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品5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以供借鉴。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品1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24“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应有尽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光彩夺目
璀璨无比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品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字词句综合练习 。
2写好几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
教学难点: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述: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挺有趣,你想知道吗?自己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吧。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漂流”和“漂浮”的意思有区别吗?“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3)提出所遇到的疑难,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可从“流’’和“浮”,以及联系上下文来分辨区别。椰子树种原来在什么地方,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
(4)指名说。教师总结:“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浮”就是指漂的意思。
(5)说说椰子树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仔细看一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植物吗?
(2)指名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 子的。
(3)练习:根据答案,用线连起来。
(4)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自由说。(要求:说清楚)
(3)小组交流、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互相借鉴。
(5)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6)指名读:及时评价,及时修改。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名说:它们是什么结构呢?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要使这几个字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5师范写,学生观察。
6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7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并进行矫正性训练。
板书设计:
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2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
(2)指导读准字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并提醒易读错的字;指名读,分组读。
(3)分组合作学习,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4)练习:自由练读练背,同位练习互相背诵。
(5)反馈: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晨牧》: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教师范读,请学生想想诗意。
(2)结合插图讲解:这是写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放鸭子的事。
放录音,将诗中描绘的几种声音在课堂上再现,请学生边听边想象。
(3)练习:自由练背,同座位互背。
(4)反馈: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谈话:“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很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写一个字忘了写点,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点有多么重要。
2指导观察,范写露锋点:
①向右下直下起笔;
②逐渐按笔;
③提笔(笔锋提至中心处);
④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学生临写。
3指导观察,范写藏锋点:将点的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他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品3
教学目标:
1、 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朗读课文。
3、 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
2、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磁浮列车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列车的神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课前搜集有关磁浮列车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参观一种新型的列车:出示磁浮列车图片。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列车。
2、 看到图片,你有什么疑问吗?
3、 是啊,列车怎么没轮子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 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
3、 开火车,全班抽读生字卡片。
4、 给生字找朋友,我抽到一个字,请你给它找个朋友,使他们成为一个词。
5、 请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熟。
6、 指名朗读课文,评价,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
7、 自由读课文,做到准确。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会写字,学生读准字音。
2、 给生字组词。
3、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你认为这些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 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5、 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开火车: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 听写生字。
二、交流学生收集到的磁浮列车的相关资料。
三、感悟朗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找一找,我和爸爸参观的时间地点。
我的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爸爸和阿姨是怎么说的呢?小组合作,找出来读一读。
分角色读,读出我好奇不解的语气。
磁浮列车设计的原理是什么呢?教师演示。
指名读----评读----齐读。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磁浮列车可真神那?它的神表现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
我坐上列车时的心情这样呢?
列车停稳后,我的心情又怎样呢?你能用“情不自禁”说话吗?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总结
1、 齐读课文。
2、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科学。
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品4
教材分析:
《习作7》本次的习作训练与阅读紧密结合,是对阅读的补充,是对阅读的检测,同时也是一次自由表达的训练,内容是自由选择的,习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做好两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反复阅读,做好阅读指导。阅读是本次习作的基础,也是习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自由表达。
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谈话导入,激情激趣,创设游戏,寻找故事,阅读链接,充实内容,学生练笔,故事沙龙,展示习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7》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文中的发现的隐藏的故事。老师将学生交流的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隐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和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 ,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写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习作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7 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的故事
读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7,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品5
麦哨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德育目标: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前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品5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4篇 —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6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期教学工作计划3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12篇 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小学语文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教案12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