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1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①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②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①分析天气的特征;②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好吗? 生齐声答:好。
【师】:大哥天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来喷水;四哥把扇摇。 【教师总结】:打雷、闪电、下雨、刮风
出示反映这几种天气现象的图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谈谈与天气有关的话题。 【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你是怎么谈论天气的呢?什么是天气?
【教师】很多同学通过预习已经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天气反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它是短时间内的,可以时刻变化的。
【教师】什么是气候?
人们通常用某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做一做:找出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
明天大风降温(天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
【教师归纳】: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到了农业、交通、军事等。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能引起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所以,我们才很关心天气情况。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作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过渡】:在众多的途径中,使用和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是最常见的,我们如何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呢?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1、卫星云图(板书)
【提问】:“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总结】: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提问】: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回答】:晴阴、风力的大小等
2、风力大小
【讲述】:风:是指风的来向,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为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分别指出风标、风尾和风向,变换不同的方向,来演示风向和风力不同,强调风力级别大小不同,风尾不同。同时要进行练习:准备几种不同的风向、风力符号,学生来判断。风力由弱至强分为0~12级(共13级)。
风向风力符号解释:电视天气预报图中一般用带尾羽的箭矢来表示风向风力,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3、常用的天气符号
沙尘暴符号:是一个大写S,表示沙子的意思(英语:sand)。中间有个箭头表示沙尘暴的去向。
沙尘暴:大写S,中间有个箭头表示沙尘暴的去向。
晴:大太阳,射出八条光柱。
多云:两个云彩叠加,前面浅灰,后面深灰。
阴:两个云彩叠加,后面浅灰,前面深灰。
中雨:在阴的基础上,下面画两条雨点,每排两个。 大雨:在阴的基础上,下面画三条雨点,每排两个。 雷震雨:在阴的基础上,下面画一个雷电符号。
雨夹雪:在阴的基础上,在下面画两个雨点在左和一个雪花在右。
大雪:在阴的基础上,在下面画三个雪花。
冰雹:一个实心等边三角形。
霜冻:一个实心凹字。
雾:三条等长的线互相平行。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经常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从而更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和对我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生存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与气候
(1)定义:
(2)特点: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风力大小
3、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学反思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前安排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作好记录,多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趣闻、谚语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采用形象记忆法、联系比较法、动手绘图等方法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上处理过于仓促,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上不够灵活和准确。
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方面还需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得到提高。
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出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 :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本节分为两课时,我选择前两个问题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四、教学难点:
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你感觉到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述天气的问题?我们来学习“多变的天气”。 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
1、天气及其特点
提出问题:
1、描述一天当中的天气转变,这说明天气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状况是不一样的。
2、再描述春节期间深圳、哈尔滨的城市天气状况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板书:天气是多变的。(在此点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二、天气对人类的的影响
学生讨论,谈论天气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天气对人类的生活、农业生产、军事、工业生产、工程建设、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我们对于天气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天气预报获得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天气预报大的知识。
三、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阶段,并将每个阶段用两个字概括。(观测→接收→加工→会诊→录制)
2、文字天气预报
文字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其中要知道降水概率、风向、风级和气温情况。
3、卫星云图
明白卫星云图上各个颜色所代表的事物,特别是白色所代表的云雨区。
4、常见的天气符号
平常大家看天气预报所看到的大都是一个城市,旁边注有天气符号和气温变化,那我们来看看平常大家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状况。
活动: 识别了天气符号之后,大家就能认识城市天气预报图,下面大家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城市天气预报来预报天气情况。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日报
过渡:我们每天都同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相接触,那么你们觉得现在的空气质量怎么样呢?(学生回答)
空气质量好不好已有了衡量的标准,指导学生读课本48页图3.9回答用什么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
(用污染指数衡量,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级别越低。)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提出问题:
1、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2、哪些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呢?(汽车尾气、烟囱冒烟等) 讨论:结合课本48页大的活动题,每个小组集中讨论一个问题。
七、课堂小结:
以本课的主体思路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三、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
2、文字天气预报
3、卫星云图
4、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日报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九、作业布置
完成基础训练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3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风向标的识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谜语(猜天气现象),从而导入新课。 多变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1.观看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鸡东,晴转阴,午后有小雪,东北风二到三级,最低气温-9℃,最高气温-2℃。)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有关天气的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常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 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 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 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 ,一般变化 。
天气及其影响(板书)
3.出示图片明确天气的概念、特点。 合作探究: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冬雨夏干
雷电交加
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从而引出气候的概念) 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出示表格并填写。
通过一道连线题加深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理解。(学生抢答) 4.刚才提到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天气的变化,天气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出示图片,学生分析并解答)
合作探究:天气的影响(给每小组发一张白纸,讨论后写出天气的影响,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不利的)
过渡: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板书)
1.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提问后,教师出示图片并总结)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8-50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3)、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
、
、
和
等的情况。 (4)、风向是风的
。风向为“北”,表示风来自
。风力是风
的级别,共分
级,级数越大,风力
。 (5)、
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例如,通过观察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
,哪些地方有雨或是
。
2.观看一段视频——天气预报(注意观察每一幅画面后面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蓝
色表示海洋。
3.讲解风的表示方法:风向、风力 出示图片:风向、风力(学生抢答)
4.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对学生不认识的符号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图片:常用天气符号(学生抢答)
学会书写常用的天气符号:请大家帮小明的日记配上符号好吗? 5.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6.情景模拟:出示图片(挑战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
7.出示图片,看一看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喜欢什么样的空气?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板书) 1.出示图片: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1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
的数量有关,用
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
,对人体健康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
,对人体健康
。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
的影响,另一方面受
的影响。
3.小组活动:出示图片,一小组成员说出地名,另一小组成员答出空气质量状况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四、当堂检测:你学会了吗?
1、下列词语中表述气候的用语是(
) A、狂风暴雨
B、晴朗无云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2、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2003年11月20日清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4、要了解近几天的天气情况,主要渠道有(
)
①当天的报纸②课本③手机短信④收音机⑤互联网⑥电视⑦杂志⑧地图册 A.①②③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四种天气符号,表示多云的是(
)
6、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
A.
D.
7、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8、东北风8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
9、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我们叫它 (
)
A、东南风
B、东风
C、南风
D、西北风
10、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风向是 (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1、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 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12、某地10月15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82,则空气的质量状况为(
) A.优
B.轻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五、布置作业
1.调查鸡东县灾害性的天气有哪些?
2.怎样才能减轻大气的污染呢?
我们能做点什么?
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4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使学生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学习,感悟合作精神的重要,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难点
1、重点:风向的判断、天气预报的要素
2、难点:天气预报的要素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采取了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具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下面让我们开展一个描述天气的术语竞赛活动。 [讲授新课]
(一)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设计一:
1、组织一个让学生写出描写天气变化状况的术语比赛。
2、让学生仔细看写出来的语句,又没有不是描述天气变化状况的术语。然后老师再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想到的。
3、从黑板上选择恰当术语描述这个时刻窗外的天气状况。看谁说得最准确。然后看看今天的天气和昨天的天气是否一样?
4、想一想: 同一地点一种天气持续的时间长短怎么样?
5、指出 “东边日出西边雨”同类的术语,以上术语反映几种天气状况?出现的时间相同吗?地点相同吗?
6、请同学总结刚才的知识得出天气的特点
(承转)前面,我们共同完成了收集反映天气状况的术语,学会了使用恰当的术语来描述天气,总结分析了天气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再比一比。
活动设计二: 请学生参照课本图3.1,结合天气特点,简单构思一段你经历(耳闻目睹)的一次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二)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P43学生活动] 通过讨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天气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种种影响。分组并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发言(天气和工业、交通业的关系、天气和农业的关系、天气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天气和军事的关系等)
2 [提问]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还不止这些呢,看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太大了,有时它是起积极作用的,有时它是起消极作用的。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近期的天气怎么样呢?
(三)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获取天气情况的途径。学生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看电视、看报纸、听电台广播、通过手机、BP机订阅、打电话(121)、上网等等。在众多的途径中,使用和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是最常见的。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指导学生阅读图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请学生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观测——接收数据——制成图表——得出结论——制作节目。
(承接)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收听收看中央电视每晚播出的天气预报,在此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天气预报节目中首先出现卫星云图,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②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
③注意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播报城市天气预报的?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材料) (学生认真观看)
活动设计三:①学生浏览卫星云图,并回答在卫星云图上如何来观察天气情况(学生回答)
3 ②认识天气符号:分组讨论记忆天气预报符号的方法,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然后进行一个认识天气预报符号的小比赛。
(过渡)这些天气符号组合在一起能够说明一日内的阴晴和降水情况,但不完整,还需要有气温和风向的说明。
2、天气预报的内容
学生阅读P45图,分析归纳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阴晴、风、气温和降水)。 指导学生判读: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风向、风力。
(承接)知道了天气符号就可以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了,甚至有的同学可以做一名小小气象预报员了。
活动设计四:“争当小小预报员”
请同学们结合47页图,以同桌为单位,练习播报2001年5月18日的天气情况。
[课堂小结]天气具有短时间内多变的特点,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多方面的影响,而通过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预知这一切,关注天气预报,关注生活。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 写一篇关于《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短文。
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5
新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效课堂”优质课教学评赛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第八节课 授课地点: 七一班教室 授课班级: 七一班 教
者:干国军
教学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法设计: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讨论法 学法设计: 阅读法
讨论法
看图法
质疑问难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本节为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气和气候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气和气候及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课本46页图片中,人们怎样描述天气?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学习第一个框题
天气及其影响
1、阅读课文47页第一段,回答:人们经常怎样描述天气。天气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天气是一个地区段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阅读课文47页第一段,回答:人们经常怎样描述气侯,气侯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巩固并检查)
3、实施47页活动。
学习第二个框题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4、阅读48页课文第一段,回答: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作出准确预报,有什么好处?
明确: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5、阅读48页课文第二段,回答:天气预报要说明什么?
明确: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6、阅读48页左侧小字,说明风向,基本风向、风力、风级的含义。
明确:风向是指分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八个基本风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基数越大,风力越强。
7、观看图
3、3电视天气预报并阅读48页第三段文字,回答:卫星云图有什么重要作用?
明确: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8、观察图
3、4卫星云图,回答: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各表示什么?
明确: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9、读49页课文并观察图
3、5常用天气符号回答:电视天气预报的画面是怎样的? 明确: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情况,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默记天气符号)
10、阅读50页课本的一段,回答问题:人们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
明确:互联网
电话、电视
广播等
三、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2、天气预报要说明什么?
3、有哪几个基本风向?
4、卫星云图有什么作用?卫星云图上的绿色、蓝色、白色各表示什么?
5、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2011年7月2日的天气预报。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馈
这节课我们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学习了天气、气候及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要牢记。
五、板书
多变的天气
1、天气
气候
2、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
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多变天气教学设计(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