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探究式教学认识心得体会共4篇 研讨式教学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探究式教学认识心得体会共1
“探究式阅读”的课题研究在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已走近尾声,回首三年来奋斗实践的路程感慨万千。从不解到释惑,从探究到理解,从拘泥到扩展,虽说艰辛,却充满收获。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启发教学引导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都能成为教师手中的道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如在教长春版教材中的《窦娥冤》时,借助电影《窦娥冤》中窦娥临行前的一段唱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探究:“窦娥冤吗?”由此引导开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结合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
熟练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 “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3、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式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
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围绕矛盾处质疑
课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范文网【】
2、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换位思考,使自己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引导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探究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探究式教学认识心得体会共2
探究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1: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二)自主性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三)过程性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四)实践性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篇1: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沈志勤
学校开了每周两节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使我们在学习课堂的知识外还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的知识加以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参加的是数学的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在这里面,我们首先通过对同学们的近视情况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了对各种类型课桌椅高度的调查,并制作了几十份问卷调查、访谈活动、实地考察、制作模型等等。
在这样生动而自由
的课堂上,我们分别在教室、图书馆、电脑室、年段室进行了小组之间的讨论以及对其相关资料的收集。就这样,我们用数学的思想和知识加一堆克周一的研究,是我名字另一种课堂上的学习到了知识。
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课程对于教育学生的研究性精神以及开阔学生们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是我认识到这样的活动性课堂是有利于我认识有团队精神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本身的价值,更使得研究的故事提高和研究方面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对学习更加热爱,同时也是我们提高学习的好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姚晓清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有25%的人竟是。青少年的近视率更是高达56%!随着青少年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近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方面的关注。近视应以预防为主,要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起到预防作用。为此,我们这次调查的就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问题。
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近年来,由于学习负担重和不注意用眼等原因,中小学生患近视眼的人越来越多。据我们小组的调查显示,我们觉得课桌椅的高度会影响视力,但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这一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而后影响到了我们的视力。 首先,由于课桌椅的高旭与我们自身的需要不符合,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坐姿,而坐姿不良时导致我们的近视率高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都需要坐在椅子上学习,或者是坐在不是和我们的要求的椅子上看电视、吃饭、做作业等等。这些不良的坏习惯日积月累就影响到了我们的视力状况。
其次,由于课桌椅的高度不适合我们,不仅仅会影响到近视,还会造成驼背、脊椎病、关节病等等。
所以,我认为有一个适合的课桌椅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这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养成这种好习惯。使用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可以方便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应该重视课桌椅的高度与我们的近视的关系,因为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k=11 蔡铭哲 这一个学期,我小组参与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
为了更好的、成功的完成这一次课题的任务,我们小组通过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来调查。在图书馆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在教室里,我们热情的讨论、踊跃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分享各自得心得与体会;在网络教室中,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为完成这次任务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不仅开拓了视野,了解到了许多常识以及其他一些在课堂上我们所学习不到的东西;而且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是成员之间学会一种相互分享相互配合的做法。
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看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说:如何设计课桌椅的高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有什么?等等的一些问题。有志者,事竟成。最后在我们小组成员各自的不懈努力下克服了所有的问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团结力量大”这句话更是验证了我们的成功的标准。还有就是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善于动脑。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苏泽钦
刚开始我以为研究性学习是以个人为单位研究,后来才知道要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我才知道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课题的。我们这次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名称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 因为本次研究性学习时间比较仓促,所以我们选择了范围比较小的课题来研究。幸运的是,组中的同学都各有所长,令我高兴的是,我非常荣幸的加入了一个优秀的团队,组中的同学都非常认真,谁也没有偷懒。我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在实地调研中,令我感动的是也不少。大家都积极的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实地考察,上网查找资料,设计方案等任务。我们的安排,效率快而且效果好。对于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的课题又本着为大家服务的目标而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很幸运的多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是单方面的。今天的社会最忌讳的就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如今已不是上个世纪那个单凭技术就能吃饱饭的时代。社会要求我们成为综合性的人才,我想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受益终生。他让我知道了自身的缺点,使我意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我们在活动中,学习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我们的查找资料的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的能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但愿以后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
k=11 许巧玲 实践才是真知。我们冲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了这个真理。面对生活中种种问题,“十万个为什么”已经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探索。
这次我们的研究的课题是关于“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的。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多积极提出新问题,新情况,并且应对新挑战。我觉得这个主题有研究的价值性。这是一个针对现在的中学生对课桌椅的不同态度提出的。有人认为课桌椅高度与近视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课桌椅的高度
无法适应不同的身高需求。这些都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和讨论的重点。确定这一课题,足以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查找资料,有的做课件,有的问卷调查,有的访谈,有的实地考察,最后根据自己分工的内容进行汇合,在集思广益讨论多种解决方案。但这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和难关。例如:问卷调查的内容要以什么为主,关于颜色、性能、创新等方面都必须要仔细考虑才行;又如同学们对于“怎样的课桌椅此案时我们所想要的”为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最后才拿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在这个历程中,虽然有很多限制,成员之间也有很多争议和不同的主张,但是我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协调、团结是一个团队取的成功的重要武器,所以我们都在这一个过程中磨练了自我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我们秉持的信念。在此研究性学次让我获益良多也学习到了许多的经验。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林金铭
从选题到结题,从选择组员到现在的结束,其中,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我们会为一个问题各抒己见而争吵不休,也会为共同的目标而牺牲课外时间;我们会互相善意的提醒叙对方错误,也会毫不吝啬的夸奖对方。
在研究性学习小组中,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合作者,在磕磕绊绊的日子里,我们互相成为了亲密的伙伴。困难,让我们的心更近;合作,让我们的梦飞得更高;赞美,让我们的劳动果实更甜美。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不亚于其他的任何研究性学习小组。
我们一起查找资料、做课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同学及老师,甚至是实地考察??总之,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我们都想到了,并且付诸行动。当然,也获得了其他同学的赞扬,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我们也不例外。常常因为时间问题,而导致行动不能统一,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进度。为此,我们没少伤脑筋。
篇2: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觉得我收获很大,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记录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重要是对各个来访对象作简要的文字记录。这次调查,使我们更早地接触了社会,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经过对望牛墩的一番调查,今天我才真正的觉得自己是一个望牛墩人,经过对望牛墩文物古迹的调查,我觉得自己更深刻的了解了望牛墩,了解了望牛墩的人情风俗,了解了望牛墩的过去与将来的去向和趋势。
这次的调查活动还使我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学会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使我初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为我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前打下了基础。这次活动使我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这次机会,增强了我们的能力。也感谢在调查中
给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组的其它成员。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的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使我更深入的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部新课程计划的一门必修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正是适应这种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相比较,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性学习应该体现出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征。
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之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终于拉开了序幕。这次研究的是东莞的历史文化遗迹,并要求我们对这些文物古迹有一番的了解,我和我的朋友组成了一个组并开始了我们的调查。
在调查之前,我们可算是做足了准备,我们首先制定了一个计划,要求我们在什么时间内要完成什么事情。于是一系列的调查就在寒假的时候激烈的展开了。在整整的一个寒假里,我们“出动”了很多次,这个寒假是我目前为止最有意义的一个寒假。实践阶段中的一次采访中,我们本来是带着一颗忐忑的心,甚至担心,采访过程中自己无话可说,但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相反,我们做得很好,只是先前缺少挑战的勇气罢了,而人贵在能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行,即便是失败,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在挑战中,我们定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路始终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很可惜调查的原件却不翼而飞了?)
很快在
2.培养了我们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高一年着重培养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问题并不是传
统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记忆性问题,而是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从一开始就把目标指向
我们问题意识的培养上。
3.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这不仅有益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等。
4.培养了我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篇2: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1】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的课程、体验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篇2】研究性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在学校开展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选择了纳粹排犹与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研究课题。我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大概分成两点。首先是我对于历史学习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关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其次是因为,我对于纳粹发动二战的原因以及他们惨无人道的民族屠杀有所了解,我觉得我需要利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加深我对于这方面问题的了解。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这也正是此次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立的目的所在。
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收获很大,首先是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另外,在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撰写最后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时候,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是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我对于纳粹排犹和其极端的民族主义政策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我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使我懂得了世界上各民族只有在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前提下,才能各自得到更好的发展,人类文明才会变的更加璀璨。
这次研究性学习有很多值得以后借鉴的成功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步活动实施的时候都采取了成员合作的方法,这使得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为最后撰写出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次研究性学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这次研究性学习虽然在资料的搜集上做的很全面,但是,所搜集的资料由于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研究学习的速度和效率。
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会积极借鉴,而对于那些有待于提高的不足之处,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加以注意。
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结束了,在总结的最后,我要感谢每一个和我一起合作的研究组成员,另外,也感谢指导教师对我在研究学习上的支持。
【篇3】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分享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在翟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了《看电影,学英语》这一研究课题。我们接触的事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甘正传》,由于本电影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美国的风俗习惯,语言习惯等,对内容不理解的情况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时常出现,因此很多同学都在课外反复地看了这部电影,并十分投入,加之这部电影很有励志和教育意义,我们还要去总结一些启示,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翟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好玩,毕竟只是看电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慢慢的,对话变快,并出现了一些具有本土气息的对话,我们开始犯晕了,翟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电影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要明确地知道自己想研究什么内容,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研究结果,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前后几个课时,我们初步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们看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3k党的,另一个找水门事件的,还有一个又找越战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以一个班为单位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 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而作为组长的,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但组员也没有责怪于组长,反而给组长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篇4】小组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让我学会了组员的团结的力量等。例如我们上街发调查问卷、采访时,遭到了许多人的白眼与不理解,但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检讨了自己的错误,选择更加合适的话语与人交流。当天下午就发出了50到60份(三个人)。这次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次的时间较为紧凑,使我们觉得课件还不够完美,我相信如果再有时间的话,大家会完成的更好!
参加这个研究性调查小组我很荣幸,我们忙活了很久,选择我们组的题目时就吵了好久,才将调查题目定下来,期间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发调查问卷时,个个脸都特别红,特别不好意思,发完并收完了之后,便长舒一口气,我和汤涵是统计调查问卷的,我们两个搞了好几天,忙得升入天堂了,忙完之后,手好酸,后背好疼,到了组长写调查报告时,总是喜欢抱怨,她就是有点刀子嘴豆腐心,但还是把它写完了,到了最关键的步骤时就要靠我们的老板——李真了,我们几个也未能帮上大忙,但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更多的是在心中为他们加油鼓劲,参加了这个组,让我体会到了组内的团结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组长丁月和李真的带领下,这个研究性调查小组更加好了,我们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收获了太多太多,使我们小组组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收获了友谊。
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我学会了付出,让我体验了一回真正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的
确定研究课题,到后来的发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做课件,研究报告,我们在一步步的走来,我们渐渐的体验自己的汗水播撒的种子种出的瓜果最甜。为此我会更加的努力体验社会中必要的锻炼,从付出中快乐与收获。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本来害怕陌生人的我,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改变了这个不太好的性格,另外这次活动也让我从食品安全这一方面了解了社会的情况,我和其他组员之间也加强了关系,使得友谊之花开得更加漂亮。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知道了团结是一个组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团结,我们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险阻,所以这是一次终生受益的活动。
的采访与发放收回调查问卷,这让我们了解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既对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方面有了初步了解拓宽了我们知识与视野又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这些成果使我们每一个组员都珍惜这一次锻炼的机会,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互相帮助,积极进取,在任务分工上分工明确,尽职尽责,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员都受益匪浅。
另外,在课题上,我们通过调查的方式,知道了我国食品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这也有助于我们踏入社会,去独立的生活。
总之,这一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通过这次调研,让我学会了团结合作得到重要,我们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一起搞调查,我们开始时还知道怎么搞,通过一起讨论后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调查。这次调研不仅让我们的友谊得到加强,还让我们了结了现在社会的重大问题,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我们一起调查的时候我很开心,我相信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加入进来。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篇3: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实施“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平台。在实践中,我感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一、什么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分解知识,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归纳概括成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请不同程度的学生归纳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认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些教师上课时学生开小差的较多,课堂效率较低,就是因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导致精力不集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并且根据难易程度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旁观者,否则,回答不出来问题是要脸红的。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入班成绩比较差,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好多老师上课都放弃了他。我上课时,针对他这种情况,专门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像“是什么”等通过看书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刚开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书、思考,起来就说不会。这时,我告诉他在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让他读出来。这样,他感觉老师没有放弃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问题,所以他上课不再睡觉或看小说,而是根据要求去看课本,参与小组的讨论,慢慢的有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二)贯彻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就是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为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又根据程度不同分为a、b、c三个等级。小组讨论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则成为不同等级问题的中心发言人,比如,对于简单的a级问题,由程度较差的a级同学主要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并且,我又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小组间相同等级的同学进行竞争。比如,一组的a类同学回答a级问题,回答不好,由其他组的a类同学进行补充,哪个小组回答得好,则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两周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同学以及进步最快的同学。当然,这个
等级的划分只是由我自行掌握,不对外公布的,避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有竞争对手,学生之间,既是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节新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往往非常抽象,不知从何处下手学习,更不知重点、难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问题,就相当于把一块原先无从下嘴的大肉切成了许多小块,方便了学生“下嘴”,使学生愿意去“吃”。另外,把零碎的知识问题化后,学生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习起来就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率的重复。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阅读课本,分析总结,要求学生从课本的叙述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点,构建起知识网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过程要进行小组讨论,特别是对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前考试时,学生最怕做的题就是主观题,得分率非常低,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即使基础知识都会背了,也不会用。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后,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学生认为正是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的设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商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要学”和“要我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能自发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寻求正确答案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形式要多样。
比如,在教授“矛盾的概念”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我首先把一个比我高的同学叫上讲台和我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谁高?”学生感觉老师怎么问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我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兴趣一下子上来了,都在期待着我下一步要干什么。然后,我让他回到座位上,问“我高还是矮?”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也很容易的明白了高和矮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从而明白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因为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我在课堂上,有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情境进行启发,有时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辩论启发,有时通过创设情景模拟试验启发。比如,在教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题时,我就创设这样的情景模拟试验:我准备了三个烧杯,一个放入自来水,一个放入白酒,一个放入白醋,我让教室靠后的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杯子里分别放的什么。他没法回答出来,同学们也感觉这个问题没法回答。我又问怎样才能分辨出杯子里放的东西?学生众说纷纭,我请一位学生回答,他走到讲台上闻一闻之后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因势利导的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很快明白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道理。
(三)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难易结合。
探究性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也不能设置太难。问题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握住这样的尺度:问题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基本可以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但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为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应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通过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他回答出来后能有一种成就感,有助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这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步培养他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能成为一个优秀生。
在问题的设置上,我也走过了弯路。刚开始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时,问题设置得有些难,总认为如果问题设置太简单,一是显得老师太没水平,二来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很不理想,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对我也越来越敬而远之。我及时召集部分同学的座谈会,经过交谈,问题找到了:本身同学们都刚到了一个新环境,互相还不熟悉,正好我问的问题又有些难,所以同学们都“明哲保身”,都恐怕回答错了,在同学们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都三缄其口。找到症结后,我迅速改进,问题的设置不再以我的意志为主导,而是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有问题要思考回答,并且稍加努力都能回答出问题,有成就感,所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四)要有中肯的评价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点评是最后一个环节,有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究,问题已经解决掉,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教师的点评就可有可无了。其实,这一环节不但不能可有可无,而且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老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因此,老师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力求避免在课堂上批评指责学生。当学生把问题回答出来之后,老师要绝不吝啬溢美之词,哪怕一个“好”字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奖赏。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既不能放弃他另找学生回答,更不能对他批评指责,因为这样,会损伤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学这门课,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的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会对你心存感激,“亲其师,信其道”更会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总之,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符合“三贴近”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推广运用。
探究式教学认识心得体会共3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探究式阅读”的课题研究在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已走近尾声,回首三年来奋斗实践的路程感慨万千。从不解到释惑,从探究到理解,从拘泥到扩展,虽说艰辛,却充满收获。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一、启发教学引导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都能成为教师手中的道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如在教长春版教材中的《窦娥冤》时,借助电影《窦娥冤》中窦娥临行前的一段唱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探究:“窦娥冤吗?”由此引导开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学中若能结合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
熟练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3、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式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
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围绕矛盾处质疑
课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换位思考,使自己进入文中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引导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探究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探究式教学认识心得体会共4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探究式阅读”的课题研究在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已走近尾声,回首三年来奋斗实践的路程感慨万千。从不解到释惑,从探究到理解,从拘泥到扩展,虽说艰辛,却充满收获。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启发教学引导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都能成为教师手中的道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如在教长春版教材中的《窦娥冤》时,借助电影《窦娥冤》中窦娥临行前的一段唱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探究:“窦娥冤吗?”由此引导开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结合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
熟练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
“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3、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式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围绕矛盾处质疑
课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换位思考,使自己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引导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探究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探究式教学认识心得体会共4篇 研讨式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探究式教学认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