时的反常膨胀现象除外),这时如果流体的密度由小到大对应空间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体便开始作宏观的定向流动,密度小处温度较高的流体向上运动,而温度低处密度较大的流体填充过来,行成了流体的对流,从而使能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强迫对流——靠外来的作用使流体在高温处与低温处之间作循环流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例如制冷系统内工作物质的循环流动就是靠压缩机的工作强迫实现的。

  ③热辐射:不依赖于物质的接触而由热源自身的温度作用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温度的高低决定着辐射的强弱。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线进行辐射,温度较高时,热辐射最强的成分在可见光区。如太阳就是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将热经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

  2.热和内能

  对于一个热力学系统,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热量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增加量 等于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 。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

  (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热量表征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多少。只有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说热量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即ΔU= Q吸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即Q放= -ΔU

  (3)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即内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做功,是物体的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如内能与机械能、内能与电能等发生转化。

  典例例题

  例1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 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热传递。故C正确。

  答案:C

  友情提示:铁丝的温度升高从结果我们无法判断是哪种方式改变了内能,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例2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解析: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选C、D

  答案:C、D

  友情提示:注意区分状态量与过程量的不同特点

  课后练习1、(1)内能增加(2)内能减少

  课后练习2、铅的比热是0.13×103J/kg℃

  设增加的内能为ΔU

  ΔEk= mv2-0 ①

  ΔU= ΔEk×80℅=c m Δt ②

  ①②联立并代入数值得:Δt=123℃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1.热传递

  (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2.热和内能

  (1)热量表征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多少。只有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说热量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ΔU= Q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3)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即内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

  做功,是物体的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十、教学反思

  本节还需加强学生的能量的观点,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理现象,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物理内能教案3

  一、复习引入。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物理内能教案4

  教材使用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

  教材分析

  《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资料,是热学基础知识。本节资料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资料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资料,可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资料,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课的宗旨是经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本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内能的含义。

  2、明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明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火柴、带活塞的厚壁玻璃圆筒、浸过乙醚的棉花、气球、充气筒、DIS实验装置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

物理内能教案5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本节阐述了有关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等物理概念,还涉及了科技发展史(热机的发展),生物,化学知识(酸雨的构成和生物的影响),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等方面的资料。经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所以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提高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教学目标】

  1、建立热值概念。明白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明白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明白能够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明白在利用热机构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的主要途径。下头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一样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一样。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号:q

  (1)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2)热值的物理意义: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焦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l07焦。

  (3)公式:Q=q或q=Q

  (4)例题:计算4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107g,则Q=q=4g×3、3×107g=1、32×108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学生分析图的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三、环境保护。

  1、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酸雨),

  (2)噪声污染。

  2、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善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小结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必须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板书设计】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4)公式:Q=q或q=Q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物理内能教案6

  教学目标

  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情感目标

  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

  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探究活动

  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物理内能教案7

  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一、温度

  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学要求,看第一框题,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3、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1、回忆生活,气温高了觉得热,气温低了觉得冷,得出温度的概念。

  2、按要求看书自学,对温度的概念、单位等形成进一步的认识。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

  二、温度计

  1、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2、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物理内能教案8

  “内能”教学目标

  a. 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c. 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建议

  “内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与动能概念相比,提出内能的概念,再进一步运用实验揭示内能与温度有关,最后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了区别.

  分析二:本节知识可看作分子运动论的应用,可充分运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

  “内能”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建议二: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建议三: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它们在概念上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分,可以从概念、组成、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区别,并举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建议四: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一个要点,要教会学生从温度变化去了解、理解内能的变化,为后面章节讲解内能变化做铺垫.另外,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可先做实验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得出实验结果后,启发学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猜测温度与内能大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能”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重点

  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 具

  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二、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 )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答案:选项B、C

  五、小结

  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作业

  P17—1、2

  教师引导

  实验比较在不同下扩散现象的快慢(对比红墨水在冷水与在热水中的扩散)

  引导

  讲评

  回忆分子运动论的三个基本观点

  观察实验现象

  想一想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并自己得出结论: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多

  比较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做题

  “内能”探究活动

  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理内能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教材以复习为主.要求学生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分析二:物体的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又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分析三: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意味着有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一个量度.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

  教法建议

  建议一:本节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因此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改变物体内能?然后由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建议二: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这一说法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一物体内能增加了,在没有告诉其他条件下,是否能判断出是什么原因使物体内能增加.

  --示例

  教学重点: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方面是完全等效的

  示例

  一、引入课题

  提问:什么是物体内能?它包括什么能量?

  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做功可以使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如果一个物体只有与外界间的存在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无热交换,则做功的多少与内能的改变量相等.

  例题1:有一个10高的瀑布,水流在瀑布顶端时速度为2/s,在瀑布底与岩石的撞击过程中,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请问水的温度上升了多少摄氏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g·℃) ,g取10/s2 。

  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当水流到达瀑布底时的动能

  水吸收热量 与温度变化 满足关系

  由题目知,有10%的动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所以

  代入数据得 = 2.4×10 –3 ℃

  评析:本题是一个力、热综合题,需要熟知机械能守恒定律、内能等相关知识.

  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是内能从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如果一个物体与外界间的无做功关系(不包括机械能的改变部分),而仅有热交换,则传递了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

  例题2:关于热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答案:CD

  评析:本题着重考查了热量的概念,以及它与内能、功的联系与区别.

  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

  当一个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而我们不知道其改变过程,我们是无法确定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发生改变,还是做功使其内能改变,或者是做功与热传递同时存在.

  五、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内能的利用

  组织:分组

  方案:调查内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说明内能应用的意义,写出调查报告

  评价:调查报告的科学性

物理内能教案9篇 内能教案初三物理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案3篇(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7篇(高一物理教案质点参考系)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

高一物理教案5篇 物理练习课教案

物理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初三物理

高二物理教案7篇(摩擦力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5篇(物理复习课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6篇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4篇 初中物理第一课怎么讲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5篇 高中物理讲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