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3篇(通用说课稿)

时间:2023-09-20 12:17: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实用说课稿3篇(通用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实用说课稿3篇(通用说课稿)

实用说课稿1

  “角与直角”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教材试用本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能够动手制作直角,能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角与直角,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并积累了许多关于角的经验,本节课是将这些经验初步上升学习角的概念。本节课对于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角的大小等知识作好必要的准备。

  本堂课的探究过程是“感知角→概括角→应用角”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就是不断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再把结论应用于实际,从而实现“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具体思维”相互连接的两个飞跃。

  首先,我从寻找生活中的角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将生活中的角抽象为数学中的角,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来感知角,再从说一说中得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的定义。再根据学生对于角的定义的掌握,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画出一个角,加深学生对于角知识的掌握。

  在认识角与直角后,学生又通过自主地摸索、尝试、判断角与直角的过程中,脑中对角与直角的理解逐步深化。最后,学生拿着自己的三角尺,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直角。这让学生有机会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一方面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测量直角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角与直角》是一节操作性较强的几何图形课,设置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与直角。

实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 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 ÷2,被除数 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 ÷3,被除数 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定位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定位为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涂一涂,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第二层次: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够整除整数,学生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找到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直接去除;并举例操作验证这一算法。

  第三层次: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让学生用探索到的方法来计算 。此时学生发现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不适用。知识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并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从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习倒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一个“买白糖”的具体情境,并展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由于设置了三个递进的问题,学生不会觉得问题3的提出很突然,并且,由于有了问题2的铺垫,列出问题3的算式也较为容易。

  (二)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 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是 。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 ÷2=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三)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 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师让每位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证明结论。

  【设计意图】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科学的验证可不仅仅是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数十名同学会举例出数十道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的。

  (四) 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 ÷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 ÷3,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得到的算式是 ÷3= 。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 的 ,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 × = 。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学生再一次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五)再次验证,分层练习

  多媒体出示:

  1、 3/5÷3 =; 3/4÷4= ;4/11 ÷5=; 8/9÷6=; 6/7÷8=; 4/15÷12=;

  2、 ( )×9=1/3 ;8×( )=; 5×( )= 4/3;( )×5= 1/2;( )×2= 4/5;4×( )= 1/4;

  3、找规律填数: 8/9,4/9,( ),1/9 ,1/18,( )。

  【设计意图】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发现了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四、说板书设计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实用说课稿3

  一、背景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课文,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大自然中秋的声音为视角,通过充满童趣、富有想象的诗歌语言,赞美了美好的秋天。全文分“言传的声音”“意会的声音”两部分来描写。黄叶、蟋蟀、大雁、田野是大自然中发出声音的物象,道别、告别、叮咛、歌吟是发出声音的内容,都传递着对秋的情感,声音是表达这些情感的媒介、手段。当充分感受对秋的这份独特的情感时,一切尽在不言中,意会的声音便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回响。

  本课是一首诗歌,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为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因此,我在教学时没有讲对内容的理解与评析,而是体现诗歌特点,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童趣,读出诗歌的韵味。基于此,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以想象为手段,将学生带入秋的世界感受秋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赞美、不舍之情。

  2.模仿诗歌,提供句式,通过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独特的情感。

  其中,模仿诗歌形式,提供句式,通过声音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独特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教法、学法

  本文的核心是作者对秋的情感,表现形式是大自然中秋的声音。本文有时一篇现代诗歌,因此我采用“想象画面,朗读课文”的教学形式,通过“创设情境,走进秋天——朗读想象,寻找秋天——模仿写话,分享秋天”三个教学板块,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走出文本,层层递进。围绕“听(想象)——读(想象)——说(想象)——写(想象)”这一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展开教学,将想象贯穿整堂课,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不失童趣。

  三、教学过程

  主要分了三个教学板块:

  (一)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四段声音依次是:风吹树林的声音、风声、蟋蟀的叫声和雨声。)

  2.展开想象

  同学们说得真好,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3.导入新课

  有一位诗人听到这些美妙的秋天的声音,就写了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听一听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12课《听听,秋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不同的声音,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对于声音有个更具体的了解,从而对听听秋天的声音课文有大致的印象。

  (二)朗读想象,寻找秋天

  1.老师配音示范朗读,读完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课文,并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具体写了几种秋天里的声音。读完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四种秋天的声音(黄叶道别、蟋蟀告别、大雁叮咛、田野歌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读中寻找秋的声音,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读中感受秋的声音,感受秋的美好,激起学生对秋天的喜爱。

  2.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品读各小节,交流各自脑海中的画面以及各种声音都在诉说着什么。(三)模仿写话,分享秋天

  要求学生先读后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的语言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相辉映,必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想象都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钥匙。每一位同学的想象不同,感受就不同,表达能力不同,效果就不同。

  (四)课堂小结

  在学生的朗读中结束课文,使学生再次感受秋天你的美好。

实用说课稿3篇(通用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综合说课稿:有趣的萝卜3篇 中班小兔分萝卜说课稿

实用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课件)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汇总12篇】

化学说课稿范文5篇 化学说课模板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6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

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9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第一课时)

关于说课稿8篇(观潮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美术说课稿10篇(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幼儿园)

关于小学说课稿模板4篇 小学说课稿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