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时间:2024-02-21 11:2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供大家参考。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实用的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从盛开的油菜花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词义。

  蜷缩:蜷曲而收缩。

  沮丧:灰心失望。

  绽:裂开。

  豁亮:宽敞明亮。

  阴晦:昏暗,阴冷。

  酣畅:畅快。

  恍觉:不真切,不清楚。

  乍:忽然。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

  第一部分(1-2)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前日忽然放晴,心也跟着晴了。

  前一个“晴”,指晴天,天空没云或云很少;后一个“晴”,指心情变轻松。

  3、学生朗读,齐读。

  第二部分(3-4)

  1、自由朗读。

  2、作者看见盛开的用处,是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理解,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又了不同于以外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

  3、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

  (1)生命中沉睡的信念是指什么?

  教师点拨、归纳。沉睡的信念指的'是因为病变使我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向往。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第三部分(5-8)

  1、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作者被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的油菜花陶醉了,恍觉自己变成了什么?

  3、作者还通过那些侧面描写了油菜花?读第6自然段。

  4、出示句子: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

  (1)小组读、区别词义。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句中“阳光”的。

  (2)练读。

  5、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悟。

  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区别词义。想一想,句中的“黄金”指的是什么。

  (2)练读。

  6、朗读全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站起来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温馨提示,总览全文

  2、拓展练习

  五、板书设计

  蓬蓬勃勃 心情轻松

  油菜花开 热爱生活

  黄花满眼 青春活力

实用的语文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的台。”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

  (2)指导难写字。

  ①“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②“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③“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④“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共四笔。

  (3)理解词语。

  ①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②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③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④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é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ēng和mě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

  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

  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五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

  (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三部分。

  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②出示幻灯。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

  (2)知潮形。

  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④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

  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

  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

  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

  3.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第四部分。

  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

  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实用的语文教案3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知识链接】

  余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岛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背诵《三字经》“人之初——千而万”

  2.(教师在黑板左板书)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读,说这两个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

  (AABC式;前面的叠词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

  (生说,教师板书)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蔼蔼云雾 袅袅炊烟 依依杨柳 青青草色……

  一.激情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2.读题解题:介绍伯牙后说说“绝、弦”是什么意思?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是一则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停顿,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了,也读得有些古文味了,那这则文言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注释去看看。出示)

  三、读懂课文,领会文意。

  1.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2.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和课外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大家两人一组互相讲给对方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

  3.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故事。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么是“知音”?

  ①学生反复读课文,勾画出钟子期和俞伯牙互为知音的语句写下来。抓住关键字“善”,反复品味。(听着琴声,钟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时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导学生读出激动、惊讶!)

  ②大胆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仿句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细雨,钟子期曰:“善哉,( )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兮像( )!”

  ③指导朗读,板书“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想想此时伯牙的心境应该是 ,读出心中的激动与欢喜。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之,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板书:知音)

  2.探究二:为什么要“绝弦”?

  ①过渡:碰到这样的知音,那伯牙为什么还要断弦呢?(就是这样一鼓一听,一弹一和,两心相印,其乐融融。约定的一年见面时间将至,伯牙坐船抚琴而来,但与他见面的是子期的坟墓呀。所以……也可借助学生的答题话语过渡)

  ②出示语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在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③指导朗读语句(此时,面对钟子期的坟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这种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读——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肠寸断的情况下,读——

  就在他悲痛欲绝的心境下,读——

  ④小结:可见知音难觅呀!所以我国的古诗常有提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自由读资料袋,读完袋,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会有更深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那份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搜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再无知音 子期死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实用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哪件事最让你感兴趣?

  教学难点:

  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最让你感兴趣?为什么?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什么是童话呢?

  童话是通过非常丰富的想像、强烈的夸张、神奇的幻想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儿童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神笔马良》就是这样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了超现实的夸张和幻想,给马良除恶安良的言行增加了新奇神秘的色彩,使故事的情节更加曲折离奇,全文充满了儿童情趣。使我们阅读时,更觉得亲切、生动、有趣。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用投影灯打出重点词语)

  1、哪些语句描写马良喜欢画画,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说。

  教师引导:大官和画师是怎样表现的?他们说了些什么?采取了什么行动?读读课文。

  学生说。

  教师讲:马良只是生气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齐读第4、5两个自然段课文。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

  2、马良怎样得到一枝笔?读读课文。

  学生说。

  教师引导:马良得到一枝笔,他的'表现怎么样?他怎样做的呢?

  学生说。

  3、马良有了这枝神笔,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马良用这枝神笔,为穷人做了那么多事情。而大官让他画金元宝,他一动不动。大官又怎样呢?

  学生说。

  教师讲:“假装”是故意作出某种动作和姿态来掩饰真相的意思。大官亲自给马良松绑,这是一种假象,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而马良又是怎样对待大官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马良想夺回神笔”到“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放录音)

  学生说。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说。

  三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

  喜欢画画画耕牛

  刻苦练习用神笔为穷人画水车

  盼望有笔要什么有什么

  对大官画大海

  四作业设计

  1、朗读喜欢的自然段。

  2、填量词

  一()神笔一()金山一()摇钱树

  一()公鸡一()画一()老爷爷

  3、积累四个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用的语文教案5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综合训练二

  2、 口琴学习

  教学目的:

  1、用优美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统一、和谐。

  2、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让学生看苗族的美丽景色,听歌曲。

  复听录音,让学生说出歌曲特点。

  歌曲分为三段,旋律明快、活泼。

  朗读歌词,分小组讨论得出三段的意思。

  第一段:小司机开车在路上,好像在翩翩起舞。

  第二段:描写了苗家儿童对山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第三段:仿佛美好的景色出现在人们眼前。

  听录音,体会三段的意思。

  用心跟录音机模唱。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大声唱歌曲。

  三、综合训练二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第2题的那几个音音群相近?结束句的音应该怎样?

  题目所要求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分小组讨论,看那组编写的好

  视唱学生编写的旋律。

  四、口琴学习

  1、学会正确的拿住口琴。(左手——低音部分、右手——高音部分)

  2、找到 “1” 音。 (从左手往右手方向数到第9个孔,然后吹出来就是“1”)

  注意:用耳朵听听是不是只有一个音,会不会同时出现了好几个音,改正方法是缩小嘴巴的吹孔。)

实用的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赞赏别人。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1)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标出自然段。

  一、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字,看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哪里学过? “称” 《曹冲称象》“赞”《识字7》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大家果然有好记性,难怪大家学起东西来这么轻松!

  2、教师把着两个字贴到黑板上,大家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称赞是什么意思吗?哪位同学说一说,找一找同义词。(表扬、赞美、夸奖)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找的也很恰当。老师这里有几句称赞语,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课件出示:★你真棒!

  ★你真能干!

  ★你读得流利极了!

  ★你的声音太好听了!

  ★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小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屏幕上的话儿,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有叹号;都是夸奖、表扬别人的话)对呀,夸奖、表扬也叫称赞,称赞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他能带给我们快乐与幸福。

  下面我请5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些称赞别人的话儿。学生依次读句子,读得好你读得真好的,声音真响亮的,大家给他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 课文中谁称赞谁?我们课文的两位小主人公又是谁呢?

  2、 板书:小刺猬 小獾 (“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猬”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小刺猬和小獾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是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呢?

  3、大家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全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我找五个同学来读,每个同学读两段,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五位同学连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或跟着默读,然后做出评价,夸一夸,提一提建议。

  4、通过上面的读,我发现我们还要好好认识一下我们这一课的生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刺 猬 獾 板 凳 糙 但 傍 椅 泄

  5、小组内自主识字,游戏“你指我读”。看看你们小组成员是否都认识这些生字。

  6、把生字组成词来读一读: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7、小组分段再读课文,相互看一看是否有了进步。

  (1)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用 横线画出 刺猬 的话 用 波浪线画出 小獾的话

  8、教师范读课文。

  三、体会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獾做的板凳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板凳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粗糙说明板凳做的?我觉得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同意吗?有什么原因要称赞小獾呢?“他做得很认真”

  2、那小刺猬是如何称赞小獾的呢?同学们能带着感情读一读吗?看谁读得好。加上动作 来称赞。

  课件出示:一个比一个好

  说其他的东西 可以怎么说?

  一颗比一颗 一粒比一粒

  3、这样一句暖人心的称赞的话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第四自然段——小獾高兴极了。看一下课本85页第一二幅图看看有什么不同?小板凳变成了小椅子。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下面的.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师生分角色读6、7自然段。

  4、小獾怎么会做出椅子来得呢?

  小刺猬的称赞 让他有了勇气和自信。泄气是什么样子?都泄气了还想做板凳吗?

  瞧 我已经会做椅子 是什么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

  5、小獾不仅学会了作小椅子,还学会了称赞别人,他是怎么称赞小刺猬的苹果的呢?

  找同位分角色读一读8、9、10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总结:称赞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您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有时别人一句鼓励的话、赞扬的话,能让您一天都有好心情。不过,大多数国人生性含蓄,很少表达自己的赞赏,有时人际关系没有那么和谐,所以大人们也能从这篇文章中领悟到一个道理——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接受别人的称赞是一种幸福和快乐,适时地称赞别人,也同样能获得幸福和快乐。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收获称赞的快乐,称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爱。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品5篇 语文教案免费下载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10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公开课)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12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语文教案:一分钟11篇 一下语文一分钟教案

语文教案:一分钟11篇 小学语文一分钟的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2篇

《挑山工》语文教案3篇(部编版《挑山工》教案)

语文教案精7篇 语文教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