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7篇 部编四上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2
教材简说
《女娲补天》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感受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3、4自然段,借助具体语言文字,感悟故事的神奇之处。
2.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女娲造人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2.教师导入: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娲娘娘,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女娲不但是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是补天救世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补天”的故事。
3.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认真听课文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出示词语:惊慌失措混乱一项熄灭石浆塌下来杀害传颂功绩
(1)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教师出示生字:颂熄混塌,学生按顺序朗读。
教师过渡:同学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本课的词语吧。
(3)词语解释:词语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1:“措”的意思安排;安放。
预设2: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三、明确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第1、2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起因:天塌地陷、发洪水
教师板书:起因天塌地陷发洪水
预设2:第3、4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经过:女娲补天
教师板书:经过女娲补天
预设3:第5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结果:人民又安居乐业
教师板书:人民又安居乐业
4.请同学们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吧。
预设:本文写了天塌下一大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她又寻找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四、关注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圈画出重点词句。
2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1)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预设:我圈画的内容是“大窟窿”“黑黝黝”“喷涌而出”“残害人类”。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天上——大窟窿,地上——深沟,洪水——喷涌而出,野兽——残害人类,天哪,太可怕了!]
(2)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
预设1:我圈画的内容是“五种颜色的石头”“五色的云霞”,女娲不畏艰辛,补天成功。
预设2:把天上的五彩云霞想象成女娲用五色石浆补好的天空,这样的想象神奇而瑰丽。
(3)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
预设1:我圈画的内容是“斩下”“竖立”,乌龟的四条腿就撑起了人们头顶的天空,真是不可思议。
预设2: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女娲的坚定决心、智慧和果断。
(4)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
预设:我圈画的内容是“不敢”“纷纷逃回”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女娲的力量非凡
以及勇敢和智慧。
教师板书:力量非凡勇敢智慧
五、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1.教师提示1:想一想: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预设:路途遥远、洪水肆虐、野兽攻击……
2.教师提示2:展开想象:五种颜色的石头可能在哪些不同的地方?
预设1:女娲来到了森林里,她找哇找哇……
预设2:女娲又来到了雪山上,她找哇找哇……
预设3:女娲又来到了大沙漠,她找哇找哇……
预设3:女娲又来到了大海边,她找哇找哇……
3.教师提示3:展开想象:女娲可能只捡到了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一种怎么办?
预设:在黑黑的山洞里,女娲边走边用手摸着每一块石头,细细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每一个山洞,终于在最后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
六、拓展延伸,主题概括
1.天真的会“漏”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可以抵挡外太空的射线,让我们可以在地球上生活。但是人类曾经经常使用的一些空调和冰箱,会释放出一种气体,会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
“臭氧层空洞”让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本文主要讲了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惊慌失措,女娲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她又寻找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赞美了女娲勇敢善良、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七、课文小结,课后作业
1.课文小结:神话用神奇的想象,表现人们美好的愿望。本课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勇敢善良的女娲,带给我们一段愉快的阅读旅程,这个故事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她的善良、勇敢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课后作业:回家后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讲生动,讲完整。
板书设计
15女娲补天
起因经过结果
天塌地陷女娲补天人民又安居乐业
发洪水
力量非凡勇敢智慧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神奇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片)
2、这图片里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谁知道它的名字?
3、这些故事都是古代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征服自然的结果,我们把这样的故事称为——神话。
4、(出示插图)你们知道这幅画里藏着的又是一个什么神话故事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再一次走进神话世界,去感受古人那丰富的想象和女娲神奇的力量。
5、板书课题:女娲补天。
6、介绍女娲。
7、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8、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问题:为什么补?(起因)怎么补?(经过)补后如何?(结果)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燃烧、窟窿、塌下、挣扎、熄灭、冶炼、欢歌笑语、熊熊大火、金光四射。指名读。齐读。
(2)(生字变红色)这几个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谁能带大家读一读?
(3)这里有几个生字是带有同一个偏旁的,请同学们找出来。
指导书写带火字旁的字。
(4)还有一个字的偏旁也表示火的意思,能不能找出来?“熊”。
(5)把词语放回课文中,你们还会读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验“惨景”
1、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如果天塌了,会是怎么样的吗?
2、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想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3、当时天塌了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4、现在,天就是塌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范读。
谁来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播放课件)
此时,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心里的感受吗?(可怕)
5、出示相关语句:“……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忍不住惊叹一句:天哪,太可怕了!(齐读)
(2)指名读,师引:你看,天塌了……
师评价
(3)男女生读。
(4)当时的情况危急吗?想象一下,处于危险之中的人们会怎么求救?
(5)这时候的人类真的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这种惨痛的求救声,让我再次想象到那可怕的场景。齐读。
4、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子女呀,看着自己的孩子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听着他们悲惨的求救声,女娲的心情怎么样?她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师引读:女娲,你的心情怎样?提醒读出女娲的难过和着急。(指名两人读)
(3)我看到难过和着急的女娲了,你们看到了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5、就这样,人类的灾难解除了吗?要怎么做才能彻底拯救人类呢?接下来又会有哪些神奇的事发生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天塌可怕
女娲难过着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4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得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
4、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1、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能抓住重点词语有条理地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比,体会"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叠词的妙处;能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抓住女娲补天时的动词,学习如何按顺序表达。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自主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评价,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品味语言
(一)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用""勾画相关句子。
2、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相机板书:天塌地陷)
(2)你从哪些词语感到了可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书写"隆、塌、燃、熊")。
(4)对比读,让学生抓住不同处谈感受,从而体会叠词的效果。
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叠词。
(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过渡: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人类之母——女娲,又怎么会袖手旁观呢?
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做了哪些事?
2、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梳理文章脉络。(灭火救人寻找彩石炼石补天)
3、四人小组合作:(1)再读课文;(2)把描写女娲补天过程的句子用"~~~~"勾画出来,并在句子旁简要批注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出示句子。
预设1: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指名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语,体会女娲寻石的困难。(相机指导书写"缺";相机板书: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3)展开想象:女娲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寻石?遇到过哪些困难?结果怎么样?
(4)指导朗读。
预设2: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佷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指名朗读,交流感受。
(2)指导书写"冶、炼、盆"。
(3)圈出描写女娲动作的词,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动作是按照先后顺序写的,抓住这些动词就能将这段故事讲得通顺、有序。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具有神性的特点。
2、能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明体裁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讲故事时,只有突出其特点才会更加吸引人。《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知"神"性
1、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神"?也就是人不可能想到的、做到的?默读课文找一找,用"()"标出让你感受到神奇的句子。
2、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交流整理。
3、全班交流。
预设一: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女娲之伟大,是造人之神,有不世之功。
预设二:不知过了多少年……——时间之久远,女娲是长生的。
预设三: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女娲是"谈笑有神仙,往来无凡人。"
预设四: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立下补天之志。
预设五: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补天这么艰难的事情,女娲居然完成了。
三、讲故事
1、根据板书提示,自由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讲互评。
3、班内展示讲故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写“塌、熄”两个生字,能给多音字“挣”组词,掌握“燃烧、围困、挣扎、轰隆隆、熊熊大火”等五个新词。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天崩地裂的可怕。初步感知女娲为人类不怕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天崩地裂的可怕。初步感知女娲为人类不怕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图猜成语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八仙过海女娲造人女娲补天
以上每个成语,都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后羿、嫦娥、八仙、女娲、他们都是——(神),他们都具有神奇的力量,关于神的故事,我们就叫它(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1课《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导入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课伊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并让学生感知神话夸张、神奇的特点。)
2、齐读课题。重点“娲”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预设过渡: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后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遇到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字典想想意思,努力把课文读懂读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朗读要求,对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有个初步的认识。)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预设过渡:同学们,你们说说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啊?你在课文哪一段知道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她有没读错字,一边思考,哪些句子描写女娲补天的起因?
1、学习第一段中的生字词
(1)生字:塌下如何记住生字“塌”
(2)新词:燃烧围困挣扎
A、指名读、找出这些词语有哪些共同点。
(偏旁一样,都是近义词组成的词语,都可以从偏旁了解词义)
B、正音、齐读
(3)新词:轰隆隆熊熊大火
A、指名读
B、这两个词语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都有叠词)
C、照样子说词语。
(设计意图:根据生字词相对集中在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特点,采用随文认识的方法。两组新词的呈现都是依据构词的特色,不但让学生领悟到了汉字构词的巧妙之处,还让学生积累了含有叠词的'词语。)
2、细读第一段。
(1)学了生字,我们再次快速读读课文,用“——”划出女娲补天的原因。
(2)指名读划出的句子,如不完整,可以再请学生补充。随机出示课件3: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烈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请大家轻声读课文,你读到了哪些景象?
(4)指名说读到的景象。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段,请大家用喜欢的符号划出那些让你感觉可怕的词语。
(5)汇报圈出的词语:塌下露出震裂出现燃烧围困挣扎···
(6)齐读句子。
(7)同学们,看!熊熊大火已经向山顶逼近了,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几个孩子哭着喊着……(生说)大人也吓得……(生说)瞧那边!水快要漫过一个女孩子的头顶了,只见她……(生说)一个老人快被洪水卷走了,只听他拼命地嘶喊着……(生说)
(8)同学们,眺望远方,你还仿佛看到了哪些可怕的情景啊?
(9)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太可怕了!)
(10)你们和女娲的感受竟是一样的,天哪,(生接说:太可怕了!)
(11)此时此刻,你们和女娲的心灵相通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
三、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2)
1.导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2.读读课题: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谁补天?女娲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过渡: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和疑问,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女娲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神?(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反馈。
(1)检查生字词。
同学们和课文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了,相信你们对生字词掌握得比较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认识一下刚刚结交的生字词朋友。(课件3)
(2)再读课文,交流: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课件4)
(三)潜心会文,品读词句
1.过渡:面对着可怕的困难,女娲不畏艰险,毫不退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她想办法熄灭天火,自己动手造船救人,还要想办法补天。找一找,女娲补天中哪些文字让你的心为之一颤;读一读,品一品,这些令你感动的文字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和意味。
(学生默读全文,找找、画画、品品)
2.理解重点词句。
(1)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课件5)
师:请你用好听的声音读一下这段话。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天崩地裂或天塌地陷
(2)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课件6)
师:你能感受到女娲怎样的心情?
师:看到被水火围困,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生读):女娲难过极了。
朗读感受到女娲的痛苦。
师:还能体会到女娲的什么心情呢?
生:女娲急于把人们救出的心情。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立刻”、“求”、“又”这些词语都能看出。
请你试着读一读,读出女娲的心情。
(3)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什么是冒着生命危险?
生:有可能会因为补天而丢掉自己的性命。
师:那到底有多危险?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学生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了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师:当女娲面对这样的危险时,她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女娲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女娲是一个神,作为一个上古时伟大的神,她本来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什么?
(过幸福的生活,长生不老,不必管人类的死活…)
然而,当这个人类之母看到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自己的儿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她难过极了!这位悲天悯人的人类之母面对这样的危险时,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自己的儿女,女娲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她想尽办法、忙忙碌碌、殚精竭虑地补天,更叫人无限感慨。大家都被女娲的勇敢深深感动,谁能够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呢?(课件7)
(4)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绿、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课件8)
师:你们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中读出了感动,那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寻找五彩石是非常困难的呢?
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
师:你是怎样理解“终于”这个词的?(自由发言)
作为一个伟大的神,为了拯救人类,为了天下太平,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师:石头终于找齐了,天到底补上了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第4自然段。
(5)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课件9)
师: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在炼石的五天五夜中,女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
(6)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师:轻声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看似轻松的动作,却看出了女娲的神力无比,让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再读一读,注意体会故事的神奇。
(7)齐读最后一段。
女娲历尽千辛万苦,将天补上,你们看,天边那五彩的云霞,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女娲的传说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评价人物,布置作业。
1.学了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什么?
2.关于女娲的传说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故事。
3.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受
关心人类疾苦勇敢顽强……
八、教学反思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不是很难理解。就是课上着重锤打的几个词“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五天五夜”、“冒着生命危险”等,它们都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凸现女娲的精神?这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去想象,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为此,在“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五天五夜”、“冒着生命危险”等时空的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通过“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具体困难”、“她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等问题的创设,通过一遍一遍地把字词句读成画面的过程,引着学生去想,去超越文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7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感悟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法:情境导入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热场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个“填人名”的游戏,来,看谁最厉害。依次出示;《救母》《射日》《开天》《奔月》《追日》《补天》
2、真能干!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这些都是?(这些都是神话故事)。
师:是啊,这六位是我们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1)从课外书中(见多识广);(2)电视中(生活中学的知识);(3)从课本中(机会向来属于有准备的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2、看老师写课题:“娲”是个新字,女字旁写得窄一点,右边写得宽些,这样才会漂亮。
3、读题、质疑
二、播放课件,情境朗读
1、播放情境朗读。
2、刚才大家的问题,我听出了些眉目了概括起来就是六个词:
课件打出:水深火热天塌地裂造船救人求神灭火炼石补天艰难找石
3、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自然段写了天塌地裂、水深火热,哪些地方写了造船救人、求神灭火,哪些地方写了艰难找石、炼石补天。找到了就在这一段的后面写下这些词语。
4、如果我们把这6个词送到这段话中,就知道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出示课件: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因为(),老百姓生活在()之中,女娲不忍心人类受灾,先(),又()解了燃眉之急,再冒着生命危险(),最后(),从根本上解求了人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师检查词不达意语:
第一组:轰隆隆塌下露出
3、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出示句子
4、指名一生读(女娲突然被一陈…………大窟窿。)
师:读了这个句子,看到了怎样场面下的情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天崩地裂)
5、第二组:燃烧熊熊大火挣扎
6、指导学生读准“挣扎”
7、出示句子: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8、指名学生读一读
师:读到这句话时,哪个词语从脑海中跳出来了?(水深火热)
师板书,学生也写。
9、齐读一这段,读后有什么感受?
四、学习女娲补天的过程
师:是呀,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到这样的.情形,会为人类做些什么呢?(生:)
(一)抓“找”感悟女娲补天的辛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那女娲是怎到找到五彩石的?请同学们拿起笔,到课文中仔细地读一读,用“——”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出示课件: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2、请大家再细细品读这段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师板书:辛苦。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女娲找石的辛苦?(机动)
零零星星多碎锋利好像看到了女娲的手都流血了几天几夜:时间长换“好几天”行吗?我仿佛看到了女娲的脚,眼睛熬,腰。
师:女娲找得这么辛苦,她放弃了吗?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找啊找啊,终于)
师:那女娲会去哪些地方找五彩石呢?
出示课件:女娲找啊找啊,她找遍了,找遍了……,她的手,她的脚,她的腰,她全身的骨头,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指名说
小结:是啊,女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五彩石。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感受女娲找石的(辛苦和坚持不懈)。板书:
(二)过渡:同学们,找五彩石的辛苦,炼(板书)五彩石补天更不易。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段,圈出表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1、交流课件出示:五彩石找齐了,……挖……,放冶炼装端泼……补好了。
2、如果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请你试试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3、课件去掉其它文字,只留关联词,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4、齐读一这段,谈感受。
五、女娲不辞辛苦为人类做了这么多,你现在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早在远古时代,天崩地裂,百姓受灾,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们。现在我们国家也有许多地方天崩地裂,想一想,这个时候是谁来救老百姓的(消除队员、军人、医生……)在抗震救灾中,在抗冰救灾中……无数无名英雄也像女娲一样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老百姓,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神话。
作业:回去找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7篇 部编四上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必备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0篇(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工作总结个人)
★ 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说课稿3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说课稿
★ 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四季3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说课稿
★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工作总结4篇(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学反思4篇 银杯音乐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