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培训心得体会9篇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3-13 10:00:00 教学心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地理培训心得体会9篇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赏析。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9篇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1

  这几天天气很寒冷,我冒着寒风到了xx一中xx学校参加曾老师主持的新教师培训,短短两个多小时,就将心中的寒意驱散了。

  为什么一开篇就说这样煽情的话呢?其实真不是煽情,是真情实感。这次培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地理教师的科研精神。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我对科研的热情和盼望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对我最感兴趣的地理教学研究。同时,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我也非常盼望能有多方面的尝试,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还有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竞赛班辅导、野外考察指导、地理课题研究等,甚至包括高中地理教学,不过正好碰上一中德胜今年在进行改革,很多学生活动都被取消,也就少了很多机会。曾经也有人跟我说,那是因为我还年轻,没有家庭负担,才会想做这些繁琐的事情。其实我自己也不敢想象以后因为带孩子而焦头烂额的情景,我只想趁我还年轻的.时候,尽量多尝试。

  最近我也有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更多的是直接遭到回绝,我很受打击,因为我很担心自己在还有精力和激情的时候没有得到机会,很快就放弃了。就在我的心也跟随天气进入寒冬的时候,听了曾老师的话,突然觉得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就要懂得坚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尽力尝试,成果不是一两天就会有的,而是需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读研究生的时候,老师们就经常会说,地理研究是周期最长的,也是出成果最久的,但成果都是惊天动地的,所以需要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从培训时曾老师的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我想,可能曾老师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各种困惑,不断地在尝试中破除这些困惑,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曾老师一样,通过努力和思考让自己快速成长,与时俱进,坚持不懈,让自己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有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为学生呈现更有趣和有效的地理课堂。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2

  这一次我很荣兴参加了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作为刚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次的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会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重视对现代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

  2、转变教师角色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

  3、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习惯上被称为教书匠,但实际上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因此教学策略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改变工作方式,充实专业素养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合作,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地理教学参考等教材,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模型、演示仪器等各种地理教具以及校内外学习场所,等等。

  总之,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课改新理念,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教育观、学生观,深入钻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关于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几点粗浅的体会,也许不够全面,还请诸位多多谅解。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3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地理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

  学过的

  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

  掌握多少

  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

  学过多少

  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

  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

  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二、课标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

  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三、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四、新课程地理素养培养的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

  标准

  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

  标准

  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

  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把握空间尺度

  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新疆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南昌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模型(式)化处理

  这是地理思维的高级形式,将地理原理或地理事象就相互关系或因果分析等,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假设,而凸显其核心之理,原理的模型(式)化如工业区位三角、农业区位环型结构、中心地六边型结构等,地理事象的模型(式)化如俄罗斯河流和地形的分布格局、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等。

  4、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释或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思考和分析。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层:谋生境界

  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层:道德境界

  认为教不好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

  第三层:生命境界

  他们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职业幸福。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4

  xx月月xx日,我参与了“国陪计划”的地理学科短期培训,在为期xx天的培训中,让我对地理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xx老师讲的地理课堂的变革,到王树声老前辈地理学科的价值、及课堂改革与创新,再从教学的有效性到对地理教材的探讨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的认识了地理,从众多的新颖的观念和权威的理论知识充塞了我的头脑,初学的时候感觉不太适应,但到了尾声的时候却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多希望我们的培训在延续几天,我还想再从各位专家、学者那里获取更多对我有帮助、有提升地理知识。接下来我就谈一下我的真是感受:

  在参加工作来的七年里了,我参加过很多各式各样的培训,很多时候我们的培训仅仅只是走过场的。要么是主办方敷衍我们,要么是我们自己认为没多大价值,没认真学习。总是在讲话中开始,在逃课中混学时,在睡觉结束。同时又在众多参与者众目睽睽之下,脸不红心不跳的上台领取培训结业证书。原因是:第一、老师们本身学习的动力不足。第二、是培训的内容和所从事的工作相背离缺乏实用性。第三、是主办方流于形式为造舆论,苦政绩而打的幌子等等。而本次培训,第一个专题就是李琳老师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性分析》就深深吸引了我,李琳老师用平时课堂教学的范例,生动的诠释了课堂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让我明白了课堂上老师应怎样教,同时也理解了学生学是建立在老师教的基础上的,教与学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就像画画一样,是高手下笔就有神,点石就可以成金。“教学的有效性”这四个字,从此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成为我今后教学的一盏明灯,为以后我的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后的培训课,我就在也舍不得浪费任何一节,每天都提前到教室外面等候各位专家老师的到来。并且对专家的每一个报告都是认真听讲,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感觉思想和理论境界有了很大提升,刹那间,我感觉到前进的道路变得无比开阔,心中的目标由模模糊糊变得无比清晰,熠熠生辉。这等于专家手把手的把他们多年呕心沥血的成果,全部无私的传授给了我们,实实在在能够提升了我们水平和能力,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

  培训中,83岁高龄的王树升老师为我们全面的诠释了地理学科的作用、地理理论知识的.构建、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段玉山博士为我们阐释了《地理教学方法举要》让我们有更多的教学方法,罗莉萍老师的“三板教学”让我们学会了更多的教学手段。龙泉老师的《网络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课件”成了我们教学的得力助手,让我们地理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使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学生看得见方式传播给学生。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的帮助下,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此期间,我们还到师大附中听了几节我省教学一线名师的课堂授课,真正的体验了什么是名师,真正见识了什么是教学高手。

  我本来在平时生活中,是个善于思考,勇于提出各种问题,认真查找原因的人,可是这次的培训中我无言了,原因有二:

  第一、我觉得这次高质量的培训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所以我随时认真做笔记,让自己的思维跟上专家的进度无暇顾及问题的思考。

  第二、我所面对的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专家,他们在各自研究的方向都是走得很高看得很远,这次我真的是不敢提问了。

  培训是短暂的,但它提升了我先进的教育理念、梳理了我困惑的教学问题、澄清了我模糊的知识盲点、教会了我有用的教学技能、学习了简明的科研方法、融入了和谐的教研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学习,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并作到多学多思多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在学科中起带头作用,把自己精华的,先进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给我们学科各位老师,让大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5

  有幸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活动的地理学科的学习,深感机会难得,所以在八天的学习中,每天顾不上天气炎热,早早地赶到学校,认认真真地聆听各位专家精彩的讲评,有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心中对教育部的精心安排充满了无言的感激。通过八天的学习,对我既是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收获颇丰。

  一、要有“爱”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要热爱地理学科,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心中有了爱,才能够想方设法地探索各种教法、学法,设计更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乐学、善学。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要“善”变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无论是从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变化比较大。所以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一定要善“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做到因地制宜、共同提高三、要善“动”新课标里很多内容都要求老师和学生要动起来。包括眼、身、口、手、脑,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这个动不仅要出现在课堂上,还要出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后的拓展中。通过这次学习,还解决了许多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比如:以前在上等高线这块内容时,我试图自制一个模具,把等高线图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都始终没能如愿。而在这次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了,原来等高线图可以用铁丝来演义。真是如获至宝、受益匪浅啊!培训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学习,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并作到多学多思多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力争做一名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好教师。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6

  非常幸运的能参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四天的学习虽然显得短暂,但却让我受益良多,培训中听到各位地理专家和一线教师耐心而细致的讲解后,曾经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这里得到了了解,也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来谈谈对这次新课改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培训首先让我明确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数教师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课时不够,难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课?如何评价和考试?与高考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建设理念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习理念是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技术理念则是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他就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价值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学尺度。

  在对于地理必修三的教授中,教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或世界重点热点问题;选择实际典型案例在实际区域进行实际分析。

  从全国来看,目前的教材版本众多: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以及鲁教版。而在我们福建,新课改实行选择的是人教版,从十年前的两本小书到现在的三本必修、七本选修,不仅仅变化的是数量,更多变化的还是理念和目标。如何把握必修和选修、如何衔接必修和选修,我们势必要清晰。

  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设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将涉及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分支领域,以及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内容纳入到了选修模块中。这些选修模块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既不是主次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选修模块不是必修模块的陪衬,更不是附庸,两者具有同等的课程价值;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必修模块侧重于学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选修模块侧重于实践性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将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学习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衔接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必修模块中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不学也无所谓。

  具体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

  1、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机整合。采用框图的形式来建构新 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抓住知识结合点,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知识结合点是指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都涉及的,但在内容上有所深入和拓展的知识。

  3、关注社会实际,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与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样,选修模块的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4、合理铺垫,巧用类比,深入浅出。 “旅游规划”是难度较高的内容,其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在本模块中是最高的,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让学生联系“必修2”中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认识,虽然旅游景区不同于工厂,但考虑的因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比我们想象中更为活跃,且很有自己的见地,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想不到的。他们喜欢老师给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发挥,他们也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还是有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过去的课堂模式,听老师讲多,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7

  有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由此说来,我已不知自己有多不堪入目了。当了十多年的老师,经验增长了一些,但锐气与进取心也磨磨的差不多了,有时甚至觉得浸在一堆堆的作业、备课本中都喘不过气来了,更别提还有顽劣的学生用他的懒惰和不上进触动敏感的神经。朋友都说,当了几年老师,你的牢骚是越来越多了,我不禁想,其实不管当初是为何选择这个职业,既然已走到这一步,何不走得更好一点,更远一点,更踏实一点呢?虽如此想,但一看到各种厚厚的教育理论专著,还是颇有些发怵,不敢相信自己能啃下来。

  这种希望有所改变又畏难的矛盾困扰了我许久,这个暑假参加了这个网络培训的学习才为我提高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我很喜欢这种学习的方式,自由灵活,无须像以往的学习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也通过网络拓宽了交流的领域和范围,不仅可以和外校,还可以与其他省市的同行、专家们探讨疑难。

  从学习的内容来说,每一个专题的讲座都和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关,既有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又有名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尤其是其中还插入了思考题,在学习时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听课,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光知道叫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课后的交流也让我深受启发,一是觉得有这么多的同行参与进来,发现自己困惑的问题也让他们头疼,终于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寂寞和孤军奋战的事,二是作为一个经验不怎么丰富的教师,我在别人的体会里也汲取了进步的营养。

  从学习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到的东西也能在教学中迅速地应用起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比如,蒋老师对课件教学方面很有研究,洋流分布教学是自然地理教学当中的难点之一。课程标准,它是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就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过,在这部分教学当中,学生学习过程呢认为比较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呢?因为难在洋流分布太难记。洋流分布太难记,什么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只在学生过程中,只求知其然,而不求知其所以然。

  特别是,不注意与气压、风压的这种空间关系。不注意与海陆分布之间的空间联系。所以,最后导致死记硬背。在本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蒋老师并没有利用归纳式的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主要是考虑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基础。

  另外,单纯从洋流分布图来看,就是从洋流分布的知识来看的话,洋流图对于我们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高一学生很难通过图来归纳出洋流分布的规律。另外,从学生的基础来看,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地理空间概念相对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要求,确实非常困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成因,首先是成因。就是讲的大气运动,并没有过多强调什么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只是讲到风的影响到气压在风带的分布,然后到洋流分布的模式,最后到世界洋流分布这样一个演绎式的教学过程。就引导学生理解洋流分布的规律。不过在地方,没有讲洋流成因的知识。实际上只是提到风是推动洋流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通过气压在风带分布图来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有这实实在在的课例,对教材的的处理不停留在理论的讲述上。

  其实这次的学习还给了我另一个体会,就是惭愧。当看到别的老师旁征博引,理论结合实际,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理论积累是在是浅薄得可怜;当看到别的老师洋洋洒洒的对教材进行评论时,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生涩,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新教材做出有深度的评价;当别的老师激情万丈的时候,我有时却难免会偷偷懒,这一切都让我十分惭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我都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职业。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对新的教法也有了新的体会,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的处理有一种效法的冲动,在新的学期我一定会对我原来的教学方法做相应的改进,也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8

  待在草根学校的我,与一群市知名的教学骨干同窗十天。这事想想就觉得幸福。想想之前在学校还险些放弃报名,若不是同伴的鼓励,恐怕这十天的收获和见闻是一辈子难弥补的。

  下午的牧野论坛,二中的一位地理名师今天让我获益匪浅。优质课的密码解析。一节优质课,五个法宝密码,听完有种对优质课这道证明题解出来的痛快。知性,优雅,干练,淡定。是这位老师传递给我的感受。

  人说,上一次优质课就好像退了一层皮,其实,提到优质课,我都有点毛骨悚然了。我们数学当属大科目了,但每两年一届,一个区里只能有三四个推到市级评奖,能够与它有缘的不多。回想四年前的那一次,刚生完孩子,在哺乳期,于是只能做了一个绿叶,但当时对优秀的同事着实羡慕。晋职称时看着别人表上的市级优质课几个字,我倍感惭愧,只觉得自己的优异成绩不是由于我的课堂有多么出彩。

  直到两年前,新的一届又开始了,理论,基本功……尽管我的'个人能力和心理素质不够炉火纯青,我害怕却努力着,这一次突然间大学科变成了十几个人同时录市级课,政策不知又要发生什么变化,难道都录,再评三个,其余淘汰?想到这些我顿时又信心全无了,我不知道这一切的努力是不是又将作废,前些时日,偶然翻阅网站,看到了公示,在那里边扒拉着,看到了熟悉的许多同事,就不见自己的名字,一颗紧张的心也扑腾扑腾的,心想没有就太丢人了,同样都录了,有别人,没自己,翻着翻着看到自己的学校和名字时,激动的在床上跳了起来。

  这个第一次对自己的意义太大了,它是肯定的。由于自己的小学专业,让我对中学数学是带有一些谦虚的心虚。今天看到努力没白费,觉得自己要向前迈向一大步的不只是荣誉,更是信心。

  有句歌词说得好,人是被逼出来的,总要白流许多汗,山不转水也转,总能转出一片天。我们只管负责努力,让时间说真话吧!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9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二年级新教材培训工作于20xx年7月19日—21日在梧州市第十五中学举行。通过两天半的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二.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三.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四.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体现,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忽视的倾向。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习作描述性的评定。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评价;对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对学生探究水平的评价等等。

  六.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除了要求学习必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章节和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尽力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等等。

  高中新课程还有待我们探索实践,希望开启地理教学的新篇章。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9篇 地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2篇(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500字)

感恩父母心得体会实用12篇(感恩父母心得体会50)

学习防溺水心得体会12篇(通过防溺水学习的收获)

合集个人实习心得体会12篇(实习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心得体会3篇(企业文化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大学生实习心得体会实用11篇(实习活动记录及心得体会)

生产实习心得体会15集12篇(实习心得体会1500字)

实习心得体会10篇 实践心得体会500字

大学毕业生实习心得体会12篇 实习活动记录及心得体会

业务员实习心得体会6篇 业务员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