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11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3-23 18:4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11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以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教案11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①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为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根据的;②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到底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①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序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察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②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学生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具体,后者是半具体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具体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

  此外在练习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学生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视,P29专门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历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②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则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习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习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善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注意两点:①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考。如30+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推理过程。②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学生参加上述学习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在进行46和38的比较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计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学生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则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学生的思考,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方法,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但不宜讲法则,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不安排让学生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习,因为如果出现10、11等,很难说清楚。③要尊重学生的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⑦),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①),看病时的就诊号码(P36④),春游时选择车辆(P42⑤)。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话,说家人的年龄,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数物体的个数,数一段路走几步(P44~45),等等,这些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习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③安排了在1~30的数中从2开始隔一个圈一个初步认识双数和单数,接着安排学生利用单、双数找门牌号,这项内容不仅是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需要,也使学生对数的奇偶性初步感知,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习作些铺垫。教材在P30②安排了五个五个地数香蕉,P42③让学生对应钟面上的数字填写小格数,既练习五个五个地数数又为以后学习钟面认识打基础。人们数散放的东西时往往五个五个地数数,安排这项内容体现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安排估计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判断一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数。P37①判断“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使学生认识到六十几介于60和70之间,P41①在90~100的某几个数中判断哪个数最接近90,问97接近90还是100?93呢?P42②问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这样的练习为以后的估算打基础,因为估算时需要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当然这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②组织猜数游戏。P26⑧猜兔子有几十只,P43⑧猜两位数。一个学生想好一个数写出来盖位,让另一个学生猜,写数的学生不断地根据猜出的数给予提示,值到猜对为止。可以轮换进行,并比赛谁猜的次数少,学生很感兴趣,渐渐地学生就有了猜数的策略,逐步缩小区间。

  ③估计物品的数量。P45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先猜蚕豆、花生米、黄豆的粒数,再数数,培养估计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围绕新课标的这一具体要求,力图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数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为此创设了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动氛围,从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统计观念。

  3、数学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注意在课中引导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从小到现在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谁能说说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积极发言,“长高了、长胖了、……。”

  看,大头儿子也来参与咱们的发言了,(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唱着歌向同学们走来,最后,露出两颗掉了的门牙笑着问候大家),谁发现大头儿子的变化了?(换牙了)

  有换牙经历的孩子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生:汇报自己的换牙数量

  师:面对全班换牙的情况,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2颗牙的有几人……

  【评析:身体的变化是儿童每天都在亲身经历的事情,其中换牙又是本阶段的孩子必经的一件事,这样从学生最切身的体验入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并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兴趣盎然!为了把学生发展的思维暂时收拢,并且保证兴趣不减,课中引入了大头儿子,这样不到1分钟的情境创设,给孩子们带来的却是思维的融合贯通!于是把焦点集中在了对换牙的讨论上,同时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存在。】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过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家的祝福!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1: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

  生2:我看到小狗、小猪和小猴都来了。

  生3:我看到两棵大树,有4只小猴子爬在树上。

  生4:我看到有一只小狗在妈妈袋袋里。

  生5:我看到有的动物手里还拿着鲜花。

  ……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有多少。你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我们让小狗家站在一起,让小猴家站在一起,让小猪家站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六个学生上台自由组成二人小组合作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生排列的结果如下:

  狗狗狗狗

  猴猴猴猴猴

  猪猪猪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

  生: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猪由只。

  师:(根据学生数的结果板书:)

  ( 4 )只 狗狗狗狗

  ( 5 )只 猴猴猴猴猴

  ( 3 )只 猪猪猪

  师:看着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家来了最多。

  生2:我知道小猪家来的最少。

  生3:我知道大象家一共来客人12个。

  生4:我还知道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5:小猴比小猪多2只。

  ……

  师:象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

  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并注上拼音)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

  生1:可以统计大象收到的鲜花。

  生2:可以统计动物们穿衣服的情况。

  生3: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树上,哪些在树下。

  生4:还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大象的左边,哪些在右边。

  ……

  师: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生:(小组活动: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纸,一个1号信封,里面放着大象收到的五种颜色的鲜花。请小组合作,先按照颜色分一分类,再把同一种颜色的花排一排,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各有几朵,填在括号里。)

  师:(巡视指导,把各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业)

  学生作业中有的小组把花横着排列,有的小组竖着排列,还有一个小组是斜着排列的(见下一页),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独特的排列方法。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象收到黄花3朵,红花5朵,绿花4朵,紫花2朵。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大象收到的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

  生2:大象一共收到多少朵鲜花?

  生3: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4:紫花比绿花少几朵?

  生5:大象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鲜花?

  ……

  紫 黄 绿 红

  紫 黄 绿 红 a

  黄 绿 红 a a

  绿 红 a a a

  红 a a a a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本环节检验学生10以内加减法掌握情况,为填未知加数做铺垫,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课堂预设。)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从这一题的练习中,初步为填未知数的方法奠定思维策略基础。)

  3.猜一猜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课件演示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设计意图: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答案,这里不知道盖住了几个,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师: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出示图片:

  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个性设计:

  猜牌游戏:

  1、(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圆珠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6=10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课间游戏:

  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我们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7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加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树立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旧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师生互动,在拍手游戏中复习3、4、5的分与合。

  师:在刚才的'拍手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准,老师奖给你一面小旗子,喜欢吗?这节课老师要把这些小红旗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谁得的旗子多。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做手工。你们看,这儿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展示主题图)

  (1) 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把两组物体(或两个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先走来1个同学,手中举着1只红纸鹤,接着又走来2个同学,手中各举1只蓝纸鹤。直观看到1个同学与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了一块儿。

  (2)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师引导说: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在一块儿,1个同学和2个同学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表示“合起来”)

  反复演示再指名说题意,让学生体会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他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说出:由同学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1和2表示。

  (2)教室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和多少只纸鹤,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室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说明:等于3,用“=3“表示。

  板书:1 + 2 = 3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

  (3) 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1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强调:加号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 教读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教师范读,学生学读,同桌之间互读。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第23页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含义。

  (1)认真观察气球图,让学生说明图意。使学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几根小棒。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3+1=4表示。

  (4)发散联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4、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先摆一摆,再说算式。(P23)

  ○○○○○○

  2、摆一摆。( P24)

  3、游戏,帮小青蛙找家。

  5、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加法,完善课题板书:加法。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生汇报,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

  ,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11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6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六年级读后感11篇

关于年级写人的作文300字6篇 写人的三年级的作文

小学三年级写人的作文300字6篇 七年级写人的作文600字

实用的小学三年级写人的作文6篇(小学三年级写人的作文优秀范文)

有关六年级周记3篇 六年级周记600字大全周记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北海公园》教案3篇(美丽的北海公园课文)

关于公园四年级作文3篇 小学四年级写公园的作文400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集锦3篇

三年级英语老师教学随笔3篇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