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网会员投稿的关于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
教材简析: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设想: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思路为:
1.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们创设了3个学习情境,即创设实践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情境。力争达到感知圆柱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新课后,我们设计了针对性和发展性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基础。
下面,就第一点、第二点作以简要介绍:
第一,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创设学习情境,在游戏中自然引出课题。
第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以及分析、比较,能够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及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演示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的学生会剪出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做了相应准备。
在整个教学中,以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特征为主线,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力争促进学生的相互认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践新课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好吗?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其中有我们学过的,也有我们没学过的,看看准能把我们没学过的物体摸出来?
师:(一个学生摸出几个圆柱体。)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没摸出其他的'物体吗?
生:因为那些物体的面都是平平的,这几个圆柱有一个曲面,能够滚动。 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反思:采用游戏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摸一摸的游戏中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然后通过对比、辨析强化对圆柱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弯曲的那个面究竟是什么形状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从大家的问题当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听说咱们班级的同学都很聪明,自学能力也很强,所以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你们能行吗?
……
二、认识圆柱
1.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独立阅读数学书74页和75页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来感知圆柱的这些特征。
[反思:概念教学要求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观察实物,使知识得到整合。]
2.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师:看完书的同学请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了解的圆柱呢?
生:我知道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生:我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准确地概括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来。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你是怎样理解完全相同呢?
生:我认为一模一样就是完全相同。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可以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
生: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反思: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画了4条线段,这4条线段是否都是圆柱的高呢?如果不是能说出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三角形图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引导学生经历用3连加的过程。可组织学生进行数数的活动,边数小棒边填表。
二、试一试。
1、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摆三角形。
2、编口诀。
让学生在独立摆三角形的基础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编口诀。直接写算式、编口诀也是可以的。最后师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诀。
3、记一记。
记忆口诀时,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布置作业:P16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三角形图
乘法算式三的乘法口诀
一、巩固练习。
1、第一题,找朋友。
2、第二题,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应交流一下,找到规律。
3、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布置作业:P173。
板书设计:
练习
2、(1)10,15,20,(),()
(2)9,12,15,(),()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本节课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重点解决“不够商1时商0”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中,当学生计算到被除数的十位发现不够商1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恰当地引导,从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计算规则分别进行理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节 约(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师:我们国家现在提倡勤俭节约,谁能说说哪些做法是节约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见闻进行列举。
2.导入:有3个班的同学用实际行动来倡导节约,他们积攒了许多旧报纸和矿泉水瓶,送到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我们来看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否能帮助他们解决。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与学生进行谈话,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图。
课件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找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积攒的报纸和矿泉水瓶一共卖了912元)
2.尝试计算。
(1)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请学生口算出结果并写出口算过程。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能写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请学生尝试进行竖式计算。
3.解决“不够商1时商0”的问题。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师:你们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同时出示不完整的竖式如下)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口算过程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不够商1时商0”的道理,并板书完整的竖式计算过程。
①从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②从除法本身计算的规则去理解:用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时,不够商1,需要将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等于4,在个位上商4。
(2)结合口算,说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写出了912÷3的竖式计算过程,请大家结合口算的过程,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环节,学生能够透彻地了解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有很大的帮助。
4.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页的第三个例题,提问: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读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竖式计算。
(3)组织交流。
师:这个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够商1?应该怎样处理,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在竖式计算中,当除到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余数是2。
5.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总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一般步骤: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写商,遇到不够商1的情况要商0占位。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1页1题。
理解题意,在图中圈出答案后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教材12页4题。
先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步骤,再观察题目中的计算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计算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11页2、3题
板书设计
节 约(一)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改写---------------------------
5+5+5改写---------------------------
2+2+2+2+2+2 改写---------------------------
4+4+4+4+4 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
3、全班讨论交流。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怎么来的?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像3x3+2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真的很棒!。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四)闯关游戏。
师:乘加、乘减算式比连加算式来得简便,只要你看懂了图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的算式了。现在老师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进入我们闯关游戏的第一关。
1、P58做一做、1(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口算题(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3、P58的15题。
4、我会想
小华有4本故事书,小丽、小刚和小华的同样多;小强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一种方法:4 + 4 + 4 + 5 =17(本)
第二种方法:34 + 5 =17(本)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x3+2=11(个)(乘加)
③3x4-1=11(个)(乘减)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页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探索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课件:小红与妈妈一起到服装商场去买衣服。妈妈告诉售货员买一件成人衣服,售货员报价:78元。妈妈:再买3件同样的儿童服装。售货员:一共要213元。小红:儿童服装多少钱—件呢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怎样才能求出儿童服装的价钱呢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13—78÷3213÷3-78(213-78)÷34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算法。
教师: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应该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价钱平均分成3份。
学生2:“214÷3”表示把买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的总价平均分成3份。
教师:这样求出来的,是一件儿童服装的价钱吗
学生:不是。
教师:第三种方法应该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
学生1:先算“213—78”,表示 3件儿童服装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儿童服装要多少钱。
教师:第三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1:第三种方法有括号,第一种方法没有。
学生2:第一种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种方法先算减法。
学生3:第三种方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一种方法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4尝试练习。
教师:请看,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同桌互相说说。(125—87)×25455÷(102-97)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后,集体订正。
[点评:本段教学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为素材,从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解 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算一算,并说说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2第7页,练习一,第4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读这两个算式,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它们运算顺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积,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积是多少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两遍,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然后再计算。
3第8页,练习一,第5题。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利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本案例由王蜀川提供)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学生: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
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点评: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对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的复习,为学生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学生2: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3倍少。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点评:本环节一是注重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二是注重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教师注意对学生探索的指导,特别是对画线段图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80—15) ×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点评:学生有例4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这里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注意强化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活动思考
(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学生:相乘或与9相乘的积在80与100之间,由此我想到了90与99,由题中告知:按3颗或9颗的拿都要剩1颗,由此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颗,但是题中又说到这些糖要比100颗少,所以应是91颗。
四、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
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本案例由付秋萍提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案选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前、后基本含义。
难点: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一、创设情境,体验前、后
1、观察课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们,你看一看我们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说一说
请同座位的两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听口令,摆物体
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前面,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铅笔盒不要摆在数学的前面……
二、引导探知,体验感悟
1、看图讲故事
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故事?
2、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观察、讨论
请4个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说一说这4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的后面是----,----的前面是----。
4、变换位置,加深理解
(1)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向后转,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以前后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摆一摆你们的文具,然后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三、实践应用
1、队列游戏: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成一列(前后站)。你发现了什么?围成一个圈,这样站,你又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前、后的应用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直尺、折纸
教师:各种对称的图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非常漂亮的图案让你们欣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漂亮吗?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形状、颜色都一样。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演示图形完全重合开启完全重合)
引出课题:你看到了什么?(多了一条直线在中间)(直线两边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特征:两边一样
老师这里有些图形,不知道是不是对称图形,你可以帮帮我的忙吗?
出示所剪教具让学生判断,问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书68页做一做找出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称图形吗?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个勾。
对答案时小组内互相评价交流,多人错的拿出来讲。
3、动手剪一剪
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刚学会的知识马上就能运用了。
这么美的图案你们想自己剪出来吗?(边说边板贴自己剪的对称图形)
指着心形问你知道心形是怎样剪出来的?(把会剪的同学请上来边说边示范剪)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折画剪展(如有学生说不出画,老师可以提醒:先画出图可以使剪出来的图案更美丽)
请你用刚才说的方法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并评出最美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三、认识对称轴
1、我们在剪对称图形的时候,开始都要将这张纸对折,你们发现了吗?对折后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你们取的名字都很好,书上也给这条线取了一个名字,请翻开书68页,看看书上取的名字叫什么?
板书:对称轴(对折的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因此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1)请你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图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线表示的?
(2)画对称轴其实就是画在图形的折痕上。折痕就是对称轴。(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示范画对称轴)
(3)你们能在自己剪的图案上画出对称轴吗?画完后请四人小组互相检查。
学生在自己所剪的图形或学具上画对称轴,互相检查,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
教学重难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 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 地上有几个蘑菇?
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 (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 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 请学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
0÷4=0 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
二、教学笔算
1、复习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 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
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
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 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 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习:360÷9 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8、组织交流 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除。
(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小学数学面试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 精选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模板七篇(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模板小学 小学数学面试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