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2-10-12 16:33:31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品鉴。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1.第一课

  贺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工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操作目标: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设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情感目标: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传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贺卡的结构形式。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教学难点:贺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有个性的贺卡,准备制作贺卡的纸张、废旧材料及剪刀、双面胶等工具。●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为朋友、老师、长辈祝贺生日、新年等应该怎样做,送贺卡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能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则更有意义。

(二)展示课题:做贺卡

  说明: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出课题,可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以致用的愿望。

(三)出示一些贺卡的实物供学生观赏。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形式可分为:

  贺卡的结构:单页式

  折叠式

  开门式

  立体式

  抽动式异型式等,贺卡的内容可分为: 贺卡的种类:生日贺卡

  新年贺卡

  尊师卡

  圣诞卡

  祝贺卡

  友谊卡 电子贺卡 邀请卡等 说明:

  以实物展示,边欣赏边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以下的课堂作业做好准备,增加学生的创作灵感。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四)贺卡的设计方法及制作过程。

  1、根据赠卡的目的的选定贺卡的类型。

  2、根据内容构思适合的图案内容。

  3、裁取纸张,折叠成贺卡形状。

  4、用铅笔描绘构思好的图案及文字等。

  5、上色,应根据图案内容确定色调。

  6、修剪外形或开挖窗口等。

  7、填写贺词、赠言。

  说明:这些步骤是设计一张贺卡的一般方法,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

(五)学生作业,巡视指导。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在巡视过程中要重点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作业。说明:由于是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辅导学生根据方法步骤,设计并制作完成作业。

(六)完成作业,分析讲评,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1、选取3-4张好的作品,请作者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学生评价,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评比。

  2、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要多分析每张贺卡的优点,加以表扬。还可请小作者讲述一下设计思想。)

  3、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回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用哪些美好的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呢?” 学生:“当朋友过生日时,我会买一个精美的礼物送给他!”

  学生:“我除了买一份礼物外,还会送给他一张贺卡!”

  教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有哪些美好的祝愿送给老师或朋友呢? 学生:“马上到教师节了,我自己制作贺卡送给老师。”

  教师板书课题:传情达意的节日贺卡

  二、讲授新课

*贺卡的内涵与制作意义。

  贺卡是架起友谊的桥梁,贺卡是联系亲情的纽带。” 今天,我要送给全班同学一份珍贵的礼物。”(教师用三分钟的时间把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成一张特大的贺卡,然后展示在黑板上。)教师:“祝全班同学: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聆听大家的发言,感受情感的互动。

  三、探索活动

  1、启迪学生发现美。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那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贺卡?请各小组先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发言。第一组:“我们组的同学认为那些纸做的手袋,还有漂亮的包装纸、包装盒都能用来制作贺卡。” 第二组:“我们组认为那些吸管、毛线、干花都可以用力来制作贺卡的图案和文字。” 第三组:“我们组认为布条、树皮、绳子也可以用来装饰贺卡。” 第四组:“我们组认为塑料材料、过期的日历、画报、挂历、吹塑纸、牙签都可以用来做贺卡。”

  教师:“各组的意见都很好!说明同学们发现了我们生活中的这些材料都是可以利用的。”

  2、引导学生欣赏美。

  教师: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2页,我们一起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贺卡。教师:“大家看了这些不同的贺卡,一定会有许多想法。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按照习惯大家要赠送贺卡,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贺卡。”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废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3、体验材料:大胆地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创造美

  教师布置作业:现在大家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各种方法绘制一张教师节贺卡。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设计与制作。

  五、展示学生课堂作业,讨论。

  在贺卡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欣赏评析不同风格的贺卡。教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已经制作好的贺卡。”教师把学生已经完成的贺卡展示在黑板上。教学后记:

  第二课

  诱人的瓜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操作目标:能够用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给画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画板、自己喜欢的瓜果、自己准备的表现工具。老师:多媒体课件、几幅多种形式的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方案1:

  1、导入。

  a.游戏:你画我猜(一个学生简单地勾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出瓜果的名称)b.揭示课题:诱人的瓜果。

  2、新授。

  a.看颜色、说瓜果。请学生根据各种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瓜果? b.走近大师的画。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c.欣赏伙伴的作品。通过欣赏课本中或生活中小伙伴表现瓜果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激情。作品中的瓜果是如何表现的?(绘画、剪纸、拓印等)d.教师的范画或出示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e.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怎样去表现各种各样的瓜果,交流讨论。f.作业布置: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各式瓜果。g.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

  3、小结。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悬挂、粘贴、赠送等)。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选现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4、课后拓展。

  a.尝试用课上没有运用过的其他方法来表现瓜果。b.学一首和瓜果有关的英文歌曲。方案2

  1、运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

  如:一颗又一颗,颗颗玉珠缀碧萝。不是珠宝不能戴,甜甜滋味人人爱。(葡萄)

  2、课件展示各种瓜果 请学生着重说说它们的颜色、外形以及自己对它们的美的感受。

  3、同伴分享:

  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尝一尝然后再说一说它的外形和颜色各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

  4、欣赏与评析

  欣赏课本中大师和其他小作者的作品,说一说他们的画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他们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表现形式?他们在努力地想用作品表达什么情感?

  5、小组交流讨论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瓜果?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呢?

  6、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议作业:学生自评、互评与师生共评结合。

  7、总结

  课后拓展:给爸爸妈妈说你画中的故事。教学后记:

  第三课

  瓜果的想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技能目标:能掌握切挖、拼接、镶嵌、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状、色彩进行充分想像,能巧妙地运用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胆想像。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实物投影仪及视频展示台;布置好展台“我的瓜果变变变”。

  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牙签、小刀、双面胶等工具;水彩笔、水粉颜料、汕画棒、材料纸等。教学过程: 方案1:

(1)导入(看一看)

①播放Flash课件--《瓜果也美丽》片断(逐步演示播放并配解说词)。

“我本来是个长得圆圆胖胖的大苹果,又香又甜。有一天,我的主人对我说:喂,你想不想变得漂亮一点?我可以帮助

  你!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看,我变了(用两颗黑白纽扣装上眼睛)--又变了(贴上了用橘子皮剪成的翘嘴巴)--继续变(头上插上了一些小碎花)--哈哈!我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②提问:

  c.谁来说一说这个苹果是怎样变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 d.你又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继续演示课件,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把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吃的瓜果变一变、打扮一下,看看谁把瓜果打扮得最新奇、最有趣、最漂亮(播放课件--《瓜果的想像》)。(2)讨论、探究方法(想一想)。

①教师引导:看了刚才教师播放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②学生:有添加五官的、有把水果切割分开的、有在瓜果上挖出口子的、有把挖掉的部分加在另外部分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添加、切割、切挖、摆放、拼接等方法。(3)“谁是最佳设计师”(说一说)

①教师:通过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再看一看你们今天带来的各种瓜果材料,谁已经有新的主意了?

②每组请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与方法。(4)“大家一齐来设计”(运动手、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分别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肯定并鼓励新奇的设计及大胆巧妙的组合,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制作任务。(5)“请问你最欣赏谁的作品?”(议一议)。

①将学生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② 教师以欣赏的口吻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作品中的新方法,重点介绍有新意的、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新颖作品。

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像真丰富,把本来平淡无奇的双手巧妙加工,有的变得有趣,有的变得非常可爱,有的又变得非常漂亮。其实,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敢于想像,敢于动手实践,敢于创造,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方案2:

(1)小组讨论

  布置学生带一些奇形怪状的蔬菜和瓜果来,课堂上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这些蔬菜、瓜果像什么?

(2)介绍方法

  每组可以推荐1~2名代表上来讲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及组合方法。(3)点评创意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介绍边听边点评好的想法与有创意的设计,并鼓励学生要大胆设计、别具一格。

(4)示范操作

  可顺延学生的思路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例:“芋头变老鼠”),边示范操作边同步讲述; “这是一个长相有点特别的芋头,它本身的颜色就像老鼠身上皮毛的色彩。这时我们只要适当地添加老鼠耳朵(圆形彩纸剪一缺口,交叠成半立体状贴好),老鼠尾巴又细又长(用红萝卜尾剪下即可)粘贴上去,再添上贼溜溜的小眼睛(用一小黑豆)一只有趣的老鼠就变成了”所以,我们在对瓜果或蔬菜进行想像的时候,可以尽量地顺应这些瓜果或蔬菜本身的颜色形状进行想像加工。(5)实践操作

①教师:刚才我们是用了顺应造型形状、颜色进行想像变化的方法,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造型的色彩的瓜果或蔬菜进行组合变化呢? ②学生们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瓜果组合的造型。

③学生小结:除了可以用瓜果颜色、造型进行想像,还可以把两种(或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瓜果或蔬菜巧妙地进行组合??

  5(6)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丰富,有的用茄子、洋葱、西红柿、小葡萄组合变蜗牛,有的用胡萝卜、橘子组合变不倒翁,还有的用苦瓜挖切后添加橘子和小西红柿变成乘风破浪的船??(7)讨论:

  是不是任何瓜果和蔬菜都可以随意组合呢?(是需要有所选择的)(8)布置任务:

  用自己带来的瓜果或蔬菜巧妙组合并进行想像,创造出新形象,也可以用画笔画出你的巧妙想像。

(9)自由评价

  学生们自由参观、评价、学习别人好的方法。教学后记:

  第四课

  冷色与暖色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由于人在生活实践中的联想产生的,如红、橙、黄等色使人联想到太阳、火光,给人们热烈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青等色给人以寒冷,沉静的联想,称为冷色。大自然中充满了由冷、暖色调组成的色彩。人们运用这些色彩,装点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使它们充满了艺术魅力。本课旨在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冷暖色调的装饰美。

(2)操作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冷色和暖色,能用水粉调出冷、较冷和暖、较暖的色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内容

  让学生从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等几个方面进行冷色与暖色的欣赏与感知,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审美情趣,运用本堂课知识进行创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冷暖色调及其装饰美。教学难点:感受冷色与暖色带给人的情绪影响。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色环、图片、水粉等,方盒两只,红、蓝布各一块,图片、制作好的色环、表情图片等。教学过程: 方案1 ——创设情境、观察冷暖色

(1)课件展示从日出到月夜变化,提问:日出时的色彩与月 光下的风景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色彩本身由温度差别吗?为什么你会感觉到冷暖呢?说明色彩的冷暖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6(3)揭题:色彩给人感觉是温暖、热烈、明亮的称为暖色;色彩给人感觉是寒冷、沉静的称为为冷色。——认识冷暖色

(1)三原色和三间色中的冷暖色。出示图片:由哪些色彩组成?

(2)认识色环中的冷暖色。

(3)试着分一分油画棒或彩色水笔中的冷暖色。(4)举例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冷暖色。——说说冷暖色的相对性

(1)课件展示紫红色的花,变换背景,说明冷暖色是相对的,在相互对比中产生冷暖关系。(2)绿色和橙色、绿色和蓝色比较,相对于橙色,绿色偏冷;相对于蓝色,绿色偏暖。——欣赏生活中用冷暖色装饰的图片,作业练习

  用水粉色调出冷、较冷,暖、较暖的色彩,画一幅作品。——知识拓展,抢答:

  夏天穿什么色调的衣服看上去舒服些? 冬天家中的窗帘布用什么色调较合适?

  夜空中收音机的信号灯该鼓励学生正确用冷暖色美化生活、创造美。——总结; 方案2 1.变魔术导入新课:

  教师事先准备两个盒子,分别放一块红布和一块蓝布,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去摸,然后睁开眼睛谈感受。两块布摸起来感觉一样,无温度差别,一看就知道一块是红布,一块是蓝布,有冷暖差别。为什么呢? 2.研究表述:

  红、橙、黄是阳光和火的色彩,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热烈、兴奋,是暖色;蓝、绿让人们想到了天空、海洋,它给人的感觉是凉爽、宁静,是冷色。3.欣赏图片,讨论感知:

  教师出示几幅不同色调的生活图片,学生欣赏讨论,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色调,并谈谈它带给人的情绪影响。4.启发学生想像:

  说说生活中冷暖色的运用。5.尝试练习:

(1)指认色环中冷、较冷、暖、较暖色。

(2)这些表情代表哪种情绪?选择适合的冷暖颜色涂在小人脸上。教学后记

  第五课

  冷暖色调的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冷暖色彩的知识。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的基础上,体会冷暖色带来的感受。创作或临摹冷暖色的风景画,会加深对色彩的了解,也能加深对画面丰富色彩层次变化的感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冷暖色的知识,培养色彩美感意识。(2)操作目标:正确运用冷暖色创作或临摹一幅风景画。

(3)情感目标:欣赏冷暖色的画,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冷暖色调的画面。

  教学难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来表现不同色调的画面。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冷暖色的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冷暖色块,学生抢答。1.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冷色调的图片,了解冷色调的画的特点。

  2.教师布置画室,主要以冷色调的画为主,学生参观画展,引导学生说说这些画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画的,色彩是如何处理的,画面的构图有何特色等等。——新授

(1)引导学生欣赏冷色调为主的风景画。让学生说说冷色调画面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2)欣赏大师的画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从画面表现内容、色彩、使用的绘画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3)提示学生用冷色画一课树。学生尝试用水粉、油画棒等工具来表现一棵树木。——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讲评作业(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外出写生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导入

  教师播放节日录像,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样的色调来表现这些场面比较合适,导入新课。——新授

  展示上一节课冷色调的作业,从内容、色彩等方面描述;欣赏暖色调的风景画,说说表现方式以及带给人的感受;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喜欢的暖色调的画;调出深浅不同的暖色;临摹一幅暖色调的画。

(1)欣赏暖色调为主的范作。

  学生说说他们主要是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热闹高兴的气氛的。

(2)启发学生联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暖色调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表现的方法,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布置作业

  学生用暖色调来表现画面。教师巡回辅导,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绘画工具临摹一幅以暖色调为主的画面。——展示讲评作业

  引导学生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大胆评价同学的作品。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教学后记:

  第六课

  纸版画

  教材分析

  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儿童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纸版画的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课时: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欣赏: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版画作品。——谈话:

  分析儿童版画同其他画种的不同,师生讨论关于版画的定义以及版画的特点、版画的表现形式。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实物拼贴法:为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可用多种材料来拼贴,如粗纹布、树叶等纹理较粗的材料。拼贴的材料不同,表面肌理就不一样,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就不同。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拓印后产生阴刻的画面效果。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揉纸法、折纸法、剪刻法?? ——感觉:

  出示纸版画需要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卡纸、吹塑纸、瓦楞纸、棉线、纱布等,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

——讨论:

  对比版画作品,学生自己总结。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①表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②构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③“粉印版画”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评论:

  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展览:

  互相欣赏、评论。●第二课时

  1、欣赏教科书上的作品,体会一下作者们的心情和感受。

  2、让学生分析纸版画。

  教师示范的纸版画的底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同样的材料,你还有哪些方法制作版画?在分析问题中,建构新的知识。

  在生活中,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版画?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再创作。3.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收集的制作材料。

  制作材料丰富多彩,多用手去触摸这些材料。触摸这些材料,会感觉到不同的肌理,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纸版画,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会更加丰富有趣。4.学生用手触摸老师的范作底版,谈谈自己的感觉。总结:纸版画的待印底版是凹凸不平。5.讨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拼贴法:粘贴时要由大到小,由下到上,一层层拼贴,形成凹凸不平、错落有致的有趣效果。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或根据需要将局部点凹下去,会产生点、线、面的阴刻效果。

  揉纸法:将吹塑纸、牛皮纸、铜版纸等较厚的纸用力揉皱、卷压,然后展开压平,纸面上形成许多粗细不同的褶皱。用这样的纸再进行制作,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6.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沟通情感互促进,一起来制作纸版画底版,培养创造力落实在细节里。

  7.拓印:除了油印以外,运用水粉颜料可以进行“粉印”。用毛笔将颜料平涂在底版上,用深色纸印出作品。拓印时注意纸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可利用双面胶或小夹子等工具进行定位。教学后记:

  第七课

  藏书票

  教学思路:

  本课以欣赏丰富精美的藏书票为主,学习用吹塑纸板的方法制作藏书票。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制作、交流等综合手段、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分类、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史和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吹塑纸版制作一枚藏书票。

  3、通过欣赏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讨论了解藏书票的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制作一张吹塑纸版的藏书票,学会反写字的方法。教学准备:

  师: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作业纸、毛笔,水粉颜料。生:吹塑纸版、抹布、原珠笔、拷贝纸。教学过程:

  一、发现藏书票

  教师指读教室墙上的字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小结:这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

  我们都喜欢读书,你最喜欢什么书?我拥有文学、科普、艺术等书籍大约有一千多本吧,你们能估计出家里有多少书吗?原来你们的家长跟我一样,不仅爱读书还有藏书的爱好。出示一本书,师打开扉页:这是我买的书,写上了名字和购买的时间,作为标记。后来我用印章印在书上做标记。这是我最近购买的书,你们瞧瞧我在书上做了怎样的记号,让学生观察藏书票,这是一张小型版画,名叫藏书票。板书:藏书票

  藏书票究竟是什么呢?。

  二、了解藏书票

  师:藏书票代表藏书主人的标记,是藏书票的附属物,通常是用木刻石刻等版画形式,设计各种美术图案、署上“某藏书”“某某之书”“某某爱书”等字样,并且刻有国际通用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板书)被喻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欣赏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刺猬》

  最早的藏书票是为了提醒人们爱护书籍。那是在十五世纪的欧洲,当时德国贵族们都爱读书藏书。有一位名叫克那贝斯贝尔格的德国人爱好藏书而又生性大方,他毫不吝惜地把珍贵书籍都借给别人看,但是时常发生有借无还和书遭到损坏的情况,他非常心疼,就发明了这样一种标签(看图)贴在书上,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誕生在一四七零年。上面画了一只刺猬叼着一朵鲜花,请你们联系这张画和藏书票的来历猜这句英文的意思?原意是“谨防刺猬的吻”这位德国人用了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爱护书籍。以后藏书票就在欧美等国家流行起来。?

  欣赏中国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

  藏书票是什么时候流传到中国来的呢?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叫吴文兴的学者喜欢收集古旧书籍。平时一有空就去北京的琉璃厂淘书,北京琉璃厂是专门经营古玩字画的文化街。这天,吴文兴逛了一整天也没收获,他无精打采地走到一家书摊前顺手翻起一本辞典,突然眼前一亮,二话没说买了就走。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原来书里藏了这张藏书票(看图)据考证,这张票出自一九一四年,是中国第一张藏书票,是票主关祖章留学美国时制作的。原来藏书票还是从美国进口的。

  三、认识藏书票

  欣赏几组名人的藏书票

  师:虽然藏书票在中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众多的名人雅士都乐于拥有自己独制的藏书票。这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以四个甲骨文字为主题图案,中间有小平藏书的印鉴。这张是著名作家张贤亮的,以成名作《牧马人》为主题图案的。这张是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中国古老的傳说《梁山泊与祝英台》创作的,故事结尾男女,主人公化成彩蝶翩翩飞去,陈钢就选用了蝴蝶作主题图案。这张是作家张爱玲的,这张是武侠大师金庸的,他们选用了自己的漫画像作主题图案。这三张的背景有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他们分别是特首董建华、政务司长曾荫权、前保安司长陈方安生,他们用了自己的肖像。文学泰斗巴金爱竹就用竹作主题图案,台湾作家三毛用簪花仕女作主题图案。

  美术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藏书票,请翻到第32页,一边欣赏一边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张藏书票而不是普通的画片?

  1、小型版画。

  2、“EXLIBRIS”。

  3、藏书主人的名字或别名。

  4、精美图案设计(可选用人物、动物、风景、花鸟等,可写实可抽象)。

  四、制作藏书票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师示范讲解介藏书票的制作方法(选用吹塑纸板)。让学生练习制作,出示参考图样。讲评作业。

  五、藏书票的版式

  藏书票的版式多种多样,这是我用半个土豆做的,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印的(看图),还可以用瓜果、肥皂制作,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边欣赏边介绍。

  上色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纸版、吹塑纸版、拓印版,剪纸、石刻、蜡染、电脑、塑胶、砖刻、手绘。

  六、读书爱书

  这张是油印的(看图),上面这句话很有意义,我们一起读一读:书是我生活的桅杆,扬起我生活的帆。

  七、总结:小小藏书票引领我们遨游书本的海洋,号召我们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所以藏书票才有这样的美誉(生读“纸上宝石、版画珍珠”)。教学后记:

  第八课

  奇怪的梦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叙述梦境、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通过启发回忆和想象,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幻想和创造。学习难点:

·任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色彩和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对人物的动态、神态及与其相关的场景做较为精细的描画。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影碟《艾丽丝漫游仙境》。·学生准备:绘画用具。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艾丽丝漫游仙境》片段。教师提问:你喜欢这部动画片吗﹖为什么﹖

  2、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艾丽丝,你会怎样面对所遇到的这些情况﹖

  3、引入课题:你做过这样的梦吗﹖说说你记忆中最奇怪的梦。回忆讨论:

  听空灵的电子音乐,回忆曾经做过的梦,想象梦中的情景进入梦境的虚 拟世界。

·初次体验:

  初次体验用画笔自由地表达梦境,表现出梦中的景物和色彩。请画得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就梦中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互评。·范作欣赏:

  看图片,通过图片欣赏了解别人的梦境,并理解和感悟他人的绘画和构思。·再次练习:

  要敢于把奇怪的梦画出来,去惊醒那些老掉牙的梦。据说动物也做梦,它们的梦的内容,你能猜到吗﹖用各种绘画手段表达自己的梦境,形象可以夸张、变形,以增强梦的意趣。·评价小结:

“你对梦的感觉很灵敏,画法大胆别致。”“你的梦真动人!”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拓展:

  梦中景物和梦中的感悟对生活有帮助吗﹖古今有那些发明偶得是通过梦境得来启发的﹖ 教学后记:

  第九课

  迷人的游乐场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

·描画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表现出游乐场特有的氛围。·增强想象力,提高绘画表现力。重点难点: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画出游乐场中自己最喜爱的部分。·注意游乐场里的细节描画,表现出特有的气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图画范例等。·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启发式谈话

  教师和同学展开启发式谈话 内容一:游乐场是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提起游乐场,我们眼前马上会出现许多好玩的东西,很多的人。那么,游乐场里究竟有哪些游乐器械呢?同学交流自己玩过的项目

——滑滑梯,跷跷板、秋千、过山车、疯狂老鼠、碰碰车、海盗船、鬼城、旋转风车?? 内容二:它们的造型是什么样子,有何特点? 内容三:你们知道哪些有名的游乐场呢?

——玄武湖公园、苏州乐园、无锡的鼋头渚、水上乐园、美国的迪斯尼公园?? ·启发引导

  教师将同学的谈话结果集中并做进一步启发引现在的游乐场已不仅仅局限于公园,在商场、超市、快餐店、市民广场、社区花园都建有小型的游乐设施。·欣赏图例

  师生共同欣赏教材上的图例: 图例一:大画家画了一个有过山车、滑水道等设施的水上世界,人们在游泳池里快乐地玩耍。有的游泳,有的滑水,真开心。

  图例二:小作者把滑滑梯设计成狗熊的样子,小朋友们从熊嘴中进去,从熊脚出口爬出来,真有趣。

·创作与表现:

  用彩色水笔直接起稿打轮廓,画上玩的器具,再添画些人物及周边景物,最后涂上鲜艳而协调的颜色。此创作重要的是通过人物表情、动作来表现开心的气氛。完成作业。·评价与反思:

  1、学生互相展示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在游乐场中玩的感受:开心、快乐、兴奋、流连忘返?? 教学后记:

  第十课

  下雨啰

  学习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各种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在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彩色笔或油画棒。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音乐导入:教师播放下雨的音乐时提问:这几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回答问题。

  2、再次播放下雨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1)说说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雨?

(2)老师准备一些工具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4、情感互动:分小组表演雨中即景。·创作与表现: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2、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喜欢的表现方法画出生活中的雨。·评价与反思:

  1、学彼此交流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独到之处。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并突出它的特点的。

  2、同学之间互评,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近大远小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

(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3、游戏。

  同学将自己手臂伸长伸短,用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厨房

  教材分析:

  飘出饭香的厨房,我们天天都能感受到,那形状各异的锅碗瓢盆,五颜六色的新鲜蔬果,每位四溢的佳肴在孩子们的眼里熟悉而亲切。培养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及绘画方法去表现生活。初步掌握在画面布局安排时的取舍、构图。使画面的内容丰富,并表现出厨房的生活气息。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是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2、操作目标: 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家庭、学校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厨房图片、厨房录像、电脑、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子的?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欣赏

  欣赏图片,教师把几种不同风格的厨房的挂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思考

  找出这几幅厨房图片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说说自己家的出访是哪一种风格的?

——观看

  观看各种不同风格的厨房,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厨房做比较,说说不同之处。——参观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食堂或宾馆饭店厨房,实地观察,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

——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厨房的作品。——讨论

* 你喜欢那种风格的厨房?

* 在这些的绘画作品中,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 现在你打算怎样构图?怎样表现? ——创作

  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别开生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取舍。——评价

  学生自由表达对作品的看法。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我干家务事

  教材分析:

  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家庭生活,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对于校学生来说,教育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再好不过的德育方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欢乐,产生表现生活美的欲望。

  2、操作目标: 初步了解形体结构关系,学会用线写生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个最有趣的做家务的场景画下来。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有关做家务的录像,人物动态的画面,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你做过家务活吗?在家的时候你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讨论

  闭上眼睛思考一下,你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事,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吗?还记得当时家里的样子吗? ——观看

  老师播放一段有关家务的录像,同学们观看,注意人物作不同家务事的样子。——游戏

  大家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又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个作家务事的动作,请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 17 家务劳动? ——听歌

  听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根据内容表演。

——欣赏

  欣赏画家和其他同学的描写家务活的作品。——示范

(放录音,跟随录音作画)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 ——讨论

  线条流畅,有变化,我们在画时应用线条来表现事物,是我们的作品更有生命力。——作业

  用线条写生来表现作家务实的情景,做到结构准确,线条生动、流畅。

——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吹气投篮

  教材分析:

  今天儿童的游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接触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玩具。手工玩具可以让学生感受制作的乐趣,“吹气投篮”利用环保的素材制作,使玩具的功能呈现出简单又好玩的面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利用不同素材制作有趣的手工玩具。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身旁日常生活中可再利用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贯穿“绿色常识”,做个保护地球的“小卫士”。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吹气投篮”的原理,制作出形态各异、造型有趣的“吹气投篮”玩具。难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联想和创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课前仔细预习。——讨论

  尽可能利用回收物品的做法对地球妈妈有什么有益的地方? ——导入

  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收集了哪些材料,引入 绿色环保”的感念。——思考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游戏

  可使用范作进行投篮比赛,进一步理解预习的内容。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了解怎样利用吸管制作吹管?怎样做小球? ——发展 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动手、想象、创作的空间。学生中有独特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立即做到,也应该保护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示范

  一个小小的“吹气投篮”,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创设有趣的情境,更符合儿童爱玩的天性。怎样才能使“篮筐”的造型更美更特别呢?预习了书本上的范例后,学生们会有更加跳跃的思维方式:水果、昆虫、花草、动物。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及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用点心思及创意,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

  自己制作玩具。——评价

  让学生展示作品,来做一个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比赛规则。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字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课。它使版面应用设计的基础。他愚蠢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更注重教材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与“行意”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操作目标: 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课前准备:各种字的资料、绘画用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出示象形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小结:“这些文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逼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4、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5、出示一组汉字和一组变体字:刀,电,火,豆。师:“你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6、学生自由发言。

  7、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一起来学习《字的联想》。”

  8、板书课题:《字的联想》。——讲授新课。

(一)方法一:象形。

  1、出示“花”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出示范作。

“你最喜欢哪一个字?说说理由。”

  3、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4、板书:象形。

  5、欣赏作品:鸟、菊、油、果、笔、雨伞。

(二)方法二:会意。

  1、出示变体字“秋”。

“这是什么字?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说说它好在哪里?”

  2、小结:“蟋蟀、莲藕、菊花,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这样变化使得这个秋字更加的秋意盎然。”

  3、出示变体字“甜”。

“这个甜字又有什么变化呢?好在哪里?”

  4、小结:“舌头感到甘味即为甜,把甘的中间一横换成一只苹果,苹果是甜甜的,这样使得甜字更加形象。”

  5、总结:“像这样根据文字的意思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会意。”

  6、欣赏作品:折、走、断、斜、福。

(三)总结。

  1、师:“无论是象形还是会意,在将文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2、举例:豆:

  3、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至少两个变体字。

  2、提供文字:大、小、风、雨、雷、电、胖、瘦、高、矮、田、地、天、叶、尺、草、舌??

  3、出示:《超级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4、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课前小结。

  1、展示另外的一种变体美术字。

  2、师:“有一些很难表达意思的字,可以完全根据字的外形进行联想变化,字的联想到处都有,只要你开动灵活的头脑,一定会有所发现。” 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

  版面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版面设计作品,进而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版面设计的基本常识、特点和方法,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强烈、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创造性的表现出具有设计个性的版面设计作品。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版面设计的构成方法。

  2、操作目标: 学会运用综合材料结合多种表现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版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版面。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

  课前准备:绘画制作工具、做好的玩具。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前拍摄的班级和学校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橱窗,配合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了解板报在社会中的作用。——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办报,激发学习兴趣。——讨论

  让学生说说看完这些作品后有什么感受和见解。——研究

  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包含的内容(利用报头、文字、标题、题饰、尾花、插图等进行布局美化)。版面设计两种常用布局方式(对称式、均衡式)、版面设计的中点(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版式生动活泼、美观大方)。——练习

  请学生为班级设计一块有特色的办报小样。分组进行讨论,材料由各小组长自定。分小组合作进行设计,设计中可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按要求完成。——实践练习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可供选择的几个主题,让学生分组设计或独立完成。——拓展

  结合学校及班级活动和节日活动,进行办报设计制作评比,也可结合班级网页的版面进行设计制作。教学后记:

  第十七课

  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标志的含义、种类、用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对标志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设计者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征、类型及表现手法。

  2、操作目标: 图案设计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寓意准确,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制作精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观察,搜寻绘画语言,体验设计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标志,掌握简单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的合理性。课前准备: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实物投影仪、绘画工具、制作材料等。教学过程设计: ——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说出它们的名字、形象以及含义。

  标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设计,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生活中标志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

  是学生了解更多的标志设计及其文化背景。——介绍

  简介标志的起源,丰富的生活情景和历史资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新课的同时渗透了民族文化。——欣赏

  欣赏国内外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来展示,如:男女性别标志、铁路标志、2008奥运会标志、麦当劳标志、耐克标志)。——讨论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赶骡出这些标志的含义及艺术特征。(表现形式简练、传递信息明确、艺术形象独特美观)。——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标志,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标志的种类,纵向的有:商标标志、公共标志;横向的有:文字标志、图形标志、综合标志、抽象标志,进而归纳出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

——启发

  出示各种标志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标志,引出“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从而导入课题。

——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识别“抽象和具象”标志。通过对比可知标志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师生共通常是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要求:设计创意新颖,主体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评价

  作业完成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评析,对在设计手法、创新等方面互评、欣赏讲评的方法评选出优秀设计作评。教学后记:

  第十八课

  包的世界

  教材分析:

  包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袋的品种和样式也越来越多。本可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包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设计绘制一款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力,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和了解各种式样和材质的包,培养初步的设计意识。

  2、操作目标: 鼓励学生运用画画、写写、剪剪、撕撕、贴贴等表现方法设计绘制一款包。

  3、情感目标: 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和美化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表现报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难点:报的设计新颖有趣。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包、绘画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包。——观察

  简单分析包的造型和材质特点。——总结

  可以根据包的外观、用途、用法、材料等多角度了解包的世界。——讨论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一定要有丰富的创造力,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可以从用途、外观等各方面考虑)。——交流

  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包,结合课本标志归纳出包的种类,进而归纳出包设计的基本方法。——启发

  出示各种包的设计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和欣赏这些包。——比较

  结合教材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可知包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练习

  你最喜欢的包的样子,或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包,写下你的设计构想。——展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赠送、交流。教学后记:

  第十九课

  能干的脚

  教材分析:

  本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操作目标: 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3、情感目标: 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各种脚的特征,并能用绘画和泥塑的方法表现它们。

  难点:人的脚较难表现,尤其表现不同的年龄和不同性别的脚,掌握其特征就更有难度了。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人的脚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讨论导入

  学生小组讨论,人的脚有什么作用,人的脚和其他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人的脚和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讨论由教师提问,小组抢答。——交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欣赏。——游戏

  用脚抓笔写字看写出来的字好不好看。——观察

  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脚,进一步了解脚的外形及骨骼特征。——讲授

* 了解骨骼大体特点,尽量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比例相对准确。

* 线条大胆、流畅。——作业

  画一双脚的速写,可一写生自己的脚,也可一写生别人的脚。——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谈谈人的脚有哪些特征?动物的脚的特征?

——欣赏

  欣赏一些动物脚的图片。——作业练习

  画一张表现动物脚的图。——评价

  展示作业。——拓展

  进一步收集各种不同动物脚的图片,欣赏画家笔下动物的脚是怎样表现的? 教学后记:

  第二十课

  美丽的鞋

  教材分析:

  写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日常船代用品。鞋,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的功能。当其上升为工艺品时,更是体现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功能的鞋,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的设计智慧。通过从各种角度去观察鞋、比较鞋、林摹写,了解鞋的基本造型及其装饰特点,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操作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法写生鞋或记忆画鞋,提高表现力和实践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写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基本造型。难点:临摹写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鞋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鞋的图片,你能联系自己的需要说说鞋有什么作用呢?(保护脚、保暖、美观)。鞋是脚的卫士和服装,我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鞋,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可保护和装饰脚的鞋却是千变万化的,他的变化超出了前人的想象。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体验我国的鞋的文化。——欣赏

  分析一双小小的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能让我们找到历史的足迹,时间的步伐、民族的特色。(多媒体展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功用的鞋的图片)。学生分析,(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鞋的资料)

  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 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

  从这些协商你能品位出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吗?(款式、质地、功能)——讨论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鞋的造型以及喜欢的原因。出示自己手迹的卸货鞋己。——观察

  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脚,进一步了解脚的外形及骨骼特征。——讲授

* 了解骨骼大体特点,尽量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比例相对准确。

* 线条大胆、流畅。——作业

  画一双脚的速写,可一写生自己的脚,也可一写生别人的脚。——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谈谈人的脚有哪些特征?动物的脚的特征? ——欣赏

  欣赏一些动物脚的图片。——作业

  画一张表现动物脚的图。——评价 展示作业。——拓展

  进一步收集各种不同动物脚的图片,欣赏画家笔下动物的脚是怎样表现的? 教学后记:

  第二十一课

  我也能做鞋

  教材分析:

  本课是手工制作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制作和游戏中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操作目标: 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来,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结合班级或学校或学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鞋展活动,体验鞋与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设计风格不同的鞋,并尝试将自己设计的鞋制作出来。

  难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风格独特的鞋(包括对鞋进行创造性设计装饰)。

  课前准备:收集到的有关鞋的功能和资料、美术作品、绘画制作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导入

  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的祖先就是穿着鞋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下面我们一块去鞋子博物馆看一看,看看博物馆里的鞋奇在哪里?怪在哪里?在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衬托下,课件演示二十多幅鞋的图片。

  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幅神话

  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鞋的图片,学生们都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开始活跃了。——讨论分析

* 鞋大致分为几大部分?

* 这些鞋的款式有什么不同?

* 这些鞋用了那些材料?

* 你怎样制作鞋? ——作业形式

  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制作。为自己的脚设计一种装饰鞋或为动物设计鞋。——展示评价

  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出来,大家齐动手,把教室布置成鞋展会,一名学生座小记者,老师当摄影其余学生当设计师和观众。进行游戏。——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二十二课

  鞋的联想

  教材分析:

  鞋是人们必不可照的生活用品。因为鞋的造型独特,所以人类能够由鞋的设计产生丰富的创意联想,体现人类的高度智慧。本课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鞋,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联想作品,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创造潜能,并在生活活动中体验脸型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启发连线培养学生创造行为能力。

  2、操作目标:自由选择多种材料和绘画媒体,表达自己设计与想法。

  3、情感目标: 了解、欣赏鞋的变迁,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大量鞋的图片及鞋的联想作品欣赏、评述,启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把原本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

  难点:引导启发学生如何以鞋为载体,依据鞋的外形、结构,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一系列新颖有趣、独具匠心的新形象。课前准备:鞋形物品、各种鞋的联想作品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说绕口令“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丢了鞋子”。倒入鞋子的话题。——交流

  出示收集的各种鞋形物品、写的联想作品图片资料。——欣赏

  欣赏课件中各样新颖漂亮的鞋以及鞋形物品,使学生感受到鞋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设 27 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欣赏大量的鞋的联想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相应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讨论

  说一说小说、故事、电影里还见哪些神奇的鞋? ——联想训练

* 出示一只实物鞋,变换角度,引导学生从鞋底、鞋面、鞋帮、鞋眼不同部位展开联想或者将鞋破环一部分、变形弯曲又能想到什么?

* 做“鞋子变变变”游戏。(课件)将鞋放在天空、水底、沙漠、马路、书桌等,能想到什么?许多只鞋组合在一起又能变化出什么? —— 创作联想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对“鞋的联想”,鼓励奇特联想。——要领提示 具有鞋的特征。可以异想天开。

  画面爆满,色彩鲜艳。起个有趣的名字。

——欣赏评述

  自我表现,展示为主。教学后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岭南版)第1课 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有关民间美术的知识,观察感受民间美术的特性,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欣赏能力,绘出你所喜爱的纹饰图案。教学重难点:体会如何表现吉祥如意的特点。教学准备:服饰图,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要注意体现“四动”模式,注意教学的有效性,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第一课时教师的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整顿纪律。

  二、指导观察。

  1.你能说说课本中的哪些作品中体现了喜庆、吉祥、满足的特点? 2.观察范图中哪里采用了谐音、寓意、象征的手法? 3.你从书中发现了哪些纹饰?

  三、课堂延展:

  参加小组讨论:以你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为例,说说如何表现吉祥的主题。四.课堂评价。总结教学,鼓励优良。

  五.课外作业。课后观察其他民间美术图案,结合今天所学的欣赏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观赏范图,感受民间美术的特征。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课本图案。三.回答自己的理解及看法。

  四.讨论:结合书中所介绍的欣赏知识,如何欣赏民间美术图案及纹饰,交流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

  一.整顿纪律,检查学具。

  二.听取学生课外观察情况汇报。及时指导总结。

  三.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描绘各种纹饰。

  四.课堂练习:画一幅民间美术纹饰,巡查辅导。

  五.作业评价展示。以鼓励为主,指出优秀的地方,并给予评价。六.课堂评价:

  一、汇报课外观察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二、学习进一步认识纹饰。

  三、练习用色彩描绘美术纹饰,可参照课本。

  四、自评,互评。

  五、交流感受。

  板书设计: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

  一、体验特点

  二、表现手法

  三、美化生活

  教学后记:能初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民间美术,能用所学到的知识找出身边的民间美术。

  第2课 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教学要求:1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2能临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并标出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

  教学重点:能简要评述或临摹社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为展览做资料准备。教学难点: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教学准备:民间美术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1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民间美术作品?你从哪些地方考证它是民间美术?

  2你能按题材种类、造型、材料、使用情况等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收集与整理吗? 了解民间吉祥图案特定的语言符号和“象征、谐音、寓意”的表现手法。学习活动过程:观察——体验——思考——比较

  1观察——看课文,初步了解谐音、寓意。猜一猜:教材中,哪一幅画表达“连年有余”?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体验——连线游戏,提供与“谐音”有关的文字与图案纹样,加深理解谐音、寓意。

  3思考——小组合作找一找,课文中哪些作品表达了下面的吉祥话?并举例说明为什么。

  4比较——比较教材中“年画、刺绣、木雕、砖雕”等作品,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造型、色彩、纹样和“象征、寓意、谐音”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的。

  教学后记: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第3课 泥板植物浮雕

  教学要求:1认识浮雕2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橡皮泥代替)

  教学重点: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植物浮雕凹凸的画面。教学难点:能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植物浮雕。教学准备:植物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感知各种“橡皮泥”、“纸黏土”、“黏土”塑造的植物泥浮雕,比较其不同的艺术效果。

  活动: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学生作品:植物浮雕作品给你什么感受?与一般的绘画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是怎样表现植物的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

  2、怎样布局,画面才饱满?

  3、尝试比较各种“橡皮泥”、“纸黏土”、“黏土”的特性。

  4、自评与他评。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植物浮雕凹凸的画面。第4课 泥板动物浮雕

  教学要求:感受古代浮雕文化;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动物浮雕;能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

  教学重点:能运用造型语言和泥塑基本技法,表现有前后层次的动物浮雕。教学难点: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教学准备: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代浮雕:

  1、你认为课文提供的三幅古代浮雕作品中,分别是运用具象、意象和抽象中的哪一种手法表现的?各有什么特色?

  2、比一比,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表现手法。

  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二、欣赏与尝试创作表现。

(1)提供课文中的“学生作品”,启发创作思路。(2)提供动物形象与动物图案,启发创作思路。

  三、作业评价

  教学后记:动物是孩子喜欢的对象,在这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都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动物浮雕。第5课 神秘的图腾柱

  教学要求:知道图腾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品;能选择泥塑或绘画的方法,尝试把各种形象组合成一个图腾柱。

  教学重点:选择泥塑或绘画等方法,运用各种形象组合一个图腾柱。教学难点:能创造形态夸张、变化的图腾泥塑造型。教学准备:图腾柱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比较与发现。

  欣赏“神秘的图腾柱”:1你见过图腾柱吗?2图腾柱给你什么感受(细腻、粗犷、古朴、现代、神秘、怪异等)?

  2、我知道的“图腾柱的故事”。

(1)学生描述自己对图腾柱的资料收集和发现过程。

(2)课件:图腾柱的故事,图腾柱的造型特征,图腾上的真实动物与神话动物的比较欣赏。

(3)认识图腾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

  3、讨论:我设计的图腾柱想表达什么?(1)选择图腾柱的主题,如动物、神话动物、脸谱、小丑、原始符号等。(2)选择构成柱体的材料,如纸盒堆垒,各种纸筒、纸卷成型等,灌输环保意识。(3)借鉴世界图腾柱作品的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等艺术手法。(4)小组分工合作,选择适合小组或个人创作的方法(绘画、泥塑)。

  4、小组或个人尝试创作。

  5、评价:评价点:造型独特;夸张变化;有主题内容;怪异神秘。教学后记:学生能表现出各种奇特有趣的图腾柱。第6课 炊具与餐具 教学要求:

  1、画一张炊具与餐具的写生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能力及表现能力。

  3、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画一张炊具与餐具的写生画,培养观察力、造型能力。教学难点:要求构图饱满、合理、美观。教学准备:铅笔、素描纸等。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让学生说说各种炊具餐具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三、让学生画画自己熟悉的炊具餐具。

  四、观察实物,让学生说说炊具餐具几种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并将它画下来。第二课时

  一、观察一组炊具餐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从对象的不同角度产生的不同效果,几个对象不同的体积大小,以及位置距离等来分析。

  二、分析几张例画,说说它们构图方面的优劣。学习好的构图方法。

  三、学生进行写生尝试。

  四、展示习作,让学生自评互评。

  五、谈谈学习收获。

  教学后记:能用透叠的方法设计一组炊具与餐具。好帮手(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在回顾与表达中,体验人世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家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运用手绘、剪贴或想像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教学难点

  能想像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与表达,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二、课堂发展

  1、为妈妈设计围裙,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制作围裙才合适?

  尝试:怎样设计才能穿在身上。能能天降、“纸黏土“、黏土“” 比较:色彩怎样搭配才好看?

  2、为妈妈设计能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观察:厨房环境,炊具与餐具的形状、用途、摆放位置。

  比较:现代与传统的厨房的区别。

  思考:我心目中的厨房好帮手,其形状、色彩、功能是怎样的?

  尝试:怎样表现画面的主体物—厨房的好帮手,怎样描绘背景才能突出主体物?

  三、评价。

  评价点:画面主体物突出;内容、主体物形象与功能与众不同;画面线条流畅;色彩对比鲜明。教学后记

  第7课 妈妈的好帮手(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在回顾与表达中,体验人世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表达爱妈妈、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手绘、剪贴或想像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教学难点

  能想像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与表达,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二、课堂发展

  1、为妈妈设计围裙,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制作围裙才合适?

  尝试:怎样设计才能穿在身上。能能天降、“纸黏土”、黏土“” 比较:色彩怎样搭配才好看?

  2、为妈妈设计能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观察:厨房环境,炊具与餐具的形状、用途、摆放位置。比较:现代与传统的厨房的区别。

  思考:我心目中的厨房好帮手,其形状、色彩、功能是怎样的?

  尝试:怎样表现画面的主体物—厨房的好帮手,怎样描绘背景才能突出主体物?

  三、评价。

  评价点:画面主体物突出;内容、主体物形象与功能与众不同;画面线条流畅;色彩对比鲜明。教学后记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表述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设计时能充满激情,设计了一些有创意的作业。

  第8课 漂亮的挂盘(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设计的“适合纹样”;能设计“均齐式”或“平衡式”纹样装饰挂盘。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会“平衡式”、“均齐式”的美感形式;感知“适合纹样”;体会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体会国内外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教学重点

  能运用“均齐式”或“平衡式”纹样设计装饰挂盘。教学难点

  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的纹样装饰挂盘。教学过程

  1、感受艺术挂盘的功能与艺术美。(1)你见过艺术挂盘吗?在哪里见过?

(2)比较“菜篮子”与“艺术挂盘”不同的功能与审美特点为。

  2、感受质材美、色彩单纯美。

  3、比较“均齐式”或“平衡式”纹样装饰挂盘的不同美感,感知“适合纹样”,启发构图思路。

  4、感知“适合纹样”,启发审美设计与创作。

  5、探讨设计制作的方法。

  看书—自学—交流—尝试(材料、纹样、美感要素、色彩等的选择与设计)。

  6、评价。

(1)作业评价:主体物形象鲜明、突出;构图饱满,适合挂盘外形特征;色彩对比强烈;与众不同。(2)自评与他评 教学后记

  第9课 瓶子的化装舞会(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古代陶瓷的艺术价值;能选择废弃的瓶子和材料装饰瓶子。

  2、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活动,体验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在联想中,利用瓶子原形、色彩,大胆地进行想像设计和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古代陶瓷的价值,培养“变废为美”的意识。教学重点

  选择废弃瓶子和材料装饰瓶子,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教学难点

  能保留瓶子的基本形状,运用橡皮泥进行“彩塑浮雕”创作。教学过程

  1、欣赏中国陶瓷艺术品,体验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2、瓶子的联想

  出示学生作品,启发利用瓶子的原形,进行想像设计和表现。

  3、构思—设计—创作

  4、作业评价

(1)提供作业评价要点

(2)自评与他评,体验创新与成功的喜悦。

  第10课 蔬果的童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学会描绘几种果菜的形体与色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观察和写生、达到学会构图和组合色彩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探索与求知的乐趣、热爱绿色植物,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蔬菜的外行和色彩并且能设计与描绘 2 难点:各种蔬菜的构图组合和构图基本知识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与课件、蔬菜玩具模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候课内容:教师到位、清查人数、整顿纪律、组织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课的导入

  1、谈谈我们每天的食物——--可爱的蔬菜

  2、谈谈我家乡的蔬菜(1)请几个同学发言(2)老师做讲解

  3、请大家欣赏

(3)老师拿来的蔬菜模型

(4)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课件《漂亮的蔬菜》

  3、学生的发现

(1)我发现了蔬菜有不同的外行在。(2)我发现了蔬菜有几种漂亮的颜色在。(3)我发现了蔬菜形体美在。

  二、认识蔬菜

  1、蔬菜与人的生活状况——人类离不开的营养食物

  2、常用的蔬菜种类

(1)叶类————白菜、芹菜。(2)瓜类——-—南瓜、苦瓜。(3)萝卜————白萝卜、红萝卜。(4)其他————土豆、辣椒。

  3、颜色的种类

  绿色、红色、白色、黄色最多 A学生讨论回答 B老师讲解

  三、欣赏蔬菜的有关画面、1组织学生看课件内容——

  2、组织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图片——老师进行组合,同学依次欣赏

  3、我给蔬菜编一个故事或创造一个环境

  4、国画大师作品给我的启发

  四、课堂练习

  1、题目《漂亮的蔬菜》

  2、要求——用色彩的形式画出你的作品

  3、要给集中的蔬菜进行合理的构图安排

  4、要对你带来的图片认真描绘和体验

  五、课堂评价

  1、学生的表现

  2、课题的气氛

  3、作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一、我们的食物

  二、漂亮的蔬菜

  三、认识蔬菜的种类、形状和色彩

  四、作业与要求

  教学后记:

  11课 盐的妙用(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自主掌握“撒盐排遣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撒盐排遣法”产生的肌理效果产生兴趣。教学重点

  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学难点

  能对点、线、面状的肌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再创造,重新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画家的画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尝试探索“撒盐排遣法”。

(1)选择不同的纸材尝试。如生宣、熟宣、画纸等。

(2)探索“盐与水分”的关系。如落墨后,趁湿把盐撒上,需要撒盐处水分要多些,撒盐后若觉水分不足,可喷点水作补充。

(3)观察盐的颗粒大小、多少与画面“聚散”的关系。如以小颗粒盐或精盐为宜,吸收快。

  2、感受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1)比一比,哪一位同学创作的肌理效果最美,最有趣?美在哪里?有趣在哪里?(2)想像:根据肌理效果进行想像,想到什么?添加些什么形态、色彩就能创造新的画面?

  3、向画家学习。

(1)感受斑驳的墨色之痕和丰富多变的画面。

(2)感受斑驳的墨色形成的点、线、面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使画中勤劳的小姑娘、可爱的小鹅、流动的小溪等形成一种特殊的节奏美。

(3)体会画家“特殊技法”的探索与运用,能使画面的干、湿、浓、淡、聚散形成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4、自主创作或合作创作。

(1)构思:准备表现什么画面(人物、景物、生活用品、图案等)?(2)创作:有目的地运用纸、墨、色彩、盐等材料与技法。

  5、作业评价。

  评价点:肌理奇妙、有趣;盐与水合理运用;大胆想像,画面有创意。第12课 美丽的荷塘(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花卉中国画的学习,初步认识写意花卉画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绘画艺术。

  2、学习画荷花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初步接触中国画的学意笔墨技法。

  二、重点和难点:

  1、注意墨色的干、湿浓淡和画面构图的安排。

  2、用步的方法。中锋、侧锋。

  三、课前准备、作业要求:

  1、实物投影机

  2、荷花作品及绘画步骤图。

  3、学生带步、墨、色彩、调色盘及笔洗。

  4、用写意画法画一图荷花图。

  四、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具有悠久历史和强烈的民族特色,花卉画从表现形式声分类,主要有工步画和意步画两种,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技法,用笔有中锋和册锋。用墨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色度。写意花卉画可以用单纯的水墨去画,也可用色彩去还可墨、彩一起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荷花》范作(中国画)供学生欣赏,说明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激励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讲新课:从欣赏《荷花》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步用墨的基本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墨的技法。

  用笔::中锋——让笔尖垂直在纸面上运行,可画圆润浑厚的点和线,例如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

  测锋——让笔尖、笔腹同时着纸运用,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

  用墨:干、湿、浓、淡、焦。

(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

  写意花卉注重神韵,强调对象的形象特点。教师分析荷花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能理解和会。

  绘画步骤:示范全过程,并让学生都清楚看到画法。1. 用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用大号羊毫笔在清水中泡后,济去过多的水分蘸浓墨使笔尖笔腹含墨较多,笔根含水较多,然后依照荷叶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首先用饱含清水的的短锋羊毫笔蘸胭脂色再加一点曙红色,调色时让颜色基本保留在笔尖部分,笔腹含色较少,笔根只含清水,笔锋自瓣尖落笔,用笔有,这样就自然地出现瓣尖重色,瓣面渐淡的立体效果。然后用大羊毫笔在花瓣的基部染上洁净的藤黄色将干末干时用浓墨点花蕊)。5.用淡花青加淡墨以中锋但飞苔点。6. 落款。

(四)、学生看完教师示范好,进行练习,教师指导,重点在: 1. 用笔用墨基本方法的练习。2. 摹画一幅写意荷花,(五)、课堂小结:表扬作的好的作业,指出用笔用墨存在的问题。教学后记

  因有上几节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能较好的把握中国画的技能技巧,完成的作业效果较好。

  第13课 快乐的黑天鹅(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墨天鹅”。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与回忆中,了解黑天鹅的生活习性,感受其优美的动态和黑亮的色彩;(2)在观察与欣赏中,学习画家是怎样表现主体物和背景的;

(3)在尝试临摹中,探究画家是怎样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的

(4)在变化表现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画家对“黑天鹅”的喜爱之情,激发喜爱珍奇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的。教学难点

  能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回忆:(1)黑天鹅的生活习性。(2)黑天鹅生动、优美的动态。(3)黑天鹅的形态、色彩。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欣赏。

(1)画家是怎样表现两只不同形状的黑天鹅的(引导学生用几何形观察与表现黑天鹅的体形特征)?

(2)画家是怎样表现黑天鹅优雅的脖子、生动的动态的(引导学生观察与表现黑天鹅的“S”形脖子和不同的动态)?

  16(3)画中的主体物是什么?画家是怎样添加背景来表现优美的环境的(主体突出)? 2尝试临摹。

(1)在自觉中,探究黑天鹅的头部、身体、羽毛的用笔、用墨。

(2)学习画家是怎样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的(体会画家对“黑天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喜爱珍奇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3、变化表现。

(1)黑天鹅快乐的动态。(2)快乐的场景。(3)表现快乐的色彩。

  4、作业评价。

(1)提供作业评价标准:能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 能表现黑天鹅快乐的动态、场景;个人或与同学合作。(2)自评或他评。

  第14课 千姿百态的树(色彩写生画)

  一、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树,启发学生把握其形态特征,选择高低、大小、远近不同的几棵树,用色彩画出来。

  教育学生爱护花、树,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

  二、重点和难点:

  1、认识理解树的形态和结构在不同季节中所产生不同的变化。

  2、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来装饰树。

  三、课前准备、作业要求:

  1、实物投影机、2、几种不同季节的树的彩色图片。

  3、学生准备毛笔、水粉等。

  4、用色色彩画一幅树的写生画,要画出树的形态个特征。

  四、教材分析:

  大自然中,树的种类非常多,由于树的枝干有刚柔曲直粗心之分,枝叶有轮生、互生和对生的不同、叶子有阔窄尖圆之别,加上生长环境的差异,便产生了千姿百态的树形。例如高耸入云的红杉,挺拔的松柏,迎风飘舞的扬柳,绿荫如伞的榕树,高大雄伟的木棉树等,它们的形象跟人以魁伟高大或婀哪多姿,清新活泼或不屈不挠等各种不同的美的姿态。

  由于树的种类不同,枝干穿插交错,叶子蔬密有致,形成各种有特点的树冠。在不同的气候下,它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如秋冬的红枫,早春开花如火的木棉,春天嫩绿的扬柳,夏天的深绿的大叶榕,真是仪态万千,色彩斑斓。

  五、教学过程:

(一)、用实物投影机,出示树的色彩图片,请学生欣赏和观察认识各种不同形态、种类的树,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由于树的种类与生长环境的不同,树的枝干刚柔粗细有别,枝干穿插交错各异,叶子外形不一,枝叶有轮生、互生、对生的区分,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树形。例如高大的木棉,迎风飘舞的扬柳。

  2、树叶是有颜色的,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的树叶是嫩绿色的,夏季渐变成浓绿色,到秋季又变为黄红色。有的树到了冬季,叶子落尽,树干呈带色彩倾向的灰色。用色彩画树,要抓住外形特征的大感觉,集中表现出来。

  3、绘画步骤(教师边讲边示范)

⑴、选材构图(画纸横放或竖放,用铅笔定出高低的位置和比例)。⑵、画出外轮廓(抓住树的伞形和叶子形成的团块结构以几高低左右顾盼的姿态)。

⑶、着色方法:分清整体大明暗关系,大胆用色,灵活用笔,画出大体明暗,然后点染细部(局部),最后再画枝干。

  形式:①铅笔淡彩(用铅笔画好大效果,然后略加颜色)。②、勾线添色。

③、油棒加水彩。

(三)、带学生到室外作写生画,教师指导。树叶的绿色的使用(明部的浅绿加拧黄或土黄,暗部用深绿加钴篮或土红加群青,层层处理,在暗部边缘画出树叶的形状)。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指出存在问题(树叶绿色不能过于单调否则表现不出树的色彩特点)。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学习懂得观察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树,用色彩画好树,知道了爱护花、树,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

  第15课 我的第一次(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结构特点;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

  2、过程与方法:

(1)在记忆----联想中,大胆向同学描述自己“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

(2)在观察与构思中,探讨表现手法;

(3)在观察与临摹中,体验画家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

(4)在构思与创作中,运用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和结构要素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唤起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寻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2)自主获得身心的和谐,完美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大胆表现“我和第一次”发生的事。教学难点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我和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提供三位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与比较:

(1)画中描述了什么?你认为是画家的“第一次”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了解表现“第一次”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2)三位画家各用了什么表现手段(线条、色彩、形体、明暗等)?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对比、寓意等)?引导学生感受画家不同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欣赏作品,启发运用“生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1)提供<<踩高跷>>引导观察:任教如何表现了小男孩惊惶的表情和紧张的动作、环境?

(2)提供<<第一次放风筝>>和<<第一次养鸟>>引导观察与体验:临摹一下,体验是怎样运用简练的线条、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神情、动态的?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夸张、简练、生动、有趣)?第一次”爱之情生的事“快乐的黑天鹅”的

  3、欣赏学生作品,了解有主题的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与结构要素。

  4、构思与创作。

(1)构图:画中“我”的位置在哪里?在干什么?怎样表现画面?(2)用线、用色:大胆、流畅、色彩对比。

(3)文字说明:简练、有趣,收发室位置合理安排。

  4、作业评价:提供作业评价标准

  第16课 我的一天(2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日记的结构特点,并能应用到生活当中。通过听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日记的表现特点,并应用到生活当中。

  教学难点: 通过听声音引发的语、形、色来描画记忆,完成日记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作业要求: 用色彩完成一幅绘画日记,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文字概括。

  教师教具: 电脑声音素材库资料,大屏幕实物投影,绘画日记步骤画(部分已完成)。

  学

  具: 彩笔,油画棒,色彩(水彩、水粉颜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二、导入新课 2分钟

  师:我们很多同学有记日记的习惯,大部分同学都用文字记录的形式,你们知道不知道 有一种比它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呢? 生:绘画日记。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说掸什么是绘画日记呢?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绘画日记就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的事,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绘画日记。(板书:绘画日记)师:那么,·什么能帮助我们回忆起日记的内容呢?我们想「想,生活除了少数寂静无声的场面,多数都是有声音相伴的,当我们听到了某种声音就会联想到以前看到的或发生的事情,那些色彩缓纷的目子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所以这甘课我们要通过听声音画彩色记忆画来表现绘画日记的内容。(板书 听声音画彩色记忆画)

  三、讲授新课 7分钟

  师:老师播放几种声音,请同学们注意听,然后描述一下是什么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及色彩? 生:答几种不同的情景及

  师:同一种声音能联想到的不同情景和色彩吗? 生:能!师:老师先放一种玻璃碎了的声音,然后出示听到这种声音后画的一幅绘画日记,并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除了绘画部分以外,还有什么内 生:有文字部分。

(板书:绘画日记结构:1·绘画部分;2·文字部分)师:注意有横式、竖式、中间。文字部分有日子和说明。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这幅绘画日记是怎么画 生:想。

  师:当老师听到这种玻璃碎的声音以后,就想到前些天有一个小朋友在楼下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我家一楼的玻璃打碎了,并向我道歉的情景,我想这个画面主题应该是做了错事就承认,背景是白色楼房及碎了玻璃窗,蓝色的天空和葱绿的树木。

  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展示绘画步骤。(板书)步骤:仙)构思画稿。(形象、匀称)记(2)用色彩画。(大胆、鲜明)(3)文字说明。(概括、简练)这样二张由玻璃碎了的声音回忆的绘画日记就完成了。那么同学们听到一种声音以后能蔓不能自己画一幅彩色记忆的绘画日记呢? 生:能。

  师;下面我们就用色彩来描画日记内容。(作业要求)

  四、课堂练习 25分钟

  师:老师放一段声音,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黑板上贴带有插图装饰的“听”字),然后讲述一下你听到这种声音以后想到什么样的情景及色彩。(贴一张带有插图装饰的

“讲”字),再按绘画日记的结构和步骤把它描绘出来。(贴上“画”字)22 生;学生听完声音以后,回忆起了许多情景,教师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了同一种声音联想到的不同情景和色彩的绘画日记。

  师:阿学们,刚才很多同学回忆起了一些美好的情景,还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情景没有说,现在就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把你们刚d讲的和想到的情景画下来,你们能行吗? 生:能行!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挑内容新奇的展示一下。学生可以自由上前面从电脑的声音素材库中调声音激发想象,鼓励大胆用色,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一种氛围。

  五、作业展评 s分钟

  让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讲自己的绘画日记,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老师的参评中,"(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提问题讨论)遇到走形的,教师也不要责怪,从其他方面鼓励。师:同学们,感谢你们把老师带到你们美好的有声音有色彩的世界申;;也希望绘画日记成为你们的朋友。

  六、小结。

  第17课 印染“花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染纸图案教学,使学生了解图案表现手法和的多样性。

  2.染纸图案是民间图案的一种,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情感。3.通过学习染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折纸和浸染方法。

  教学难点:折纸规范,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把握。三、教学准备

  教具:染纸范作数件,演示用的工具材料,课件 学具:生宣纸(15CM×15CM)染色颜料水

  四、作业要求

  用基本的折、染法,自行设计染出1—-3种图案作业。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这里上课。在新的环境中,大家能不能做得更好,表现得更好呢? 2.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大家看(展示图案)喜欢吗?这么漂亮的图案就叫做“染纸图案”。(板书课题)

  今天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研究制作这些美丽的染纸图案。3.讲授新课:

  大家想,一张小小的白色生宣纸如何能变成这么美丽的染纸图案呢? 好,先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⑴演示小实验

(边讲边演示)拿出一张生宣纸,直接浸在染色水中。生宣纸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颜色顺着宣纸的纹路很快就吸上来了(展示)

  大家看,这样染出来的染纸和老师刚刚给大家欣赏的染纸相比较起来从图案的规律性上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没有规律 不漂亮 / 有规律 漂亮)

  所以为了使咱们的染纸更加漂亮,图案更加美丽,在我们染之前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折

  好,现在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染纸图案都有什么特点?大家可以从制作方法、色彩、图案形成上去逐一思考。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看老师再做一个实验。⑵演示制作步骤: ① 折(板书)

  老师先给大家看一种老师想到的折法:米字格折法(课件出示折法)

  将正方形纸横对折两次,再竖对折两次,成小方块后再斜折一次,这样使它成为米字格。

  大家想一想除了这种折法外还有什么样的折法?(课件屏幕显示)

  老师再教大家一种折法:折射状折法:将正方格的纸斜对折一次,成为三角形然后再一直对折??

  其实折纸的方法,还有很多大家也可以自己发明一些新的折法(结合展示图案总结)总之,折法不同,我们染出来的效果就不同。好,现在我们折好了下面要进行第2步了。②染(板书)

  我们把折好的宣纸浸在不同的染色水中,可以沾边,也可以沾角,染的角度不同面积不同,染纸染出来的效果就不同。(边演示边讲解)染得时候注意一点色块与色块之间要注意留白,这样染纸的效果才会更好。染还要染透,老师这里有一个染透的技巧就是:拿一张纸垫住,用手捏一捏以便让染色更好更快的渗透到纸里去。

  好,我们的第二步结束了,然后就开始最重要的一步了:揭 ③揭(板书)

  因为生宣纸浸水后会变的非常柔软如果不小心的话,一张美丽的染纸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大家就可以拿出一张备用的宣纸把染好的纸沾干一些,然后再慢慢地按折时的顺序揭开。这样经过我们折、染、揭三个步骤一张色彩艳丽的染纸就做出来了。

  而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做出来了,大家想不想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好,打开课本13课看课本中的小朋友做的染纸怎么样?大家在思考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染纸图案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制作简单 色彩艳丽 纹样自然形成)

  好,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件礼物,大家想不想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欣赏)4.布置作业:

  大家看这些染纸图案漂亮吗?想不想亲手做一做?好,现在运用刚刚学过的染纸方法来设计一幅美丽的染纸吧!

  5.学生染纸,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6.展评作业 7.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是不是就结束了?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美丽的染纸来装饰我们的环境。比如说,元旦快到了,大家可以用它来装饰我们的教室,把我们的教室打扮的花花绿绿的,到时请老师来参观好不好? 第18课 可爱的童帽(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帽子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关系;能用各种线条与色彩设计童帽的形状、装饰花纹。

  2、过程与方法:

(1)欣赏民间虎头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寓意”;

(2)了解现代款式多样,用料各异的童帽,感受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提高;(3)在创作与表现过程中,学会结合生活应用进行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帽子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用线与色设计童帽的形状和装饰花纹。教学难点

  能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设计表现不同质感、不同功能、不同款式的童帽。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卖帽子,有一天他卖的很累,刚好旁边有一 26 棵大树,他就把帽子放在树下,坐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帽子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很惊慌,因为如果帽子不见了,他无法养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很爱模仿别人~他就试着举左手,耶~果然猴子也跟他举手;他拍拍手,猴子也拍手...他心想:「机会来了」于是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将帽子纷纷都在地上,卖帽子的高高兴兴捡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也将今天发生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他的儿子和孙子。多年后...卖草帽的孙子也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途中,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帽子被猴子拿走了于是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他举左手,猴子也举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果然~爷爷说的话很有用,最后...他脱下帽子丢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瞪着他看!不久,猴子的爷爷出现了...把他丢在地上的帽子捡起来,还很用力的打了孙子一巴掌~猴王说:「骗谁啊!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二、讲授新课

  2.师:听完这个有趣的故事了,今天老师也让同学们来卖卖自己各式各样的帽子(边说边引出课件题目),卖帽子之前先要来设计制作一顶帽子对不对?刚才老师进来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看见老师头上的帽子了吧,老师边给大家变魔术边提些小问题,(对于老师头上的帽子学生有什么想法),(从帽子的材料,形状,作用来描绘)。

  3、小结:从上面的学习从我们可以发现帽子的结构可以大概分为。。4.刚才老师头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帽子,接下来啊老师让大家来看看另外的各种各样的帽子,(边演示课件边介绍)古代的帽子—近代的帽子—现代的帽子。5.那么现在老师让大家来说说看这些帽子是谁戴的?(课件演示)如:警察的帽子,矿工的帽子,鱼父的帽子。。

  6.接下来老师就让大家自己来做做小设计师,设计一顶自己喜欢的帽子,好吗?先来看看小朋友们的画(出示),这些啊是和你们差不多年龄小朋友的画,你们来说说看他好在哪不好在哪?生答。(接着欣赏课件—时尚怪异的帽子)

  7.学生制作辅导 8.讲评 9.总结

  第19课 我设计的童装(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服装知识;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联想和思考活动中,体会童装与美术造型、色彩搭配等关系;(2)在模仿“服装设计师”活动中,自主体会设计剪裁方法;(3)在探究设计与创作活动中,大胆想像、设计、创作与展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2)大胆进行创意变化,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教学难点

  能选择适当的纸材,设计、剪裁、装饰一件(套)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教学过程

  1、了解一些服装知识。

(1)你喜欢什么衣服?适合什么季节?美在哪里?

(2)当你走进童装商店时,你是怎样挑选衣服的?哪件衣服适合你?形状是否美观?颜色搭配是否合理?

(3)小博士介绍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2、观察、联想和思考。

(1)你认为哪个小朋友穿的衣服款式好看,为什么?(2)童装与鞋、帽有什么关系?

  28(3)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童装有什么变化?(4)上衣、裤子、连衣裙的基本形状各是怎样的?

  3、模仿“服装设计师”。(1)自觉设计剪裁方法。

(2)“变”的想像,衫身、衣领、袖口除了可以设计成各种几何形,还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

(3)把“布料”对折、重叠、画外形、剪裁成对称衫样。(4)设计装饰花纹。

  4、欣赏学生作品。

  5、探究设计与创作:构思、选材、画图、剪裁(粘贴)、装饰。

  6、展示与评价(1)小组展示童装。

(2)评价点:外形美观、大方;色彩对比、醒目;有创意变化。(3)自评与他评。

  第20课 我们的小超市(2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各种各样的“商品”(2)能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展具”。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与记忆时,设计商品、展具活动中,学会思考、构思与创作;(2)在模拟“超市”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礼貌用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与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教学重点

  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性的“展示设计”。教学难点

  能按照“商品”的需要,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实用的“展具”等立体造型。教学过程

  1、观察与记忆(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超市的环境、展具美在哪里?(2)在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哪些作品可以设计为“商品”?

  2、根据商品内容,设计展具(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1)根据“商品”特征设计展具,如我们的商品适合挂起来还是平放?应设计怎样的展具?哪些废旧材料的造型、色彩适合应用?

(2)根据美感要素进行设计,如对称、均衡、重复等,启发创作思路。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教室一角/队角布置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片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置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 队角一般都是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 为了实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 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 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案

  1. 我们教室由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

  2. 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 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 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 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 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1—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 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七、学习制作方法

  1. 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 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出: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 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 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八、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九、展示评价

  花手帕

  教材分析:

  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绞夹、孔卷、搓、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渍、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制作方便,色彩鲜艳,纹

  样千变万化,可以长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概要:

  1、认识染纸的特点;

  2、纸的折法;

  3、染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 条件。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

  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单色和多色染制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

  造力。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教学重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教学难点:多色染制与空白处理。

  教学准备:扎染的连衣裙、围巾、生宣纸、彩色墨水、各种染纸作品、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秩序,安排好学习用具

  二、引题激情:(3分钟)(上课时教师身穿黄色扎染的衣服)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了什么样的衣服,(让学生观看裙子上的图案)这种图案是用扎染的方法做出来的,就是把布上需要有图案的这一部分用绳子扎起来放在颜色里一染就形成了这样的图案。

  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 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

(从身边生活用品入手,引出新课,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师: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

  三、讲授新知:(10分钟)板书:美丽的染纸

  师:(打开范作品让大家看),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

  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点,就很容易

  染出来。

  老师出示几十幅风格各异,色彩绚丽的染纸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

  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1.观察认识: 教师:拿出一张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出示折纸方法示意图。

  师:为了染出的图形均匀,用一只大铁夹夹紧,再用手挤,捏挤的作用是节省颜料,并能染得透。老师把三角形的每个角分别浸入颜色之中,这叫浸染法。用毛笔点上去,叫做点染法。在染过色的地方蘸上水或酒精,并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纸吸去多余的颜色,叫冲染法。还有一种和它相反的方法,即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颜色,叫浓破淡法。每张纸注意留出部分细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画面就更好看。

(在演示中,突出折叠方法和几种染制方法这一重点,在后面的练习中将突破“留白”这一难点)2.尝试理解:

  师: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刚才老师是怎样折米字格的? 生: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

  师:对。现在我们折的这种米字格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式,另外还有田字格、辐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纸法、卷云法等,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投影仪演示折纸的几种方法)(1)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学生求异创新

  的主动性。

(2)在学习染纸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其过程和染法,同时板书:

  折、夹、挤、染、展开。染法:冲染、浸染、浓破淡。

(3)在学生折纸时,提醒学生注意夹子的角度、位置、面积的大小、色调的深浅及留出空白的地方。同时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

  此曲典雅大方,有一种古典美,听来给人一种协调和谐的感觉。3.自我评价:(2分钟)师:展示优秀作业12幅。刚才同学们染的第一张作业很不错,就像江

  南一带的蓝印花布一样漂亮。我们应该在染的过程中胆大心细,总

  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4.想象创造:(8分钟)我们还可以在同一张作品中染上几种颜色,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在染过单色之后,再学习多色染法,这样的过渡学生易于接受,难度也

  降低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人人都全身贯注、十分认真和努力,作业打开之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旦打开便非常兴奋和激动。5.深入研究:(5分钟)师: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它们还可以做

  什么? 生:可以先剪纸再染。

  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

  更加独具特色的作品来。这些都是老师利用染纸作业加工的工艺品。

  各种形式的时装14幅,风景画、蝴蝶画、花瓶等装饰画若干幅。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

  丰富。

  四、小结(2分钟)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2.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奖品是用染纸作业制成的书签。

  板书: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染 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纸品乐陶陶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绳、纸条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用不同的方法做纸绳、纸条图形

  2、画面的构图设计,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范画

  生:各色皱纹纸、卡纸 剪刀 胶水

  活动一 纸绳、纸团贴画

  一、欣赏导入:

  cAI课件呈现纸团、纸绳的范品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绳、纸团贴画

  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4、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讨论方法: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2、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3、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活动二 纸条工艺

  一、体验感受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教师小结:

  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二、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出示草图及相关纸条工艺作品4幅

  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拼泥板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

  师: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 生:橡胶泥、牙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

  出示课题)

  2、师生讨论。

  3、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出示课件)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 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学生作 业

  1、分组进行

  2、教师巡视

  3、作业评议

  八、思维开拓

  出示陶罐、浮雕、雕塑欣赏(各类作品若干件)

  动物——蔬果雕刻

  教材分析:

“动物”(蔬果雕刻),偶尔一看这个题目,好生奇怪;动物--蔬果两个毫不相关的概念,竟连在一起,但在形态上可能能存在某些的相似之处。认真观察、仔细构思、联想,再加以处理、组合,就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动物形象。一提到蔬菜、水果,在学生的心中便把它当成食物,而本课的目的则是将他们变成动物形象。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的观点改过来,从心理上转变他们的观察角度,主要是从造型上去观察、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圆、长短、粗细等等。并与常见的动物形象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共同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得到一个形象--小动物。

  可以采用多种的方法,如割、切、挖、刻、插接等等,对已准备的蔬菜、水果的原形进行处理,但必须作到:保持蔬菜、水果原有的大体形状,突出共同特点。通过对物象的概括、对比和主观的联系、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本课材料普通、易选,城镇、乡村都非常适用,是一课较好的美术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小动物,让学生观察、分析,回答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时教师板书课题(动物--蔬果雕刻)。

  教师出示蔬果,与学生一起分析(根据蔬果的形象,联想出动物的形象)。教师快速地运用割、切、挖、刻、插接等方法,把联想的动物制作出来,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会制作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按要求,根据自己所带的蔬果,进行联想创作,特别强调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赏评,体验创作的乐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的目标:通过学习用蔬果雕刻小动物,引导学生善于动脑观察、联想、动手制作,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蔬果造型的设计知识及制作的方法。

  2、情感性目标:对学生进行美的情趣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形象。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观察、联想、动脑、动手创作的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敢于发现、联想、创新的能力,及造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动脑、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蔬果形象转变为动物形象的制作方法。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蔬果、牙签、切刀和刻刀等。

  教师教学用具准备:范样、有关示范、演示用具、用品。

  教学流程:

  1、出示蔬果制作的小动物,引出新题,板书课题。

  2、观看书中的图片,观察欣赏、分析。

  3、讲解、演示。

  4、提出要求。

  5、学生按要求作业。

  6、展示作品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开阔视野,初步了解用蔬果雕刻小动物的方法。

  3、教会学生雕刻方法,为独立创作作准备。

  4、明确作业要求。

  5、在创作中体会方法,学会雕刻小动物。

  6、欣赏、评述、体会创作的乐趣。

  教师活动:

  1、出示范样。问:(1)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是怎样作出来的?归纳小结,同时板书:动物--蔬果雕刻。

  2、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问:(1)各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雕刻的?(3)为什么?教师归纳小结。

  3、边讲解边演示,同时简单书写步骤:(1)观察、分析、联想。

(2)雕刻:①割;②切;③挖;④刻。(3)组合。

  4、口头提出要求: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5、教师巡视辅导。

  6、共同赏评,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活动:

  1、观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与教师一起观察欣赏,动脑回答教师的提问。

  3、听、看、动脑分析、联想,适当回答教师问话,记清雕刻的步骤与方法。

  4、认真听记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5、按要求按步骤独立创作,注意大胆联想。

  6、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感受创作的喜悦。

  玻璃水彩

  教学设想:

《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新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因此,我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法,从孩子们看到的早已准备在桌子上的工具入手,从他们的好奇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作画,进一步激发兴趣,也给学生的尝试作画做了铺垫。然后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采用向大师学习来解决技法问题。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玻璃水彩的方法,知道用水、洒盐、放小纸屑、吸附、加浆糊、刮刻等会产生不同效果。

  2、技能目标: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意味的水彩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在玻璃上用水彩作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玻璃、示范用具、盐、浆糊、线头、小纸片。学具:玻璃、水彩纸、水彩颜料、笔。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课之前,先把玻璃、盐、浆糊、味精、小线头、小纸屑等工具摆在学生桌上。)从桌上工具入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桌子上,有炒菜时用的盐和味精,还有玻璃、浆糊、小线条、小纸屑,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办过家家,或者来上一节自然课呢?不是,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告诉你们吧,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东西来玩一个有趣而又好玩的游戏,就是用玻璃来作画。(板书课题:玻璃水彩)

〔教学设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工具材料用于课堂都是非常新奇的,根据学生心理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在语言上注重风趣幽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尝试

  师:听到这个名字老师也觉得很有趣,真是太有吸引力了,老师也忍不住想玩一玩,就让老师先来试一试吧!

(在教室中间准备好一张演示桌,教师在中间示范,学生围成两圈在周围看。)要求:教师的表演很神气,边讲解边表演,注意提示步骤,如:看一看,老师准备干什么?现在老师干什么呢?等等,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觉羡慕和好奇。〔教学设想: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演中学到玻璃水彩作画的基本步骤,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眼到、心到,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不但初步了解基本步骤,而且明白水彩在玻璃上产生效果的随意性,蕴含丰富的想象空间,也给下一个环节

  作了铺垫。〕

  3、学生尝试

① 师:真好玩,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让你们也来试一试。(学生尝试作画)

② 观察自己的作品,看一看印出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画水彩画有什么不同? ③收集几张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颜料很干的作品。请学生分析原因,然后请作业效果好的同学表演,从而解决点水问题。

  问题二:颜色渗透效果不佳的作品。

  提问:如果要使颜色混合在一起该怎么办?(小组讨论)④小结:

  每个步骤的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比较以及CAI演示解决。(板书:画色、点水、转印、补色)压:要注意均匀;

  揭纸:不同方向的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

(通过CAI演示,从审美效果来分析揭纸的方向。)补色:颜色不够时,需要补色。

〔教学设想:看完教师的表演以后,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不给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尝试练习,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学生作画中的困惑,然后找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与大师的画作比较 ① 欣赏画家作品:

  师:不但你们喜欢在玻璃上作画,许多大画家同样也喜欢玻璃水彩画,不信,我们一起去瞧瞧。

(CAI展示画家作品)

  教师稍作介绍一幅作品(取名,感受)提问:看了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 比较

  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画家的作品,下面呀,让我们走得更近些!细细地去体会一下大师们的画,并请你比较比较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如撒盐、刮刻等特殊效果)

  教师引导: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那么你们想不想让你们的画达到画家画中的特殊效果呢,看一看我们桌上的东西,你知道怎么样利用它们来达到这些效果吗?(小组讨论,汇报,教师稍作介绍)

〔教学设想:与大师的画作比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画家的作品在孩子们眼里看来是离自己非常远的,现在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比较,既新奇,又兴奋。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是非常有成效的。〕

  5、小组探究

①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尝试探究,每个同学选用你们喜欢的材料来尝试画不同效果的玻璃水彩。

(播放音乐,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②交流经验

  小组长介绍作画经验。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教学设想:美术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小组探究是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积累经验。〕

  6、作品展评

①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注意语言的表述以及作品的命名。②其他画具、画家作品的拓展。

〔教学设想:美术课程标准提到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本课的评价就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通过CAI展示图片,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不但玩了,而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希望大家回家以后能再画一些玻璃水彩画,送给你的亲戚朋友!

  窗口

  教学目标

  1、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2、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3、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现窗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作能力。

  4、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课业类别

  绘画创作课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

  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自制cAI教学软件,范画用纸。学生用具:

  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口》这一课。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cAI课件,直接把生活中富有影响的景观转化为静态的画面欣赏,不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感知窗口的形状,色彩,线条等,引发审美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

  教学设计:窗口是由窗户而提供的,和窗户密不可分。窗户的形状,结构具有一定的 特征,它影响窗口的形状变化,有的窗口还具有强烈个性、民族性、地域性。让学生感知窗户(口)的特征。

  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教学设计:通过对课件对窗口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在自己日常生活记忆申所能感知的窗口,引导学生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进行创造提供契机。

  3,评窗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学设计:这些窗口或自由灵活,相互供资、推求得景;或造型独物,色彩斑谰、五彩缓纷;或表达人们追求生活,向往自由美好愿望。有目的进行欣赏、评论,是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进行联想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是老师的讲述、启发的重要补充,便于学生开拓思路,激发灵感、深化作品立意。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教学设计:学生在忆窗、评窗过程中获取的对窗口的经验,学生再次的讨论,让教师进行归纳,是启发学生逐步确立自己构思或构图的过程。对近、申、远的探讨,教师的示范则是学生获取造型、构图知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便学生的创作构想变成画面更容易。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教学设计:作业要求,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 ”学 的中介,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环节。

  1·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 面的处理上。

  2·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使作业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美术技能的提高。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7教学设计:教学的以8人小组为单位,创作时能促进学生交流和推选作业的方便。让学生一句话的点评,是学生再次接受欣赏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教学设计:欣赏教学不仅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点还可以放人课后,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

  七、整理文具,下课。

  雪花飘飘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目的:

  学习雪花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工艺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制作雪花的过程

  教学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用具:剪刀、纸、胶水、范作、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安定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展示教师的范作并欣赏课本范画

  2、示范雪花的剪贴方法

  三、领着学生按步骤做一个

  四、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在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寒风凛冽,带着这种感受去做作业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结:

  展示色彩搭配合理,制作精细的作品,并鼓励同学课下找张较厚的纸,做个有趣而漂亮的立体雪花贺卡,新年快到了,你想送给谁呢?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篇(浙美版美术教案四年级美术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