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时间:2024-04-19 10:2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供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

  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

  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

  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

  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

  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 18×10=180, 18×1=18, 180+18=198

  方法2: 11×18

  = 11×9×2

  = 99×2

  = 198

  方法3: 1 8

  ×1 1

  1 8

  18 0

  19 8

  ……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

  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

  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

  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欢庆节日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挂上气球,渲染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怎么样?

  生:好!

  师:一、二组作一队,三、四组作一队,你们商量起个名字吧。

  一、二组:我们叫希望队。

  三、四组:我们叫英雄队。

  师:怎么比呢?

  生:两队同学都来吹,在规定的时间里,哪队吹的气球多,哪队就获胜。

  师:可老师没带那么多气球来,怎么办?

  生:每队选几个代表吧。

  师:各选几人?

  生:选两人。

  师:好,各队再派两个人拿好他们吹的气球,时间为一分钟。比赛结果:希望队:4个6个。英雄队:5个3个,希望队(欢呼起来):我们赢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胜负的?

  生:比总数,希望队共有10个,而英雄队一共只有8个。

  师:还有别的比较办法吗?

  生:从希望队的6个里拿出1个,将4个补齐5个,就正好与英雄队的5个相等,而希望队剩下的5个比英雄队剩下的3个多,所以希望队赢了。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的办法。现在我正式宣布:希望队获得冠军。(希望队非常得意,齐说一声“ye”,英雄队有些不甘心。)

  师:看英雄队的小华跃跃欲试的样子,就让他也来参加吹气球吧。比赛再次开始。

  师:算出结果。

  生:希望队共有10个,英雄队共有12个。师(热情洋溢地)宣布:英雄队获得冠军。(英雄队欢呼起来。)

  希望队(=地说):不行,不行,他们队多一个人,我们队也要加一个人。

  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较才公平呢?

  生:我们队也多加人。

  师: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生:把希望队两个人吹的气球总数除以2,把英雄队3个人吹的气球总数除以3,再进行比较。

  师:为什么?

  生:这实际上是求出各队平均每人吹的气球数。

  师:能列出算式吗?

  生:10÷2=5(个)12÷3=4(个)。

  师:哪队赢了?能说出理由吗?

  生:希望队。因为希望队平均每人有5个气球,而英雄队平均每人只有4个气球,所以说希望队赢。

  师:英雄队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后还可以再比。

  师:希望队中“5个”气球是谁吹的?

  生:谁的也不是,“5个”表示平均每人吹的气球数。

  师:这队中最多的是几个?最少的又是几个?5个与它们相比怎么样?

  生:最多的是6个,最少的是4个,5个大于4个,小于6个。

  师:可见,“5个”表示的既不是希望队的水平,也不是最低水平,而是表示处在这个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学生归纳求平均数的方法,即: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求出小组的平均年龄。

  (1)各组同学将自己的年龄填入教师发的表格,求出小组的平均年龄。

  (2)请各小组汇报,比较出年龄组和最低年龄组,估算出全班平均年龄。

  2、情境判断。

  (1)江宁一组的平均年龄是10岁,所以江宁一定是10岁。

  (2)小青的年龄是全班最小的,所以他的年龄一定小于他们组的平均年龄。

  (3)张俊一组的平均年龄是9岁,小禹一组的平均年龄是8岁,所以张俊的年龄一定大于小禹。

  四、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1、尝试练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家里拥有的家用电器的件数,请各组同学记在分发的统计表上,并算出每组家庭平均拥有的家用电器数。

  师:这是第三组同学家拥有的家用电器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算一下,他们组平均每户家庭拥有几件家用电器。

  师:从第三组中平均每户家庭拥有的家用电器件数,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人们拥有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耗电量也越来越大,我们要节约用电。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家用电器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也消耗了大量的电力资源,节约用电要从我做起。

  2、灵活求平均数。

  师:同学们,我想请我们班的歌手——方瑞为大家高歌一曲,你们现场打分,满分是10分,每一组亮一个分。

  师:现在有8个分,你们认为哪个分最合适呢?

  生:要计算平均分。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反映真实水平,有时计算平均分要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

  生:去掉一个分10分和一个最低分7分,列式计算是:(10+10+8+9+8+9)÷4。

  师:方弯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咱们班的小飞身高135厘米,不会游泳,如果他去那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生:我认为小飞能去游泳,因为小飞身高135厘米,而湖水深度只有110厘米。

  生:我认为小飞不能去游泳,因为湖水的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最深处可能大于135厘米,所以小飞去游泳有危险。

  五、总结评价、自布作业。

  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生:我学会了什么是平均数,如何求平均数。

  生:令我遗憾的是:生活中还有许多求平均数的问题,这节课没有做,课后我要去做一样。

  生:我要求出我前几个单元的数学平

  生:我要求出我们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设计说明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及面积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强化练习。

  在教学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理解,加深印象。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描述方位和路线,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重视知识网络的建构。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尝试把所学知识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并形成结构图,然后依据结构图依次进行复习,使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记忆到脑海中,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带有指针的圆盘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和“面积”这两个单元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复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复习教材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整理相关知识,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结构。

  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并指名补充,同时给予评价。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端指向南方,另一端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极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太阳早上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3.整理完善,沟通实际。

  (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什么?

  (2)先指名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找出其他的.七个方向,最后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设施。

  (3)根据路线图,简单描述行走路线。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

  (1)按方位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

  健身园在小清家的( );公园在小清家的( );图书馆在小清家的( );东方广场在小清家的( );学校在小清家的( );医院在小清家的( );加油站在小清家的( );饭店在小清家的( )。

  (2)公园在饭店的( ),在东方广场的( )。

  小清家在图书馆的( ),在学校的( )。

  医院在饭店的( ),在东方广场的( )。

  饭店在公园的( ),在加油站的( )。

  设计意图: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合作回顾知识点,讨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整理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经历“回顾——整理——提升”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的直接经验;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课本、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一枚、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卡纸。

  学具准备: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十枚;小方格纸20张;大方格纸1张。

  教学设计:

  一、(五分钟)问题导入

  1.师提问:这,是我们的数学书,这一页是我们数学书的封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数学书的封面都是“平平的”;大家看大屏幕,这本语文书和数学书一样也有“平平的面”,它们的面谁大?谁小?(一样大);让学生仔细观察1元硬币和1角硬币的正面,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

  2.师揭题: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比如:黑板的面和讲台的面比,谁大?谁小?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面,并比较大小,教师问全体同学:是否同意?引导学生说:黑板的面比课桌的面大,课桌的面比椅子的面大,课桌的面比尺子的面大……

  这么多的比较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十分钟)探索新知

  1.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认识面积。

  教师说:教师在板书时提问学生:比如说,陈老师现在在黑板上写字,对吗?那么黑板面的面积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学习了,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那么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书的表面(也就是封面)的大小就是这本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是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是树叶表面的面积。

  学生说:教师归纳(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说一说前面看到的物体的面积。学生汇报:黑板面的大小就叫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叫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叫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叫树叶表面的面积……

  用“面积”比大小: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些物体的面,引导学生用我们刚刚学习的“面积”这个词来描述一下他们的大小,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大;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语文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1元硬币的表面比1角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红色树叶表面的在面积比绿色树叶表面的面积大……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样找到的面取出来,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请学生回答:(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体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这些封闭图形(教师用手比划比划)的面积,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教师用图形示范: 这个圆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学生模仿:

  3.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到这,我们回头望一望: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什么是我们今天刚学到的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面积?(大面积的提问学生,引导他们说出:一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最后归纳出完整的数学术语: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A:两图形比较面积大小,提问学生怎么知道?用眼睛看,取个名字——观察法(板书)。

  出示课件B:刚才同学们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那么,3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会比较吗?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

  出示课件C:4个图形面积的比较,你们会吗?谁最大?谁最小?

  出示放大的C课件: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这正方形和长方形谁大?谁小?显然,用刚才的观察法能不能准确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法不好用了。那总得想办法解决,如果老师给你们这些工具,出示课件,你们是不是又有点小小的想法呢?

  (十分钟)学生活动: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们的收获(表扬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并及时归纳记录比较方法(板书):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收获过程,并进行说明怎么比:

  ①用硬币摆,请一对同桌上台展示,问用摆的方法怎么进行比较?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

  出示课件,教师提出异议:能不能这样摆?4个1元硬币和10个1角硬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必须用统一大小的硬币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否则是不正确的。

  ②用小方格摆,用小方格摆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说明有缺陷:风吹无法进行。大长方形用10个小方格,大正方形用9个小方格,说明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大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用剪刀剪,先问有没有学生这么做的,如果没有可问学生会不会用剪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请学生演示剪的过程,剪完后进行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

  ④数格子法,先把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重叠在方格纸上,沿着过缘画下来,再进行数格子,谁的格子多,谁的面积就大。

  刚才我们把使用的比较方法都记录下来了:

  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等,我们班的同学找到了这么多种的比较方法,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三、(十分钟)巩固练习

  1.同学们累了吗?好!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南平北站,美吗?现在建筑工人要对南平北站进行美化,要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课件展示)

  同时说明:用越小的小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结果越是准确!

  2.建筑工人又说了:如果我打算用7块方砖铺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打算铺成一个什么形状的图案呢?有想法吗?打开课本49页,把你们的想法,画在下面的方格上。

  学生活动,画一个即可,教师进行展示,得出结论:面积大小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3.如果建筑工人想在刚才的空地上用彩色的方砖铺出这些图形,请问每种颜色的方砖应该准备几块呢?

  注意两点:用连线的方法明确使用的数量;两个半块就看成一块。

  小结:可用拼凑割补的方法移动图形的位置,更快更准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正方形)。

  4.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给同学们留下难一点的问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今天晚上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个方格,并且再设计一个与这个图案面积相等的图案,明天带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三分钟)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如何比较下面图形的面积?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比较的: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能这样比较吗?不能!这种方法比的是周长,可是我们今天要比的是面积!学生思考后意识到:物体的周长是物体表面边长的总和,而物体的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五、(二分钟)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概念掌握的真清晰,真好!时间过得真快,又临近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新的数学知识——面积,好!谁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面积?(教师进行大面积的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学习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6-50的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能记住各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各月份的天数。

  学习难点: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引入新课

  1、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构建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p46几幅有意义的日子的图片。

  学习任务:观察图片,说说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是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习方式: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p47例1年历。

  学习任务:观察年历,回答问题。

  学习方式:独立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①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②哪几个月有31天?

  ③哪几个月有30天?

  ④二月有多少天?

  ⑤一年有多少天?

  点拨讲解:

  我们把天数是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天数是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一年中有7个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中有4个小月:4月、6月、9月、11月

  学习任务:从教材p47的年历上分别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以及父母和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在年历里圈出来。你的父母和你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学习方式:独自找一找、圈一圈,再汇报

  3、PPT课件出示:

  学习任务:探讨怎样较快地记住各月的天数。

  学习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①适时点拨,引出用拳头记忆的方法。

  动手数数:在左手的拳头上从1月数到7月,再从8月数到12月。

  (凸起的地方,就是大月,有31天;数凹下的地方,除了二月外,其它都是小月,只有30天。二月份是特殊月。)

  ②歌诀记忆法

  学习方式:读一读、记一记

  年月日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4、游戏

  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生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教师最后报“二月”,提问:为什么报到“二月”时不用起立呢?

  5、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年历。

  学习任务:观察年历,说说你的发现。

  学习方式:独立观察后与组内同学交流、汇报

  我发现()月的天数最少,有()天或()天。

  点拨讲解: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板书: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6、认识平年和闰年

  PPT课件出示:教材p49例2下面的“做一做”

  学习任务:观察年历,说说观察的.结果。

  学习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发现闰年规律: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闰年。

  学习任务:研究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点拨讲解: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xx年是闰年。

  三、测评训练,巩固新知

  1、PPT课件出示今年年历,学生观察后完成教材p47“做一做”。

  点拨讲解:我们把一年中的12个月分成四个季度,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一月、二月、三月为第一季度,四月、五月、六月为第二季度,七月、八月、九月为第三季度,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第四季度。

  2、填空

  ①一年有()个月。我们把天数为31天的月份叫做()月;天数为30天的月份叫做()月。

  ②一年中有()个大月,分别是(),()个小月,分别是()。

  二月是个特殊月,平年二月()天,闰年二月()天。

  ③一年5个月=()月。明年全年有()天,合()星期零()天。

  ④5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8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⑤我知道()节在大月,()节在小月。

  ⑥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了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

  3、我是小法官

  ①一年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

  ②二月只有28天。()

  ③凡是单数月都是大月。()

  ⑤5月30日后面一天就是6月1日。()

  ⑥今天是9月31日,明天就是国庆节

  ⑦每年的12月都是31天

  ⑧1996年是闰年。()

  ⑨每年都是365天。()

  四、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中的对应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P5—P7

  教学目标: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

  3、鼓励学生根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大家尝试解决。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能结合购物情境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教学关键: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货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铅笔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书包8.2元 铅笔盒5.1元

  豆豆文具店:书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笔3.05元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2、试一试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三、练一练

  1、在 里填上“﹥”“﹤”或“=”。

  1.25元O2.4元 0.48元O1.3元 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猫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4、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类商品的价格。

  小结

  作业:课后二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乘法。

  2、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3、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小组内快速口算,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10×5 100×5 30×2 300×2

  90×9 80×4 12×2 24×3

  指名展示自己的口算结果与过程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探究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观察例1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300×10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各组的算法)

  2、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3、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列式:_________

  (2)先独立口算,组内说说,讲清自己的算理

  4、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说口算过程

  5、小结算法:

  将其中一个因数先看作_____位数进行计算,再扩大相应的( )数,或将两个因数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再扩大_____________.

  测评训练:

  1、分组抢答,说说算法。

  80×10 60×20 50×40 24×10

  50×60 80×20 12×30 11×70

  2、完成答题卡,每组派一代表参加比赛

  60×60 60×300 40×90

  50×30 80×70 23×20

  3、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本节课学习小数加减法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课堂上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是借助元角分这一直观实物在初步认识了小数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解决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买

  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李泳叔叔主持的非常六加一么?其中有一个内容是猜物品的价格,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老师拿出一本书)这是老师从海洋书店买的一本《通话故事》书,大家来猜猜它的价格,根据我的高了或者是低了的提示及时调整你的价格,看看同学们几次猜出它的价格。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导入既是对上节课分数比较大小的巩固运用,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二、 提出并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老师出示另外一本书并告知价格并板书:童话故事 3.2元 数学世界 11.5元)

  1. 提出并解决问题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问题:

  问题1: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2: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1 (列式3.2+11.5=)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2.探究新知 3.2+11.5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呢?

  (1)估计一下两本书大概要多少钱?

  (2)生独立思考计算,师巡视。

  (3)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4)展示交流。

  (个别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不同算法,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师小结并课件展示几种算法:a.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再把元和角加在一起b.将两种图书的价格转化为角进行计算c.用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关键所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生生之间提问解答的方式,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算法算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转变,变“学会”为“会学”。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展示交流 4.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和整数加减法的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新知运用,巩固延伸

  1.碰碰车,用碰在一起的两辆车上的数字相加和相减,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2.森林医生,先说说病症,然后进行诊治。(改错)

  3.购书。海洋书店里还要很多课外书籍,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去买买书呢?(课件展示各类标有价格的书籍)如果你有50元,你可以买那些书?怎么买?

  设计意图:通过碰碰车,森林医生,购书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来进行计算练习,避免了计算练习的单调和枯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给大家提点什么意见吗? 课后留心,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生活问题呢?下次课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让学生系统回顾旧知,完善知识结构,实践作业的布置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苯岷鲜导饰侍猓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蹦芙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苯淌阂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毖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碧钚聪喙啬谌荨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奔觳橥臣剖欠褡既贰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惫鄄毂恚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苯淌喝绻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毖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 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2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12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2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12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反思6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篇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