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大全6篇(小学数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2-17 14: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大全6篇(小学数学数学教案),供大家赏析。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6篇(小学数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1

  教学目的:

  1.巩固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一背学过的2、3、5的乘法口诀.(先指名背诵,再同桌互相背一背.)

  2.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这句口诀相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汇报.)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上18页的.主体图,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师:看到同学们口诀背得又快又好,小青蛙们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不过它们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忙,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教师把书放在实物投影上,指着左图说:这是小青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谁能说说图意.

  生:一个小男孩把捞到的一些小蝌蚪放回了水中,池塘里的青蛙妈妈正在迎接自己的孩子.

  生:放回池塘里的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帮小蝌蚪找到妈妈.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直尺在书上自己先连一连,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趁学生交流时把写有“6、12、18”的青蛙贴到黑板上,集体交流时把写有乘法算式的蝌蚪发给同学,请这些同学帮蝌蚪找到妈妈,把蝌蚪贴到妈妈的身边,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两只青蛙妈妈在河边开展了有趣的过河比赛.请同学们看右图,谁能说说这次比赛的规则.

  生:这是两座数学桥,小青蛙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向前跳一步.

  生:它俩谁先到对岸得到红旗,谁就赢.

  师:小青蛙做数学题可慢了,我们帮帮它们吧.在比赛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请同学们把这些数学题的得数写在书上.师这时把数字桥贴到黑板上,请8名女生、8名男生到黑板上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做的又快又对的一组,师每人奖给一面红旗.)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三题是什么?谁能给大家读读.(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独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书上19页第1题.

  你能1分钟做对书上这9道题?师记时生做题.开火车形式汇报.

  2、每层大楼约高3米,这座楼大约高多少米?5×3=15(米)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

  3、这辆汽车多少钱?

  5×3=15(元)15+10=25(元)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4、开放题: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如:(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

  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

  4×5=20(元)

  四、课上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小知识: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每日捕虫120只左右,年吃掉1万至1.5万只小虫,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

  板书设计:

  (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 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 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 4×5=20(元)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3

  通过期末复习,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知识要点和规律,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将所领会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同时,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提优补差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百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使学生理确求平均数的意义,明解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4、使学生进一步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用四舍五人法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熟练掌握多位数读法和写法,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会将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数,能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熟练求平均数。

  3、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5、熟练掌握小数的有关知识。

  难点:

  1、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注意的处理。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4、列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6、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 多位数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1课时

  2、 分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4、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1课时

  5、 简易方程(一)1课时

  6、 简单的统计(二)1课时

  综合练习2课时

  共8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4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学数学的教案应该怎么制作?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 99-8= 70-40=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6

  教学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活动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称为旋转中心; 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2)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6篇(小学数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快乐的小学作文大全3篇 小学的快乐作文500字

可爱的小学作文大全3篇(小学作文可爱的小动物)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拉手教案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大全5篇(大班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篇(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设计模板)

难忘小学作文400字大全6篇 难忘的小学作文400

小学作文300字大全3篇(拔河比赛作文300字)

难忘小学作文大全4篇(小学难忘的作文)

小学的作文600字大全3篇(写小学的作文600)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