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3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选自于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抒写了诗人1928年秋重返英国剑桥大学,故地重游时的感受,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这首诗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在朴素的诗句中把对康桥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再别康桥》代表了徐志摩的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中国新诗的艺术成就。
二、说学生
对八年级学生来讲,这首诗极易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但由于对现代诗知识掌握不多,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往往留于肤浅,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难以深刻把握诗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把握诗中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抽象难懂,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抓住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四、说方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讨论点拔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再别康桥》。让学生说一说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在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我再顺势导入:的确,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歌的演唱者己经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但是,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们总会想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就是徐志摩。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去感受那一段柔美的康桥情结。通过这样的导入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引发其阅读期待。
接下来,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简要介绍英国剑桥大学以及徐志摩在此的求学经历,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深情朗读,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谈一谈对全诗的整体感受。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第三步: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走进意境,感悟诗情。
这首诗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康桥景色“美丽”和“宁静”这两个特点,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离别诗,人们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但这首诗却并没有像传统的离别诗那样过于注重伤感凝重的情绪的渲泄,而是侧重于对离别之地的自然景色的描写。那么诗中康桥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美?请学生默读全诗展开丰富的想像,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景物进行深入的品读。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拔和指导,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首诗里,诗人之所以能将原本平常的自然景物写得如此之美,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而使学生明确:像金柳、青荇、深潭等这些被赋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叫做——意象。“意” 即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来抒发感情的。此时,可以再联系一下,曾学过的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渭城朝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句,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接下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康桥的景色,除了“美丽”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呢?(宁静)引导学生抓住开头的三个“轻轻的”和结尾的两个“悄悄的”,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来体会诗中所渲染的宁静的`气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静”与诗人的情感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喧哗,轻轻地来,轻轻的走,轻轻的告别和挥手,此时此刻,无声的悄悄是一首深情离别的歌,无言的沉默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至此,学生领悟了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所以,整首诗的教学,我实际上是按照由抓住物象——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感悟诗情的顺序展开的。之后,全班有感情的齐读全诗,再次领悟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
这首诗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作者对于康桥这个自己曾经获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这个曾给予自己智慧与自由情怀的美丽母校,表达了深情的赞美、无限的眷恋。
作业:课外阅读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并与本诗进行比较。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2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浪之歌》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一样,也是散文诗,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世世界的守护者。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等词语;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诗中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及重点难点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在这里,海浪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二、说学生
散文诗的内涵较深沉,对初二的学生来讲,要理解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生活在海边,对大海、对海浪比较熟悉,学习本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重点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标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对于诗歌,朗读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自读探究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自主学习,探究诗歌的内涵。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3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说课稿相关文章:
★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10篇(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篇(八年级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1篇(八年级语文下教学总计划)
★ 有关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