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教学反思【汇编11篇】

时间:2023-11-15 08:44:49 教学反思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1

  比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见到比,认识比。虽然看着简单,但是对待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来说还是得花时间接受。这本来是两个课时的讲授课,但是我只用了一个课时。所以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在认识比时,我忽略了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这一内容,导致学生在这一方面根本没有概念。然后在比中,有同学提到比赛时有几比几,然后我没有纠正比赛时的比分和我们学的比有区别;在研究比值是,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强调比和比值的区别,导致之后的化简比并求比值这种题学生只写一问。最后,按比例分配问题时仅仅用学过的知识来求比例问题而没有点出比例的实质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细节和知识的关联性,让我的数学课更加严谨。同时也应该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在讲课过程中增加和问题有关的趣味性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参与性!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2

  为了较好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知、培养能力。反思这节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得失。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课始,以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不同型号的国旗说起,引出教室黑板上的国旗的大小和升旗时的国旗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出国旗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长与宽的比确实有密切联系的,引出比的初步认识,接着又联系了生活实际,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比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言,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我在介绍了比的意义后,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比的读写方法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3、什么是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处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时,用分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四、以“选美大赛”贯穿整堂课。

  课堂开始选出最美的长方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探究欲望。探究长和宽的关系及求比值后,通过计算最美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引出“黄金比”,让学生了解了为什么感觉美。

  五、联系生活实际。

  当学生认识比的后项不能是零这一知识点后,指出体育比赛中的“比”与这节课所学生的“比”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分析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记录得分的一种形式,所以可以是以“几比零”的形式出现。

  不足:认识比值后,比较比和比值的不同,为正确区分后面的化简比和求比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有得也有失,本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课堂气氛融洽,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内容!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谈话:同学们,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的学校,大家高兴吗?快跟老师们打声招呼吧!谁愿意把我们班介绍给老师们?

  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

  出示:五年级一班有男生32人,女生23人

  师:如果要对男生与女生人数进行比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课件出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师指名列式:32÷23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指名列式:23÷32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减法、除法对男女生人数进行了比较,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比(板书:比)

  2.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师:(指着32÷23)男生是女生的几倍,我们还可以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比23”(课件出示)

  师:谁来说一说,男生是女生人数的几倍还可以怎么说?

  (2)师:那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

  生说,师课件出示

  (3)师:同样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2比23,一个是23比32呢?

  引导学生回答,32比23表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23比32表示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

  教师指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4)不同类量的比

  出示:下面每组信息中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表示吗?如果能,请说出比。

  一面国旗,长3米,宽2米。

  老师用9元钱买了2瓶果汁。

  ①引导学生回答。

  生:长与宽的比是3比2,宽与长 的比是2比3。

  师问:3比2表示什么?2比3表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真不错,不但能用比表示,还知道比表示什么?

  ②师:你能用算式表示果汁的单价?

  生:9÷2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生:总价÷数量=单价

  师:像“总计÷数量=单价”也可以用比表示总价与数量的关系,谁来说一说?

  生说师课件出示:总价与数量的比是9比2。

  师:9比2表示什么?

  师:在常见的数量关系中,速度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工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为什么?

  3.抽象意义,建构模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什么是比?可小组内讨论。

  交流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师:两个数的比就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4.自主学习,丰富认识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比(板书 比的认识),其实,有关比的知识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拿出资料卡,自学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圈一圈、画一画,有疑问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学生自学交流,汇报交流。

  师:通过自学,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师引导学生梳理自学的知识:

  9比2写成9:2 9是比的前项,2是比的后项

  师:怎样求9比2 的比值?

  生 9︰2=9÷2=

  师:同学们都会求比值了,那就求下面的比的比值吧。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6︰9 12︰4 ︰7

  生做集体订正

  师小结: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3)探讨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5÷8=()︰( )=-

  师:看来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结合这个式子和下面的表格,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三、巩固应用,拓展探究

  1.判一判。

  (1)爸爸身高178厘米,小明身高1米,爸爸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78:1。 ( )

  (2)比的后项不能为0。 ( )

  生说说理由。

  师:在体育比赛中常常看到这种情况,出示课件体育比赛中的4︰0,问:这是什么意思?

  理解这是体育比赛中的一种计分形式。

  2.配制蜂蜜水

  出示(1)蜂蜜与水的比是1︰1;(2)蜂蜜与水的比是1︰10;(3)蜂蜜与水的比是1︰100。

  师: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说比的意思。

  师:如果配制蜂蜜水的任务交给你,你打算选哪一种方案,怎样配制?

  搅拌均匀后,平均分到10个小杯中,每个小杯中的蜂蜜水一样甜吗?你能用比的知识解释吗?这时,蜂蜜和蜂蜜水的比是几比几?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比和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比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课下,请同学们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你课下了解到得比的知识,制作一期数学手抄报。

  【教学反思】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即:

  (1) 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如从本班男女生人数的比导入新课,引出同类量之间的比,再引出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在此基础上再来概括出比的意义。

  (2) 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 强化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在教学前,根据学情,我课前布置了三个预习作业,复习有关比较的问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量关系。正是有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学习新知时,学生才能表现的精彩。所以,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还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它使课上的更加顺利、精彩,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借助图表、式子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上完这节课,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的扶与放的度把握上,似乎扶得太多,放的太少。

  2.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

  3.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练,有时会重复学生的回答。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如何简洁的呈现自己和有效的引导学生方面作不断的思考,来提高课堂效率,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4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并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要在学生深刻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1、课前这部分知识因为小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学生普遍都感觉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结构图,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还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创设情境——学生质疑——认识比例尺—--研究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研究性作业。

  2、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阶段,我先让学生试着画几条线段:5厘米、1分米、10米,画到10米时,发现不能把它的原长画在纸上,学生在画线段时提出疑惑,出示地图以此引入新课,这样完全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3、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阶段,出示我国的地图,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尺的意义,这时,由于学生刚才已经对比例尺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很快地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的意义。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加强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

  4、在引导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阶段,我先让学生认识这两种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提问:你能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试试看。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是用数字比的形式表示出来,没有单位名称;而线段比例尺是用线段表示的,并带有单位名称。这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和它们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5、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来不及反馈,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作为一位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课堂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5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

  正比例意义的教学,研究的`是数量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如何使这个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又形象,本课进行了设计。

  课始,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让数学从生活中来。通过教师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天气和穿衣、秋风和落叶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益等。进而让学生自己举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和学习中确实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入相关联的量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更强的规律性,这样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有效地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最后,联系生活结束全课,让数学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地体会

  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中用教师口述,学生随机口答的方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景,有效解决问题。先要求同学们有序的走出教室,每次出去两名同学,从而建立出去的人数和次数成正比例关系的条件。这样即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使课堂教学形成最后的高潮。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6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局部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同学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观察中考虑

  小同学学习数学是一个考虑的过程,“可以说,没有考虑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考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我出示书本例1的表格后,引导同学进行观察,并考虑:表格中的两种量怎样变化的?两种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同学在观察中考虑、在考虑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同学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同学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让同学采取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方式自学“试一试”,在小组里进行合作讨论,做到:同学自身能学的自身学,自身能做的自身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多少倍。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是一定的”。尽管同学观察、归纳的程度不一,但确实符合同学的认知

  三、在生活中运用

  归纳总结出了正比例的意义后,我布置了让同学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关系,并判断一些量是否成正比例,培养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7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基础“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在备课时我反复斟酌两个问题:引入比的必要性在“图片的放大缩小”学生能感受得到,但在“速度”“水果价格”两个情境里,学生会认为直接“比速度”“比单价”就可以了,比的必要性不容易体现出来,学生可能感觉没必要用到比。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我结合自己的设计与实际教学谈几点思考。

  纵观本课,较为成功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比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亲历一个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比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突出在两个情境和巩固练习中。

  3、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也不少,例如:

  1、新授教学层次不够清晰;

  2、问题过碎,追问过多,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

  3、提问不够严谨过于随意等等。

  4、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由于此环节的知识性比较强,让学生先自学再讲解,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对新知加深印象。如果此环节教师给予自学提示,是否更合理有效?在汇报的时候层次会更清晰些。)

  一节课结束,留给我的遗憾很多,虽然出现问题多多,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但留给我的思考不仅仅只停留于此。如何做到对教材背后知识的深挖,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层次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自己的教学?如果我们对教材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么我们所设计出来的教案会更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性。因此,设计教学时认真解读教材,确定课的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一节课下来,学生走出课堂到底学会了什么?是为数学内容而教还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好课前预测和课堂预测工作,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工作中要落到实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把握课堂的关键,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有效为教学服务的。另外,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两个方面:共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立足长远,设计立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实效、有生机的课堂。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8

  优点

  课前我进行了用心的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做了许多的预设。结合我本人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这种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不同的层次,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课后练习的特点,我把练习题整合到了一个教学情境中来,先是按比例分配140个桔子,掌握了方法以后按比例分配200个桔子。这基本的联系结束以后,为了增加梯度,我又提出了如果大班分到了90个,那小班会分到多少个?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再增加难度为大班比小班多分了40个桔子,大班和小班分别分到了多少个桔子?可能一些学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提供的不同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互补合作的。

  整堂课我保持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收获多多。

  不足:

  1、与学生的交流形式单一,总是一问一答式,这种单调的对话形式容易让学生感觉单调,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照顾到集体。

  2、本人的语言还需精炼,评价还需要及时有针对性。

  3、最后一个练习是三个数的比,脱离了之前的情境,有种很突然的感觉,缺少自然感。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9

  本课的导入,我是白板展示例1的画面,并要求学生说说果汁和牛奶有什么关系。他们很快就得出“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的答案。我告诉他们: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学生心有灵犀的答道: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也可以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然后就是学习比的定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授课时有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如比的定义、比的各部分名称;也有直接告之方法的,如求比值的方法;还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如在巩固阶段,我出示这么一道题:“在我校乒乓球比赛中,王勇同学以3∶0战胜李明获得冠军。根据这则消息,小红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0。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结果很多学生认为比的后项可以为0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时“比的后项跟除法的除数及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没有讲透。还有数学文化的传递处理得比较粗糙,因为已经下课了。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上了《直角的初步认识》,师傅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针对基础落实的几点建议。

  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对“直角”这一概念还欠感触。由于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研究教材,所以环节设计上,在直角的认识上欠扎实、到位。只是简单一点,认读了一下。没有从多方面让学生去感知这个直角,所以学生映像浅薄,以至于在后续的量角环节上有学生拿着三角尺的锐角进行测量。我想,正如师傅所说的那样,直角认识是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步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从多方面对直角进行认识、感知加深映像,如看、找、摸、说四方面入收,让学生能教深刻的了解何为“直角”。第一步落实到位了,后面的量角验证的环节也不会遇上上面的情况了。

  “先天”不足,“后天”补,这个补真的是又费时,又费力。此时真的感受到备好一堂课,认真解读教材真的是很重要。如果能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实、扎实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话,在后面的练习课及作业反馈中都显的很轻松,但是向今天这个课,难点没有突破好,明天还要重新来一遍,即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师生的精力,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认识比教学反思 篇11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新数字朋友“10”。

  在数数的时候,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数珠子。数刻度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和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和数数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经历10的.认识过程,在此基础上,逐层推进,让学生用这些方法比较10和9的大小。

  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提出问题“把1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在这个环节中,我把握的不是很好,首先我没有引导学生要有序的分,可以在黑板上示范一下。其次,10可以分成9和1,学生大叫这样分不公平,我没有马上强调“这节课我们不去考虑是否公平,而是研究10的组成有多少种。”或者我可以把话锋一转:那么不公平的分法还有哪些呢?这样过渡就比较自然了,也稳定了学生的情绪。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总结出10的组成以后,我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记住10的组成,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幼稚天真,却极富个性,这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数学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发展。我总结的方法是《凑十歌》,把方法编成口诀,非常容易掌握。学生拍手读《凑十歌》是本节课的亮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充满乐趣的。

  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0的组成,但是由于前面的内容节奏比较慢,所以讲完10的组成以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够做练习了,以至于有两道10的组成练习题没有当堂做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上完这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是很满意,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改正和加强。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认识比教学反思【汇编11篇】相关文章:

《认识钟表》一年级教学反思合集6篇

初二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最新11篇)

水墨画教学反思【通用4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竖式》教学反思【7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汇编11篇)

认识钟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最新4篇)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反思12篇

《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14篇

风筝教学反思【精彩5篇】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