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

时间:2024-03-26 15:2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供大家赏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13—215

  第五单元第一课

  2

  220—224

  第五单元第二课

  3

  227——33

  第五单元第三课

  4

  36——310

  第五单元第四课

  5

  313—317

  第五单元第五课前三课时

  6

  320—324

  第五单元第五课第四课时、综合探究五

  7

  327—331

  第六单元第一课

  8

  43——47

  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三课前一课时

  9

  410—414

  第六单元第三课二、三、四课时

  10

  417—421

  第六单元第四课

  11

  424—428

  综合探究六、第七单元第一课

  12

  51——55

  第七单元第二课

  13

  58——512

  第七单元第三课前三课时

  14

  515—519

  第七单元第三课第四课时、第四课

  15

  522—526

  第七单元第五课

  16

  529——62

  第七单元第六课、综合探究七

  17

  65——69

  复习

  18

  612—616

  复习

  19

  619—623

  复习

  20

  626—630

  考试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

  课程标准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学生学习“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习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史调查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并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调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大眼睛”照片引出教育话题,“你能给这幅照片加上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吗?”由此导入新课。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记一记:“三个面向”的题词。

  理一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巨大成就。

  比一比:苏明娟的两张照片说明了什么?

  小调查:你所在社区普九实施情况(入学率及原因)

  课后延伸:

  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么帮助失学儿童?”或以“让我们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写一封倡议书。材料阅读:“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讲话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教 育 立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师资格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希望工程

  “大眼睛”苏明娟当年手握铅笔“我要上学”的照片为很多人所熟悉,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以这张照片为标志的希望工程也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动。

  10年来,这张照片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以这张照片为标志的希望工程也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动,社会各界捐建的希望小学总数达8335所,救助失学孩子累计达230多万名。

  10年后的今天,希望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青基会推出了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全国贫困农村小学都建起远程教育网站。苏明娟再次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口才展示:高等教育发展的概述。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重点大学、专业设置、科研成就、学位制度等方面)。

  论从史出:高教发展数据比较(高校数量、在校人数等),说明高教的大发展。

  实地调查:选择本市你所感兴趣的一所高校,了解它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加深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

  一、 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起 在三个方面进行

  1992年起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

  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2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学反思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下册教案5篇 初中历史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10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12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10篇 七上历史教学计划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12篇 七上历史教学计划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反思2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部免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