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3篇(土壤中有什么课后反思)

时间:2023-12-15 11:05: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3篇(土壤中有什么课后反思),供大家参考。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3篇(土壤中有什么课后反思)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1

  整节课总体而言,在设计上注意流畅性和操作性。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直奔研究内容。第二个环节“寻找土壤成分”,安排了几个实验:观察新鲜土壤、干燥土壤,土壤沉积实验,燃烧新鲜土壤、几个实验一环扣一环,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显现的方法,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而后提出的“土壤里有哪些生命?”引出了“土壤与生命”的思考,有书本插图引路,学生畅所欲言。最后以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结束本课,起到了很好的拓展教材的作用。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考虑时间的关系,燃烧新鲜土壤、土壤溶液,采取教师演示,生观察,其他三个实验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在实验中是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是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来总结。但在溶解土壤实验时,起初因为无机盐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我想在制取土壤浸出液时用食盐水代替,以便让实验现象明显。确实在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土壤可能是一个误导,.总结时,觉得自己总结不够到位。在沉积实验过程中,对分层的表示,因直接画在黑板上,用课件出示慢了一拍,使一部分学生出现归纳错误。总体课堂上觉得稍稍有些紧张,拉的有点匆忙,再让生多思考,多观察。

  科学课堂首先就应该实事求是。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2

  三年级已经上过这一课的内容,那时侯是重点探究土壤是不是混合物!现在这一课非常注重土壤的成分,从一开始的肉眼观察,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再到放入水中观察,观察沉淀时的分层,最后小结出土壤的成分。然后在讨论土壤与生命体之间的一些共存关系结束。

  在分析教材后,发生了两个疑问:一是借助放大镜真的能比肉眼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吗?(在一个班的施教后发现课本这张记录表的填写几乎是一样的,有些同学填的内容甚至有作假嫌疑。)二是观察沉淀现象会明显吗?(自身课前尝试后发现根本不明显!)

  我在修改后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局部观察土壤,为了让同学既能够发现土壤中的水分,又能够发现粉沙,考虑到干土不易发现水分,湿土不易发现粉沙。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分干土、一分湿土。考虑到借助放大镜效果不是很理想,删除了借助放大镜观察的'局部,使得观察活动更加的集中。观察水中的土壤时,考虑到要发现空气,必需现场操作,但考虑到分层,必需要沉淀很长的时间,所以我首先通过演示投影让同学发现土中有空气,然后演示搅拌沉淀…同学发现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我就提供事先沉淀好的水中的土让同学观察分层现象,这一局部效果非常好!

  但在这节课上我作假了,为了让同学更清楚的发现分层现象,我在土中拌入了一定量大小不一的沙石。我到底该不该作假?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3

  这节课作为独立的课时来上,未能从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层面导入,而是从资源的角度考虑。整节课以土壤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为主线,通过寻找土壤成分并判断出各成分的对生物生长的作用,从而更加相信土壤的价值所在,首尾呼应。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单观察转为实验观察,逐步发现土壤成分。利用加水实验,找到了土壤中存在空气。学生看到的现象是,大块干燥土壤放进水里冒泡了,便直接得出土壤中有空气,值得深究的是,这种气泡是土壤一放进水里马上就有的还是土壤放进水里后在其表面冒出的气泡,如果是前者,只能说明这气泡是水里的空气被土壤挤出来了,如果是后者,才能证明土壤中的确存在空气。这块的观察应更加仔细些! 沉积实验中,学生能明显地看到液体底部的沙子分层了,但具体是不是分为了四层,其实是有问题的,沙会把小石子覆盖住的,在底部看不到一颗颗的石子的,基本上能看到沙、粉砂及表层粘土的分层,完全像教科书那样典型分层的效果做不出。

  燃烧土壤实验,起初使用燃烧匙加热土壤,发现不仅耗时长,且效果不明显,后采用镊子夹取土壤直接酒精灯加热,气味散发显著。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3篇(土壤中有什么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反思3篇(七年级政治教案反思总结)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9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反思 简短

五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后教学反思优秀(精华12篇)

商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0篇(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00字)

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反思11篇(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100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5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7篇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优秀10篇(父亲的菜园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篇(语文园地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

语文《狼》教学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