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4篇(四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时间:2022-11-05 00: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4篇(四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供大家阅读。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4篇(四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不会忘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那段激动人心的革命岁月。

  2、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要求。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4、简介延安。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朗读:

  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灿烂辉煌

  脊梁 镢头

  2、指名分节读诗歌,思考这每节诗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这节诗中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3、仿照写句子:

  4.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自学后面的几节诗:

  1、学生自学。

  2、交流:

  (一)第二节:

  1、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是指当年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当年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它代表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追寻的是这种精神。

  2、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 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实际上是指追寻党中央的领导。

  3、朗读。

  二)第三、四节:

  1、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各种好东西很多。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2、温热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的含义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连起来读三、四节诗。

  5、概括意思。

  三)第五、六节:

  1、反问句的体会。

  2、追寻信念:什么样的信念?——金色的理想,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3、追寻温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追寻光明: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五、总结全文:

  1、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全文及中心思想。

  3、练习背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利用课文插图和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等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4

  教材分析:

  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

  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

  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实际指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c、“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讲大生产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d、“讲话的会场”讲当年重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连用四个“追寻你”,采用排比句科学性出了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向往和依恋之情。

  4、各自轻读第三节,讨论理解词意,句意。

  “高楼大厦”“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

  “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大量涌现。

  “满目琳琅”比喻家用电器种类、数量很多,使用很普遍。

  “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

  “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5、指名朗读第四节。

  “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上顶天立地的脊梁”表面指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实际上是说延安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绝不能丢。

  6、有感情朗读两节,概括意思。

  7、轻读第五节,理解:

  “灿烂辉煌”形容延安精神光芒四射,崇高伟大,

  “行尸走肉”,比喻有些人尽管活着,但只是躯壳,没有灵魂。句意:延安精神崇高伟大,市区延安精神就如同失去灵魂,没有它,我们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8、读第六节,理解:

  “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

  “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

  “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指出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含。

  9、小结:诗中赞扬的延安精神具体指哪些精神?(全心全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相关心、爱护)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延安的敬仰和向往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2、指导感情朗读。

  作业设计:

  1、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排练成诗朗读。

  板书设计:

  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5*延安,我把你追寻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范文4篇(四年级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