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食》教案5篇(看月亮吃月饼教案)

时间:2024-02-18 13:1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看月食》教案5篇(看月亮吃月饼教案),供大家赏析。

《看月食》教案5篇(看月亮吃月饼教案)

《看月食》教案1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看月食》,重点描述了月全食的全过程。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使用直观教具难以讲清课文涉及的月全食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建立月食中月亮各种形态变化的概念及规律。为此,笔者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月全食简易演示装置》,供老师们上课时(也可将格规格缩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成学具,供讲课时使用)。

  (一)材料:

  54×27(cm)厚纸板一块,90×12(cm)透明胶片两条,订书针两枚,4.5cm半径透明胶片(涂成暗红色)剪成的圆一个。

  (二)制作:

  在厚纸板上中心处画圆(半径12cm,用墨汁涂成黑色,代表地影),在圆的两边及厚纸板两侧中部开口(宽度12cm),将二条透明胶片用钉书机把左端订在一起,上面的一条于中心右侧用红油墨笔画圆(半径4.5cm)代表月球,下面一条同位置处贴上剪出的圆(暗红色,代表全食后的月亮,因月球此时还能反射一部分经地球大气散射到月球的光而致)。

  (三)组装:

  将透明胶片上条穿入厚纸板两侧的切口,下条穿入地影两侧的切口。将胶片推至右侧,使下条胶片上的暗红色圆藏到厚纸板之下,而上面只能看到地影左侧用红油墨笔画成的月亮。注意:上下二条透明胶片均需覆盖在地影上方。

  (四)使用:

  用左手捏住透明胶片左端订书针之间,慢慢向左抽动,使上下二条透明胶片上的圆同时掠过地影,即可演示出月全食的'全过程。使用时可结合讲解课文边抽动边让学生看上条胶片上月亮的形态变化:像大白玉盘(月食前)———像被咬去一块似的———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一面锣(全食时)———像弯弯的细钩———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像大玉盘(复圆后)。演示完后,还可让学生看课本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月亮是全食前的月亮还是生光后的月亮?

  注意:在地面上看月亮,规定方向为“左东右西”。向左抽动让月亮经过地影是由于月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的。

  不难理解,月食时总是东缘先食(左侧边缘),东缘先生光。

  本教具具有科学性(可正确演示月全食过程、原理和形态、月色等)、实用性(可做教具,又可缩小做成学具,还可作为玩具、艺术品收藏)、廉价性(所用各种材料均可找到替代品)、

  简便性(制做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弥补了立体教具(如三球仪等)的许多缺陷,值得在小学教学中推广。

《看月食》教案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发生月食的科学道理,了解月亮从初亏到食甚然后复原的过程,激发他们观察自然,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重点勉励的理解,读懂第一节的意思。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用“担心”“仍旧”造句,积累10个词语。

  4、会朗读课文,背诵第3、5节。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月食发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看月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月食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月食。

  板:13看月食

  3、小朋友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老师要提三个要求,谁来读一读(媒体1)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4、请小朋友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动画1)

  5、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月食发生的全过程,课文中3、5节介绍了月食的过程。

  就请同学读好这两节

  二、理解月食发生的过程:

  1、请一个小朋友读第2小节,大家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多媒体2)

  2、这句话把月亮比作什么(大玉盘)这样比有什么好外,比出了月亮的什么?

  (圆,大,美)

  师:你看,通过打比方就把月亮的形状颜色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3、同学们,月食之前,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此时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3、能不能将这种美的景色读出来:(读读、背背)

  4、过渡:这是月食之前看到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读第3节,完成练习(多媒体3)

  5、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像……像……像……

  6、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动画2)请小朋友边看边跟着老师一起说,月食开始了,只见月亮已经……慢慢的,月亮成了……接着……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

  7、在刚才的变化过程中月亮是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一面红铜色的锣?从课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请打上圆点(慢慢的、接着、一会儿)

  8、谁能把这些词用上,说一说月亮的变化过程。

  9、请小朋友再一起读一读第3小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10、刚才,姐妹俩看到的是月食开始的过程,再过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请小朋友小声读第5小节。

  11、谁告诉我,过了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12、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3小节和第5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

  (变化过程完全相反)(说具体一些,怎样完全相反?)

  1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放动画)你看,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了……接着……最后,月亮又是……

  14、谁会像老师一样用箭头表示月亮复原的过程。

  15、我们一起读一读第5小节。

  三、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2、3、5小节,和作者一起观看了月食这一有趣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课文有2种不同的说法。

  2、第一种说法:请男生读第1节,大家思考:过去,人们把月食叫做什么?人们是怎么做的?

  3、这是过去人们的看法,现在的人们又怎样看呢?请女同学读第4节爸爸说的话。

  想一想:爸爸一共说了几旬话?哪几句在讲月食发生的原因,把描写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来。(多媒体4)

  4、那么,奶奶和爸爸,小朋友认为谁说得对呢?

  爸爸说得正确。那为什么爸爸说的是正确的呢?请小朋友看录像。

  5、(放动画2)现在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6、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更清楚的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请同学们再一次读好月食发生的全过程,再来读读3、5这两小节。

  7、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食是怎样产生的?

  五、总结发散:

  1、好,这节课,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了解了月食这样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可是,小朋友知道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空中一颗小小的行星,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每一颗星星对我们人类来说都是一个奥秘,谁能说一说,你还知道大空中有哪些奇特的现象?(学生交流)

  2、对,太空中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你们说,这些奥秘将来靠谁去探索呢?

  师:很有志气,老师就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看月食》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月全食过程中月相的变化和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科学,讲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朗读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叫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初步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

  1、一份多媒体课件。

  2、三球仪及投影片。

  3、生字词卡片。

  4、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通过谈话导入

  新课。

  1、师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看看他是谁?

  (借助多媒体,出现动画张衡:小朋友们好!还记得那个数星星的孩子吗?没想到我长大后真成了天文学家。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们见过月食吗?想知道什么叫月食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月食吧!

  2、师板书:16

  看月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过渡:那么到底是谁在哪里看月食,看见什么了?请小朋友

  1、跟课文录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现生字词,进行正音。)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讲读第一、第二段

  1、自读课文一二段,。指名读第一段,你知道什么?

  2、女生读第二段,师问:奶奶是怎样认识月食的?

  (个别读有关句子)

  3、妹妹相信奶奶的话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能读出有点信又有点不信的语气吗?

  讲读课文第三至六段

  过渡:奶奶说的对不对呢?月食到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三至六段。

  1、现在我们跟着妹妹一起到河边去看月食。(媒体出现又大又圆的月亮)这时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呢?默读第三段,哪句话写此时的月亮?找出来读读,指名读,齐读。(媒体出现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谁能把月亮读得更圆更亮?

  看到这么美的月亮,妹妹怎么说的?找出句子读读。

  过渡:妹妹刚说完,月亮就怎么了?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2、(媒体出现课文第四段),自读第四段,小组讨论月食中月亮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⑴个别读第四段,并结合课文中句子的描述月亮变化,句子中词语渐变。(请学生上台贴图板书演示月亮变化的形状)大玉盘→咬去了一块→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⑵再读课文,(媒体演示月食中月亮形状的.变化,文字与图同步出现,由学生讲述,教师操作。)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⑶月亮变化快吗?指导朗读,由快慢。(一读认识形状变化,;二读从慢慢地、接着、一会儿等词语中知道月亮不是被一下子吞掉的,而是渐渐变化的。三读,连起来知道这就是月全食的现象。)

  3、指名读第五段,妹妹看到月亮没了,她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来读读。月亮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让天狗吃了吗?爸爸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自读,男生齐读。)

  ⑴爸爸告诉我们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媒体出示爸爸说的话)指名读爸爸的有关话,红线划出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

  ⑵再次指名读爸爸的话,学生上台借助三球仪演示。

  ⑶媒体演示月食过程,齐读爸爸的话,指导读出亲切教导的语气。

  4、媒体出示一段填空练习。(机动)

  转到了的中间,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上,就叫月食。

  学习第六段

  1、媒体出示第六段,默读课文第六段,奶奶和爸爸的话到底谁对?你怎么知道的?

  2、这一段也写了什么?媒体出示课文第六段,男生读第四段,女生读第六段,分组讨论,请学生说说月亮变化有什么不同。

  老师板演月亮变化的过程箭头,齐读第四第六段。

  3、对比填空练习(机动)

  月食开始了,慢慢地,月亮成了一般,接着,像,像,像,一会儿,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接着,像,像,像,天色也。

  4、学生边读边看媒体演示月亮复原。齐读四六段。

  学习第七段

  过渡:看了月食的经过,听了爸爸的话,妹妹明白了吗?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

  四、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师围绕板书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媒体出现张衡动画,问:小朋友,这回你知道什么叫月食了吧!希望你们从小刻苦学习,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以后,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人成为像我一样的天文学家的!

  五、板书设计

  用图画画月食变化经过

《看月食》教案4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阅读3~6节,并背诵第3、5节。2. 使学生了解月食全过程及发生月食的科学道理,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自然奥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你会看见星星在对我们眨眼,月亮在对我们微笑,有时月亮还会发生有趣的现象——月食。2. 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看月食》,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描写月食前月亮的句子。3. 月食是由于地球、太阳、月亮所处的特殊位置而形成的奇妙景观,这堂课你们想了解什么?

  教学过程

  出示要点:1.月食的景象怎样? 2.月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 描写月食时月亮变化的是哪几节?(第3、5节)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读,想一想这两节有什么不一样。

  二、 学习课文3、5节

  一) 学习第3节

  1. 自由读,数一数第3节共有几句话。

  2. 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

  3. 出示填空,请一位同学说说月亮有什么变化,其余同学摆学具。

  4. 齐读第3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一节写得美?(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5. 理解比喻句① 听比喻句的介绍。② 选择正确的比喻句。③ 开双轨火车,背诵课内外的比喻句。

  6. 背诵第3节① 学生介绍方法。② 老师推荐方法。a. 看板书提示背诵。b. 根据月亮变化形状图背诵。c. 脊柱句子见连接词背诵。③ 学生背诵、交流。

  二) 学习第5节

  1. 运用第3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5节。出示要求:① 划出描写月亮变化的句子。 ② 摆学具演示变化过程。 ③ 背诵第5节。

  2. 交流反馈。

  3. 配乐背诵第3、5节。

  教学过程

  三、 学习第4节过度:

  同学们再一次展现了月食时的奇妙景观,那么,它是奶奶说的天狗吃月亮吗?其中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1. 男女声读第4节,划出表示出现月食原因的句子。

  2. 请一位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道理。

  3. 小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看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把第3、5节熟读成诵,知道了形成月食的.原因,真是增长了不少知识。

  四、 课外延伸过度:

  接着,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我们课文相似的文章《日全食观察报告》。

  1. 自由读《日全食观察报告》。

  2. 按要求小组学习。A层: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B层:通过实验演示来了解日全食形成的原因。C层:完成填空,说说日全食时太阳有什么变化。

  3. 交流反馈。

  4. 总结: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神奇,你还想了解哪些天文现象呢,课后你从书上、网上去寻找吧!

《看月食》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本课7个词语。理解“镰刀、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第5节。积累“像……像……像……”的比喻句。

  3、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介绍一下月食现象。

  4、初步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激发并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介绍一下月食现象。

  2、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的语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天空中的月亮时而圆,时而弯,这种现象同学们经常会看到。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大家很难见到,就是有时又大又圆的月亮突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原,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36看月食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重点自学两个多音字:没、转

  3、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出示的问题

  (2)大组交流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什么是月食?

  月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月食发生时月亮是如何变化的'?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6小节,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在奶奶和表弟眼里的月食各是什么?

  2、交流讨论。

  (1)男、女生分别读这两句话。思考:你认为谁的意见是对的?为什么?

  (2)交流。

  学习:锣、棍

  (预设:表弟的意见是对的。奶奶的意见带有迷信思想。表弟的话才有科学道理。)

  (3)分别读奶奶和表弟说的话。

  过渡:自己读读第4小节,就知道答案了。

《看月食》教案5篇(看月亮吃月饼教案)相关文章:

月食小学作文3篇 小学生有关月食的作文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3篇(日食和月食教学后记)

月食和日食教学反思3篇 日食和月食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