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品6篇(语文精品课教案)

时间:2024-02-24 13:4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品6篇(语文精品课教案),以供参阅。

语文教案9品6篇(语文精品课教案)

语文教案9品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拼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申奥会徽,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

  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申奥资料。

  2、揭示并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用红笔写)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课题里出现了标点符号)

  教师简单介绍申奥的艰辛历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题,体会“!”的作用。

  4、师:20xx年,北京将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申奥成功后人们欢庆场面的多媒体录象。

  提问: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yíng shēn chéng gōng

  如“北京赢啦” “北京申奥 成 功”等

  3、想知道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记录下来的吗?

  提出自读要求: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全班交流。

  3、认识包字头,指导书写“句“。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卡,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

  1、播放多媒体,师旁白第二自然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20xx年7月13日晚上),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来,北京就----(沸腾了)。(板书:沸腾)

  2、理解“沸腾”。(先了解本义。)

  在课文中“沸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找到写明北京沸腾的自然段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你从这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沸腾了?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根据学生回答,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师相机板书:人多

  沸腾狂欢

  人们会聚在天安门广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庆祝,此时的广场沸腾了,更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

  现在谁能说说“沸腾”的意思了?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4、如此欢快的场面,同学读了也许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还愿意说说吗?

  ⑴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第三自然段。

  ⑵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北京吗?(例: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

  5、人们此时的心情是如此激动,你能体会到人们的心情吗?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将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和大家分享。

  学生评价,要求说说别人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6、仔细听,人群中都是同一个声音----引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两个“!”,读出自豪兴奋之感。范读,比赛读。

  7、今天我们成功了,在这激动人心的夜晚,人们会说些什么呢?理解“千言万语”。

  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句:“20xx,北京!”

  8、回顾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背诵指导

  1、再次播放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当时场面。(画面没有声音)

  你们觉得画面少了什么?(声音)

  2、尝试用课文中的语句,给画面配音。

  四、总结谈话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知道了----(20xx年7月13日)那天我们申奥成功了,北京将在----(20xx年)举办奥运会。全国人民都在为奥运会出力,我们小朋友可以为奥运会做些什么呢?

  2、交流。

  3、课外延伸:出示奥运会会徽,简单介绍会徽含义。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练习4。

  附板书

  20xx,北京!

  人多

  沸腾 欢乐的海洋

  狂欢

语文教案9品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准备:

  师:准备大海、海岸、海滩图片。

  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孩子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回答)大海离我们西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但是咱们从电视、各种图画书上是经常看见的,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大海样子跟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吗?(生互相交流)

  2、是呀,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欧,大海边有美丽的贝壳,大海呀,还有调皮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同三个小朋友一起去看看浪花吧!(补全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并拿出笔,在字下面作上一个小记号。

  2、借助拼音读自己所勾画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流利。

  4、指名读,其余生评。(指导读好表示浪花声音的“哗——哗——”这里破折号的用法,应该在朗读时体现出来。)

  三、品词引路,感知课文

  1、指名读文,其余生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强调用上自己的话来说)

  3、浪花像什么样呀?(学生说出像问号时,教师板书简笔画,并书写一个大大的问号作对比)

  4、指导朗读好本节。

  5、我们知道,问号就是表示在提问题呀,今天浪花可为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问题是什么吗?(生提问,注意引导口语训练)

  6、是呀,浪花给孩子们提的这一个问题,孩子们都是怎样回答的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生交流

  A、回答第一个孩子的问题时,抓住“海水”和“淡水”,进行分析,让孩子明确这两种水的不同之处。

  B、第二个孩子的回答时,故意质疑,让孩子了解海底“火山”和“陆地”的矛盾处,从而理解‘探秘’一词。

  C、第三个孩子的回答时,从挖煤入手,了解矿石,然后理解‘采矿’。

  D、假如你也在海边看浪花,你会想到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回答。

  7、引读文章内容。

  第一个孩子回答说:……

  第二个孩子回答说:……

  第三个孩子回答说:……

  ……

  8、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其余生思考:浪花像什么?

  句子训练:浪花像小手。浪花像。

  (2)体会“抚摸”,教师创设情境,小孩用手抚摸家中小动物,然后让孩子用“抚摸”说话。

  (3)指导朗读。

  四、品读诗文,小结全文。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诗文背诵下来。

  3、小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出学习要求:学习生字词。

  二、自画生字,读准字音。

  1、从文中找出生字,同桌互读互学。

  2、检查字音。(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出示带生字的词,自读词。

  4、交流读。

  三、认准字形,组词运用。

  1、出示生字,让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难记的字。(总结识字方法)

  4、再读生字词。

  5、用生字自己组词。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生认读。

  2、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

  家、脚、到

  4、学生自己先描后写。

  5、作业展示。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1、看浪花

  浪花简笔画

  浪花像问号。

  浪花像小手。

  浪花像____。

语文教案9品3

  教材分析:

  《我的家》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向人们勾画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赞美了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亲人间的真挚的爱。虽然篇短小,却是小朋友们感情的真实流露,富有人情味。阅读诗歌,一种自然质朴的亲情会自由展现、升华,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馨,似乎有吃冰淇淋果冻一样。

  教材安排了12个生字:家、有、的、爸、妈、也、中、快、乐、长、大。写3个字:人、个、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爱亲人、爱同学、爱家,有奉献爱的愿望,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2、识字:认识12个字,在生活中识字。写字:会写3个字;注意笔顺:先撇后捺。

  3、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背诵。

  4、口语交际:按照简单的提纲介绍自己的家。

  5、学法和习惯:继续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同时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相关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在这个家里,每个人互敬互爱,充满温馨。出示卡片“家”,谁认识这个字,大声读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温馨的气氛,有利于下面的课堂教学。)

  2、能介绍一下你的家吗?(指导学生完整的句子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说的好的,给予表扬,说地不够完整的,给予适当的'补充、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揭题,板书《我的家》。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中感悟

  1、听录音读。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在下面划上横线。

  3、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互帮互学。在文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大声指读,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家中都有谁?(这是一个幸福的家,有我和爸爸、妈妈)

  5、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指导后一个字读轻声)

  6、老师带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个幸福的家?(用课文中的语言说)

  7、同捉互相检查读,熟读成诵。

  三、结合实际,展开想象

  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爱不爱你们?你们爱不爱爸爸妈妈?怎么爱的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实际的例子,再结合图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爱她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想象画面情景,注意回答问题时声音的响亮及说完整话。)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五、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2、谁能诚实地说,有的生字我还不能熟练地读出它的名字,需要别的小朋友帮一帮自己。(让该生认读生字新词,不熟练的让他自己指名同学带领自己读。)

  2、认识笔画:撇和捺。

  3、以“人”为例,认识书写笔顺:先撇后捺。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同时注意观察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总结升华

  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照顾你们的生活,关心你们的学习,教给你们做人的道理,你们爱他们吗?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语文教案9品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师过渡:商鞅到底是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好官呢?开始老百姓对商鞅南门立木持怀疑的态度,当这位小伙子真到把木桩从南门扛到北南门时,商鞅是怎样做的呢?

  步骤三:解决第3题

  (1)生读: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赏给小伙子五十两黄金)

  (2)当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下城楼,小伙子仅仅是为了得到赏金吗?(此题是课后第三题的第3小题)

  过渡:商鞅这时知道,南门立木的目的已达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时说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突破了难点)

  师:此时人们对商鞅的南门立木不再有任何怀疑,南门立木成功了,那么,南门立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步骤四:解决第4问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为……而且为……)

  总结:课文讲述了商鞅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进行南门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顺应民心,顺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语文教案9品5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去果园摘过水果吗?都摘果哪些水果?有什么收获呢?

  2.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去果园摘过桃子,想知道他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咱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吧。

  3.板书课题,齐读。

  4.揭题: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那么双方是怎样信任的?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相信通过学习,你会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婆家 树荫 跳跃 欢吠 沁人心脾 根深叶茂 馋涎欲滴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掏钱包 沉甸甸

  6.指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画出有关的'语句,写简单的批注。

  先自己找,再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告示牌

  a.课件出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b.告示牌上只写了七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它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c.三里之外真的有桃林吗?作者夫妇找到果园,采摘到了桃子吗?

  (2)木桌上的留言

  课件出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a.纸条上哪些词最能表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尽管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b.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c.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d.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e.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

  (3)自采桃子。

  a.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放有关桃林的图片)看到这些桃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干什么呢?

  b.现在默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c.课文为什么要写果实的长势呢?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d.师:正因为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

  (4)无人看管的钱箱

  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瞧,主人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不担心大家多摘了桃子少给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的钱箱抱走,充分的尊重信任客人,让客人感受到受人尊重的喜悦。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A、从狗对客人的行为,我们联想到什么?

  (主人是多么的热情好客,把大黄狗训练的如此盛情,为我们领路。大花猫也旁若无人的躺在钱箱旁。)

  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四、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师:这次桃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喜悦,所以,当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时,我不禁回头学生接读

  2.作者为什么不禁回头,为什么久久注视着?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份留恋与不舍呢?

  4.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让人们采摘到;还把人们引向的境界,让人们感受到。

  五、拓展延伸

  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像绵绵的细雨洒落我们的心底,滋润我们的心田。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信任

  桃子 自 采 三里路

  迎客领路 亲手摘桃 如数付款 愉悦返程

语文教案9品6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语文教案9品6篇(语文精品课教案)相关文章: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 上海一年级语文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小学一年级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12篇

在山的那边的语文教案12篇 《在山的那边》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9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鸟的天堂5篇(部编版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鸟的天堂5篇(部编版鸟的天堂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语文乐园一》语文教案12篇(语文乐园内容)

《太阳是大家的》语文教案12篇(太阳是大家的板书)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6篇(语文教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