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时间:2024-02-10 09:59:00 工作计划

  时间在转瞬中流逝,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供参考。

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

  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共四篇课文。

  《乌鸦喝水》描写了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最终想出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课文语言浅显,充满童趣。乌鸦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

  文包诗——《咏华山》是新出现的一种课型。既描绘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本文告诉学生遇事不能慌张,沉着机制才能想出好办法。

  《月亮和云彩》叙述了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彩中穿行,争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观察后发现跑得快的是云彩。课文语言亲切,感情自然,蕴涵着朴素的科学现象,启迪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有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有动脑筋做出好文章的,都是“无”中生“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组课文称之为创新篇。创新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外,还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大胆创新的`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30个生字,认识8个新偏旁,学会3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单元课时安排:

  8.《乌鸦喝水》 3课时

  9.《咏华山》 3课时

  10.《司马光》 3课时

  11.《月亮和云彩》 3课时

  《练习4》 3课时

  单元练习 2课时

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其中课文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课文部分包含33篇课文,大体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课文内容和形式多样,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学会20篇课文,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提高阅读能力,要求认识490个常用字,会写290个字。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33篇课文,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认识490个常用字,会写290个字。

  四、教学设想

  识字,写字部分总在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课文部分,朗读最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体会其中的感情运用。

  口语交际部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

  五、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18课时

  第二单元:14课时

  第三单元:16课时

  第四单元:12课时

  第五单元:12课时

  第六单元:12课时

  第七单元:12课时

  第八单元:12课时

  六、采取的措施

  每一单元教学都采用课文间相互联系的方法,形成一个单元含义,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用课件显示出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学习。

  七、应注意的问题

  在本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质,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情怀,并还有感恩的心态对周围的每个人,在知识学习方面,提高学生的认字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比如字词,尤其是在认字方面,学生课外认识的字很多,这一点在本学期应继续常抓不懈。但本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内容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本学期应着重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界。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如第二组,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读读背背”安排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整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没有采用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而是把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这八课识字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如第一组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全册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高的字,并力求使每次写的字有一定的规律。其中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认识并在本课再现的字,便于学生感悟,便于学生感悟,也便于教师指导。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的小路》等,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全册书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课后练习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如,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与扩展,词句练习),重视语文基本功(如,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非常亲切、自然。在部分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如在《春雨的色彩》之后启发提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在《邓爷爷植树》的课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去植树吧!”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的一些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去发现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汉字。又如“语文园地四”,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还引导学生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启发学生了解多音字的特点。

  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连,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创造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未来的桥”。在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还可以从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利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在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程度上的提高与发展。

  四、教学目的

  1、学会100个字,认识40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通过课文教学,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积累词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五、教学重点

  1、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逐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培养初步的识字能力。

  2、认识550个常用字,认清字型,会口头组词。

  3、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说完整的话,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地想法和认识。

  七、教改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开口,做课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

  八、教学活动

  1、 识字竞赛

  2、 书写展示

  3、 故事会

  4、 朗诵比赛

  九、教学进度安排

  识 字 8课 8--12课时

  课 文 34课 72-85课时

  语文园地 8课 10-16课时

  选读课文 5课 5---8课时

关于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12篇(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表)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内容总结

四年级教研工作计划6篇 四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12篇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二年级下学期班级工作计划3篇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班务工作计划表

实用年级工作计划5篇 年级工作报告

年级工作计划5篇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工作计划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师工作计划3篇(三年级英语教师学期工作计划)

关于五年级主任工作计划模板7篇(五年级年级组工作计划)

四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模板4篇(4年级数学工作计划)