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2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聪聪陪妈妈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妈妈说:“聪聪,我想买35个苹果、28个梨子、32个橘子,然后你按4个苹果、5个梨子、6个橘子装一袋,看看可以装几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12.8/8=/10
8= 12.8×10
=128÷8
=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
(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独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
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1练习九第3、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九第5、6、7题。
四、总结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4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5
课题十: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学生总结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6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7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这节课程老师要和咱们一(一)班的小朋友一块儿来学习,我感到特别高兴,你们也高兴吗?
程老师听说呀,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上课时,每位同学都能坐得端端正正,而且善于开动小脑筋。今天,咱们也让在座的这些老师们看看我们的精彩表现,好吗?这里,老师还特意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礼物盒,咱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组学得最棒,得到的礼物最多!
师:现在,程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下秋天里的景色。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配乐情景:美丽的秋天)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秋天美吗?
师:确实很美!那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中还藏着好多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发现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例1
师:请看,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这几个小朋友玩得可开心啦!
(课件出示扑蝴蝶图)
师:同学们好好看看,左边有几个小朋友?
生:4个。
师:那么,右边呢?
生:2个。
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左边有4个小朋友,右边有2个小朋友。你们能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吗?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讨论)
师:好,谁能把你提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生1:4+2=7。
师:4加2等于"7"吗?
生:不是,应该等于6。
师:你再说说,4加2等于几?
生1:4加2等于6。
师:对了,4加2等于6。但是,这是一道算式,不是一个问题,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好吗?
生1:好。
师:谁再来说说你提出的问题!
生2:合起来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真不错,都已经学会提问了!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问题?
生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瞧瞧!这位同学也会提问啦!他提出的问题也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真是好样的!
师:那你们知道"一共"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合起来。
师:说得好极了!"一共"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来,同学们把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块儿边说边比划--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左边的4个小朋友和右边的2个小朋友合起来!同学们,咱们自己来一遍好吗?
(生活动,师引导)
非常棒!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
(板书:)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大括号",(跟着师读)它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同学们都认识它了吗?
师:那么,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适时板书:?人)老师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一个问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问号!问号表示这是一个问题。
师:那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列式呢?
生:加法。
师:你们同意吗?
师:老师也同意!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我们就用加法计算。(板书:+)
师:谁来列一道加法算式?
生:4+2=6。
师:对!这里的"4"表示什么?"2"呢?很好!把左边的"4个"小朋友和右边的"2个"小朋友加起来,一共是6个小朋友!4+2=6。请大家齐读一遍!
(板书:4+2=6。生齐读)
师:谁还能列一道加法算式?
生:2+4=6。
师:对吗?
三、做一做2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一起开动脑筋,解决了藏在画面中的.第一个数学问题,知道了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小朋友捉的蝴蝶都上哪儿去了吗?
师:其实啊,这些蝴蝶已经飞到咱们身边来了!看看!每个小组都有一块这样的小白板,白板的左边和右边各有几只蝴蝶。(出示师白板)
师:请大家先在小组内数一数小白板的左边和右边各有几只蝴蝶,组长负责写在白板上。好了,请组长把小白板拿到桌上来!开始吧!(出示)
(师巡视,走到一组,停下)
师:说说你们的,左边有几只?右边呢?(生回答)老师来看看,左边有4只,右边有3只,对吗?(师拿板)还有哪个组想说说?
师:你们也说得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左边有几只,右边有几只,那合起来呢?(手势)合起来可以用我们刚才学过的什么符号表示?(大括号)
师:同意吗?老师为每个组各准备了一个大括号,小组的同学商量商量,商量好了,就贴上去吧!
师:贴完了吗?好,我来看看!嗯,不错!我再看看其它几个组(巡视),你们都很棒!
师:大括号贴好了,现在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好,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上一个"?",表示你们的问题。(师边举白板边说)
师:我们来看看,这是第2组的。你们提的问题是什么?(指"?")你们组谁来告诉大家?(生)
师:你们组呢?(转向另一组)
生:也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师:其它组的问题也和他们一样吗?好,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列式计算吧!组长在小白板上列式!
师: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算式!
生:4+3=7。
师:你们同意吗?哦,你们组一共有7只蝴蝶。
师:很好。还有哪个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算式?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8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练习,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练习题:小红要写12个大字,已经写完了7个,还要写几个大字?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计算还要写几个大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20页例5。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问题是什么?
生: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
2.选择有用的信息。
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
摆一摆: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制成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已知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的条件。
3.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你能把用文字表述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提问:求还有几人没来,怎样列式呢?
生:16-9=7(人)。
提问: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生:16表示踢球的总人数,9表示已经来的人数,7表示没来的人数。
4.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强化记忆。
(1)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提问:“还有7人没来”,解答正确吗?你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预设
生1: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生2:7+9=16(人)。
小结: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来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2)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共分为几步?
(生总结)
提问:是不是我们找到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都要用到呢?(不是)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
①通过看图和文字信息,获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③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
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活动三: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活动四:巩固练习。
1、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画线段图。
2、完成练习五中部分练习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活动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例2。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播放公路上往来不断的车辆及噪杂的声音。
师: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
出示画面(如教材第20页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公路上车辆的声音是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噪音降低了多少?绿化带这边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噪音降低了多少?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生: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噪音降低了多少?
出示线段图
请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在线段上表示出来(如下图)。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生: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线段图上哪一段表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再用原来的分贝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数。
列式80-80×(1/8)=70(分贝)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现在听到的分贝数是原来分贝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列式
提问:1-1/8表示什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原来声音的80分贝看作单位“1”,都需要求80分贝的几分之几。但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80分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的分贝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问题找到现在听到的分贝数占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1
教学内容:P63~64例题和试一试、P65“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习有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和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具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天,小明妈妈下班回家,正要开门时却发现钥匙掉了,你帮助小明妈妈想想办法,如何把打开?
(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哪些方法可取,比较好?
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场景
(1)说一说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提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出示问题:
(1)小华买5本需要多少元?
(2)小军用42元可以买多少本?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1只涉一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数量的一部分,属于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在这里用线段图帮助学生题意,明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从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课让学生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学生在画线段图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教学难点】正确地确定单位1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例1:20xx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教师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全班与教师一起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理解题意,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为:2500=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活动二: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做一做。
这是一道关于两个量之间的,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解答时,教师也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然后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的部分练习。
活动三:课堂小结。
板书: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2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8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8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9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5篇(百分数解决问题说课稿人教版)
★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2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9篇(解决问题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