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汇总6篇

时间:2023-10-19 17:26:53 说课稿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22篇课文《金子》。课文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金子"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真金"的含义,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以下几点:

  1、努力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

  我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句,抓关键词,创设各种情境,指导感情朗读将学生带入文本,感受彼得在淘金无望时的孤独无助以及种花成功的喜悦。

  2、坚持"对话"理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课堂上通过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在交流,体验中感悟"不劳而获只能是个幻想,辛勤劳动才会梦想成真。""智慧+勤劳=真金""劳动创造一切。"

  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二、说教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文章,所以就意味着本课我学要选择简单一点的教法:朗读感悟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这一点我确定了本课学生的学法为朗读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的教学目标以及第二学段的要求确定,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金子"的本意是指物质层面的"贵重金属",而在课文中,"金子"是指诚实、勤劳的高尚品质。本文用"金子"做题目,同时又以"金子"为线索,贯穿全文,因此,理解"金子"的含义,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理解生字新词,指导两个字"甘"(独体字,注意笔顺)"钱"(左右结构,形声字);引发猜想,建构阅读话题,能基本说出本故事的大意。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彼得·弗雷特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真金的曲折过程,教育学生向彼得·弗雷特学习,培养自己靠诚实、勤劳获得成功的高尚品质。另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习旧知,引导质疑;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小结板书,揭示"真金";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导质疑 .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埋头苦干、若有所悟、培育花苗、实现梦想"这6个词语,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质疑"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实现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顺着我的问题注意到最后一段的课文,然后引出彼得的话:我是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片土地里,引导出问题:彼得是怎样找到真金的?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在上课后不久就提出,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通过这一统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受。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彼得是怎样一步一步找到真金的?"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含有"金子"一词的句子。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体会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地出示词句,加以适时点拨。具体指导,品读体味。如学生在自读第一、二两句的基础上,扣住"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体会人们怀着失望离开的不幸。通过对淘金者们由"高兴"至"扫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地进一步对比感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第三句话时,抓住"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理解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说明彼得作的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付出,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但结果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让学生明白上文的传说的不可靠。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再次练习个性化朗读。在交流第四句话时,我让学生读好词语"若有所悟",并说说彼得"悟"到了什么来具体地展开学习。如"这里没有找到金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彼得本来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下来?留下后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相应的句子,并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体会希望的产生,明白这希望就在这肥沃的土地里,正是这希望使彼得留下来。再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此时,我出示图片:每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彼得就————,太阳落山了彼得————,烈日当空时彼得————,大于来袭时彼得————,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从内心体会彼得所经历的困难,为下面揭示真金买下铺垫。学习第五句,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彼得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上。让学生思考:彼得从这块土地里究竟获得了什么?你能悟到些什么呢?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彼得并非获得真的金子,而是获得了"财富".最后学生畅谈感悟的基础上归纳:只要勤劳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出你需要的"财富".抓住"不无骄傲"、"唯一"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彼得非常自豪的心情,练习个性化朗读。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汉字真有趣》是本单元两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活动,包含5篇阅读材料,其中有字谜,汉字故事,以及形声字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而本课给出的活动建议,要求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给出了搜集资料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搜集资料信息。

  (二)教学目标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4.感受汉字的趣味性,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难点:

  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由几个有趣的阅读材料组成,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认真读,感受汉字的趣味。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内容丰富有趣,因此我采取鼓励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字谜或汉字的故事,说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增加趣味性。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搜集编写字谜,通读阅读材料。课内主要是认真读,将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分享,与同学一起开展体现汉字趣味的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与同学分享你感兴趣的地方,互相交流。

  3.搜集一些关于趣味汉字的资料。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两次主题活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第一个活动。(板书:汉字真有趣)

  二、学习阅读材料

  1.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了解。

  2.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

  3.让学生齐读字谜。

  4.教师带着学生读字谜,读完一个讲解一个。出示谜底:日、田、立、也、休、斗、默。

  5.读汉字故事《门内添“活”字》,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读歇后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歇后语。

  7.读《“枇杷”“与琵琶”》,引导学生注意同音字的使用,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字。讲解“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意思。这个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琵琶能接触“枇杷果”,那么这满城用竹子做成的箫管就都能开花了。

  8.学习《有趣的形声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形声字。

  9.默读课文,指名学生说课文中举了哪些形声字,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特点。

  三、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读了五篇阅读材料,了解了汉字有趣的字谜,歇后语,汉字故事以及几个形声字。同学们还想了解一些汉字有趣的故事吗?让我们看阅读材料前面的学习要求。下节课我们将根据学习要求,搜集资料,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课学习的阅读材料,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哪些地方感兴趣。我们将根据学习要求,来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下面让我们来看活动需要有哪些准备事项。

  二、明确活动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汉字。

  2.结合活动建议,思考确定活动的主题。

  活动建议: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根据活动的主题,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主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不要太难操作)

  4.讨论搜集资料的渠道。

  (1)可以查找图书。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在找书时,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3)可以请教别人。先要想一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自己要问的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4)注意搜集资料的丰富性,不拘泥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纪录片)等。

  三、开展活动

  1.学生汇总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分类,做好整理。

  2.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组织开展活动。

  3.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3

  一、介绍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24课《陶罐和铁罐》,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文本解读:

  《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同时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文章特色: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文中新词较多,如“奚落、懦弱、轻蔑、相提并论”等,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对话,感悟寓意。此外,对话部分应该是本篇课文的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流逝、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通过多种渠道,搭建语文实践平台,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库存,让学生在运用中发展语言。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文时应该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对猫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学习作家的语言技巧;二是要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着的既显而易见又不着痕迹的感情抒发。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的这堂课的设计意图。

  说重点

  (一)丰富语言积累。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在矛盾处置疑,激活学生的思维。

  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

  (三)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我今天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如本文中对“蹭”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对于《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我也是处于学习的阶段,谈不上深刻地领会,今天和大家交流,也仅仅是一种探讨,但愿我抛出砖能引来更多的玉,请各位不吝赐教!谢谢!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目标导学,诗词比较。

  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回忆古诗,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有关词的知识。因而我从高鼎的《村居》入手,让学生比较着学习,这样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评。

  3、抽生读并正音。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感受词的韵脚;

(三)合作交流,感悟词境。

  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时,我尝试从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让学生说说村居的景色:“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体会村居的人美:翁媪的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剥莲蓬。让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词意,体会村居的无忧无虑,幸福自在。

(四)总结提升,感悟词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寻常的田园生活,作者辛弃疾为何如此沉醉呢?此时,一段词人生平资料的展现,恰到好处,再次展现了国泰民安的内涵。

(五)强化训练

  主要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背诵,一是小练笔。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写出美。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青光小学的孙金彦,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略)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0篇 小学语文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9篇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篇(小学语文五年级反思)

小学语文老师个人的教学总结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报告4篇 小学学校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参训计划【通用8篇】

小学语文第七册复习计划6篇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8篇(小学语文教研组年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8篇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