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板书设计)

时间:2024-04-01 10:4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板书设计),供大家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扫障碍

  2)赏句子 品语言 悟情感

  3)解文题 明主旨 懂结构

  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

  【创设情境】

  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

  【以学定教】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

  【质疑探究】

  5.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参与其中)(15分钟)

  【精讲点拨】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 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 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6.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巩固内化】

  7.随堂测试(5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

  【总结作业】

  (二)说学法

  结合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我设计的自学提纲如下:

  (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 读懂人物:

  (1)你想象中贵族出身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2)在课文中你求证到的答案是怎样的?

  (3)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任何以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双边或多边对话中,话语权不是仅仅掌握在教师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个词来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段和什么描写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7)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4个小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 读懂作者

  (8)作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托翁的眼睛?

  (9)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此2个小题的设计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 读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修养?为什么?

  (11)你是怎样

  努力成为这样人的?

  此2小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4.知识迁移 读出问题

  (12)作者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师总结

  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

  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

  (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

  (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

  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二、感悟研读文本

  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

  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

  (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

  (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

  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明确:

  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

  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质疑问难

  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以讨论的方式解决,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六、拓展延伸

  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的刻画,你会怎样绘画?(找生上黑板描绘)点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一: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勾画出关键词语:

  (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 麻木不仁 神秘莫测 冷酷锐利 好奇)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从“这对珠宝”到“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进行刻画。

  文中能否看出托尔斯泰的人生是怎样的呢?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他的人生是不幸福的,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

  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二)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对比阅读

  我为你的眼睛写诗/在如诗的春天/用清泉/用弯月/当流星划过天际/当春风拂过耳畔/你的明眸闪动着最美的颜色……”动人的眼睛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我们接触过很多的作品,那有哪些写的如作者一样传神的呢?请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下面这些人物肖像,特别是“眼睛”吧!

  鲁迅: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红楼梦》

  (张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罗贯中《三国演义》

  (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

  拓展延伸

  找学生阐述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特别是眼睛的描写,写一段话关于班里的任意一位同学,不说他是谁,让大家猜。

  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哈利·波特)

  布置作业:

  有计划的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4

  1、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 教学课时:3课时

  4、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

  3-面部特征

  4-长相

  5-拜访者的态度。)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范文4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板书设计)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传读后感2篇 《列夫·托尔斯泰》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名句2篇(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句)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读后感3篇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名言

《列夫托尔斯泰传》读书心得个人书评3篇(列夫托尔斯泰写过的书)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12篇(关于列夫托尔斯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