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6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时间:2023-01-26 22:12:43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6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供大家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6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1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 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

  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2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 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 学校: 沈阳市四十七中学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章 第5节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的原因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

  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3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 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 李赟峰 学校: 上海市杨浦初级中学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第__5__节(课)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学

  历

  史

  教

  案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500字)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000字)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4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邓朝凤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与概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及条件(重点)

  1、根本条件(社会基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2、人心所向: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实力条件: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4、主观条件(个人因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推行正确的政策(连横)

  5、政治上: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统一

  6、诸侯争霸形成了局部性的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政治方面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经济方面a、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b、统一度量衡、货币

  3、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以及统一天下的时间

  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公元前221)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秦半两钱,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社会上流行隶书

  秦朝的疆域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情景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秦得以统一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让学生明白统一是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各找到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对本课进行预习个途径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2、新课分享 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5分钟),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秦灭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是什么? 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以及各个官职的职能是什么?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理国家监察事物 太尉:管理军事

  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在全国所通用的字体,货币是什么?

  在全国通用的字体是隶书,通行的货币是秦半两钱

  3、快速阅读完成后同桌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再有老师抽查,最后公布答案,并让学生勾画出来。

  学习探究

  提问:为什么同一全国的任务由秦完成?

  课后辩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作为我国的始皇帝他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其暴政,劳民伤财,横征暴敛,使劳动人民揭竿而起,反对秦朝的统治。那么秦始皇的功过与得失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可分为正方与反方进行辩论,增加乐趣)

  五、板书设计:秦朝的统一

  1、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 a、条件 b、过程 c、时间 d、意义

  2、巩固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a、政治措施(2)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

(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 b、经济措施(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c、文化措施 :统一文字

【总结与评价】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通过《秦朝一统》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知识延伸】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秦始皇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5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 题:春秋战国的纷争

  授课教师: 徐卫国 学校: 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二初级中学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第__5__节(课)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

  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

  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

  4、齐桓公率先称霸

(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

(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

(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

(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

  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6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李赟峰学校:上海市杨浦初级中学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第__5__节(课)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 / 4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3、天下大“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三)板书: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2 / 4

  为什么会“乱”(板书)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败的必然性。(小组讨论)

(①分封制确保了王室的血脉;②王室内部矛盾的不断显性化与统治力的衰弱。)乱世出英雄(板书)

  1、总括:

(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2、故事讲述

(1)退避三舍;(2)秦晋之好;(3)问鼎中原;(4)卧薪尝胆。3、课本剧展示,回归历史:卫鞅力劝秦孝公纳其主张,实行变法。4、齐桓公率先称霸(1)条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处东方,盛产渔盐,经济富庶; b)锐意进取,实行改革——管仲改革,国力逐渐强盛;

  c)战略战术——“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树立了威信,最终成就霸业。

(2)结果:齐桓公吹响了争霸有号角,诸侯之间互相兼并,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最后出现了以齐、宋、晋、秦、楚为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设问:如何理解争霸也是民族融合与进步的过程?(小组讨论)(提示:诸侯国数量减少,割据状态与规模缩小,有利于国家向统一迈进。而且,诸侯国的兼并,使不同习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3 / 4

  4、秦国后来者居上——商鞅变法,秦称雄于世,并完成大一统。(1)秦为何成为“后来者” a)地处西北,国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国轻视,被拒于诸侯盟会大门之外。(2)厚积薄发——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a)鼓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爵与田宅; c)编制户口,严刑峻法,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国君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b)涌现了一大批军事新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有利于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强化国家的控制力; d)有利于强化国王的权力;

  e)但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最终惨遭酷刑而死。乱之终结——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三、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最终消灭分裂实现天下统一。当今社会,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大家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四、训练与评价

  课后思考: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4 / 4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6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6篇 初中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历史教学研讨心得体会3篇(历史教研会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学历史培训心得体会

2022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篇(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历史教学工作的学期总结报告3篇 本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有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范文3篇(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7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最新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篇 历史教学工作小结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最新3篇(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期末高中历史教学总结2022【3篇】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