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教学设计12篇(《秘密》教学设计怎么写)

时间:2023-06-05 15:38:48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秘密》教学设计12篇(《秘密》教学设计怎么写),供大家品鉴。

《秘密》教学设计12篇(《秘密》教学设计怎么写)

《秘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默读,能围绕课题质疑,了解秘密产生的原因。

  2.学习抓重点词句谈理解的方法,品读课文。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应注意首尾的照应关系。

  3.体会小男孩艰苦朴素的美好心灵,以及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重点:

  体会小男孩艰苦朴素的美好心灵及“我”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

  教学难点:

  练习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

  2.质疑:结合课题或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秘密?谁和谁的秘密?秘密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回答学生所提问题

  2.找一找哪句话提到了咱俩的秘密是什么?请你用直线画下来。指名让学生朗读句子。

  出示课件1:

  我接过了那支铅笔,说:“我一定用铅笔批改你的作业,这是咱俩的秘密。”

  读句子,学生回答秘密是什么。(板书:用铅笔判作业)

  追问:

  平时的作业老师用红笔批改有什么好处呢?(醒目、清楚)

  3.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课件2:

  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微薄的退休金,祖孙俩凑合着过日子。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小男孩生活环境的艰苦:年迈——年纪非常大,无法外出干活;微薄——非常少;凑合——将将能维持生活,没有额外的钱。)

  追问:

  1)你能想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吗?所以小男孩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

  2)出示课件3:

  他不好意思地走到讲台旁,仰起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我一支铅笔,悄悄地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思考:

  小男孩是怎样向老师提出这个请求的呢?为什么小男孩“不好意思”?“悄悄地”说?如果同学们知道小男孩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男孩?

(生活艰苦、可怜的、为奶奶着想、非常体贴、懂事的——)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吗?

  4.面对小男孩的请求,老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读第四、五段)

  出示课件4:

  悄悄地告诉他——悄悄送——

  5.想象体会,这样一位可怜、懂事的小男孩在老师的帮助下,会怎样做呢?

  小男孩会怎么写作业?老师会怎样判?小男孩又会怎样擦?

(小男孩认真写,少错,争取全对——表面是好擦,实际上是激励小男孩每次作业都争取全对——)

  6.你从两个“悄悄”一词中体会出什么?

(两个人始终保守着秘密,也充分说明了老师无时无刻不在为小男孩保守这个秘密。)

  7.这时你又会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男孩?“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有强烈的自尊心——)(理解、关爱、尊重小男孩,是位好老师)

  感悟朗读第二大段

  8.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5:

  每当我翻开学生的作业本,要批改作业时,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就浮现在眼前。

  每当我回忆起这个小男孩的时候,都激动不已。

(句式相似,意思一致,作用)

  指导:像这样的写法就叫首尾呼应。同学们在习作中就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三、读写结合

  出示课件6:

  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要求:

  1.写感受应集中,不要面面俱到。

  2.要联系课文内容,以“感”为主。

  3.可以联系个人的实际谈感受。

  4.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交流读后感

《秘密》教学设计2

  课程分析

  科学活动一直是大班幼儿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本节课是尝试用吸管支撑起橡皮泥,从而制作成三脚架,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在活动前,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橡皮泥和吸管,让幼儿分别通过二次探索操作,尝试把橡皮泥顶起来,而且每次要求的难度在逐渐加难,操作中孩子们多次尝试,最后发现用三根以上的吸管都可以把橡皮泥撑起来,而三根吸管是最少的,它所组成的三角形是所有的图形中是最稳当的一个图形。最后教师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出许许多多有用的东西,把它取名叫做三脚架。使用三脚架能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程目标

  1、尝试用吸管支撑起橡皮泥制作成三脚架,了解三脚架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猜测、讨论、试验、记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课程准备

  学具:球形橡皮泥若干、吸管、记录单、笔

  教具:课件PPT

  课程过程

  一、让吸管站起来:

  师:这是什么?你能用橡皮泥让这根吸管站起来吗?请1、2名幼儿上来演示。

  二、第一次探索:把橡皮泥顶起来。

  1、师:橡皮泥也想站到上面看一看,你能用几根吸管把橡皮泥稳稳地支撑起来,放在桌子上让它不倒下去呢?请大家去试一试。(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2、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记录单,用了几根吸管?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把吸管插进橡皮泥,让每根吸管的高度一致,上面靠靠紧,下面分分开,就能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了。有的小朋友用了4根,有的用了5根,都成功了。

  三、第二次探索:用最少的吸管稳固支撑起橡皮泥

  1、师:现在请你们用最少的吸管把橡皮泥稳固的支撑起来。比一比,谁支撑的最稳而且用的吸管最少。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你最少用几根吸管把橡皮泥支撑起来的?还有没有比它更少?你们觉得两根能成功吗?

  4、教师验证小结:现在让三根吸管站在彩纸上,然后用记号笔把它们的位置圈出来,把这三个点两两连起来,看看它是什么图形?原来,三角形是所有的图形中是最稳当的一个图形,所以把三根吸管摆成三角形的形状,就能稳稳地撑起橡皮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出许许多多有用的东西,把它取名叫做三脚架。

  四、播放课件,介绍各种各样的“三脚架”。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三脚架?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上的三脚架在哪里?

  五、结束部分: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三脚架,请小朋友晚上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用到三脚架原理做出的东西,明天来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程反思

  本节大班活动是一节常规课,幼儿动手探索实验的时间比较多,孩子们特别喜欢,由于班级人数相对来说还是偏多的,常规纪律方面很多孩子也存在兴奋的现象。从本节课的达成目标看来,孩子们的操作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第一次操作时,部分幼儿操作没有成功,孩子们操作时,我下去指导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多的就是孩子在插吸管时,插得距离有的太近,有的太远,导致橡皮泥过重,没有支撑点从而撑不起来。因此第一次操作后,我把这一点定为了小结的重点,要求孩子在把吸管插进橡皮泥时,每根吸管的高度要一致,上面靠靠紧,下面分分开,像一个小爪子一样支撑起来。了解了重点后,在第二次的操作中,孩子们就很快的让橡皮泥稳定得撑了起来。这次的活动,让我对科学活动的

  教学形式有了很深的认识,教师的总结提炼语言要少而精,及时发现及时指导,这样孩子们的达成度就会很高。

《秘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2、能具体细致地装饰描画对象,在线的疏密关系的对比处理中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难点:

(一)在绘画表现时,无论是用短短的直线排列,还是用长长的曲线排列都应注意线条的组织方向与头发生长方向的一致性,

(二)注意发式也因头部所呈现的正面、半侧面、正侧面的角度不同而产生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半成品范图、碳素勾线笔

  教学过程:

  准备教具,课件。

  组织教学,课前检查学生用具摆放。现在开始课前三分钟展示。

  师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听从指挥、互相配合。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动脑筋、举手发言。

  一、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欣赏发式、揭示课题

  1、板书观察:

  观察就是仔细看。学会观察,我们在面对描绘繁复的对象时就不至于茫然无措、无从下笔。而且还能提高我们对形体的理解和认识。

  2、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任务,请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一下对方的发式,说一说他的发式是什么样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观察时可以多方位入手,正面、侧面、背面都看一看。互相说一说。谁来说一下?你说,你说。

  如;扎着两个小辫子;齐耳的短发;小平头等。

(二)生活中的发式各式各样,古往今来,人们喜欢将自己的头发进行梳妆打扮,来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征,飘逸的长发,整洁的短发,俏皮的小辫,各具特色。

  二、怎样运用恰当的线条表现美丽的发式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线的秘密》第三课时《美丽的发式》。

(一)这位小姐姐的卷发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她的发式适合用什么线条来概括呢?(曲线)为什么?

  建立自信心:绘画的天分就在于感觉,刚才和他想法一样的,老师恭喜你,你的感觉抓对了!

  根据你的观察,你能不能用适合的曲线上前来大胆表现一下?

  鼓励。

(二)师生互动:

  1、对比观察:这位小男孩的小平头和另一位小姐姐的发辫,他们的头发外形都进行分块处理,看看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发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

  2、欣赏古代美女、现在的女孩及生活中不常见的发式。对比观察下,这两位大哥哥的发型,注意头发的生长、梳理方向。谁能上前来试着用整齐的.曲线画一画大哥哥的发型。

  评析学生的添画作业,辨析男发式的线条组织。

  情况:线条组织稀疏。

  情况:线条组织杂乱

  情况:线条组织疏密得当,而且表现了一定的梳理方向。

  小结: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规则的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有序。自由的曲线则显得活泼、悠美。

(二)讲授:

  1、用线描画发式,无论男女,绘画步骤都是一样的,指导:占位置,定大小——再进行分块;给头发分梳理方向——然后组织线条,最后完成画稿。出示半成品教师演示指导:注意线条排列要有序,注意穿插关系。

  2、优秀作品欣赏。

  三、布置作业

(一)提作业要求:根据想象,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用线描的方法给自己或同学梳个美丽(或帅帅)的发式,或扎扎小辫子。看谁画得最有趣或最有创意。可以是生活中见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

  开始

(二)、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作业展示、评析交流

(一)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谈学习感受。

(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结束语:人类的头发都是充满感情的。它代表我们的精神面貌,你热爱生活,生活同样也会善待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秘密》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了解年轮与树龄之间的关系。

  2、初步知道人类保护树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年轮》实拍图3张,《一棵树的经历》故事图7张、故事音频

  活动过程

  出示树木年轮图片,以“猜猜树有多大年龄”的话题引发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知道这棵树几岁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树 几岁了?

  小结:树墩上一圈一圈的是树木的年轮,从年轮的圈数就知道树木有几岁了。年轮会告诉我们树木生长的秘密。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年轮的知识。

——你们看看这两个年轮的纹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年轮不仅告诉我们树木的年龄,还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 下,年轮密的是北方,疏的是南方。因为树干朝南的一面受阳光照射较多,生长较快,所以年轮比朝北的一面宽大一些。

  讲述故事《一棵树的经历》,让幼儿知道人类保护树对树的成长的重要性。

  1.讲述故事

——故事中的树经历了什么?最终它变成了什么?

  小结:故事中的树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大树,经历了开路、干旱的年份,也经历了风调雨顺的年份,最终被送进了造纸厂,变成了纸张。

  2.知道人类保护树对树的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要怎么保护树木朋友让他们健康生长呢?

(不乱砍伐树木,小心森林大火,为树木除害虫等)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保护树木的相关资料,了解树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秘密》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本课以“情”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及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歌曲《甜甜的秘密》(人音版第六册)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一、组织教学

  首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放飞美妙的歌声,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演唱。(通过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谈话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能说说,在演唱时感受到了什么呢?

  2.师:是呀,老师呕心沥血、精心培育我们茁壮成长。那我们该怎样报答老师呢。

  三、新课展开,听唱歌曲

  1.这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图片)

  2.请你猜想一下,他们会对老师说什么呢?(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

  小结:真是一群懂事又体贴的孩子,老师会为有这样一群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要求:大家感受一下,这群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4.让我们一起用神秘、急切的心情朗诵歌词。(音乐背景)

  5.师配乐范唱(帮助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6.要求:熟悉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情绪。生说感受。在看、听、说中熟悉歌曲,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

  小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尊师重教的国度,国家就会兴旺发达,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四、学唱歌曲

  1.板书课题。

  2.复习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

  3.带领生用“Mn”哼唱旋律,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

  4.师弹琴。要求:第二遍哼唱时注意有没有较难的地方,待会儿请求帮助。注:区分一二小节和五六小节的异同处,唱准大跳音程。

  5.带上歌词跟琴唱。(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6.完整唱全曲。

(通过哼唱熟悉旋律,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线的走向掌握音准。

  从学生角度发现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五、歌曲处理

  1.跟着音乐演唱歌曲,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板书:神秘、急切

  2.练唱歌曲前半部分,唱出神秘的感觉。

  3.生练唱后半部分,唱出急切的心情。

  4.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唱出神秘急切的感觉。

  5.生上台演唱歌曲。

  6.以“领+齐”的形式演唱歌曲。

(通过歌曲情绪的处理,提高学生演唱水平,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促进学生更好体现歌曲内涵。)

  六、情节高潮

  1.许多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他们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的呢?(放《飞来的花瓣》)

  2.师:是呀,不只在校生爱老师,已毕业的乃至全社会的人们都尊敬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尊敬老师呢?因为老师不但教我们知识,关心我们成长,甚至还会用生命来呵护我们,这一次在汶川地震就有许多老师为了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例如:5月12日晚9时许,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后脑内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汉子,趴在一张已被砸得变形了的课桌上,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这4个学生,就是因谭千秋老师用身体保护而逃脱死神之手,那位趴在课桌上的汉子,就是谭千秋老师。

  又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地震发生后,家长们无奈地坐在废墟边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伍到来。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的说:“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幼儿园废墟里,记者看到孩子们使用的小枕头、小盖被,还有散落的一只只小鞋。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正因为有了像瞿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孩子得救。

  现在,你想对尊敬的老师说句什么呢?(背景音乐《飞来的花瓣》)

  3.最后,让我们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尊敬的老师。生动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爱师的音乐氛围越来越浓烈,说说、唱唱中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激动人心。)

  五、结束

  播放《甜甜的秘密》。学生边哼唱边怀着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走出教室。

《秘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的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要充满自信的力量。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磁带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的告诉老师听?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

  注意多音字:

  lù tiáo

  露调

  lòu diào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再练说几个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要有创见。

  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偏()急()兄()分()

  扔()扁()隐()况()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虚荣心露馅儿声调习惯

  仍然心照不宣水份情况偏旁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地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所读内容的感受。

(5)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打”或“搁”你认为行吗?为什么?(用动作实践辅助区别这三个字的意思。)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高老师对“我”说,“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是会还是不会了”,想一想,高老师知道以后,会怎样做?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

(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当“我”再次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

  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作业

  1、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2、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露陷儿(不自信)

  秘密

(老师的爱)从容(自信)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课文。

(1)火车接龙朗读课文。

(2)指名表演编好的课本剧。

  提示指导:

  A、可增加一个角色--“我”的同桌,通过我的“我”与同桌的对话表现“我”的内心活动。

  B、在表演的过程中,安排小记者采访:

(如: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当你身边的同学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结巴起来,你觉得该怎样做?)

  二、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将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的生字:仍、况、份;半包围结构的字:题、越。上下结构:室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换偏旁等方法记忆生字。

③给生字组词。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①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安静,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词语积累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将好的词语收录到自己的词语库中。

  五、作业设计

  1.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2.自制本课生字卡。

《秘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一只葫芦】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6、7:字词】

  妖怪 规矩 乖巧 撵上 脚丫 拽住 冲着 又瘦又长 烫着 溜开 幸福 舔手 向日葵 罢了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拽 瘦 绍”,前鼻音“撵 舔”,后鼻音“烫”。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òng”,还有一个读音“chōng”,组词“冲动”。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舔 葵 瘦”。

“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多一点点。“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撇。

“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是: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横撇 捺。

(3)词语解释

  介绍: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妖怪: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8】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出示课件9】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出示课件10】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

  2、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课件出示14】“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① 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课件出示15】“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出示课件16、17】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王葆为什么要宝葫芦?他能用宝葫芦做什么?

  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

  预设:王葆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预设: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内容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5《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

  2、读懂文章,回答出针对故事提出的问题。

  3、积累好词好句,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和他自己心理不断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而来理解“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这一道理。从书中每一个细节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设计理念: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梗概来激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静静阅读精彩片段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心理变化,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赏析,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兴趣。今天继续来读这本书,看看里边有趣的故事。

  二、阅读分享。

  1、读故事,根据故事来提问。其他同学抢答。

  2、推荐自己喜欢的片段。

  3、比比谁读得更棒

  同学交流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三、总结回顾

《宝葫芦的秘密》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放进书架,珍藏一生。像这样有趣的童话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再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领略这位童话大师的风采。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25《宝葫芦的秘密》优质课教学设计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生字生词,也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关于王葆的自我介绍。你还记得王葆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吗?王宝是一个普通的少先队员,和我们一样爱听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

  请你按下暂停键,默读全文,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读幻灯)

  请你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等待浏览课文的时间)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宝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先默读5到14自然段。找一找表现奶奶和王宝性格的句子用直线和浪线区分开,分析王宝和奶奶的性格各是怎样的?(等待画句子的时间)

  我们先来看王宝,你是不是找到了这两句呢?第七自然段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第13自然段什么剪脚趾甲呀?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从这两句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葆是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

  关于王葆还有这三句。在第五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正是我们的规矩。还有11三段。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还有14自然段,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那非得讲故事。从这三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王宝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

  而奶奶呢?看第六自然段。乖小宝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第八自然段不烫啊,冷了好一会儿了。从这两句来看,奶奶是一位慈爱有爱心的奶奶。

  再看14自然段这一句。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奶奶特别擅长编故事。而且呢,还能激发孙子王葆的想象力。

  我们再来读15到17自然段,边听边找一找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

  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到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对啦,就是奇妙。这宝葫芦真奇妙,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难怪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这么有趣儿的故事。这么奇妙的宝葫芦,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请你出声地朗读出来。(等待朗读一次的时间。)

  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思考一会)下面让我们听一听王子文同学的故事。(听)我们再来听一听张筱琛讲的故事。(听)苗楚涵同学也带来了她的故事。(听)最后再听听程禹智的故事。(听)相信你们的脑子里也藏着这样的故事吧。课后可以讲给身边的人听。

  大家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一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要什么有什么?你想有这样的一个宝葫芦吗?王宝就常常联想到自己,他也想要有一个宝葫芦。

  那王宝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请你认真朗读18到21自然段。圈画出王宝药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儿?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找到了。一共有三件事儿。第一件在19自然段。王葆想要宝葫芦帮助他列式子学数学。第二件在20自然段。王宝想要宝葫芦帮他的向日葵长高。第21自然段。王宝希望宝葫芦让闹翻的同学跟他重归于好。那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王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学数学可以看出王宝的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从夏日可以长高可以看出王宝的好胜心强,凡事要比别人做的好。从闹翻的同学可以看出,王宝喜欢交朋友,但是呢却处理不好关系。由这么多事儿可以看出,王宝对宝葫芦的渴求是那么的强烈还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其实啊,这篇课文还没讲完。只是整个故事的开头部分而已。后来王葆真的得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宝葫芦。听,他是怎么发现它的?(太阳快要落下去了,河面上闪着金光,时不时破烂拉的一双。就皱起一圈圈的水纹,越当越大越当越大。把我的勾丝当的一上一下的晃动着,这一来于一定全都给吓跑了。我嚷起来是谁跟我捣乱?有一个声音回答。好像是青蛙叫,又好像是说话各路谷歌露骨。什么又叫了几声咕噜咕噜,可是再听听又似乎是说话。好像说是我是我。谁呀?你是谁?回答我的人就是个露骨个露骨,叫了一遍又一遍。渐渐地可就听得出适应来啦,宝葫芦宝葫芦。越听越真,越听越真。)就这样王宝发现了宝葫芦,并且得到了他。

  那你觉得王葆得到宝葫芦就一定能得到幸福吗?猜一猜吧!

  你猜的到底对不对呢?只有去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才能知晓结果。同时从这本书中你也将学到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

  如果你有机会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请你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宝葫芦给王葆带来了哪些变化?二王宝为什么会放弃这么神奇的宝葫芦?

  最后让我们回顾这篇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宝的自我介绍。可见王宝是一个普通的爱听故事的人。第二部分是奶奶给王葆讲宝葫芦的故事,而且每次都不一样。第三部分写出了王保的心愿,他想要有一个宝葫芦。通过这样的结构图,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我们学完啦,快看看作业是什么?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二再读一读王宝和奶奶的对话,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写一写。你和一位亲人相处的日常细节。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再见!

《秘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10课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点。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简单对比的方法探究纸,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过程与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由纸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白纸、牛皮纸、餐巾纸、毛边纸、滴管、硬币、纸盒。

  学生准备:各种纸和不同的纸制品。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是科学课,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对纸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1、认识纸和纸制品,了解纸的种类。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纸)

  生:一张纸。

  师:那么,这是什么?(出示一个纸盒)

  生:纸盒。

  师:纸盒是纸制品,那么生活中大家都认识哪些纸和纸制品呢?

(学生回答认识的和常用的纸和纸制品。)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纸和纸制品。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纸和纸制品,大家都带来了吗?下面请介绍介绍吧!

  生汇报,我带来的是xx纸,xx(纸制品)是由xx纸制成的。

  师: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纸和纸制品,其中有白纸、牛皮纸、餐巾纸、毛边纸(同时板书)等很多种纸(板书“……”),那么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种纸,各种各样的纸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呀?

  生齐:想!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纸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师:纸有多种多样,可以做成不同的纸制品,那么怎样来研究纸的特征呢?你们打算研究纸的哪些特征?用什么方法?如:各种纸都吸水吗?光滑还是粗糙的等等,请各小组研究研究。(教师参与小组研究。)

  2、汇报研究结果

  师:同学们都研究好了吗?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的研究结果。

  小组研究后汇报,我们打算用xx方法来研究纸的xx特征。

(师归纳并板书:吸水性、透光性、光滑程度、承重能力。)

  3、进行研究并展示研究结果

  师:下面我们就主要从这几方面来进行研究,为了大家能研究的更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白纸、牛皮纸、餐巾纸、毛边纸四种纸以及滴管和硬币两种工具,各小组随意选择纸的各种特征进行研究,下面请各小组领取纸和工具进行研究(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大家的研究结果(展台展示)。

  4、整理研究结果并展示。

  师:同学们研究的都很认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些纸的特征,同学们根据你们研究的问题,给纸按照由强到弱或其它方式排排顺序,好不好?(小组整理排序)

  师:通过大家的整理,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纸不同特征,这样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纸了,比如擦脸可以用较柔软的面巾纸,包书皮可以用耐磨、厚一点的牛皮纸等等。

  5、纸与我们的生活

  师:在生活中,纸还有哪些用途呢?下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

  师:谁愿意说一说纸在生活中的用途。

  生回答:纸可以……

  师:纸的用途可真大呀,真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节约用纸,不随便扔掉纸,利用一些废旧的纸来做一些装饰品和玩具。

  三、自由活动

  1、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纸制品

  师:各种纸都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以折叠成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或玩具,同学们能用纸做玩具吗?好,下面大家就用搜集来的纸做一做给大家看看。

(学生制作,教师参与)

  师:同学们都做好了吗?

  2、展示作品

  师:那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学生展示、自评)

  师: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做得都很棒。

  3、学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可真好,通过今天的研究和制作,我们都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小结:我学到了……,我知道了……

  4、填写评价表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下面大家填写评价表。

  师:老师希望大家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

  四、拓展活动

  师: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的用途非常广泛,与我们大家密不可分,那么大家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和自豪,我们今天学到的只是纸的一部分秘密,纸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课后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继续研究,这节课我们的研究就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板书设计:

  纸的秘密

  白纸吸水性

  牛皮纸不同透光性

  餐巾纸光滑程度

  毛边纸承重能力

《秘密》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铁架台、螺丝帽、线、秒表。教师:(与学生材料同)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听说过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吗?(生:听说过)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伽利略的小故事。

  2、出示flash课件: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3、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伽利略观察到的吊灯摆动就是一种摆的现象,那么在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还有哪些呢?(生回答,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

  4、讲述:生活中有这么多摆的现象,那么摆动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就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摆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摆。

  教师拿起一个摆,问学生摆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生回答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讲述: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1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

(2)学生分组安装。

(3)讲述:我们要研究摆动的规律,首先要知道怎样才是摆动一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做摆动一次。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我们每个实验都要做两次,时间是30秒。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把观察结果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6)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7)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每个组的摆在一定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讨论:

  A.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那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门各组在汇报时的数据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B.讨论完毕,小组代表交流意见。(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系,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

(2)讲述:下面我们就分组通过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吧。注意把实验数据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和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出示ppt课件: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没有关系。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三)巩固练习

  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题,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一下。出示flash课件

(四)布置实践性作业

  出示ppt课件:怎样能让摆摆动的快一些(设计一个试验方案)板书设计:

  10、摆的秘密

  摆:摆线

  摆锤

  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课后小结:

《摆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我们期望以“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知识作载体,让学生在科学的思维过程的经历中,其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1)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以科学的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为主线展开的。

(2)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做一个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而我们则希望学生在做摆及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判断,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3)在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流于形式。

(4)本课的教学中,概念的形成可能与学生的固有的想法存在差异,同时会影响学生在知识上的学习。

《秘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故事内容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母亲节在哪一天吗?在这一天里你为母亲做过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鲁本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大意,理清叙述的顺序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理清叙述的顺序。如有不懂的问题,可质疑提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重点讨论秘密攒钱的过程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鲁本秘密攒钱的,他为什么要秘密攒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鲁本的秘密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读全文,突出重点。(有关描写母亲为全家操劳、鲁本卖掉最后的两个麻袋、母亲节送胸针等部分)要读出对母亲的理解尊重、体贴关爱;读出母亲的激动、欣慰;鲁本实现愿望的兴奋的语气和感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阅读延伸,说说今后的打算

  提示:

  从鲁本的做法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举例说说爸爸妈妈为家庭,特别是为了你,都付出了哪些辛劳。

  你准备在母亲节为妈妈做些什么?

《秘密》教学设计11

  水的秘密

【活动来源】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 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 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 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总评:水的秘密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也激发了孩子热爱水资源的情感,立志节约用水,以实际行动做到不浪费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活动延伸】

  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流动现象,教师同幼儿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秘密》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特点等。

  2.在观察、探究光和影子奥秘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悦及收获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对影子好奇几乎是所有学生共同的特点。影子是学生学习和探索光的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单元从探索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注意到身边的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能力。

(二)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白色和彩色粉笔、帽子、布伞、口哨、录音机(磁带)。

  学生:帽子、卷尺、透明物体、彩色塑料或带颜色的塑料伞。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太阳公公是个神奇的魔术师,站在阳光下,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位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大家低头看一看,它就是――影子。那今天我们就来和影子一起玩,好吗?

(二)阳光下影子的探究

  1.找影子。

  师:请你找一找,什么物体有影子呀?

  师:除了在阳光下可以见到影子,你还在哪儿见到过影子?

  2.画影子。

  师:你想把影子留住吗?怎样才能留住它呢?

  生:我把它盖住。

  师:可我们动一动,影子就跑了。

  生:站在有太阳的地方。

  师:试试看,你发现什么了?影子还是没留住。

  生:物体不动影子就不动。

  师:是吗?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吧。楼房、墙是不动的吧,我们画一下它们的影子。

  学生用粉笔画。

  师:影子有时大有时小,是这样吗?那我们就来画画影子吧。怎样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呢?

(1) 同伴互助。

(2) 画影子时,最好脚尖踩在白点上,摆好姿势不要动,画时要沿影子的边缘画准确。

(3)师生共同画影子,画完的学生可以画楼、墙等物体的影子。

(4)引导观察太阳的位置。

  3.测影子( 第一次测)。

  师:我们画了影子,你来猜猜你的影子长还是身高长?

  师:那我们量量看。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了,请你先把身高写在影子的脚跟处,画一条线写上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影子的长度,把它记在影子的头部。使用卷尺时要注意安全,手不要把着尺的两侧。开始行动。

  师:现在是上午×时,请大家在影子长度旁记上时间。

  师:大家发现什么了?

  生:影子比被照的物体长。

  4.和影子一起玩。

  师:刚才我们画了影子,测量了影子,你们想不想和影子一起做游戏呀?在游戏中,看看你能发现影子的哪些秘密。

  师:能让影子站在你的前面、左边、右边吗?怎样才能使影子在你的前面、左边、右边?你发现光和影子在方向上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和影子赛跑,好吗?注意,听到老师的哨声要立刻站到现在的位置上。

  师:怎样才能赛过自己的影子,让影子追你呢?

  生:迎着阳光跑。

  师:怎样使自己的影子赛过你,你去追影子呢?

  生:背着阳光跑。

  师:怎样让影子追你?你怎样让影子跑第一?把小秘密悄悄告诉你的同伴。

  师:我们来和影子捉迷藏。你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吗?

  生:我站在墙下面,就看不到我的影子了。它藏在墙的影子里了。

  5.第二次画影子、测影子,记录时间。

  师:我们再来画画影子,测一测看它有没有变化。画时一定要站在原来的位置,做和刚才同样的姿势,画完记上长度。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现在影子的长度和身长差不多。

  师:看来,影子在悄悄地变化。

  请学生看看太阳的位置。

  6.影子的秘密。

  师:刚才在游戏过程中,你发现了影子的哪些新秘密?

(1)影子的方向。

  生:影子与光源总是反方向的。影子在左,光源在右,影子在右,光源在左。

  师:早上你的影子该在哪一面,为什么?

  师:傍晚你的影子该在哪一面,为什么?没有仔细观察的同学,老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后再告诉我。

(2)影子会动:

  被照的物体动,影子就会动。

  生:我动影子就动。

  师:怎样使我的影子和我的身体分离开?

  生:跳起来。

(3) 影子的颜色。

  学生比较玻璃、带颜色的塑料的影子。

  师:像玻璃这样透明物体的影子和不透明物体的影子颜色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发现多数物体的影子是黑色的,而带颜色的透明物体的影子是有颜色的。

  生:当有墙挡着时,影子会落在墙上。

  师:高个和矮个同学比较,谁的影子长?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被照的物体大,影子就大。

  生2:影子的大小和光源离物体的远近有关。

  生3:影子没有鼻子、眼睛。

  生4:影子是我们挡住光线形成的。

……

  7.第三次测影子。

  师:站回到你的影子上,刚开始是什么姿势就做什么姿势。再画画、测测自己的影子现在在哪儿,记下长度和时间。看看墙的影子现在在哪儿,找个同学画个记号。看看教学楼的影子现在在哪儿,找个同学画个记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影子的大小位置变了。

  师:影子在悄悄地变,为什么?

  学生看看太阳的位置,发现因为太阳在动,所以影子就会动。影子有时比自己的身高长,有时比自己的身高短。

  师:今天的作业是进一步探索阳光下影子的规律,看看中午和下午影子的长短位置有什么变化。

  8.你还想和影子玩什么游戏?

  生1:皮影戏。

  生2:踩影子。

  生3:影子接龙。

  生4:影子造型、手影。

  生5:和影子跳舞。

  学生和影子游戏。

  师:注意安全,玩时要将我们学到的有关影子的知识灵活加以运用,看看你还能不能发现影子的新秘密。

  放音乐,分组游戏。

(三)影子的利用

  师:学了影子的知识,我们要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影子?

  生1:树阴下乘凉。

  生2:太阳伞。

  生3:遮阳帽。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用这些方式来保护皮肤。

  生4:皮影戏。

  生5:凉亭。

  生6:窗帘。

(四)小结

  师:和影子一起玩,有趣吗?下次我们继续来和影子一起玩好吗?

〖教学反思〗

  学生是活泼纯真的,他们好动,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有自己的活动天地,更喜欢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因此这节品德与生活课我不再把学生禁锢在教室这个小天地,也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真正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阔的室外活动舞台。

  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像放羊一样散乱,不好组织。但是在课上,学生投入的热情却出乎我的意料,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从参与的状态来看,个个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大家兴趣盎然。从参与的广度看,人人参与,时时参与,个人都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们通过自己亲眼观察、动手测量、动脑思考,发现了光和影子的秘密。从参与的效果看,学生确实在有趣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了自我,发展了能力。当他们发现因为人动影子就动,自己无法画出自己的影子时,便想办法和小伙伴合作。学生们发现与人合作完成任务要比自己一人完成容易得多,在其中体验到与人合作的和谐美。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学生不论知识技能,还是学习的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一定发展与提高。太阳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一样,那变来变去的影子,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学生和影子一起游戏,大自然在悄悄地向学生们诉说着小秘密,学生们都入到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兴奋中、收获的乐趣中与成功的喜悦中。

〖点评〗

  点评一

  本案例以大量贴近学生的有趣活动来实现教学的目标,将活动与本课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直接地灌输知识、罗列答案。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能以讨论、观察、实验、测量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主宰者,引导学生自主有计划地展开活动,而不是让学生依赖教师的讲授去获取知识。

  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害怕让学生到室外自由研究,尤其担心对学生失去控制。从杨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每个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角色,如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等等,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之中。这种课堂组织形式非常值得其他学科的教师借鉴。

  点评二

  这是一个室外活动的案例。教师组织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影子,而不是在探究中附加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在找影子、画影子的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三次画影子,而且每一次都有所体验和发现。教师注意到了这个探究活动要控制的因素,提醒学生每次画影子要站在同一位置,说明教师自己对本探究活动是清楚的。活动交替进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对影子以及影子和光的关系的认识逐步加深。从教师的反思中可以看到,活动的效果是明显的。尽管是在室外,但学生活动是有序的,就是因为活动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活动中还有些疏漏的地方。如学生第一次测完影子又去活动了,教师是否要提醒学生在测的位置上做记号,才能保证第二次测的时候还在原处,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第三次也是如此。学生在测量中以及游戏活动中是否遇到了问题,学生未必自己都会解决,教师给予了哪些指导,在案例中没有呈现。另外,教师和学生怎样展开评价,如何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

《秘密》教学设计12篇(《秘密》教学设计怎么写)相关文章:

《秘密》教学设计5篇(秘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