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稿模板7篇(化学说课稿模板范文)

时间:2023-05-31 20:15: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化学说课稿模板7篇(化学说课稿模板范文),供大家赏析。

化学说课稿模板7篇(化学说课稿模板范文)

化学说课稿模板1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化学说课稿模板2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说课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全新的知识,这

  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平衡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

  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

  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性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技能性学习目标]:(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依据

  总的教学构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

  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巩固训练

  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习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活动。

化学说课稿模板3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学情分析

  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⒊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臵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⒋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

  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⑴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⑵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

  ⑶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⒉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⒊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⒋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⒌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⒍拓展研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⒎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绿色化学——环境美好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历过程,在亲历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参观实验室、讨论、活动与探究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从已有经验出发,指导学生按“走进实验室——观察仪器及环境——识别仪器,说出名称——了解用途——动手操作——亲历与体悟”的策略学习。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通过“倒酱油”“吸取钢笔水”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铺垫,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与探究”,在动手中动脑,提出问题,分析研讨,体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来实现;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采用课前实验、课中实验,课后实验来学习和巩固三个主要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可从生活实例、从其他学科知识、从交通法规、还可从人的生存必须遵纪守法等多种角度来谈,从而认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基本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本课题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实物教学法。先请实验员介绍实验室有关危险药品的放臵、实验室配臵的灭火器、黄沙桶等安全知识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先在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些仪器,以减少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 第二课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学生熟练和规范地掌握药品的取用、

  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技能。

  课题1 空气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臵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一。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⒉结构特点

  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⒊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⑵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⑴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⑵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⑶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⑵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⑶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⑷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仪器、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臵、水槽、塑料瓶、红磷、水、火柴,蜡烛、木条、注射器、石灰水。

  三、创设情景说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要求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的目的。

  四、立足互动说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

化学说课稿模板4

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以分组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这是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

化学说课稿模板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唯一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⒉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⒊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具体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就是说本节课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了学生才华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五幅画面的对比,提出问题:四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学生思考回答,引出环境污染这个课题。

  2.学生讨论回答

  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各抒己见,讨论得出每小组自己的观点。

  ⒊教师归纳、总结、讲解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这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的顺序对学生查阅的知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⒋布置作业

  (1)必做题:A、每个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找出一个有关环境污染的典型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B、每个同学找出三到五个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并做出相应的答案。

  (2)探索题: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或“邢台环境现状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其中探索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化学说课稿模板6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四、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

  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1)、演示实验:

  a 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 H2SO4

  b 0.75ml0.1mol/L Na2S2O3

  0.75ml H2 O

  1.5ml0.1mol/L H2SO4

  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化学说课稿模板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九年级(上),这一节课是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②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演示课件对比→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环和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

  ①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②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从中悟法,会中用法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一)预习:课前分发的“学习学案”其目的是: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回顾梳理知识,通过填写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知识,对相似的问题,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联系,使知识达到系统化,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每个知识点。

  3、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维体系,明确学习目的,同时知道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有疑问。

  4、可优化教学过程和结构,使教学节奏明快,节约时间,提高效益。

  (二)课堂引入: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课题,发动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说明本节课是在同学们自学了“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对比氧气的性质,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设计:(过程:出示问题→学生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演示课件对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3、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5、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6、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7、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8、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见多媒体)

  (五)小结、布置作业

  五、综述(评价分析):

  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还在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指导和督促。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验中采取男生和女生搭配的方法,使学生得以每个人亲自动手操作,营造一个活跃的气氛,解决各种问题,圆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化学说课稿模板7篇(化学说课稿模板范文)相关文章:

沪教版高一化学说课稿5篇(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电子教材)

初中化学说课稿3篇 初中化学说课模板通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说课稿2篇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案

高一化学说课稿12篇 说课稿高一化学必修一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5篇(中学化学说课稿模板)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模板4篇(化学课说课稿)

2022高中高三化学说课稿模板3篇(高中化学实验说课稿模板)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化学说课稿范例3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全集

制定中学化学说课稿模板3篇 初中化学实验说课稿模板

高一化学说课稿大全3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