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3篇(敬畏自然语文课本)

时间:2022-10-14 08:50: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3篇(敬畏自然语文课本),供大家赏析。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3篇(敬畏自然语文课本)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

《敬畏自然》说课稿素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敬畏自然》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八年级下学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这篇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是散文、,侧重于议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阅读中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为了有效的落实这些要求,在这节课中我采取了研讨探究法和质疑辩论法。语文课程根植于生活,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我还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运用情景教学法,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很好的落实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桥梁”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在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的精神。本着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思想,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写作的思路,议论的层次,主要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出来,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2、提高学生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理性的认识。3、引导学生对文章独立的思考与感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见解。

  教学重点: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章独立感知能力和质疑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成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导入:(先由幻灯片展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两个方面:人类生命的脆弱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教师导语设计:人站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轻微的,脆弱的。30年前的大地震夺走了唐山24万人的生命,我们的家园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我们这条母亲河啊——仅1931年水灾,就夺去了近300万人的生命 ;12月26日,那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汹涌而至的大海啸突然出现在了毫无防备的人们面前,

  灾难在瞬间夺走了22万多人的生命,也将痛苦永远地留给了幸存者。

  然而人类世间万物面前又是伟大的,坚强的,睿智的。还记得二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吗?到今天它依然灌溉田畴,造福人类. 当世纪洪水袭来的时候,中华儿女手挽手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最终夺取了抗洪的胜利。 还记得我们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日子吗?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考验着中国人民,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锤炼着民族精神。

  面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敬畏自然》,用科学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导语设计的目的是;从两个方面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第二环节:复习回顾。学生速读课文,考察第一课时字词掌握的情况,并快速明确文章主要观点:人类应该敬畏自然。这个环节由教师通过幻灯片提问,学生独立回答。然后教师质疑文章观点引入对“敬畏自然”问题的辩论。

  第二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考察学生课下对上节课的复习情况,重新感知文章,为下一步由老师质疑而引发的师生之间的辩论做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课堂辩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绝大部分学生会赞同作者的观点.教师则提出与之相反的一个观点既:人类无需敬畏自然,并从一下两个方面来论证自己观点:一.人类智慧是伟大的.二.人类是大自然绝对的主人.学生根据教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从课文中寻找反驳教师观点的论据,并在老师的示范下表述出来。这个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大家集思广益,分工明确,最后选取代表阐述本组观点。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论证的.层次顺序准备如下的辩论词: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人类的智慧而骄傲,中秋佳节,望着那轮明月,古人也曾梦想“乘风归去”,去看看那繁茂的桂树,看一看美丽的嫦娥,20世纪60年代,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终于登上月球 ,人类第一次触摸到了真实的月亮,20美国“勇气”号探测器登临距地球5576 万公里的火星。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不知道大自然面对人类这非凡的智慧会作何感想,我想他一定会惊叹不已,它凭什么窃笑人类的智慧呢?

  再看人类智慧的发展历史,人类从简陋的窝棚走进了高楼大厦,从采摘野果到吃上美味佳肴,从简单的石器到飞跃太空,如果一个几万年前的原始人来到现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不知道他是什么表情。

  人类勘探石油,挖掘煤炭,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资料,有人说那是自掘坟墓,那好,我们今天就停止这些活动,不在勘探石油了,你去美国,那好,你就跑着去吧,不知道有谁愿意回到那个没有电,没有车,没有天然气的时代,去过那几百年前的人类的生活。

  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人类爱这个世界,更要主宰着这个世界.保护这个世界,更要征服这个世界.我们驯养了猪狗马牛,让它们顺从地为人类服务。让狗给我们看家,让牛给我们耕地,让马供我们驾驭。如果你哪一天把这些兄弟姐妹从我们手中解放出来,暂不说人类会怎样,我们问问那些动物们会同意吗?我们战胜天花,战胜利非典等各种病毒,让他们俯首帖耳,如果我们不主宰这个世界,哪就任由那些病毒祸害人类吗?有人说人类和万物是兄弟姐妹。那我们别打苍蝇了,因为他是你的兄弟,别打蚊子了,他是你姐妹。最后我要说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无可争辩的主人。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在反驳教师观点的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学生很自然的会引用文章中人类智慧是不值得骄傲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以伦比的,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来反驳教师的理论.这样不但培养了课文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与教师的辩论中完成对文章的理解与写作思路的梳理。

  第四个环节:深入思考。教师通过多媒体链接到新浪网站“敬畏自然”的辩论现场。“敬畏自然”这个论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争论,下面我们先放下书本到新浪网站的辩论现场去看看,听听专家们唇枪舌剑的辩论。看看你更支持谁的观点,反对谁的观点,也在网站辩论现场用最简练、最明了、最深刻的语言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第四个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设置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观点。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并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209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如果你是被邀请的专家,你会提出怎样的意见?如果你是生活在怒江的农民,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你在课下根据这节课的感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写一篇短文。

(幻灯片展示相关背景材料和不同方面的意见)

  第五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触摸真实的社会,学会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布置课下作业达到课堂拓展延伸的目的。

  第六个环节:课堂小结。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我们不可能用短短的45分钟来把它辨识清楚,课下大家可以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在人类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应该以环境为本,停下我们前进的脚步,还是应该以人为本,用科学不断的征服和改造自然?如果你愿意就这个问题和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请登陆我的博客,或把你的想法发到我的电子邮箱里。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的观点,弄清了课文的论证思路,更主要的我们在这节课,听到了与课文完全不同的一个声音,我更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培养大家一种质疑精神,因为不论你是谁,都不可能是永远正确的。这也许比弄清文章内容更重要。

  最后我要说:无论我们的观点有多大的差异,但都不反对对环境的保护,都深爱着我们的家园: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愿人与自然能更为和谐的相处

  最后让我们歌曲《无边无际》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节课,愿我们的家园能像歌中描绘地那么美。

  课堂小结的设计是为了使本节课内容能余音绕梁,给学生一个更为深刻的思考空间。同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深刻内涵既:它能指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它能影响我们的心灵。

  五、板书设计

  质疑精神

  敬畏自然

  严春友

  六、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力图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同时我认为教学中要有教师自己对

  文章独特的感悟,课堂中要有自己的声音,不能成为教参和各种参考资料的传声筒,更要把

  这种思想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质疑的精神。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全部设想,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2

  敬畏自然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也还没有进行过对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转化成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的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三)教 学 重 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 学 难 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2、讨论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驳,加深对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

  5、句子赏析法。

  6、仿写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表现自然智慧,哪些表现人类智慧,并思考问题: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学生保留观点,一起看作者严春友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导入新课。

  2、整体阅读,感悟两种智慧,在文中让学生画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类智慧,并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倾向,用四个字来概括,概括出标题——敬畏自然。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想应该有质疑的精神,所以,我给学生安排了一场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讨论赛,讨论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所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并课堂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这个讨论的问题其实是不成立的。并且否定我前面导入提出的哪个问题,让学生重新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得出结论: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并在文中找出作者有没有相关的表述。学生找出,齐读作者的观点。

  4、让学生在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而且要阐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句子分析。在此,给学生重温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这五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那么学生能不能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6、学生大多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情感后,我接着问: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这节课的观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谐相处。

  7、最后回顾整节课收获,不仅学习了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还学习到了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

  四、课后反思

  略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3

【教学目标】

  1、重点:

⑴ 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⑵ 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

  2、难点:

⑴ 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⑵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课时】

  1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人类的发展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同大自然的斗争史。过去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而本文的作者却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作者提出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呢?我们走进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注音:蓬蒿( ) 咫尺( ) 美味佳肴( )

  写字:狼 jí( ) 相形见 chù( ) 精美绝 lún( )

  解词:相形见绌 自不量力

  2、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每组派一代表发言)

  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顺势理清文章思路。

(最后一段朗读;“敬畏”的含义)

  4、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用意何在?(结合课件)

  三、重点句子研读赏析

  1、质疑探究:

⑴ 自主质疑:

  每位同学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有价值的能解决的问题,一个有价值但不能解决的问题。

⑵ 合作探究:

  能解决的问题相互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⑶ 全班交流探究:

  每一组汇报一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班探究。

⑷ 学法指导:

  有价值的问题是指这个问题指向主题;联系上下文理解疑难句;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疑难句。

  2、精彩语句欣赏:

  文章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形象的语句,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哲理、修辞、句式方面来谈,)

  3、思想交锋,辨证看问题:

(朗读情感高潮部分导入)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与“敬畏自然”相矛盾吗?,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4、体验反思: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蓝天白云、清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中,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就行动吧!每个小组利用这个周末搞一次环境调查或开展一次环境保护的活动。在活动之前,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并提出一个行动口号。

  5、练习:

  撰写活动方案,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板书】

  层 人类入无知的小孩 “天人合一”

  层 相比人类的智慧相形见绌 敬畏自然──

  推 人类智慧只是一种形态 和谐发展

  进 宇宙是一个生命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4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也还没有进行过对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转化成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的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三)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2、讨论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驳,加深对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

  5、句子赏析法。

  6、仿写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表现自然智慧,哪些表现人类智慧,并思考问题: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学生保留观点,一起看作者严春友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导入新课。

  2、整体阅读,感悟两种智慧,在文中让学生画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类智慧,并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倾向,用四个字来概括,概括出标题——敬畏自然。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想应该有质疑的精神,所以,我给学生安排了一场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讨论赛,讨论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所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并课堂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这个讨论的问题其实是不成立的。并且否定我前面导入提出的哪个问题,让学生重新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得出结论: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并在文中找出作者有没有相关的表述。学生找出,齐读作者的观点。

  4、让学生在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而且要阐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句子分析。在此,给学生重温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这五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那么学生能不能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6、学生大多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情感后,我接着问: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这节课的观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谐相处。

  7、最后回顾整节课收获,不仅学习了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还学习到了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5

  3.品悟标题

  提问设计:“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拆分,敬是什么意思?畏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学生思考,回答

(“敬畏”,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长早是无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长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可能恐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美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的标题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意的读书习惯以由浅入深的分层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完成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再读课文,品析精段

  1.问题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清层次

  3.分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组读两个“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自己观点写法的妙用

(四)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问题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句?

  2.学生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通过寻找支持观点的句子,理清结构,体会本文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 用“组合要言法”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达,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

  学生交流后可这样归结: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五)巧拟标语,拓展延伸

  1.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

  2.教师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

  3.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优秀者发言,师生互动评价

  4.教师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学科渗透意识;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六)教师小结: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类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增强环保意识这种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写作时借鉴。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6

  自然之力是伟大的。自然依靠它的力量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复杂的系统,就地球来说,自然依靠它的力量将生物圈各个部分连成了一个整体,让它们协调有序地工作,这是人类所无法想象的。

  我们自以为能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界,从生物圈2号来看,这是不可能的,自然界经过了上百亿年的演化,而人类但是数百万年,人类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自然界的每样东西都是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当我们站在望远镜下,那璀璨的星空难道不是最为秀丽的东西吗?那一望无际的宇宙,望到的是秀丽,望不到的更是秀丽。如果我们把脚下的沙子放大一千倍,每一粒都晶莹剔透得像宝石一样。即使是我们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够为它无与伦比的秀丽写出诗来,不,它的秀丽根本无法写出来,自然的秀丽在于给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一向认为我们比自然界其他部分更加高贵,因为我们会创造和使用工具,我们自称为“高等动物”,似乎我们的一切都要高于自然,自然的一切都要臣服于我们。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创造出了笼子:草编的,木头的,铁丝网的。然后把自然界其他部分装进去,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宠物,或者莫不如说,成为我们的玩物。我们总是天真地认为,自然的其他部分务必千方百计地讨得我们的欢心,然后我们会赏赐给它们什么东西。

  对于这种幼稚的幻觉,我们却一向都深信不疑。

  自从伽利略时代开始,我们叩开了自然科学的大门,我们的作品上天入海,上可至九天揽月,下可至五洋捉鳖。于是我们骄傲起来,认为我们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完成可无法想象的成果。

  对于自然来说,这是可笑的。我们所有人以及所有生物,都生存在我们自以为很大的生物圈中,但对于地球来说,生物圈但是是张薄纸,对于宇宙来说,地球连所谓的灰尘都算不上。我们引以为傲的成就,对于自然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对于一个生命来说,这种美更加明显:猴面包树的花儿在一瞬间绽放,每一个花瓣都使人惊叹为奇迹;不论是苍蝇还是蜻蜓,他们的眼睛都是由无数秀丽的正多边形组成的,而尽管它们飞的又高又快,它们的翅膀却是通透的,每一次心跳都带来一次生命的震动;大自然用它伟大的力量,让每一个生命,包括人类在内,都展现出无法形容的美,就连最简单的病毒,也无不体现出它精心的设计。

  这种美的建造是人类社会都达不到的,正如蜜蜂能够让任何一个建筑设计师都自惭形秽一样。

  依靠自然科学,我们为我们解开了大自然的秘密而沾沾自喜,这是何等的骄傲!但是,我们真的掌握了自然的全部财富了吗?就我本人来说,即使是在我最熟悉的地方,比如光速可变,我也没有理由认为我们解开了全部问题,它们的确使得宇宙演变更加清晰了一些,但是,谁能保证下一个实验不会将它们彻底推翻呢?我们辛苦奋战了四百年的理论体系,谁明白它是否在第二页就出了错误呢?

  自然界能够否认人类的结论,但人类的结论却无法推翻自然界本身。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认为我们可能接近拥有了自然界全部的财富,事实上,我们掌握越多的自然的财富,自然就越向我们证明它拥有无尽的财富。

  当我们痴迷于将自然改造得更适合我们时,自然根本就不屑和我们争辩,而一旦我们侵犯到它的尊严,它吹一口气就能将我们彻底摧毁。我们不断推倒自然界前面的多米诺骨牌,自以为这样更适合我们,殊不知我们就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而且我们还并非最后一张。和自然摧毁我们的力量相比,我们的之前改造自然的力量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们务必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我们只是自然界最普通的一部分。善待自然,善待生命,善待我们自己。

  感悟精选(2):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7

  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礼貌,自然永久比人类伟大。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能够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此刻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另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就应敬畏的对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思考到人类多么长远的利益,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生态不仅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人类以前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且自食其恶果。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用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地球,人若肆意奴役和蹂躏地球,实际上是把自己转成了地球的敌人,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就像奴隶主遭到奴隶的报复一样。地球是人的家,人就应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管好这个家,做地球的好主人,不要做败家子。

  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然而,反省的深入正在构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不容置疑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一位现代生态学家说:人类是作为绿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这个说法加以扩展,我们便能够说,人是地球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时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时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然的最恰当的态度吧。

  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如果有一种装置把人与大地隔绝开来,切断了人的来路和归宿,这样的装置无论多么奢华,算是什么家园呢?

  人,栖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惊奇而探究宇宙之奥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于是有科学和信仰,此人所以为万物之灵。如果高楼蔽天,俗务缠身,人不再仰望苍穹,这样的人无论多么有钱,算是什么万物之灵呢?

  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之谓也。

  一位英国诗人吟道:“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创造城市,在大地上演绎五彩缤纷的人间故事,证明了人的聪明。但是,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把自己与上帝的作品隔离开来,那就是愚昧。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排挤和毁坏掉上帝的作品,那就是亵渎。

  人习惯于以万物的主人自居,而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海德格尔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方式称作技术的方式。在这种方式统治下,自然万物都失去了自身的丰富性和本源性,缩减成了某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只留下了功能化的虚假存在。他呼吁我们摆脱技术方式的统治,与万物平等相处。

  其实,这也是现代许多诗性哲人的理想。在摆脱了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之后,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那时候,一切存在者都回到了存在的本来状态,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对我们说话。

  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在不同的人眼里,海呈现不同的面目。对于靠海为生的渔民来说,它是最熟悉的亲人和最危险的对手。对于远离故国的游子来说,它是乡愁。对于诗人来说,它是自由的元素。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它是风景。对于遇险者来说,它是死亡。

  在不同的时刻,海也呈现不同的面目。它时而波澜不惊,时而恶浪滔天。

  在我眼里,海是一个窗口,我从中瞥见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看海,务必是独自一人。和别人在一齐时,看不见海的真相。那海滩上嬉水的人群,那身边亲密的同伴,都会成为避难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里面,逃避海的威胁。你务必无处可逃,听凭那莫名的力量把你吞灭,时间不见,空间不见,人类不见,城市和礼貌不见,你自己也不见,或者和海转成了一体,融入了千古荒凉之中。

  瞥见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图谈论海,因为他明白了康德说的道理: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

  感悟精选(3):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8

【说教材】——教材分析

  1.课文简析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敬畏自然》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这篇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是散文,侧重于议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探究问题

“敬畏”,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长早是无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说目标】——目标确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

  2. 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说重点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把握文意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

  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说教法】——教法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方法如下:

  导入课文——情境法

  初步感知——诵读法

  概括事件——点拨法

  分析形象——讨论法

  拓展迁移——练习法

【说学法】——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的学法如下:

  情境体验法: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读书入境法:训练学生朗读感知的能力

  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发散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说教学创意】

《敬畏自然》因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因此,设计教学为组合要言课,从文中提炼出表示观点的句子,然后进行重新组合,以利于学生体会的论证思路

  总体结构:解题——析要模式

  解文题——明结构——析精段——抓核心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朋友,当你走到春光明媚的杨柳岸,看着碧波荡漾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在炎热的夏日走进一片绿阴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在夜间穿行于浓密森林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攀上一座山峰,看到危石林立、云雾缭绕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把生命释放于远山沧海、大地长天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们拥有了农田和工厂、村庄和城市,我们拥有了武器和各种工具,我们建立了国家,我们有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历史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们仍可以听到我们的上空永远响着那句人类福至心灵的共同呼唤:敬畏自然!

(二)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2.作者相关情况简介

(二)初读课文,品悟标题

  1.齐读严春友关于《敬畏自然》的一段话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砝码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人类被欲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2.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提问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9

  敬畏自然优秀说课稿

  一、 说教材,说学生

(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及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 玄思 。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也还没有进行过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成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

  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散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的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⑵ 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⑵ 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⑶ 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意,培养语感。

  3、德育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4、美育目标:

  感受文章智慧诗意的言语。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四)教学难点

  1、概括要点,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 的生命”的含义。

  3、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说 教 法

(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2、讨论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大自然的启示》比较,加深理解本文的文体特征。

  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论证方法。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说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主旨。

  比较阅读,抓住作品的文体特征。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刘仪伟等解说的世博会的《人与自然》宣传片)

  2、学生看后谈感受

  3、师根据情况适时地导入课题

  倒下的是树吗?(宣传片中的一句话),几百年才长成的大树,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来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灭绝。这就是征服自然吗: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可是,海啸、洪涝灾害、黑洞、禽流感、非典等等等等,已经触目惊心地站在人类面前。我们面对自然该如何去做呢?请读严春友的《人与自然》。

  4、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这篇议论性散文对天地自然的思索涉笔宏大,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距较远,通过播放《人与自然》的图片解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个环节唤起学习的探究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细读题目

  问①说说“敬畏”的近义词、反义词。

②题目中隐含怎样的信息?

  2、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

②学生自由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设计意图:题目是全文的“眼睛”透过眼睛可提前获得本文的相关信息,把握重点)

  三、精读课文,探究思考

  1、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观点的?

(抓住议论的`思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启发引导学生)

  2、这个观点的内涵是什么?

  分解成以下三个问题探究:

①“敬畏自然”意味着怎样对待自然?

②“敬畏自然”是要人类无所作为?

③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3、学生探究性阅读,教师适时点拨,适时播放多媒体图片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设计,加快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图片的播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直观、形象)

  4、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智慧

  人类 敬畏 自然 宇宙

  生命

  四、揣摩语句,学习语言。

  1、你同意下面的看法吗?(多媒体展示问题)

  尊敬的严教授:

  你的《敬畏自然》写得相当的条理清楚,但我认为你的第8自然段与全文格格不入,建议你把它改成陈述句的语气叙述。

  你的读者

  2、学生讨论发言

  3、归纳明确:(多媒体展示)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4、配乐齐读第8自然段,并注意把握语气及重音。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想让学生把分散在全文的目光聚集到第8自然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到“点”“面”结合的教学效果。)

  五、扩展延伸,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大自然的启示》一文,与课文比较,分析两文写作手法上的差异。

(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启示》一文)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0

  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部由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虫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一部永久解读不尽的书。它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述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不严肃的学术著作如同有没的散文,人们不仅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读罢《昆虫记》我颇有感触。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社会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必须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看,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完美景象已成为往事。听,一棵棵倒下的参天大树在哭泣,绿色正在慢慢地不见。忍耐了多时的大自然最后爆发了。沙尘暴、洪水泛滥正向人类袭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乎,迷途知返的人类开始了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

  岂是如此这般,我只想说四个字:敬畏大自然。自然与人生一样,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她笑,她就对你笑;你对她哭,她就对你哭。不漠视自然,不漠视人性。“”,不是分析哲学,不是数理逻辑。它仅仅是世界上最有可能完美起来的一个庸俗。

  法布尔不愧是“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和“昆虫之父”。他是凭借着广播的知识、诙谐的趣味以及精彩的文笔把我们一次次导向昆虫世界的,应对他的诚心引领,我们不仅仅无法拒绝,而且还会对他充满深深的感恩。因为他让我们最终明白:在这个世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蜂蝶翩飞,鱼游潜水,人们在灿烂地微笑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1

【说教材】——教材分析

  1.课文简析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敬畏自然》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这篇科学文艺作品的体裁是散文,侧重于议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探究问题

“敬畏”,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长早是无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说目标】——目标确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

  2.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说重点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把握文意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

  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说教法】——教法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方法如下:

  导入课文——情境法

  初步感知——诵读法

  概括事件——点拨法

  分析形象——讨论法

  拓展迁移——练习法

【说学法】——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的学法如下:

  情境体验法: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读书入境法:训练学生朗读感知的能力

  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发散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说教学创意】

《敬畏自然》因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因此,设计教学为组合要言课,从文中提炼出表示观点的句子,然后进行重新组合,以利于学生体会的论证思路

  总体结构:解题——析要模式

  解文题——明结构——析精段——抓核心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朋友,当你走到春光明媚的杨柳岸,看着碧波荡漾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在炎热的夏日走进一片绿阴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在夜间穿行于浓密森林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攀上一座山峰,看到危石林立、云雾缭绕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当你把生命释放于远山沧海、大地长天时,有没有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们拥有了农田和工厂、村庄和城市,我们拥有了武器和各种工具,我们建立了国家,我们有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历史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们仍可以听到我们的上空永远响着那句人类福至心灵的共同呼唤:敬畏自然!

(二)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2.作者相关情况简介

(二)初读课文,品悟标题

  1.齐读严春友关于《敬畏自然》的一段话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砝码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藐视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人类被欲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

  2.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提问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

(敬畏自然)

  3.品悟标题

  提问设计:“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拆分,敬是什么意思?畏是什么意思?联系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学生思考,回答

(“敬畏”,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长早是无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长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可能恐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和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美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的标题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意的读书习惯以由浅入深的分层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完成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再读课文,品析精段

  1.问题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清层次

  3.分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组读两个“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自己观点写法的妙用

(四)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问题设计: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句?

  2.学生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通过寻找支持观点的句子,理清结构,体会本文层层推进的论证思路,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用“组合要言法”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达,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

  学生交流后可这样归结: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五)巧拟标语,拓展延伸

  1.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

  2.教师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

  3.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优秀者发言,师生互动评价

  4.教师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学科渗透意识;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六)教师小结: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类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增强环保意识这种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写作时借鉴。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2

  一、说教材内容:

《敬畏自然》一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课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从而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学好本课将会为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做好铺垫。由于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特征以及八年级学生的状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②分析、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有层次地表述观点的方法。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目的是使自然界更美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美好。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总之,这三个目标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割裂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二)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2、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我运用点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观点,把握全文。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地震撼呢?然而,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吗?

  带着情感和思考,我们来进行下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请同学们简单了解本文的作者)。再此,我会向同学们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重要作品,并让学生做好笔记。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常识修养。

  2、问题简介

  我会给同学们这样介绍: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在文章中有许多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本文的生字词。

  目的是扫除学生的生字词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4、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并且我会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你从文中选出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学生很可能会找到标题“敬畏自然”。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读书习惯。

(三)再读课文,品中心语段: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那一段?”这一步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视点放在最后一段。齐读课文,理出两个层次。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边读边悟,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四) 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首先我们要思考的题目是:“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句?”

  首先让学生自读,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班级交流。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组合要言发”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述,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交流后做出以下归纳:

“如果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们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2、 寻觅美点,合作探究。

  我由罗素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引入本文也处处有美得存在。

(1) 跳读课文,细读美点,寻找出本文美之所在,并说明理由。

(2) 美点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可以从句式角度,也可以从情感角度。

  这个环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而教师要及时给与点拨提示,多加鼓励。根据学生的回答,尽量设计丰富的活动。我想,学生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点,比如:词语之美,句式之美,修辞之美,情感之美……

(五) 巧拟标题,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学习拟之前,我做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互动评价。最后,我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这个环节体现学科的渗透意识: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四、小结: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类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做这个小结目的依旧是为了提高学生感悟事物的能力,巩固课堂效率。

  五、作业: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课下交流。

  布置作业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自然和生命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部分:

  板书设计:

  本板书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设计的原则是:简、实、新、精。目的是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说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案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3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也还没有进行过对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成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的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2、讨论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

  5、句子赏析法。

  6、仿写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表现自然智慧,哪些表现人类智慧,并思考问题: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学生保留观点,一起看作者严春友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导入新课。

  2、整体阅读,感悟两种智慧,在文中让学生画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类智慧,并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倾向,用四个字来概括,概括出标题——敬畏自然。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想应该有质疑的精神,所以,我给学生安排了一场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讨论赛,讨论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所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并课堂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这个讨论的问题其实是不成立的。并且否定我前面导入提出的'哪个问题,让学生重新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得出结论: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并在文中找出作者有没有相关的表述。学生找出,齐读作者的观点。

  4、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而且要阐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句子分析。在此,给学生重温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这五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那么学生能不能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6、学生大多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情感后,我接着问: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这节课的观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谐相处。

  7、最后回顾整节课收获,不仅学习了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还学习到了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

  四、课后反思

《敬畏自然》初中语文说课稿共13篇(敬畏自然语文课本)相关文章:

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3篇(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初中语文兴趣小组计划共15篇(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初中)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模板3篇(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共3篇 教学计划初中语文八年级

2022年初三语文教师心得体会3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通用3篇 中学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21篇(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

对初中语文反思怎么写3篇 初中语文反思总结

四川教师资格初中试讲:语文《故乡》教学设计3篇(初中语文四川面试试讲常目)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10篇(《黔之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