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数学课件5篇

时间:2023-11-29 08:44:00 课件

函数的奇偶性数学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象的图形,然后按如下操作并回答相应问题:

  1 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并在纸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这个图形可否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若能请说出该图象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函数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答案:(1)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并且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若点(x,f(x))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应的点(-x,f(x))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

  (二)新课教学

  1.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像上面实践操作1中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即是偶函数,操作2中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即是奇函数.

  (1)偶函数(even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学生活动):仿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odd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典型例题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例1.(教材P36例3)应用函数奇偶性定义说明两个观察思考中的四个函数的奇偶性.(本例由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具体方法步骤)

  解:(略)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确定f(-x)与f(x)的关系;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

  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三)巩固提高

  1.教材P46习题 B组每1题

  解:(略)

  说明: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应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是即可断定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2.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补全函数的图象

  (教材P41思考题)

  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说明:这也可以作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依据.

  (四)小结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课本P46 习题(A组) 第9、10题, B组第2题.

  四、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一、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二、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数学课件 篇2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基本初等函数习题课(一)。

(二)解析: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掌握,要先根据其图像来分析与记忆,这样更形像更直观,这是学习图像与性质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对数函数的两种情况的性质做一个比较,使之更好的'掌握.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会作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说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及其奇偶性.

(二)解析

(1)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重要是学习其性质,要掌握好性质,从图像上来理解与掌握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2)每类基本初类函数的性质差别比较大,学习时要有一个有效的区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易区分各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容易抓住其各自的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一次递推的教学中,准备使用P5

函数的奇偶性数学课件 篇3

  一、教材与学生

  1、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这个知识才刚刚从中学数学,或小学奥数系列进入教材学生不熟悉,教师也陌生,我就想,能否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奥数并不神秘,同时能在快乐中去学有价值、有难度的数学。

  2、学生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基础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后天开发的不等,故我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同时,准备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动手探索。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认识奇数和偶数;掌握数加减的奇偶性;

  2.运用设疑——猜想——验证—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学习,增长数学兴趣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自主探究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全程参与。

  我想,什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感冒了。不想说,也不想动,就说:孩子们,今天讲台就交给你们了,我就是一个擦黑板工。同学们笑了,尽管我讲的是租船和租车的复杂问题,但孩子们讲的头头是道,写的一丝不苟。为什么不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2、大胆开放,抛弃束缚。

  我的教学不想拘泥于一点,不想修建一个房屋让孩子们在里面玩,在思维的国度,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这难道不是北大的思想吗?开放式教学不是我们北大附中的精髓吗?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设计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四、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一:6只小鸭子、5只蝴蝶找伴

  2、游戏二:转轮盘

  (1)讲要求:指针停在几上就再走几步;

  (2)独白:

  A请他们全班去吃饭,地方吗

  B学生开心极了,当听到是东方饺子王………一片赞叹。

  C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的指责我—骗人

  (我—我怎么骗人了?)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游戏一是感知数的奇偶,开始了微笑,那么游戏二就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笑声中,叹息声中,在失败中开始了思索,在思索中寻找答案。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板书课题,加以破题,加以过渡。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为什么没有人中奖呢?(学生猜想,教师板书)

  2、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加以验证)

  (我在验证的同时,表扬学生达到了一年级水平,二年级的高度,三年级的容量,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了愉悦,在开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而在我展现了验证的过程后,开始表扬自己,这个人多帅,多聪明,像不像我——————,哈哈不服气,你来呀!)

  (三)大胆猜想,细心求证

  1、独立来写(写出了加法,又写出了减法,我提示—有没有乘除呢?)

  2、小组合作验证纠偏

  3、小组展示(满满的一黑板,加减乘除都有。而且欲罢不能,我就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圈出我们今天应该掌握的加法的奇偶性。)

  (四)坡度练习,层层加深

  1、填空

  2、判断(这些内容,由浅入深,由难及易,层层推进)

  3、填表(着重讲解了这一道题—因为它是例题,我把填表作为要点,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得到规律。)

  4、动手(有动脑的,动口的,这里的翻杯子就是动手了。)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思考题

  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函数的奇偶性数学课件 篇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上《数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觉得,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成了这节课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学生能够感觉得到的情景——旅游,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

  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展现了本节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也是生活的需要,这个情境中的事物,学生也很熟悉,觉得很有意思,很亲近,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兴致盎然的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来。

  这个情境的创设,也正是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数学,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翻硬币练习。另一个是教室关灯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用以接受,乐于思考。

  在这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数的奇偶变化规律中,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游戏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了 。

  学生在游戏几次后就会发现这个游戏是不能赢得,是个骗局,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了问题,再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感受到思考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增强。

  在应用数学中,我还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素材,设计了这样个练习: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两块橡皮,付了两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他3角钱,小华知道橡皮、铅笔单价都是整角,而且铅笔是4角钱一支,他马上对售货员说:“阿姨,你把账算错了。”你知道,小华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吗?

  这节课,我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上学生的反应很好,课后几位老师又逐一加以点评,在设计上给与了肯定,自己也进行了反思,感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地钻研,使自己的教学上个新台阶。

函数的奇偶性数学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说教法:

  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 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

  五、说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重、难点:

  1、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七、说流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课件出示)

  16 51 430 592 98 105

  3、判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在此处设计导语:在我们研究的自然数中,可以把它们按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继续探究一下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1)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选出其中一种分析方法,把分析过程写在草稿纸上。

  小组交流,汇报。

  摆渡次数 船所在的位置

  1 北岸

  2 南岸

  3 北岸

  4 南岸

  。。。 。。。

  得出结论:奇数次停在北岸,偶数次停在南岸。

  提示:如果最初小船在北岸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奇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对,偶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同。

  出示问题:小船摆渡100次以后,停在哪里?为什么?

  师小结并进行学法指导,刚刚同学们用列表法和画图法(板书)对小船的位置进行了探究,这两种分析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你发现了吗?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一些繁琐的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

  巩固训练:

  试一试:探究杯口的方向:

  师:把杯子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后杯子口朝下,翻动2次后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吧。那翻动19次呢?

  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发散思维训练:

  师:自然数奇偶性很有趣吧?那么刚刚我们利用杯子玩了个小游戏,你还能利用数的奇偶性的这一特点给同学们设计个小游戏吗?

  生回答。

  师小结:是的,我们可以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那么请同学继续观察和探究:看看老师出示的数有什么特点。

  (2)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和正方形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问:你发现什么?)

  ( ) ( )

  出示研究一:

  猜测: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什么数?

  验证: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偶数。(学生举例)师板书

  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学生总结)师板书

  (依次写出观察--猜测---验证—结论的探究方法)。

  师生小结探究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方块中的奇数加奇数有什么规律。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有什么规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数学书p15第(7)题。

  2、皮皮和牛牛在练习打球呢,皮皮先来,打一次后到牛牛那,打第二次到皮皮这,那打到第20次时球在哪边?

  3、15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若每个小朋友都分得奇数,能分吗?为什么?

  4、有三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2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杯口全部朝下,为什么?

  5、小明的爸爸是1路公共汽车的司机。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从牧羊场发车开往二马路,1个小时后又从二马路开往牧羊场。这样来回往返。 请问中午11:30小明要给爸爸送饭,应送到哪儿呢?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你用什么方法掌握了知识?

  (3)学了这节课,你还想研究奇偶数的什么规律?

  (五)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探究的是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那么减法中呢?乘除法中呢?数的奇偶性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好吗?

  2、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数(“偶数”个)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数(“奇数”个)

  八、说板书:

  在板书中反映出本课的两个主要知识点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一是运用画图和列表法,通过摆渡活动得出的结论:初始位置 与奇数次相对,与偶数次相同。二是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探究出的奇数和偶数在加法中的变化结论。具体如下:

  数的奇偶性

  画图法 列表法 初始位置 与奇数次相对

  与偶数次相同

  观察

  猜测

  验证

  结论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函数的奇偶性数学课件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