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3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24-02-13 10:57: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3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供大家参阅。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3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法建议

  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土地资源,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

  在讲述“土地资源及其分布”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图”,将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结合起来,并联系到农业生产上,以认识其利弊。

  首先,农业用地所占比例小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的发展缺少物质基础。其次,农业用地的人均占有量小。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需要结合前面的资源总特点以及一些数据资料使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因为此,再加上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大,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受到了约束。第三,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又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从利用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2

  陆地自然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含义并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物的一般特点及代表动物。

  2.在运用已学知识认识自然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综合各自然要素特征,形成整体的环境特征的认识方法。

  3.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乐趣,并初步明确地球上的生命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打下基础。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难点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教学投影片(或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提纲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及标志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主要自然带特点与分布。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在电影片、电视片中或生活中,你注意到了不同地区的森林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吗?(有的`地方树的叶子小,像松林,有的地方叶子大;有的地方叶子常年是绿色的,而有的地方叶子在冬天要枯落。)

  [教师总结和讲述]森林的分布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地表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受气候条件的制约。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自然环境的各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地气候有明显差异,陆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自然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板书)

  一、自然带及标志(板书)

  [提问]请比较自然带与气候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气候带只反映气候规律,自然带反映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构成的自然环境整体。联系: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带是划分自然带的基础。)

  [提问]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植物。)

  [展示景观图]温带沙漠、热带雨林、南极企鹅。

  [提问]通过这几幅图,请分析气候条件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什么?(沙漠干旱,所以少植物,动物有适应干旱特征的骆驼。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优越,植物茂密,叶大。动物多。企鹅生活在南极,能耐严寒。)

  过渡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我们学习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板书)

  1.主要自然带的特点与分布

  [展示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展示景观图]热带雨林

  [提问]在挂图上指出热带雨林的位置,结合景观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有什么特点?(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有许多藤萝。动物有树上栖息的猩猩、猿猴,河湖附近的河马、大象。)

  [教师总结]除同学回答外,热带雨林内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热带雨林是常绿林,四季都生长,有大片原始森林。

  [展示景观图]热带草原

  [提问]在挂图上指出热带草原带的位置,分析气候、动植物等有哪些特点?(分布在热带雨带的两侧或一侧。降水少于热带雨林。地面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动物有长颈鹿、斑马等植食动物,狮、鬣狗等肉食动物。)

  [教师总结]热带草原带也叫热带稀树草原带,全年降水少于热带雨林带,而且分为干湿两季。干季少雨,大部分树木落叶,草也干枯,动物要向有水草处迁移。

  (依照以上问答总结方式,继续学习热带沙漠带等自然带。此略。)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师讲述]上述自然带没有明显的界限,总是由这一地带逐渐过渡到另一地带的。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农村,自然带的天然森林,草原多被人工建筑物和农田所代替。

  [练习] 总结刚才讲述,以北半球大陆为例,填写下列空格,表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括号内的文字即为应填写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①《世界地形图》。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 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

  [练习]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总结]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练习]课文第30页“想一想”。

  [提问]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范文3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相关文章: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6篇(七年级地理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12篇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12篇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5篇(简短初中地理教学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2篇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10篇(初中地理教师教育随笔)

双减背景下初中作业设计心得体会11篇 作业设计 双减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6篇(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8篇 初中地理新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9篇(初中地理课后反思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