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第一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阅。
第1章 | 有理数 |
正数和负数
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重点】
理解正负数与0表示的量的意义.
【学习难点】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负数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正数可以在正数前加“+”号或省略不写.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1、2、3、…;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或小数.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答:不够.
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看到了哈尔滨、北京、上海三个城市某天的温度表示,如果没有播音员的解说,你能明白这些数的确切含义吗?
答:哈尔滨-15℃表示零下15℃;北京-1℃表示零下1℃;上海10℃表示零上10℃.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答:如3、、100等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3、-15、-等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负数.正数前可加“+”号也可省略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范例: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9,18,-,-,,-8884,0,-15%.
解:正数有:18,;
负数有:-9,-,-,-8884,-15%.
仿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2是正数,但3不是正数 B.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含有负号的数就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仿例2:(德州中考)-1,0,,,3中,正数一共有3个.
注意:不能说带有“-”号的数是负数,如
-(-2)=2,-0=0.
行为提示: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引入正负数概念,不仅是为了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提示:变例1注意从相反意义理解.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判断对错:
(1)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 )
(2)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 √ )
(3)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 )
(4)0℃表示没有温度.( × )
典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气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米记作+米,那么-米所表示的高是米
仿例1:(1)如果零上5度记作+5℃,那么零下5度记作-5℃;
(2)比海平面高50米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50米;比海平面低30米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30米;
(3)如果-5元表示支出5元,那么+10元表示收入10元.
仿例2:(1)存入银行2000元记作+2000元,-500元表示取出500元;
(2)如果盈利10%记作+10%,那么“-6%”表示亏损6%.
变例1:说明下面各句话的意义:
(1)温度上升+5℃; (2)温度下降-3℃; (3)支出+元;
(4)向东走-70m; (5)后退+20m; (6)盈利-12元.
答:(1)上升5℃;(2)上升3℃;(3)支出元;(4)向西走70m;(5)后退20m;(6)亏损12元.
变例2: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低3mm,记作什么?现有5张课桌,量得它们的尺寸比标准高度高+1mm,-1mm,0mm,+3mm,-,若规定课桌的高度比标准高度最高不能超过2mm,最低不能低于2mm,问上述5张课桌中有几张合格?
解:记作-3mm;有4张合格,+3mm不合格.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正数和负数
知识模块二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分类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会把各数填在相应的数集里.
【学习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转化为分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答:如、、2等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负数.0既不正数,也不是负数.
2.为什么要引入负数?
答:是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小学学过的整数,在引入负数后可以称为什么?你认为整数分为哪几类?
答:0和正整数;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4~P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引入负数后,整数分为哪几类?分数分为哪几类?
答: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问题2:什么是有理数?
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典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4是负有理数 B.0不是整数
C.是正有理数 D.-是负分数
仿例1:在-,,,0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仿例2:在下列选项中,既是分数,又是负数的是( C )
A.845 B. C.- D.-72
变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既是负分数,也是有理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21既是负数,也是整数 D.-π既是负数,也是有理数
变例2:在9,2016,-2017,4,0,-,-中,正整数有9,2016,负分数有-,-,.)
变例3:已知下列各数,请按要求填空.
-,-6,0,+2,-,,-,+,.)
(1)正数:+2,,; (2)负数:-,-6,-,-,;)
(3)整数:-6,0,+2;__ (4)分数:-,-,,-,+,;)
(5)非负有理数:0,+2,,+,.)
注意:如果一个数能化简,则化简后进行归类,如300%,;如果小数能化成分数,则小数作为分数进行归类.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阅读教材P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有理数的分类是怎样的?
答:(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有理数 (2)按有理数的符号分类
有理数
典例: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中:-7,,300%,-0.,,0,,-,32,,-15%.
(1)正整数:{,32,300%,…};
(2)分数:{,-0.,,-,,-15%,…};
(3)正有理数:{,300%,,,32,,…};
(4)负有理数:{-0.,-,-15%,-7,…}.
仿例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圈中:
0,-85,,112,-,,1,-3,-,π.
仿例2:把下列各数进行适当的分类(至少两种分类方法):
-,,-4,0,,7,-,+15,-
解:分类方法(1):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4,0,7,+15;分数:-,,-,-;
分类方法(2):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7,+15;零:0;负有理数:-,-4,-,-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意义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的分类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1课时 数轴
【学习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学习重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习难点】
数轴上的点与数轴的关系.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一个点表示.
每一个正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一个点来表示,每一个负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原点左边的一个点来表示,0用原点表示.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如何分类?
答: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有理数 有理数
2.以下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有②③④⑤.(填序号)
①0是正整数;②0是自然数;③0是有理数;④0是整数;⑤0是非负数;⑥0℃表示没有温度.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7~P8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数轴?数轴三要素是什么?
答: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问题2:画数轴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答:①先画一条水平直线;②确定正方向(一般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③规定原点;④取适当的单位长度.
典例:画出数轴并把下列各数:-、、-、1、-2、-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如图所示.
仿例: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解.A点表示-;B点表示0;C点表示2;D点表示;E点表示-
变例1: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D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变例2:A为数轴上表示-1的点,将A点沿数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B点,则B点所表示的数为( A )
A.-3 B.3 C.1 D.1或-3
说明:数轴画法步骤:先画好数轴,再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点的位置.
整数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三类.
提示:变例让学生想清楚墨水盖住的正整数、负整数各有多么个,不要漏掉0.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3:数轴上的A点所对应的数为-3,B点所对应的数为5,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8.
典例:小明、小兵、小颖三人的家和学校在同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星期天老师到这三家进行家访,从学校出发先向东走250m到小明家,后又向东走350m到小兵家,再向西行800m到小颖家,最后又向东走200m回到学校.
(1)以学校为原点,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小明、小兵、小颖家的位置;
(2)小明家距离小颖家多远?
(3)这次家访,老师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解:(1)以向东为正,100m为单位长度,可建立数轴如图:
(2)小明家距离小颖家450m;(3)250+350+800+200=1600(m)=(km).
答:这次家访,老师共行了千米的路程.
仿例:一只蚂蚁从原点O出发,它先向右爬行了3个单位长度到达A点,又向右爬行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然后再向左爬行下7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画出数轴并写出A、B、C三点所表示的数.
解:如图所示:
点A表示+3,点B表示+5,点C表示-2.
变例:一滴墨水滴在一条数轴上,根据图中标出的数值,请判断墨水盖住的整数有多少个?
解:观察数轴可知:墨水在原点左侧盖住的整数有80个,右侧盖住的整数有82个,共162个整数.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认识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知识模块二 数轴的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相反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能求出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
2.能够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对多重符号进行化简.
【学习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进行相关的化简.
【学习难点】
对相反数意义的理解.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首先观察两数只有符号差别,得出相反数的定义,再结合数轴理解互为相反数是到原点距离相等,且符号不同的两数.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理解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要取某数的相反数,就在某数前加“-”号即可.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数轴?数轴三要素是什么?
答: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点:2与-2,4与-4,与-,请同学们思考:
(1)上述这三对数有什么特点?
(2)表示这三对数的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9~P10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相反数?相反数表示的是几个数的关系?
问题2: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0的相反数是什么?
答: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是0.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典例:-2015的相反数是2015,-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0;-(-2)的结果是2.
仿例1:如图所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是( C )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
仿例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1的点有两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仿例3: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将这些数连同它们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0,-5,+,-,7,+12.
解:相反数:10,5,-,,-7,-12.
说明:多重符号化简方法遵循“负负得正,正号省略”的原则.
知识链接:+(-a)=-a;-(-a)=a.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阅读教材P10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a的相反数是什么?如何取一个数的相反数?
答:a的相反数是-a,取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加上“-”号即可.
典例1:化简下列各式:
(1)-=4,;)
(2)-(+6)=-6;
(3)-(+π)=-π;
(4)-(-)=.
典例2:-(+8)是8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
仿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C.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D.数轴上原点两边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仿例2: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向左移201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它的相反数对应的点,则这个数是1007.
仿例3:若a=,则-a=-;若-x=-(-10),则x=-10;若m=-m,则m=0.
变例:已知数a小于它的相反数,且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等于3,将该点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数的相反数是多少?
解:a=-3.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2,+2的相反数为-2.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相反数的概念
知识模块二 多重符号的化简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概念,熟悉绝对值符号.
2.几何意义的作用,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绝对值.
【学习重点】
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学习难点】
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已知绝对值求某数的双解情况.
说明:典例|a|+|b-2|=0中,理解|a|≥0,|b-2|≥0,其和为0,必须|a|=0,b=2.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相反数?什么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答: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即得这个数的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1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绝对值?0的绝对值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问题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
答: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典例1:计算:|-|=;-(-)=;-|-|=-;-|+|=-.
典例2:(1)①|+8|=8,|12|=12;
②|-6|=6,|-15|=15;
③|0|=0.
(2)根据(1)中的规律发现:不论正数、负数和零,它们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即|a|≥0.
仿例1: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A )
A.|4| B.-4 C.±4 D.
仿例2:|-10|是数轴上表示-1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变例1:绝对值是5的数有两个,是5和-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分别为2和-2.
变例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非负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非正数.
典例1: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D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数个
典例2:若|a|+|b-2|=0,则a=0,b=2.
典例3:(1)绝对值是4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3)绝对值是-5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
解:(1)两个;4和-4;(2)一个;0;(3)0个.
知识链接:理解|a|≥0.
|a|有最小值为0.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仿例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
A.和- B.和
C.和- D.和
仿例2:(1)若a=-2,b=-3,则|-a|+|b|的值为5;
(2)若x与2互为相反数,则|x|+2=4.
仿例3:(1)当x=0时,|c|+5取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5;
(2)当a=2时,36-|a-2|取最大值,这个值是36.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获得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2.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会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
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绝对值?
答: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
答: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14~P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如何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正数与负数比较谁大?0与负数比较哪个大?
答: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右边的数总比左边大.
学习笔记: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如图所示,根据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a、b、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A.a>b>c B.a>c>b
C.b>c>a D.c>b>a
仿例1:数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a、-1的大小关系是( C )
A.-a<a<-1 B.-a<-1<a
C.a<-1<-a D.a<-a<-1
仿例2: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各数.
-,-,-,-5.
解:将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
从数轴上可看出:-5<-<-<-
阅读教材P1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两个负数怎样比较大小?
答:可在数轴上比较,也可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比较.
典例:比较大小:
(1)-<1; (2)->-;
(3)-<; (4)-<0.
仿例1:比较-、-、的大小结果正确的是( A )
A.-<-< B.-<<-
C.<-<- D.-<-<
仿例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3)与|-2|;
解:∵-(-3)=3,|-2|=2,
∴-(-3)>|-2|; (2)-(-6)与|-6|.
解:∵-(-6)=6,|-6|=6,
∴-(-6)=|-6|.
变例:整数x满足|x|<3,则x=-2、-1、0、1、2,负整数x满足3<|x|≤6,则x=-4、-5、-6.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有理数的加减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学习重点】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的加法中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通过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
说明:学生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一个有理数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一只小熊在一条数轴上移动: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4)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思考:“一共”的含义是什么?若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你能写出算式吗?
解:一共的含义是两数相加.
列出算式分别为:(1)(+5)+(+3)=+8;(2)(-5)+(-3)=-8;
(3)(+5)+(-5)=0;(4)(+5)+(-3)=+2;(5)(+3)+(-5)=-2;
(6)(-5)+(+0)=-5.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17~P1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典例:计算:
(1)(+2)+(+5)=7; (2)(-2)+(+8)=6;
(3)(-2)+(-5)=-7;__ (4)+=1.
仿例1:已知数5和-4,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1,两数和的相反数是-1,两数和的绝对值是1,两数绝对值的和是9.
仿例2:潜水艇原来停在海面下500米处,先上浮150米,又下潜200米,这时潜水艇在海面下550米处.
仿例3:计算:
(1)+;
解:原式=-
=-; (2)(+)+.
解:原式=0.
学习笔记:
提示:几个有理数相加先将同号的数分别相加,再将异号两数相加,较为简便.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宁波中考)杨梅开始采摘啦!每筐杨梅以5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图,则这4筐杨梅的总质量是( C )
A.千克 B.千克 C.千克 D.千克
仿例1:若|x|=3,|y|=5,则x+y的值为( C )
A.±8 B.±2 C.±8或±2 D.不能确定
仿例2: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0.
仿例3: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b+c=0.
仿例4:已知两个数5和-8,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2,.)
仿例5: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行驶的路程(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解:(1)+10+(-3)+4+2+(-8)+13+(-2)+12+8+5=41(千米);
(2)×(10+3+4+2+8+13+2+12+8+5)=×67=(升).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
2.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以及减法化为加法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有理数减法运算先把减号变为加号,再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注意两变要同时进行,将减号变为加号,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后,再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运算.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20~P2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答: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对于法则内容的理解:(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为:a-b=a+(-b).
典例:计算:(1)(-2)-(+10);(2)-;(3)-;(4)0-(-).
解:(1)(-2)-(+10)=(-2)+(-10)=-12;
(2)-=+=;
(3)-=+=-1;
(4)0-(-)=0+=
仿例:计算:
(1)-(-);
解:原式=+(+)
=; (2)(-19)-(+);
解:原式=-19+(-)
=-;
(3)-;
解:原式=5-7=-2; (4)-;
解:原式=+
=;
(5)-;
解:原式 =+
=-7; (6)|-|-|-|.
解:原式 =-
=-
学习笔记:
提示:在有理数的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减法法则计算.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某一矿井示意图如图:以地面为基准,A点的高度是+米,B、C两点的高度分别是-米与-米.A点比B点高多少?比C点呢?
解:+-(-)=+=(米),
+一(-)=+=(米).
答:A点比B点高米,比C点高米.
仿例1:列式计算:
(1)3比-2大多少?
(2)气温从3℃下降6℃后是多少?
解:(1)3-(-2)=3+2=5,∴3比-2大5;
(2)3-6=3+(-6)=-3(℃),∴气温从3℃下降6℃后的温度是-3℃,即零下3℃.
仿例2:两个有理数的差是7,被减数是-2,则减数是-9.
仿例3:甲地的海拔高度是150m,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30m,丙地的海拔高度是-105m,则甲地的海拔最高,丙地的海拔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255米,丙地比乙地低235米.
仿例4:较小的数减较大的数所得的差,一定是( B )
A.正数 B.负数 C.零 D.不能确定
变例:若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相距2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或-4,.)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学习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将加减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
【学习难点】
将加减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有理数混合运算中,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
1.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统一成加法运算,“+”号可省略.
2.用加法运算律简算时注意以下几点:
(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先相加;
(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时,可结合在一起相加;
(3)同分母分数结合在一起相加;
(4)符号相同的数可以结合在一起相加.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答: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答:a+b=b+a,a+(b+c)=(a+b)+c.
3.计算5+(-13)与(-13)+5,[(-6)+(-12)]+5与-6+[(-12)+5]它们的结果相同吗?
解:相同.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22~P24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用语言叙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问题2: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答: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典例: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1)24+(-15)+7+(-20);(2)(-4)+2++;
(3)1++2+.
解:(1)原式=(24+7)+[(-15)+(-20)]=31+(-35)=-4;
(2)原式=(-4)++=(-4)++0=-4;
(3)原式=+=4+(-4)=0.
仿例1:计算:++++的结果是( B )
A.6 B.-6 C.5 D.-5
仿例2:下面算式中运用了哪些运算律,填在题后括号内.
(1)(-5)+17+5=(-5)+5+17;( 加法交换律 )
(2)2++=2+.( 加法结合律 )
仿例3:若a、b互为相反数,则(-2014)+a+2014+b=0.
说明: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在一个和式中,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及前面的“+”省略.
知识链接:在一个和式里“一”不是减号,而是负号.
提示: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将(-8)-(+4)+(-7)-(+9)+(-1)改写成全部是加法运算的式子(-8)+(-4)+(-7)+(-9)+(-1),再把它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8-4-7-9-1,结果读作负8与负4与负7与负9与负1的和或读作负8减4减7减9减1.
仿例1:把+---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
解:-++-.
仿例2:计算:-+-+.
解:原式=+
=-+
=.
仿例3:食品店一周中各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132元,-元,-元,127元,-87元,元,98元.一周总的盈亏情况是( A )
A.元 B.元 C.-元 D.-元
仿例4:一个式子可读作“负8与正4与负6与正2与负的和”,则这个式子的计算结果为-11.
仿例5:某冷库的温度是零下10℃,上升-3℃后,又下降5℃,则两次变化后的温度是-18℃.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加法的运算律
知识模块二 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有理数的乘除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会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学习重点】
应用乘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学习难点】
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通过情景导入,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说明:两数相乘时,首先确定符号,然后绝对值相乘.涉及带分数时,一般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一只蜗牛沿直线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直线L上的原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解:以上情景分别列式为:
(1)2×3=6;
(2)-2×3=-6;
(3)2×(-3)=-6;
(4)(-2)×(-3)=6.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28~P3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中应注意什么?
答: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积的符号;二是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典例:(1)35×(-4); (2)(-)×(-8); (3)×;
(4)15×(-1); (5)(-)×0; (6)(-)×(+).
解:(1)-140;(2)65;(3)-1;(4)-15;(5)0;(6)-
仿例:计算:(1)×(-8); (2)×2;
(3)×; (4)[-(+10)]×;
(5)3×; (6)-×.
解:(1)-2;(2)-9;(3);(4)6;(5)-4;(6).
学习笔记: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1:已知|x|=3,|y|=7,且xy<0,则x+y=±4.
变例2:若ab>0,且a+b<0,则a<0,b<0.
若ab>0,且a+b>0,则a>0,b>0.
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几个不等于0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典例1:计算:(1)×(-)×;
(2)××0×.
解:(1)原式=××=;
(2)原式=0.
典例2:-3的倒数为-,,)-的倒数为,,)-2的倒数与的相反数的积为,.)
仿例1:如果5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则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为( D )
A.1个 B.3个 C.5个 D.1个或3个或5个
仿例2:(1)若abc>0,b、c异号,则a<0;
(2)在-6,-5,-1,3,4,7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小的是-168,最大的是210.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知识模块二 几个有理数相乘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过程,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理解零不能做除数,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重点】
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
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两数相除能整除时,一般选用“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不能整除或涉及小数、分数时,选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
答: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仍得0.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计算:8÷(-4)=-2,8×=-2;
-16÷(-2)=8,-16×=8.
思考:它们的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32~P3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的内容是什么?0能做除数吗?
问题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的内容是什么?
答: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仍得零,零不能做除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典例:计算:(1)(-8)÷(-4);(2)(-)÷;(3)÷.
思路提示:选取恰当的法则进行计算.
解:(1)(-8)÷(-4)=8÷4=2;
(2)(-)÷=-(÷)=-40;
(3)÷=-×=-.
仿例1:计算:(1)1÷(-9);(2)0÷(-8);(3)16÷(-3);
(4)÷;(5)(-)÷();(6)÷(-1).
解:(1)原式=-;(2)原式=0;(3)原式=-;(4)原式=;
(5)原式=-50;(6)原式=-.
仿例2:如果两个数的商是-4,被除数是2,那么除数是( D )
A. B.- C.- D.-
仿例3:若两个非零数的和是零,则它们的商是( C )
A.0 B.1 C.-1 D.以上结论都不对
说明:(1)分数的倒数可以看作是符号不变,将其分子、分母的绝对值颠倒所得;
(2)小数的倒数可以化成分数后再求倒数;
(3)整数的倒数也可看成分数后求倒数(如非零整数a,可看作分数,则它的倒数为).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问题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问题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的倒数是(a≠0).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典例:一个数的相反数的倒数是,则这个数是( D )
A. B. C.- D.-
仿例1:-8的倒数是-,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或-1.
仿例2:列式计算:
(1)求-15的相反数与-5的绝对值的商的相反数;
解:-[-(-15)÷|-5|]=-[15÷5]=-3;
(2)一个数的4倍是-13,则这个数为多少?
解:-13÷4=-3.
变例1:冷库的室温为+2℃,现存入一批冷冻食物,必须使室温保持在-22℃.若冷冻机可使室温每小时下降5℃,经过多少小时,就可以使冷库达到-22℃的冷冻室温?
解:[2-(-22)]÷5=24÷5=(h).
变例2:(1)若ab≠0,则+的取值不可能是( B )
A.0 B.1 C.2 D.-2
(2)若a<b<0,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C )
A.< B.ab<0 C.>1 D.<1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知识模块二 倒数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2.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有时可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含加、减、乘、除的算式,既要注意运算顺序,又要注意符号.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答: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0不能做除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计算并观察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50÷2×;(2)6÷(3×2);(3)-1×÷1.
解:(1)-5;(2)1;(3),.)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34~P36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乘除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答:乘除属同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进行,不能除尽的应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约分.
典例:计算:(1)-5×÷(-2)=2;
(2)-1÷(-3)×=-,.)
仿例:计算:÷×(-)÷=-,.)
问题: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答: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
典例:计算:
(1)(-3)-(-15)÷(-3);
解:原式=-3-5
=-8; (2)(-3)×4+(-24)÷6.
解:原式=-12+(-4)
=-16.
仿例1:计算:
(1)(-42)÷(-7)-(-24)÷6;
解:原式=6-(-4)
=10;
(2)÷×.
解:原式=÷×
=××
=-,.)
说明: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注意用括号外的数去乘括号内的每一个加数,不要漏乘,且要注意积的符号.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仿例2:计算:
(1)÷-÷;
解:原式=-×-×
=+=9;
(2)(-4)÷.
解:原式=(-4)÷(-8)
=.
问题:乘法运算律有哪些?如何用字母表示?
答:乘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典例:计算:(-24)×.
思路提示: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解:原式=-24×+24×-24×+24×=-8+18-4+15=21.
仿例1:××(-8)×=[×(-8)]×=-4中用了( B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乘法分配律
仿例2:(1)(-8)×+(-7)×-15×8;
解:原式=×(-8-7+15)=-×0=0;
(2)÷5-1÷5+13×;
解:原式=×-1×+13×=×=(-2)×=-;
(3)×18-×6+×6.
解:原式=×18-×18+×18+(-+)×6=14-15+3+×6=-1+3+15=17.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乘除混合运算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知识模块三 乘法运算律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 乘方
【学习目标】
1.在现实背景下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
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n读作a的n次方,也可读作a的n次幂.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负数、分数的乘方,要将整个负数、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小学中我们是怎样来表示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如何读呢?
解:22,23,a2,a3,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记作a2,读作a的平方.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39~P40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乘方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表示呢?
问题2:乘方的结果叫什么?相同的因数叫什么?因数的个数叫什么?
答: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典例:对于(-2)4和-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们的意义相同,结果也相同 B.它们的意义相同,结果不同
C.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相同 D.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也不同
仿例:××××写成乘方的形式是,,)底数是-,,)指数是5.
问题: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非0有理数的乘方,将其绝对值乘方,而结果的符号是:正数的任何次乘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乘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乘方是负数,零的任何次乘方都是零.
典例1:计算:(1)(-2)3;(2);(3)-26.
解:(1)原式=-8; (2)原式=; (3)原式=-64.
典例2:计算:(1);(2)-;(3)(-1)2009.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1.
问题: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答: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说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注意按运算顺序进行.
提示:注意(-3)2与-32的区别,前者-3的平分,结果为9;后者3的平方的相反数,结果为-9.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典例:计算:-17+17÷(-1)11-52×()3.
解:原式=-17+17÷(-1)-25×=-34-2=-36.
仿例1:(1)5-3÷2×-|-2|3÷;
(2)÷
解:(1)原式=5-×-8×(-2)=20;
(2)原式=÷
=×100=300.
仿例2:计算:
(1)-14×(-2)3÷×;
解:原式=-1×(-8)××=;
(2)1÷[(-2)2×-(-)÷(-23)]-1;
解:原式=1÷(4×-)-1=0;
(3)1-×+÷.
解:原式=1-×+×(-8)
=1++(-2)=-2
=.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乘方的意义
知识模块二 乘方的符号法则
知识模块三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学习重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学习难点】
理解10n中n与原数数位的关系.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说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对于含有记数单位并需转换单位的科学记数法,可以利用1亿=1×108,1万=1×104,1千=1×103来表示,能提高解题的效率.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乘方?105读作什么?表示什么?结果是什么?
答:求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乘方,105读作10的5次方,表示5个10相乘.
2.我们观看生活中的一些大数:太阳的半径约千米;富土山可能爆发,这将造成至少亿日元的损失;光的速度大约是米/秒;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这些数很大,表示起来很不方便,并且不易比较大小,于是人们采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它们.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41~P42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是什么?
问题2: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整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10的指数n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1.
典例: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2);(3).
思路提示:把大数写成a×10n的形式.
解:(1)=1×106;(2)=×107;
(3)=×1011.
仿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740万=×106,40亿=4×109.
变例: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米=109纳米,则厘米=×107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典例:“丝绸之路”经济带首个实体平台——中哈物流合作基础在我市投入使用,其最大装卸能力达标箱.其中“”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B )
A.×106 B.×105 C.41×104 D.×106
仿例: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将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记为________美元.( A )
A.×1012 B.×1013 C.×1012 D.416×1010
提示:变例3的比较大小,先看10n指数的大小,指数大的数大,若10n指数相同,再看a的大小.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1:用科学记数法把表示为×10n,则n=6.
变例2:设有理数A用科学记数法记为A=a×109,则A的整数位数有10位.
变例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107,×108,×107,×108中,最大的数是×108,最小的数是×107.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科学记数法
知识模块二 科学记数法的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似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的操作初步掌握近似数、准确数和误差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能按要求对一个数进行四舍五入,精确到某一数位.
【学习重点】
掌握近似数、准确数和误差的概念.
【学习难点】
能够按照要求对一个数进行四舍五入,精确到某一数位.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环节指导.TIF" * MERGEFORMAT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中国是世界面积第3大国;中国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中国共划分34个省级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人口约亿,占世界人口的%;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万人,你能找出这篇报道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解:以上数中3、34、23、5、4、2、56是由计数得来,是准确数,而8844、、%、1600是由测量得来,是近似数.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P45~P47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要使用近似数?
答:准确数: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数;近似数: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在计数、计算等许多条件下,有时很难取得准确数,有时因不必要使用准确数,于是就使用近似数,例如在涉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常取π≈
方法指导:准确数是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数,近似数是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
一般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
知识链接: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需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
提示:“近似数×104,精确到哪一位”,学生不易分清,可提示学生将104看成“万”等单位来理解.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问题3:什么是误差?
问题4:误差与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关系是什么?
答:近似值与它的准确值的差,叫误差,误差=近似值-准确值,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典例: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七(4)班有42名同学;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
解:42、3是准确数;960、49是近似数.
仿例1:50名学生和40kg大米中,50是准确数,40是近似数.
仿例2:一个闹钟,一昼夜的误差为±10s,这句话的含义是这个闹钟一昼夜跑快不超过10s,跑慢也不超过10s.
问题:什么是精确度?一般如何表示?
答: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精确度表示,近似数一般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典例: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2);(3)万.
解:(1)精确到十分位;(2)精确到十万分位;(3)精确到千位.
仿例: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精确到千分位);(2)(精确到);(3)(精确到);(4)(精确到万位);(5)(精确到千位).
解:(1)0.≈;(2)≈;(3)≈;
(4)≈8×104;(5)≈×104.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交流预展.TIF" * MERGEFORMAT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INCLUDEPICTURE "七年级课件/《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名师测控》7数学HK上册/1.新教案 7年级数学HK上册/第1章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展示提升.TIF" * MERGEFORMAT
知识模块一 准确数与近似数
知识模块二 精确度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务管理教案第2章
财务管理教案第12章
财务管理教案第17章
财务管理教案第11章
财务管理教案第3章
第一章:有理数教案(有理数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有理数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大小比较教案 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