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教学反思(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1 13:46:53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余角和补角教学反思(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反思),以供借鉴。

余角和补角教学反思(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反思)

  余角和补角教学反思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余角和补角教学反思》的内容,具体内容: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故本节课重新设计了教材的呈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欢。范文一今天我上了...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故本节课重新设计了教材的呈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欢。

  范文一 今天我上了一节余角与补角的新课。我以为这个知识点很简单,所以就忽略很多细节问题。虽然我准备的很充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利用实物三角板得出三角板的两个锐角的和是 90,我就直接过渡到互余的定义。其实我指导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得出两个角和为 90 后,例如 1+2=90,我就应该跟学生说:"1 是 2 的余角,2 是 1 的余角"这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说出这个之后,我才正确的叙述一次互余的定义。

  我是利用通过教授互余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自学得出互补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够通过书本得出互补的定义出来。我把互余跟互补的定义教授完之后。我就出一组已知一个锐角,求它的余角跟补角的题目。我发现一开始只有小部分的同学会做,我就意识我之前都是在叫文字类的东西,都没有把文字转换为数学语言。我就马上补救,我通过讲两个角和等于 90 得到她们互余,就知道已知角求它的补角就应该是 90—,求它的补角就应该是

  180—。例如求角为 5 的余角就是 90—5=85,它的补角就是 18 0—5175。我发现通过讲授如果做题之后,她们基本所有的同学都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通过求已知锐角的余角、补角,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要大 90 的结论。

  我通过两个题目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的这个结论我就出了下面两道题:

  1、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 求 —=______ 2、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 150 求这个角的余角=_________ 学生一下就得出了答案,我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以后我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案,争取得到最好的效果。

  范文二 成功之处在于:

  1、朴实:这是一堂探讨概念性的课,本着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的原则,上这堂课我没有设计比较花炮的东西,而是比较实在地把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一点一点的教给他们,从学生的掌握情况看,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2、课堂设计:本堂课先介绍了余角的概念以及互为余角的性质,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补角的概念以及互为补角的性质。最后在总结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列表格的形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出互为余角与补角的区别和联系,更能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完整化;最后一道题目看谁最聪明的设计,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并想出了很多好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发

  散了他们的思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联系了起来,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时很有用的。

  不足之处在于:

  1、板书:在书写板书上,不怎么具体,板书上应该有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我在写板书的时候,具体的重点内容不明确,也有一些没写上去。板书问题是我这个学期一直存在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今后在教学上应该更加注意这方面的书写。2、学生的动手实践:本节课学生的动手实践比较少,互为余角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来得出,这样才能加深对此性质的理解,并能很好的掌握;得出互为补角的性质时也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还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今后教学中,我也应该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充分的相信学生。

  范文三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故本节课重新设计了教材的呈现形式。本节设计重点突破互余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索互余的性质,然后类比迁移互补的概念及性质,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类比既是建构性的思维,又是反思性的问题,教学中经常由此及彼地进行类比的联想,然后进行大胆猜测,实现认知上的突破,是学生养成类比质疑的习惯,在学习、讨论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有效办法之一。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一点比较满意,就是作已知角的余角。学生有的用量

  角器度量的方法,有的以角的一边构造直角得出余角的不同方案。在用三角板拼图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不同方法很多差异较大。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别。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这种差异的存在。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教学反思

  《角度量》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的教学反思

余角和补角教学反思(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余角和补角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