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工保证书

时间:2024-12-13 13:39:02 保证书

  【前言】以下是热心网友“apv01510”分享的旷工保证书,以供借鉴。

旷工保证书

  尊敬的社领导及各位同事:

  今日,我在这做一次深刻的反省:有关8月20日至9月30日这段时间我离开深圳后的所作所为,特向各位同仁解释,并恳求社领导用心解决。

  6月24日,我收到了“20xx全球摄影家眼里的甘肃”举办方发来的邀请信,邀请我前去甘肃参加大型拍摄活动。随后,我向金总请求准许,金总出于适用员工发展的心态同意了我请求。事儿原本开展得很顺利,但8月10日,一个电话改变了我的行程计划,错误就此开始。电话是来自一位我从未碰面的杭州网民(女,22岁,网名楼兰淑女),之前我们有过一次通话。本次提到我将前去甘肃拍摄,她坦言给我开心,我也半开玩笑地提及要绕路去杭州看她,没想到她确实邀请我去杭州。因此,我于8月20日直航杭州,但她在我到达后突然又反悔,仅在电话中说了一句:“你不觉得那样是很荒唐的吗?”随后挂了电话。我感到非常疑惑,搞不懂她为何不早说,而要等我到达机场才告知我。我觉得自己被捉弄,有些恼怒。

  我无法接受一个在电话中真实存在的女性居然不相信我这个真正男子存有。同时,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在网上花费大量时间的效果到底是什么。气愤下,我打算上网寻找心理上的均衡,结果我在新浪“城市同盟”上花了四个多小时认识了一位杭州姑娘,她的热情和真诚让我感动。夜里我们一同品味西湖醋鱼……这段经历让我重新明白了“网民”这个词,虽然是一样根据网络交流,但有些人觉得这是“荒唐”的事,而有些人却愿意请我共享快乐时光。自第一天上网至今,我经常听到“要小心网上的骗子”,“网上无真心”等警示,而现在我却发觉,其实真正的骗子就是那些持续劝告他人“小心”的“热心人”。大家都在斥责网上的虚假,可事实上每个人还在促长这类虚假,产生了一种新的心理谬论。虽然大家都宣称看透了网络的虚情,可事实上却都在促进这类虚假的扩大。网络仅仅是工具,重点在于使用它的人。因此,我心血来潮:即然这次来杭州是“荒唐”的行为,那我为什么不“荒唐”究竟呢?我打算在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流荡,利用网络与城市中的住户交友。就这样,我在杭州逐渐,游览了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北京、哈尔滨、牡丹江、沈阳、银川、延安、咸阳、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成都、昆明、贵阳、重庆、宜昌、长沙、桂林、南宁等25座城市,让每座城市在我心中变得鲜活。

  在这段旅程中,我几乎每天都沉浸在新朋友的热情接待中,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我感到极其开心。在这个过程中,我甚至对深圳产生了强烈的厌烦心态(请领导见谅),我觉得深圳如同一个巨大的甩干机,让我们这些在此工作和生活的人每天都如同被高速旋转的机械掏空了时间、精力和激情。在旅行中,我每天所感受的(心理周期)等同于在深圳一周的体会。以往在深圳的麻木与迟缓感如今化为乌有,我认为自己的生命被有效延长。在这种状态下,我的自我中心主义愈加明显,我的心态变成了:只要没打破这趟旅行的体验,“管它嫁给谁!”我一路关机,只顾享受自己的感观,把组织、团体、工作的概念彻底抛在了脑后,甚至在为金总短信中请求他不要告诉我的亲人我在哪……

  现在回想起来,我时常能从自己映照在墙壁上丑恶影像里看到“自私”两个字。我不仅自私,而且完全不懂尊重别人,在集体环境里欠缺最基本合作精神。这一切都和我长期忽略公德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相关,连最起码的尊重他人的意识都不足。我认真思考后意识到,我的懒散行为给领导和同事们增添了多少的烦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我忽略了自己和团体之间的有机关联,无法深刻领会“总和”的实质意义。我甚至把别人对我的尊重视为自己的机遇,这种表现是一种典型的初级心理反映,显现出我在社会群体意识里的幼稚和不成熟。

  在此次一意孤行的旅程中,我甚至片面地较为过,觉得这一个多月来的心理体会和人生经历比在深圳平静地待一个月更有意义,这成了我孤注一掷的心理基本。经过深刻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在此,我诚恳地请求专刊的各位领导能给予我指导,帮助我提高认识,纠正错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融入集体。同时,我很想借此机会向那些默默担负我工作空缺的同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承认自己的错误,愿意承担因这些错误给社里工作造成的损失,并能够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任何惩罚!

  此致

  行礼

  担保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旷工保证书相关文章:

无故旷工的检讨书12篇

关于旷工的保证书3篇

旷工保证书范文通用5篇

旷工的保证书12篇

私人原因旷工解除劳动合同5篇

旷工的保证书

未请假旷工检讨书12篇

旷工的保证书范文3篇

不旷工保证书3篇

旷工检讨书21选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