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说课稿7篇(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10-30 18:16: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四年级上册说课稿7篇(一年级语文说课稿),以供参阅。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7篇(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1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

  (1)小数的性质;

  (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

  (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 4.08=4.080 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2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紧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语言生动活泼,意思表达得深入浅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说我教授这节课的过程。

  一、说教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来多。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人们密切的关系。

  2>感悟、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3>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作用,体会起奇妙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选择了目标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用运多媒体课件。

  语文课,重在通过对语文文字的接触、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积淀语言。如何在说明性文体课上上出语文味,是一大难点。但本设计应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第一特性。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以读代讲,以合作探究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抓住文中重点句子体会互联网的奇妙。通过课前预习、读、疑、想、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到课文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表达。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开火车读)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读了课文,这节我们做什么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出示课题齐读

  4、精读课文感受奇妙

  A、点击学习要求,按要求先自学,后小组合作学。(认真读每一句话从中能看出什么奇妙之处?可在句子边写简单的批注,如:大、快、多等)意在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

  B、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依次出示板书三个特点;大、快、多,学生很快找出相关句段。课件出示这些段落,通过读、想、议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互联网的奇妙,同时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购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写文章,通缉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丰富知识。

  5、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我总结说: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们有什么关系这几方面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但这只是网络知识的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探索。

  6、课外作业巧布置,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这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

  四、说这节课的得失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1、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之处:没能很好利用网络,让学生亲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点明沉溺网络的危害。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主要

  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我将教学第一课时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教学难点是: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四、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一个投票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准备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例1

  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投票箱)同学们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出示投票箱,像例1的样子放在讲台上,谈话:这是一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谁来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分别指一指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边演示边讲解:)像投票箱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写有“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大家一起说:这是投票箱的前面,这是……

  提问:我们认识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前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长方形,上面写着投票箱3个字)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呢?

  启发:要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可以分别到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观察它的前面,你要站在哪里?现在你看到了它的几个面?只看它的前面,要怎么做?现在你看到它的前面是什么图形?指名到讲台前示范观察右面和上面的方法,并提醒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观察投票箱的前面,要站在投票箱的正前方,面向投票箱,使自己只看到投票箱的前面这一个面;观察投票箱的上面,可以站到板凳上,从上往下看。)

  依次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投票箱的视图,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小结:回忆观察投票箱的过程,想一想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组织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出示洗衣机的直观图,提问:你能指出洗衣机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再问: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洗衣机,看到的形状图各是怎样的?

  追问:你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洗衣机的形状图想象出洗衣机的样子吗?

  出示电冰箱的视图,先让学生指出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2、“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课本放在桌子上,先指一指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同桌合作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

  3、“练一练”第2题

  生活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几何体,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谈话这是一个表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边演示边讲解:像正方体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朝着自己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

  指名说一说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同桌合作依次进行观察,并交流。

  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先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说一说各个面的颜色。(同桌合作进行观察,并交流。)

  4、练习六第2题

  出示各个面颜色相同的正方体(放在讲台上),谈话:观察这个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提问;如果从前面观察这个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如果从右面和上面看呢?

  再问:你知道为什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正方形吗?

  5、练习六第3题

  再出示一个正方体,和前面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摆放方式同课本),提问:这两个正方体拼成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

  谈话: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两个正方体,照样子拼一拼,再轮流进行观察,把看到的图形记在头脑中。

  出示书上的两个视图,让学生分别指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图。

  提问:观察这个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完全一样。)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回家观察电视机和微波炉,看看它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右面、上面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4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说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

  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学生汇报

  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认真观察后叙述画平行线的步骤

  学生画一组平行线,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

  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

  复习所学的平行线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68页4题

  学生讨论画法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说画长方形的步骤。

  使学生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5

  教材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叙述了古人范式和张勋重承诺,讲信用的故事。本篇课文较简短,但意味深长。

  第一、二节分别各用一句话交代清楚本文的主要人物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课文就举了一件具体的事:范式和张勋相约两年以后相见,范式讲究诚信,两年后如约来到张勋家,拜见了张勋的父母双亲。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较简短,语言通熟易懂,内容浅显明白,在教学中主要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文章的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讲诚实、讲信用。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们读过《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这个故事?

  是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讲究诚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究诚信的'故事。

  出示课题:12守信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边读课文,边学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交流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字词,了解课文。)

  三、深入学习,读懂课文

  1、课文哪些话直接点明了范式的守信呢?用()标出。

  2、张勋和范式之间有一个什么重要的约定呢?用——划出。

  在这句话中“拜见”能否换成“参见、探望、看望”等词?

  3、对于他们的约定,张勋的妈妈是怎么认为的呢?

  找出句子读一读。

  4、看到好朋友如约而来,张勋的表现怎样?

  5、张勋的父母对此说什么?他们为什么感慨地说?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通过圈划、朗读、感知了解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讲诚实,守信用。)

  四、总结

  1、课文讲了范式和张勋是重承诺、守信用的人,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诚信”呢?

  在四人小组谈这个话题。

  2、课外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在畅所欲言中进一步深化课文,懂得诚信是美德。)

  反思与重建:

  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拜见”可否换成“参见、探望、看望”?在教学课文中,我通过多方面引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觉得学生很懵懂。从理解词语的意思着手,让学生判断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他们提供一些知识的积累,挖掘他们原有的记忆,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区分。相信随着学生阅读的积累,他们一定能够体会语言环境中用词的精准。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认识整万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写整万数。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教材通过呈现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数,引发学生求知欲,再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基础,借助计数器,引出“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

  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教材介绍了我国的计数习惯,根据已有知识,给出各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让学生联系读写的体验,通过类比,推出万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

  教学目标:

  1、凭借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

  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读整万数,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二、说教法和学法

  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结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目,让学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设计理念

  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身边的数据出发引出大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去读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借助于直观教具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由计数器上对计数单位的认识直接切入数位的认识,逐步完善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的排列规律。

  4、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比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相关数学顺序表,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一个逐步形成过程,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三、巩固应用、深化新知;四、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导入时,选择我国20xx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的有关数据,通过阅读这些有意义的数据,既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学生对于相邻数位间的进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学生一起回忆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及数位顺序表。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一万一万地数,从一万数到十一万,理解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从十万数到一百万,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一百万一百万地数,理解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及相关顺序表,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一个逐步形成过程,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认识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的经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各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由计数器上对计数单位的认识直接切入数位的认识,逐步完善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进而让学生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的排列规律。这样安排可以为理解“读万级上的数的方法与个级相似”做准备。

  3、了解整万数的含义,学习写数、读数。

  学生借助计数器,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在此基础上,我又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整万数,帮助学生理解,多少万就是多少个万,因此需要在万级上拨出多少,拨好后再读一读,写一写并交流读、写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感悟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新知

  整万数究竟有多大,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也较难理解,通过读写生活中的大数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初步体会到了整万数究竟有多大,如:xxxxxx有400000平方米相当于有40个教学楼那么大。

  四、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使学生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中的自我评价更能激励学生自我发展。同时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进行课后调查,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整万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的目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

  五、说板书设计

  我在设计板书时,安排了数位顺序表,再根据数位顺序表写整万数,并用红笔突出万级的写法,突破写书整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板书的概括性,指导性。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九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教学,我为第二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3,抓住“涌”,“汇注”,“喷吐”,“冒”,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分别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的流动。

  四、教学过程。(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我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说说关于泉城,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因为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所以我紧接着让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导入: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游览那最著名的四大泉水吧。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设置悬疑,初步感知。

  学生在课堂中喜欢挑战,因此,我特设置一个悬疑,让学生的精神一下被我深深地抓住。

  (1)师:老师也被他们吸引了,从网上搜了一些图片,可是这几张图片却不小心把它给搞混了,你们愿意帮老师把他们分清吗(出示图片)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25自然段帮老师分一下吧。

  (3)指名分,简单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深入文本。

  学习的本身需要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接着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动手动脑,深入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5自然段,圈圈划划,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感受,说说这些泉水到底什么地方深深吸引了你

  (学生自主学习)

  (2)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泉,和同桌交流交流,也可以把重点词句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学生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体会感悟。

  在集体交流时,我扣住中心句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感悟泉水的美丽。

  如:(1)珍珠泉:我先抓住"在阳光的映射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水面上来。"这句话中的"忽×忽×"体会泉水的姿态变化万千,用动作体会"拎"字的精妙。

  然后通过阅读"泉水从地上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中的"涌"体会泉水的连续不断,多而快。

  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一起读好这一段,边读边记。

  (2)而五龙潭,则几股泉水"汇注"而成,所以抓住"汇注"一词,给汇注换个词语,体会与珍珠泉的不同。

  (3)黑虎泉则抓住"喷吐"一词,体会水势的大和猛,接着适时出示声音,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并在朗读中加深记忆。

  (4)趵突泉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在教学时在体会它大,清,美的时候,抓住一个"冒"字,先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在视频中感悟,一段老舍先生生动的描写让"冒"在学生心中越发清晰。最后在朗读中发出内心的赞美。

  4,当小导游,积累内化。

  背诵的形式有很多,当小导游,既可以吸引学生,又可以创造性的再现文本,一举两得。

  (三)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到济南去欣赏了那各具特色的四大名泉,难怪人们说:(齐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针对这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作业)

  1,背诵课文。

  2,模仿课文的描写方式,抓住位置和特点,用一段话介绍我县文化广场一处景点。如文化长廊,音乐喷泉等。

  板书设计:

  珍珠泉神奇

  8,泉城五龙潭泉多

  黑虎泉喧腾

  趵突泉大,清,美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7篇(一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反思7篇(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2篇 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范文3篇 小学生四年级自我介绍怎么说

四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300字3篇(小学四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400字)

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总结9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教学计划10篇(四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四年级写物作文4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 4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四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总结5篇 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