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11-10 08:39:16 教学设计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一、 导入

  1、读词语

  师:认得这些词语宝宝吗?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2、说一说

  师:这些词语出现在哪篇课文里啊?(贴图)谁能用上这其中的词语来说说你上节课感受到的日月潭。

  3、风光秀丽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其实啊,用刚才这位同学说到的一个词就能概括。板书:风光秀丽。

  二、新授——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日月潭,更近距离地去欣赏它、感受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句子。

  (一)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群山环绕

  (1)读一读

  (2)谈谈感受

  (3)演一演

  师:如果老师现在就是日月潭,你们是群山,谁愿意上台演一演。

  生四人手牵手围绕在老师周围。

  (4)说一说

  师:群山围成一个圈儿包围着日月潭,这就叫做——生:群山环绕。这些山就像日月潭的守护神,它们像妈妈保护着孩子一样保护着这一汪大玉盘似的碧绿的潭

  水呢。

  (5)指名读。

  2、树木茂盛

  (1)联系生活

  3、名胜古迹

  (1)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观察。谁知道什么是名胜古迹吗?

  (2)简介日月潭周围名胜古迹

  师:日月潭的周围啊,就有许多风景优美、有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有阿里山、水社大山、孔雀园、青龙山、文武庙……

  (一张一张出图,师做简要介绍。)

  4、再读句子。

  (1)指名读

  (2)齐读

  5、小结:仅仅是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周围那许多的名胜古迹已经让我们窥见到日月潭的美,还有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它那秀丽的风光?

  (二)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1、深

  师:日月潭的水有多深呢?

  (1)链接资料:平均水深达40米

  相当于十层楼的高度

  (2)说一说

  2、碧绿

  师:碧绿的水同学们见过吗?和什么东西的颜色一样?

  湖水碧绿,绿得像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一会儿就联想到这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

  3、再读句子。

  (三)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

  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圆圆的、弯弯的

  师:(边贴图边说,光华岛把湖水分成两半……)这句话美在哪儿?出图并贴在黑板上(圆圆的、弯弯的)

  2、名字的来历

  师:就因为它一半圆圆的像太阳,一半弯弯的像月亮,所以得名日月潭。

  3、再读。

  4、小结:看来日月潭不仅周边的环境很美,它自身的形状也特别有意思,就是因为有了圆圆的日潭,弯弯的月潭才构成了这么别具一格的秀丽风光,让人们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呢!

  (四)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

  倒映在湖水中。

  1、过渡

  师:其实日月潭不仅外观美,在不同的时间和气候下,还会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美呢!你还从哪儿看到了它秀丽的风光?

  2、指名说并出示句子。

  3、叠词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

  清晨,湖面上飘着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4、生指出老师漏读了“薄薄”和“点点”。

  师:不用这两个词语不是也很通顺吗?

  生:体会薄薄和点点的意思。

  师:哦,听你们这么说,薄薄和点点果然不能去掉,它们在表达句子意思的时候,作用可大了。它们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读起来还非常朗朗上口呢。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

  5、指名读。(变红)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6、隐隐约约

  师:现在啊,你们就站在日月潭边,当清晨来临的时候,湖边起了雾,这个时候你站在雾里,看东西是什么感觉?

  师:这种看不清楚的感觉就叫——隐隐约约。

  7、出图

  师: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上浑然一体,就像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

  8、指名读。(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些。)

  9、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用心感受一下薄雾中,日月潭的轻柔之美吧。

  (五)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1、过渡

  师:如果说清晨的日月潭是一种安静的美,一种祥和的美,一种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美,那么太阳高照下的日月潭又是一种怎样的美?

  2、生回答,出示句子。

  PPT: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3、体会周围美景和建筑的清晰的美

  师:听你读,清晰读得重重的,为什么这么读?清晰就是清楚。

  你清楚地看到了什么?还记得我们刚才游览过的日月潭周围的美景和名胜古迹吗?有…. 有…. 有…..

  一张一张出图,边看边说。

  我们清晰地看到了

  一起出示五张图

  师:在阳光灿烂,太阳高照的日子,阿里山、水社大山、孔雀园、青龙山、文武庙……这些日月潭周围的美景和建筑都会非常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咱们看个够。

  4、再读

  师:让我们用阳光般的声音清清楚楚地读一读,把这里的美景再清晰地游览一遍。

  5、小结

  师:此时的日月潭浓妆艳抹,美不胜收,好像一副明丽的山水画,真是——风光秀丽!

  (六)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过渡:要是下起雨来,日月潭又是另外一番美景。

  2、出句子,指名读,说感受。

  轻纱

  师:这细雨好像给日月潭披上了——轻纱。

  平时谁披上轻纱的啊?

  师:是啊,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就像是一位美丽动人的新娘一样披上了轻纱,美丽极了!

  仙境

  师:下着蒙蒙细雨的日月潭不仅像披着轻纱的新娘,还像什么呀?

  什么是仙境啊?

  再读。

  3、女生齐读。

  4、小结

  师:听你们读着读着,就让我想起了一句诗,若把日月潭比西子,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啊!

  三、写话

  1、出图——配乐欣赏。

  2、写话

  此时此刻,我相信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要赞美日月潭,赶快拿起你的笔,对日月潭说上几句吧。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了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

  2、朗读全文,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感情,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体悟全文,感受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深刻、贴切地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

  谈话、导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体验、思维方式带入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飞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感受高尔基的散文《时钟》片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时光易逝,导入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匆匆》。

  二、初读感知,把握全文

  1、出示课件,欣赏配乐朗诵,你感受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形成初步认识。)

  2、快速默读课文,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想一想,画一画并提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讨论。

  (质疑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阅读思考后提出问题助于读书习惯的培养。教师就学生的质疑归纳总结后提出品析、积累目标,水到渠成。)

  三、精读课文,品悟全文

  1、学习第一段:

  ⑴请同学朗读,大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

  ⑵学生交流,抓住四个问句体悟写法。

  ⑶师生有感情共同朗读。

  2、学习第二段:

  ⑴个别读课文的第二段,看你能解决哪一个问题?

  ⑵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流”及“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⑶师生有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段:

  ⑴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⑵出示课件:“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⑶总结这一段的写作方法,并体悟这种写法的好处,指导感情朗读。

  ⑷仿写练习:

  你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这样的写法,也抓住你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觉一下时间是怎样从你们身边溜走的?看谁最具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⑸交流。

  4、学习第四段:

  ⑴引读第四段。

  ⑵体悟六个问句的写法,反复品味。

  (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的积累、实际生活的体验,感悟责任,感悟不光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成为有用的人才。)

  ⑶感情朗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思考讨论,全文以对比的形式开篇,反问的形式结尾,为什么问而不答呢?出示课件: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悟全文,升华对时间的认识。

  五、拓展训练,能力迁移

  其实,名人能写名言,我们在座的都是未来的名人,也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大家感触一定很深。请大家根据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试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未来的什么家,写上名字。

  六、课后小结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导语:

  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

  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

  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

  2、谈谈不懂的内容

  (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2)、讨论:到底谁错了?

  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验:

  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

  三、师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四、拓展练习。

  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丰富知识,扩大视眼,以“航天飞机“相关知识,学习小组合作出板报,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形式的读感悟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问:通过初读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感受到的?

  3、过渡: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3小节,一会儿用:航天飞机-----------------。说说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二、细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2、3自然段。

  2、自由交流“航天飞机-----------------。说说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3、教师相机点击字词,指导朗读。

  (1)外形庞然大物

  教师介绍:航天飞机长约五、六十米,高近二十米。重达近百吨。像我们曾经学过的-——(蓝鲸),也是个庞然大物。

  指导齐读句子

  这庞然大物是怎样的呢?谁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指名学生上台)

  外形:三角形的……方方……多么有趣呀!

  指读,评议,齐读。

  (2)飞得快:一声呼啸、腾空而起、转眼间、无影无踪

  师:转眼间连影子都看不见了,可真快呀!哪个小朋友能通过朗读让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

  指导全班齐读

  从东海之滨……四个多小时呢?

  介绍:谁知道帕米尔高原在哪儿,东海之滨呢?帕在西,滨在东。几乎是横跨了整个中国,大约有4000公里长呢!航天飞机只——七分钟,而飞机——四个多小时。相机扳书。

  小朋友可以算一下;一小时等于60分钟,4小时就是240分钟,航天飞机只需七分钟,飞机240分钟,那是多少倍呀!

  (3)飞得高:他能飞------几十万米高。哪个小朋友算下多少倍?所以说航天飞机飞得……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评、齐)

  (4)本领大:本领可大了。------

  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

  谁能用“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能。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航天飞机的本领,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师读:航天飞机……生读:……

  师:飞机刚开始知道那庞然大物是航天飞机吗?出示句子,引读:飞机想这是……

  飞机当时感到很好奇,想弄个清楚弄个明白,课文用哪个词告诉我们的?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听出飞机很好奇。

  智慧老人把飞机的疑团解开了,下面让我们一齐来朗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记住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神奇的本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小节。

  小结过渡:从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们了解了航天飞机外形庞大、飞行技术高,还有神奇的本领。那么课文第一、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呢?老师想请小朋友通过合作学习寻找答案,按照这样的步骤:

  1、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2、互相说说:读懂飞机--------------。

  3、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推选一名代表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理解词,指导朗读。

  第一小节:“得意”从哪儿看出?(你们能用动作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俯冲”……)

  其余小组有不同的感受吗?(技术高:飞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做出不同的飞行姿态,的确不简单)

  相机指组朗读,评议,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飞机的飞行技术也很高,他感到很得意,那么课文第四自然段呢?

  第四小节:“不自在”就是——不舒服,哪里感受到的?

  “心思”智慧老人看出了飞机的什么心思?(他想,今后……)

  “开导”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说吗?指导朗读:用劝的口气

  谁替代不了谁(相机板书)……联系小组所学:风和太阳……

  “重新抖擞精神”(收……向……)

  飞机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去干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

  总结:课文学完了,你明白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呢?[学生自由畅谈]

  师:小朋友还想了解这么多知识,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怎么办呢?这样吧,老师有个好主意,大家把收集到的小资料及刚才的问题进行整理,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出一份手抄报,进行比赛,愿意吗?

  课文板书:

  各   不

  有   可   航天飞机   7分钟    几十万米   本领大

  长   替

  处   代   飞机     4个多小时  两万米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ì huì jīu jìng wèi xīng shǒu bì wéi xiū

  ( )( ) ( )( ) ( )

  二、形近字、同音字组词。(多音字注音组词)

  竟( )捞( )维( )脑( )踪( )

  竞( )涝( )谁( )恼( )棕( )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 )自在 自( )自( ) 自( )自( )自( )自( )

  2、无影无( ) 无( )无( ) 无( )无( )无( )无( )

  2、转眼间(表示时间短的词)( )( )( )

  四、写出反义词:俯视—( ) 释放—( ) 得意—( )

  五、写出修辞方法:

  一架飞机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 )( )

  六、语段分析:

  突然一声呼啸,一个( )( )大物( )( )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了无影无踪。

  1、填括号。

  2、这段话描写的是( )的样子。用横线画出描写他样子的句子。

  3、描写他声音的词语是( ),说他形体巨大的词语是( )。

  4、把描写他飞得快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练习6测试

  一、给画线字注音:刨刀( ) 塑料( ) 削笔( )旋转( )坚劲 ( )

  二、填空并给填入的字注音:

  毫无( )言 ( ) 发人深( ) ( ) 丢三( )四 ( )亲密无( )( ) ( )霸一方 ( ) ( )风作浪 ( )( )( )不齐 ( )( )

  三、多音字注音组词:

  刨 省 兴 间 行

  盛 差 称 落 参

  四、“风、雨”成语填空,并写出4个:

  ( )( )细雨 暴风( )雨 ( )风沐雨 ( )风是雨

  ( )( )( )( )

  五、“千磨万击还坚劲,————————————————。”这句诗出自( )诗人画家( )的《 》一诗。赞美了它的( )( )的品质。

  六、阅读: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 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错误的音节或汉字画去。

  2、这篇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多。

  3、根据短文连线。

  山坡上 果树

  公路两旁 垂柳

  小河两岸 梧桐树

  农家小院 松树和柏树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 )比作( )。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认知目标:

  1、学会生字10个,读准多音字“脏”、“着”的读音,理解新词11个。

  2、了解航天飞机和和银色飞机的特点和用途。

  技能目标:

  1、能写出“担忧”、“惊喜”的近义词。

  2、能照样子用“为……而……”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4、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用途,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谈话:在我们的头顶上经常有飞机在蓝天上飞过,有很多同学还乘坐过飞机。也就是说,对于飞机,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飞机,它不是普通的飞机,它叫航天飞机。

  2、揭题:航天飞机

  3、质疑: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学课文,读通全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正音。

  (2)教学多音字。据词定音,认读多音字:

  出示:很脏 心脏 穿着 着陆 着急 看着

  (zāngzàngzhuózháozhe)

  2、解决部分不懂的问题。

  3、借机理解有关新词:羡慕惋惜担忧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

  思考:银色飞机几次看到航天飞机?它看到航天飞机,为什么先感到羡慕,后来有感到惋惜?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2、根据上述思考题试给课文分段。

  3、反馈交流。

  课文第2——6自然段写银色飞机遇到航天飞机飞出大气层去的情景,是第一次相遇;

  课文第7——11自然段写航天飞机与火箭的区别。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盘旋、访问、对空长叹”。

  2、思考;银色飞机为什么对空长叹?

  3、小结:这里讲的是银色飞机的性能。

  4、指导朗读。

  六、作业:完成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小黑板:

  xiànmù wǎnxī tuánjù pángrándàwù hūifù

  ( ) ( ) ( ) ( ) ( )

  2、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

  2、思考:银色飞机看到航天飞机后的感情是怎样的?划出有关的词语。(羡慕、惋惜)

  (1)找出“惋惜”的近义词。

  (2)出示句子,比较:

  他能飞出大气层,对这一点,银色飞机很羡慕。

  他能飞出大气层,对这一点,银色飞机羡慕极了!

  (3)结合课文理解“庞然大物、忙不迭”的意思。

  (4)指导朗读。

  3、出示句子:

  银色飞机为结识了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

  (1)理解“为……而……”表示的关系,可以用哪个关联词来代替?(因为……所以……)

  (2)利用课文内容,用“为……而……”说话。

  例如:银色飞机为航天飞机不能回来而感到惋惜。

  银色飞机为航天飞机返回地面而感到欣喜。

  ……

  (3)用“为……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自由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4、5、6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自由读第1、2段,说说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各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归纳:

  特点:能飞出大气层、速度快、形状雄壮威武

  作用:把人造卫星送上轨道、在空间做实验、送病人去空间医院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

  2、思考:航天飞机返回地球的途中,又与银色飞机不期而遇,银色飞机为什么感到惊喜?

  (因为银色飞机以为它不能回来了,现在看到了它,所以感到惊喜)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航天飞机和银色飞机的对话。

  (1)同桌分角色读。

  (2)指名分句读。

  (银色飞机的话哟啊读出惊喜的语气,航天飞机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3)指名分角色读。评议,再读。

  4、从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航天飞机与火箭不一样,能去能回。)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激发情感。

  四、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7题。

  附板书

  20航天飞机

  特点 作用 与火箭的区别

  样子威武雄壮 把人造卫星送上轨道火箭 有去无回

  飞行速度极快 在空间做实验航天飞机 能去能回

  送病人去空间医院◆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一、设计理念:

  《航天飞机》是苏教版第五册课文,以拟人化手法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教学宜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出发,激励学生自主阅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收集摄取和处理信息,在活动实践情境中理解课文,感悟情感,内化语言,拓展思维,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基本框架为“新闻导入揭示课题——初读感知,概述课文——悟读课文,突破重点——自主表达,巩固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合适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特点和作用。

  3、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积累、内化和运用语言,提高能力,走向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第2、3节写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作用,是语言训练范例,以此运用和表达。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闻导入,揭示课题

  1、看发射图片。

  北京时间2001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实验飞船——“神州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1月21日已成功着陆。在此以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有这一技术,我国成功地进行了飞船实验,是中华民族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集飞机、火箭、飞船功能为一体的——航天飞机。(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概述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a.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b.反复读喜欢的段落。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检查反馈。

  要点:第一段让学生演三个动作。抽查朗读课文,4~5人,重点指导喜欢的原因。相机板书:庞然大物

  更高更快

  本领可大

  3、用以上三个词,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允许不同说法,抓住内容即可。)

  三、悟读课文,突破重点

  1、导入:航天飞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请读课文第3节。出示导学提纲:a.用“”画出说明“更高更快,本领大”的句子。b.怎样读这些句子?(四人合作)(生读文,画句,练读句子。)

  2、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感悟表达。(出示学生导学结果,投影所画句子,读——悟——议——说——播。)

  a.“你能飞两万米高就不错了……而你却要四个多小时呢!”

  要点:投影学生所画的句子。抓住“两万米”“十万米”“四个多小时”等词语读出高与快。情境广播:我飞得更高更快

  b.“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要点:投影句子,抓住“转圈圈”“释放”等词读出本领大的语气。情境广播:我的本领可大,能,能,能,能。

  c.“突然一声呼啸,……转眼间飞得无影无踪了。”

  要点:牵动理解第二节,抓住“一声呼啸”等快的词,“三角形”等庞然大物的词与实物图片,读出奇怪语气。情境广播:我是一个庞然大物。。

  3、分角色朗读。抓住飞船、航天飞机与智慧老人的特点,突出航天飞机的特点与作用。(抓住“不自在”“抖擞起精神”体会内心的情绪变化与原因。)

  四、自主表达,巩固提高

  1、导入: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评价。

  3、质疑: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鼓励延伸课外学习更多科学知识。(提出问题,质疑探究。)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学校 峄城区实验小学 班级 三(2) 学科 语文 人数 78 课题 19、航天飞机 教时 1课时 教师 吴芹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继续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6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是“写清楚一件事物的特点和用途。”《航天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外形大,速度快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既渗透了科学知识,又提供了语言学习的范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扩大了他们的阅读视野,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 2、学生实际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主动性强,他们从各种途径搜集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缺乏系统性、准确性。他们对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把需要学习的语言文字用有助于学文的图片、影像有机结合,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文字内容的深层意蕴。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板书课题,质疑 1、媒体出示神五神六飞天时的壮观场面及宇航员的英姿 2、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成功地升入太空并返回地面。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今天我们来了解另一位太空骄子——航天飞机。(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同学们想了解点什么? 4、相信大家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肯定会对航天飞机有更多的了解 (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自由谈 齐读课题 自由谈:航天飞机是什么样子的?航天飞机有什么特点?…… 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探秘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词语 2、初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理解词语 (2) 默读课文尝试用最简练的话概括说出你对航天飞机的了解。 (3)简要介绍航天飞 机 同桌讨论 着重理解:动作演示:俯冲、爬升、翻筋斗 读准:智慧、踪、竟、能 我读了课文,了解到航天飞机飞得很高、很快……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并能结合多层次的自主理解生词 三、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描写普通飞机心理的词语或句子,用着重号标出。 板书:得意、疑惑、不自在 普通飞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我们来仔细地阅读课文。 ⑴读第一段,想象普通飞机在空中自由翻飞的情景,用通顺连贯的话描述一下普通飞机在空中的动作。 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是呀,普通飞机自以为本领非凡,心里很是得意。我们来把他的这种得意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2)媒体出示航天飞机升空是时的壮观景象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屏幕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航天飞机的特点。 指导朗读 渡: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它飞得很快。普通飞机可不知这些,对于这一突然升空又转眼消失的不速之客,他充满了疑惑与好奇。他想:它去请教了谁? 智慧老人说些什么呢? (3)、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智慧老人的话。

  小组学习: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了解了航天飞机的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a、屏幕出示:“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

  b、智慧老人第一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的(板书:更高更快) c、屏幕出示:“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的。 d、“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屏幕出示练习: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他能飞几十万米高。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而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 e、齐读第三段 f、小结:从智慧老人的话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本领要比普通飞机大得多。如果你就是这架普通飞机,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4)想到这些,普通飞机又后悔又惭愧,浑身不自在。智慧老人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 从智慧老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好智慧老人的话。 默读 圈点 交流:得意、“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不自在 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正在空中做飞行特技表演。他时而向上爬升,直插云霄;时而机头朝下;猛地向下俯冲,似乎要坠落下来;时而来个720度的侧滚翻,真是惊心动魄。学生自由答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仔细看、听,用心感受 感受到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气势非常壮观,速度极快。 大:庞然大物 气势磅礴:一声呼啸、腾空而起 快:转眼间、无影无踪 反复读,在读中感悟航天飞机的特点 智慧老人 (生接)“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 读、划 小组学习 交流:从智慧老人的第一段话里,我了解到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而且要高得多,快得多。 举数字,作比较,朗读体会 继续交流:从第二段话里,我了解到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能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 朗读体会航天飞机本领之大 它是智慧老人第二段话的总起。后面的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写的。 航天飞机飞得可高了! 航天飞机飞得可快了! 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四、总结。

  1、请再看一下航天飞机的起飞、在太空中航行的情景。(播放视频)

  2、你们还想更深地了解航天飞机吗?关于航天飞机的知识还有许多,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查阅收集资料,下节课好好交流一下。真希望小朋友从小成为航天飞机迷,将来成为航天专家,早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 六、拓展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以第一人称的语气结合课文和课外的了解介绍航天飞机 19、航天飞机 庞然大物 得意 航天飞机 更高更快 普通飞机 疑惑 本领很大 不自在 各有所长 四、课后反思与重建: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