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运算教案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案)

时间:2024-02-01 16:5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运算教案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案),供大家参阅。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运算教案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运算教案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运算教案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图(教材中的情境图略加改动: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样买呢?说说你的想法,再列出综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买同一种棋。

  ① 买5副中国象棋。列式:12 5。

  ② 买5副围棋。列式:15 5。

  (2) 可以两种棋都买。

  ③ 买1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列式:12 + 15 4。

  ④ 买4副中国象棋和1副围棋。列式:12 4 + 15。

  ⑤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列式:12 2 + 15 3。

  ⑥ 买3副中国象棋和2副围棋。列式:12 3 + 15 2。

  提问:①、②两式是一步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算出得数,③、④两式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还记得运算顺序吗?(学生口答)

  再问:⑤、⑥两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这样的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对原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动,把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购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两步、三步运算的情况都有,既复习了过去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旧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新知;三是为进一步学习例题算式的变式创造了条件,使变式后的数量关系和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总结顺序

  1. 教学例题。

  (1) 尝试:学生独立试做122+153。

  (2) 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 讨论:黑板上的计算对吗?他们各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联系情境图中的数量关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

  (4)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

  (5) 练习:在知道哪一种算法更简单的基础上,再次自主练习⑥12 3 + 15 2。练习后同桌交流。

  2. 变式例题。

  (1) 出示变式题:

  (2) 提出问题:12 2 + 15 3

  ① 12 2 + 15 3 ② 12 2 + 15 3

  ③ 12 2 + 15 3 ④ 12 2 - 15 3

  ① 如果情境图场景不变,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选择: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

  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

  你能说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吗?

  ② 说说每道算式各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3) 集体讨论。

  学生想说哪一道算式就说哪一道算式。一个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做评价准备。

  3. 试一试。

  (1) 独立试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 全班讨论:你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强调书写规范)

  4. 总结顺序。

  提问:今天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指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让学生阅读课本,提出不懂的问题。

  [说明: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先让学生通过类推,联系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的变式,由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再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和书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三、 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第一层次:口答。

  1. 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在小组内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 40 2 - 15 5

  40 2 + 15 5

  ② 50 5 + 8 5

  50 + 5 8 + 5

  ③ 36 - 6 5 3

  36 - 6 5 + 3

  2. 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选择。

  (1) 28 2 - 45 5

  ① 求积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3 - 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积

  (3) 90 + 56 2 3

  ① 求积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层次:辨析、比较。

  1. 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讨论课本上的两题,再补充讨论以下两题。

  2. 比较每组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组题,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讨论。重点讨论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层次:解决问题。

  1. 做想想做做第4题。

  2.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出综合算式,说说运算顺序。

  [说明:设计层次分明的三组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巩固深化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练习形式,对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1题、第6题。

  评析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李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

  二是注重学习材料的创设。教材有一幅情境图,如果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再探索运算顺序,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单一。为此,本课设计对原例题情境进行了两次改动:第一次改动是将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这样使例题更具有开放性;第二次是提供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等多种信息,让学生根据变式后的算式选择信息,这样由算式到条件,从综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数学问题,在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此外,在巩固练习中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形式、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设计,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

  三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善。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三步混合运算是在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只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从两步混合运算到三步混合运算的迁移。本课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并适时组织同桌、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注意适时点拨引导,既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活动,但又不放任自流。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发展和提高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运算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基础训练

  【口算】24×5=32÷4=8+27=900÷3=

  60÷4=72-44=45×3=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xx÷6×790-52+28

  6×2÷432÷8×5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45×30÷54290-68+951600÷50×90

  143-45-5724×5÷30434÷7×8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345-164+36

  =950÷50=345-200

  =19=145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运算教案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案)相关文章: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3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篇

二年级数学听课心得6篇(数学二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11篇(六年级体育小篮球教案)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9篇(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三轮车》教案3篇(三轮车音乐课件)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6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一年级数学老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师工作总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