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7篇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简短,供大家参阅。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之道》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反思:每次总是在完成教学过程后,才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合理与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环节的突破,是否采用了具体、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现将执教这一课后的不足之处总结一下:
1、关于质疑,这是自胜利听课回来后,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本学期语文研究的重点。在自然之道这节课上,也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在课堂上并没有做出适时、恰当的指导,而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教案继续进行,使这个环节失去了它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自己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给学生,也就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得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2、在教自然之道这课时,采取了以演促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走进角色。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来评议嘲鸫的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想: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课后一位老师提出了这个环节是否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作用,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而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描写小海龟动作的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但是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关系,还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后每上一节课前,我都要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
3、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像这样的缺点还有很多。仔细反思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平时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于心而未能成于行。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2
学完这节课,我深感缺失较多。反思教学,感触涌上心头,有三点: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本次课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还是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
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我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有一点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在练字方面以前写得很差的学生今天表现很好,写得字超过以往的任何字,可见课堂上教师的写字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3
周老师执教的《自然之道》选自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是让同学们走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自然之道》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是让同学们感受到: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课文中的作者对此就是深有体会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求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第一课时内容比较少,刚开始周老师用破茧成蝶的故事引入课题,故事中小男孩原想帮助蝴蝶破茧,后果却导致蝴蝶死去。这个故事引起学生的深思,初步了解到自然中的`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生存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自然之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文本。
接着周老师让同学对课文的大致内容有一个了解,知道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对于到底是一件怎么样的蠢事不告诉学生,不过课文的内容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通过预习,大部分同学已经知道这件蠢事指的是什么了,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对于疏通课文这个环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然后周老师的生字教学也是本课时的亮点之一,周老师同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火眼金睛”的环节让学生找出易写错的生字,并提出对此字的记忆方式,而且周老师还在读记过程中,注意了写得教学,读写的结合不但让学生记得牢,也体现语文课的工具性。在理解词语时,周老师很有智慧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以提问题和争当小老师,用找同义词,说一句话的方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还在解答中学会交流,真是一举多得。
最后,周老师结合四字词运用和课文主要内容出了一道练习题,对小学生是一个检查又是一个课时小结,第一课时完美结束。
整节课就是板书欠缺了。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4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析:
一、从教学思想上看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执教者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能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二、从教材处理上看。
执教者能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除了让学生对文本做深刻地理解外,在最后还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大自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规律。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抓住了本文的主线——“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在理解蠢事的基础上理清了本文的线索——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然后紧紧地抓住这条线索展开教学。
四、从学法指导上看。
执教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圈画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引生想象,抓住中心句,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内容等多种学习方法。比如,能联系上下文,明确向导的身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老师能适时地点拨:联系上下文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由于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师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
最后,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如果在课文结束时,能引领学生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就更好了。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5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几个朋友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上,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但是出于“我们”没有听从向导的劝告,“好心”帮助了一只幼龟,结果却给成千上万只幼龟带来了灾难,使不少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的习性,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那么,如何上好这篇课文呢?下面我就围绕《自然之道》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及不足之处。
通过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之后,我觉得:
作为第一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通过一个简单、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好心办坏事,不难理解,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关键问题,这正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顺其自然突破这一重难点,在课堂伊始,我就从“道”字的不同词语解释进行铺垫引导,接下来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主要问题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蠢事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如此一来,学生兴趣大增,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了解故事。
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抓住他们感兴趣的`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边读边悟,边模仿边讨论:这样傻不傻?这样合理吗?当他们的内心及情感都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顺其自然地理解了违背规律就会做蠢事的道理。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然后为了能凸显主题,我的阅读链接是两个经典小故事《揠苗助长》、《被喂饱的熊是死熊》,如此一来,联系文本让学生发现几个小故事的相似之处,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同学们热烈讨论交流之后,老师再细语点拨,重难点轻而易举就给突破了。
一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课堂的主人永远是学生,他们是课堂实效性的主宰者,走进孩子们心灵,引导他们用心真实地去感受,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不二法门。
课堂永远不会完美,有了反思才会有进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遗憾之处,如:语速稍快,留给孩子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就找同学回答问题或者自圆其说,势必会导致部分中下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另外,疏于对部分学生的课堂管理,观看录像之后发现几个贪玩好动的学生课堂专注度不够,要加强课堂调控。这样人人参与、积极互动的课堂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6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本课所描述的事情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所以教学本课我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很高,老师必须要将课堂变成充满乐趣的课堂,但是我发现学生并不能真正懂得“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的真正含义。学生的回答答案单一,老师不能挖得深,挖得透,所以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向导,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说说他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我借鉴上次集体备课时伊老师的做法,让让学生用“假如我是(),我想说()”这样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的x望,在发言中可以自然而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另外文章语言优美,教学活动以读为主。自由读,扫清文字障碍,默读,理清文章脉络,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升华情感。
这堂课收获最大的是:我认识到了学生的无限潜力,只要引导得恰当,学生完全有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时间、给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去感受语言的美丽吧!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7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遗憾之处,如:课文内涵突出不够,挖掘不广泛。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强调不够,没有突出违反自然规律就会事与愿违的理念,另外,由于教师本人理解的肤浅,再加上课堂机智欠缺,所以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只停留在“好心办坏事”的这个层面,对于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能够引出的“弱肉强食、生态平衡、适者生存”等观点没能即使引导,实际上这些也是“自然之道”。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观念,以学定教,不能以教定教;要拓展思维,备课时考虑既要周全又要深入。
西师大版《自然之道》教学反思7篇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简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